體驗「特教老師的一天」體會他們的別樣教學和不為人知的酸甜苦

2021-01-08 西安日報

在特殊教育行業,學生們一般被稱作「折翼的天使」,因為身體缺陷這些孩子或聽不見世界的聲音,或看不見藍天白雲的色彩。幸運的是,有這樣一群特教教師,他們年復一年,用愛和堅持敲開了孩子們的心門。他們或許很少感受到「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讓他們快樂的,無非是學生們發出了第一聲、新認識了一個字、多掌握了一項生活技能……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特教老師。

從特殊孩子進入學校開始,每個學段的特教老師都在為這些孩子的成長和未來融入社會竭盡心力。他們就像在進行一場接力賽,一棒接一棒,用自己的專業和耐心,幫助特殊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跨越重重障礙,助力他們展翅高飛。

教師節前夕,西安報業全媒體邀請部分市民代表走進小學、中學、大學等不同學段特教老師的世界,體驗「特教老師的一天」, 展現特教老師工作生活的原生態,體會他們的別樣教學和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

【幼兒階段】

幼兒康復語訓教師石洋——

一節課下來站不起身

她是聽障幼兒人生之初的指路人

康復語訓老師石洋用玩具吸引聽障幼兒注意力

「小貓的眼睛在哪裡?萱萱的眼睛眨一眨。」9月6日上午,西安市第二聾啞學校康復訓練中心的教室裡,康復語訓教師石洋正在給聽障幼兒萱萱(化名)還有萱萱的媽媽上親子課。萱萱1歲7個月,是一名被上帝捂住耳朵的小天使,剛出生就被篩查出聽力障礙,六個月後被確診失聰。

石洋用一隻小貓玩具與萱萱做遊戲,吸引萱萱的注意力。她的身邊還有很多用蒙布蓋著的玩具和音響、三角鐵、鼓等發聲教具。石洋說,正常的孩子在母親孕期就能聽見聲音,聽障孩子等到出生再確診時已適應了無聲的世界。即使佩戴了聽輔設備,也要儘早開始訓練,才能讓孩子聽到並感知聲音和其對應的東西,最終學會發出聲音。

「康復訓練是聽障孩子的啟蒙點,是給他們創造可能和希望的第一步,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步,如果效果好,聽障孩子完全可以正常說話。」石洋說,越來越多的家長也意識到這一點,儘早帶著聽障孩子參加語訓,康復訓練中心今年最小的學生只有1歲1個月。

因為學生年齡較小,無法穩坐在教室集中思想進行訓練,石洋只能藉助玩具吸引注意力。上課時,萱萱哭了,她就唱著兒歌哄,萱萱鬧得厲害,她只能停下課程陪著玩,有時候萱萱會到處爬,石洋就跟著滿教室地爬。

康復語訓老師石洋用玩具吸引聽障幼兒注意力

「儘量不要讓孩子看見口型,多讓她聽聲音,孩子模仿能力強,也不能頻繁地捂嘴說話。」訓練完萱萱的聽力,石洋還要對萱萱媽媽進行指導,示範著讓媽媽在家也能對孩子進行正確訓練。

和別的老師上課不一樣,學生年齡小,需要石洋盤腿坐在墊子上,一節課下來,她的腿都被壓紅了,站起來時一個踉蹌差點沒站穩。剛送走萱萱,另一對親子又走進了教室。

「從來不覺得累,看過太多孩子第一次張口叫『媽媽』的場景,也目送過不少孩子康復成功走出學校,這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石洋說,她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所有的聾啞兒童都能走進普通學校,只有聾啞兒童沒有聾啞人是她永不停步的目標。

代表體驗

李浩(家住曲江大道中海觀園小區的在讀研究生)——

「第一次見到給這麼小的聾啞孩子上課,石老師爬過來爬過去和學生互動,真不容易。」一節康復語訓課下來,市民代表李浩深受感觸。在他看來,科學的糾正與儘早的幹預,是特殊教育重要的使命,特教老師在這兩個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師用專業與耐心給特殊孩子愛的關懷,幫助他們融入社會。石洋所代表的特教老師,就是特殊孩子在人生初期道路上的指路人,用專業的精神詮釋著康復教育的意義。 」

【義務教育段】

聾啞學校語文教師劉芳——

一字一句幫孩子建立邏輯關係

最希望的教師節禮物 是孩子每天進步一點點

劉芳用手語為學生上課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開得格外茂盛,城裡城外,都是一樣……」剛走進第二聾啞學校的教學樓,就聽到了吐詞不太清晰的讀書聲,和想像中的無聲課堂完全不一樣。

這些讀書聲是由七年級的9位聾啞學生讀出來的,他們用的是普通學校的六年級教材。語文教師劉芳站在講臺上,帶領學生一起朗讀,為讓學生看清發音的口型,她儘量把每一個字的口型都張得充分一些,甚至有些誇張,一隻手還跟著聲調上下指揮。

113個字的段落,劉芳帶著學生們讀了3遍,讓2個孩子上臺勾畫描寫丁香花的句子。整節課下來,6個自然段的課文只講了2段。劉芳說:「前一天我已經用一節課的時間教他們課文裡的詞語了,要講完一篇課文起碼需要四五節課。」

劉芳是聾啞學校義務教育段的語文教師,她說,聾啞孩子因為缺乏語言環境,容易出現語序混亂、邏輯不通的問題,語言運用很薄弱,寫文章就是記「流水帳」。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邏輯關係、理清語序,更好地運用詞語,她只能一遍一遍地帶著學生讀,幫助理解,以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教室後牆上貼著課程表,裡面語文課和數學課佔了多半,而且大多是連上兩節同樣的課程。劉芳說,一節課只能講一小段,只有連著兩節上,才能上完一個課時。「義務段的語文課,是幫助聾啞孩子建立邏輯關係的重要一步,絲毫不敢鬆懈。」

誇張的口語表達、標準的手語動作,為了吸引學生注意還要在教室裡不停走動,連著兩節課上下來,劉芳的嗓子有些啞了,她的手撐在講臺上笑著和學生說了聲「再見」。

劉芳用手語為學生上課

劉芳笑著說,這些特殊孩子就像雷達一樣敏銳,曾有一次自己心情不好,已經盡力隱藏情緒,但還是被孩子們發現了。「老師,你心情不好嗎?你不要難受。」正上課的劉芳被學生打斷,一句簡單還不清晰的話讓她在驚訝之餘也收穫了感動,從那之後,她每天上課臉上都會掛滿笑容。「不管多累都不能表現出來,我希望我是一個內心有光的人,用自己的光照亮孩子們的世界,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成為老師的7個年頭裡,前年是劉芳第一次收到學生送的鮮花,「我清楚記得,那是一支紅色康乃馨,白色的塑料紙包著,上面還有紫色的小點。」劉芳眼眶有些溼潤,她說,如果可以許願,希望孩子們每天能夠進步一點點,在老師和家長幫助下努力掌握生活技能,走出校園可以獨立生活,這是她最期望的教師節禮物。

市民代表體驗

鍾一博(高校教師)——

「聾啞孩子的語文課是這樣子的啊,老師太辛苦了。」家住芙蓉西路的高校教師鍾先生在體驗了一節特殊的語文課後很是感慨,「老師不僅要大聲地給孩子們講課程內容,還要同時做手語,讓孩子們從聲音和動作兩個方面來理解文章內容。」

鍾一博說:「劉芳老師在講每個詞語的時候,都會通過發音上的技巧和手語相結合,引導孩子們發出接近正確發音的音調,和給普通孩子上課相比,很不容易。」

【中學階段】

盲啞學校足球教練張毅、王帥——

獨臂老師組建盲生足球隊

和學生奔跑在有光的世界裡

「吳佳成,先站住,左腳鞋帶開了。」9月6日下午,西安市盲啞學校新組建的足球隊在操場上集合,教練王帥看到有學生鞋帶了,蹲在地上幫忙系好鞋帶。另一位教練張毅站在排頭,其他學生緊跟其後,手拉手排成一隊,站在距離球門約80米的正前方。

盲啞學校足球教練張毅與學生在操場上

王帥守著球門,喊了一聲「開始」,扔出一個裡面裝有鈴鐺,可以發聲的足球,對面的一名學生擺動著手臂,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移動。小小的足球在學生左右腳間盤旋著向球門方向移動,剛走幾步,足球跑偏「走丟」了,學生就半側著臉,循著鈴鐺聲而動,再去把球找回來。

這是一支特殊的球隊,球員們是一群眼睛失明的盲孩子。守著球門的王帥一邊擊掌一邊不停地喊著「喂喂喂」給學生指引聲音的方向。學生鼓起勇氣踢了一腳,球進了,但不清楚射門情況的孩子仍站在起腳的原地。「球進了,很棒,回到隊列中去吧。」王帥給學生肯定之後,這名學生才開心地跑回隊列。「要注意把重心壓下來,手臂自然擺動。」球門對面領隊的教練張毅一直在觀察著每個學生的動作,隨後一個一個地進行糾正。

張毅在學校當教練已經22年了,來學校之前曾因事故失去左臂,本是計算機老師的他偶然看到學生踢塑料瓶,便問學生在幹什麼。學生回答在踢球,這讓他感受到了學生對運動的渴望,於是克服身體障礙組建起了足球隊。

盲啞學校足球教練和他們的球隊

秋季的操場上蚊子很多,因為身體不便,被叮出很多大包的張毅也沒法抓撓。張毅說,「之前的盲人足球隊全國都有名,拿過不少比賽成績。這是新組建的球隊,共13個人,剛開始基礎動作的訓練,每個動作都要示範著讓孩子們摸著學,再蹲下身一個個去擺正他們的動作。一支球隊至少要訓練一年半以上才能讓所有隊員不掉球地帶球跑,要達到完成比賽的水平,最少需要三年。」

王帥當教練的時間也有19年了,遇到備賽的時候,他和張毅每天帶著學生練十幾個小時。為了防止足球出界,球場兩側各放12塊擋板,學生看不見,這24塊擋板只能靠他倆一塊塊扛過去。

提起這些年的訓練,王帥坦言:「累是肯定的,但是我們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如今遼寧省盲人足球隊的專業運動員李玉曾是盲啞學校的學生,剛進校時盲態很重,經常撞到障礙物,膽子也很小,但是經過足球訓練,李玉不僅沒有盲態了,球技也提高了很多。

盲啞學校足球教練張毅給學生指導動作

「剛入校的盲生對黑暗充滿恐懼,很多學生走路向前伸長雙臂,步履遲疑,有些甚至會半蹲著摸索前進。練習盲人足球後,他們不僅站直了身體,還可以昂首挺胸地在操場上跑。」張毅認為,盲足除了能幫孩子們擺脫盲態,還能增強身體素質,提高自信心和生活能力,「陽光下奔跑的世界是有光的,經過訓練的孩子出行都不需要盲杖,看到他們有進步就是我們最大的欣慰。」

盲啞學校足球教練王帥鼓勵學生射門

市民體驗

白陽(高新區科技路某銀行職員)——

「我戴上眼罩簡直是寸步難行,更別說踢球了。盲生們踢得太好。」看完張毅和王帥組織孩子們進行的訓練後,市民代表白陽對二位老師表達了深深的敬意。白陽說,訓練開始前王帥老師仔細檢查每個孩子鞋帶的細節令人感動。 張毅老師只有一隻手臂,還能指導帶領盲生在操場上奔跑踢球, 「教盲生踢足球,我們都沒法想像,但兩位老師真的做到了。」

【高中階段】

盲啞學校高三班主任夏昊—

他引導學生「觸摸」數學之美

也是盲生樂隊的後勤加廚師

夏昊曾經也是盲啞學校足球隊的一名教練,但自從他帶班高中學生後,就暫時擱下了足球隊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高考備戰中。

「高考是孩子們重要的一個門檻,我希望幫他們抓住這個走入高等院校的機會。」夏昊說,他所帶的班級只有三名學生,今年高三,這也是盲啞學校建校以來的首屆高三。首屆意味著零起點、零借鑑,這需要夏昊付出更多的努力和關愛。

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夏昊都要先去教室看望學生,他像父親一樣,把教室打掃乾淨,再檢查一遍教室有沒有障礙,確保學生全部安全到校才放心。

夏昊班裡的三名學生都喜歡音樂,還組建了樂隊,夢想考上長春大學深造。每周學生們要排練兩次,每次排練兩個小時。夏昊是樂隊的後勤加廚師,他總會陪著學生,幫著擺樂器,搬椅子。遇到了樂隊外出演出和比賽的時候,搬音響、搬樂器的活就更是夏昊的了。學生看不見,他一個人跑前跑後,攬下了所有的活。看著學生排練辛苦,他還要在家裡做些好吃的拿來。他說,「三個孩子都在住校,沒有家長陪著,我就是他們的家長,只要孩子們考上大學,他們就會有更廣闊的天空。」

數學是盲生最難的學科之一,作為數學老師的夏昊還要引導學生「觸摸」數學之美。夏昊說,平時樂隊訓練耽誤時間多,擔心文化課落下來的他每天晚上都要空出時間給學生補課。為了讓學生直觀理解數學概念,他嘗試了很多「觸摸教學」的方式。「用大米、沙子可以讓他們感受體積的變化,理解函數的概念我就把圖形畫在每個孩子的手心或者脊背上。」

夏昊說,班裡三個孩子的學習狀態都不同,為了讓學生都學好數學,他為每個孩子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記錄表,哪個孩子哪道題錯了,哪塊知識薄弱,他都記錄在本上。課堂上,學生一遍不會他就教三遍、五遍,一次次反覆直到學生聽懂為止。

市民體驗

馮瑞麗(雁塔區長延堡街道社區居民)——

「夏老師是班主任,更是家長,聽到他每逢周末和過節都要陪著學生,帶他們吃火鍋、包餃子,我覺得非常感動。」家住長延堡街道的社區居民馮瑞麗說,明年夏老師就要帶著學生去心儀的大學參加高考了,希望他們夢想成真。「過程雖然很苦,但是夏老師的努力都不會白費。」

【大學階段】

西安美院特教學院工藝美術老師梁曾華——

創新傳統課程 激發獨特天賦

幫助他們未來在社會中站穩腳跟

梁曾華是西安美術學院特殊教育學院的一名工藝美術老師,因為聾啞人和普通人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不同,梁曾華經常利用圖片替換傳統文字進行教學。演示文稿(PPT)是梁曾華上課必備的工具,一節課的PPT至少要用二三百張圖來支撐,從搜集圖片到製作PPT,每一節課的備課都要花費六七個小時,但梁曾華從不覺得辛苦,他說:「特殊孩子對圖片的理解更加細膩,對美術有不同的理解,圖片教學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除了是一名專業老師,梁曾華也是特殊教育學院副院長,主管學生的教學安排。在他看來,每個特殊學生都有異於常人也高於常人的獨特天賦,而傳統的工藝美術作為教學基礎只能保證學生課業完成和畢業後的基本生存,為了拓展出屬於特殊學生的獨特空間,他翻看了大量的資料,也走訪了很多高校,經過不斷研究,整理出一套創新的融合課程。

「將兩門或者三門課程進行融合,讓工藝美術在實用美術上得到運用,才能讓學生的作品更好地適應時代的潮流,適應市場。」梁曾華舉例說,將傳統的纖維藝術課和皮具課結合一起,就可以教學生做出纖維編織的皮包。

「大學老師的職責不僅是幫助學生掌握一定技能,解決就業問題,更重要的是幫他們找到未來的方向,在社會中站穩腳跟。」在梁曾華看來,特殊學生有獨特的優勢,聾啞學生更能靜下心來,在無聲的世界裡創造精彩的有聲作品。「大學教育可以讓孩子們在藝術道路上走得更遠,這也是我的職責所在。」

記者感受

採訪前一直以為專業課就是幫特殊學生獲得一技之長,梁曾華老師的目標卻不止這些,他一直強調,每個特殊孩子都有絕對的優勢,要讓特殊孩子走在社會道路的前面,激發他們獨特空間的潛能。讓學生不止有作品,還能有創作,跟上時代步伐,這就是高等教育的意義。

來源: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馬相

編輯:芥末花生

相關焦點

  • 7年堅持,特教老師寧平成孩子們心中「女神」
    「每個特教老師身上都有孩子留下的印痕」 7年堅持,讓她成為「特教女神」 記者 丁鵬志 攝 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被人們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自我封閉,不願和你對視、溝通,但他們渴望陪伴、理解,更渴望愛;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面對這樣的學生,用自己堅實的臂膀呵護、溫暖著這些孩子。10月17日,三湘都市報記者來到長沙市嶽麓區活力兒童發展康復中心,近距離接觸特教老師的苦樂酸甜。
  • 汕頭疫情期間 「特教」孩子的特殊網課,了解孩子背後的別樣網課
    那麼,對於患有「特殊障礙」的孩子而言,他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又如何保障呢?昨天正值第13個「世界自閉症日」,我們的記者也進行了一番探訪,了解「特教」孩子背後的別樣網課。15歲的初三學生小金患有自閉症,最近,他宅家上網課,並在學校書法老師的指導下,用獨特的視角,創作了一幅幅書法作品,以自己的方式,為奮戰在一線的抗疫人員加油!
  • 「天使」守護者②|特教老師的一夜
    有這樣一群既平凡又特殊的老師,他們的學生因為身體或是智力上的殘疾,被稱為「折翼的天使」,他們正是這群「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他們年復一年,用愛與堅持敲開了孩子們的心門,帶給孩子們愛與希望。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為民哥推出專欄《「天使」守護者》,一起走進北京市兒童福利院,感受不一樣的教師人生,向堅守在一線的特教老師們致敬!
  • 「人民網直擊」曲周「90後」特教老師:用愛守護 靜待花開
    學校裡有一群「90後」特教老師,她們敢於擔當,無私奉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耐心和愛心教會孩子穿衣服、打招呼、讀書識字……為這裡的孩子們撐起一片藍天。【特教老師付丹陽、平夢露、李佳鵬帶領學生做課間操】為了讓「折翼的天使」更接近與正常兒童一樣生活,這群姑娘付出了超乎尋常的愛。
  • 向特教中心老師致敬:謝謝你,張開翅膀的「守護天使」們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0日訊 9月9日上午9點25分,臨沂莒南縣特教中心操場上朱雁飛老師領著孩子們正在做操、玩遊戲。朱雁飛已經在特教中心任教15年了。特教中心對於他來說,就是自己的家,因為他的義務教育階段也是在這裡度過的。
  • 東明縣特教學校到鄄城縣特教學校參觀學習
    東明特教學校的老師深入課堂,觀摩了生活語文課、生活數學課、唱遊律動課,對鄄城縣特教學校老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基本功予以了充分肯定,並表示好好學習,回去應用於本校教學實際。  為期一天的參觀學習結束,袁志平對鄄城特教學校提供的學習機會表示感謝,鄄城特教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工作中,將進一步加強兩校的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 孫雲飛慰問特教崗位教師和優秀教師代表
    慰問中,孫雲飛一行先後走進礪志特教技能推廣中心、教學樓等處,實地查看了解辦學條件,聽取基本情況介紹,詢問存在困難問題。在礪志特教技能推廣中心盆景製作班,孫雲飛一行現場觀摩了教學授課情況,與師生親切交流互動。
  • 特教老師孫敏:用愛為聽障兒童撐起一片天
    今年34歲的孫敏,2012年轉崗到河北省衡水市特殊教育學校,成為一名聽障特教老師,一直陪伴在聽障兒童身邊。這些佩戴了助聽器或人工耳蝸、患有聽力障礙的孩子,通過設備可以感知聲音,但由於不能準確把握聲音,自己很難開口說話。
  • 福建特教老師教室內,連扇學生巴掌,教育機構:已開除,將會整改
    這句話是很多師範學校的校訓,希望現在的老師們真的能做到全心全意為孩子!近日,在福建康語教育泉州校區就出現老師出現惡性行為,在一對一教學中竟連扇學生四記巴掌。這是一個老師可以做出的事嗎?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全部,是祖國的未來。哪怕是輕微的斥責也不是不行,為什麼要連扇孩子四個巴掌呢!
  • 感恩節|我想對特教老師說……
    但有一群孩子,在來到這個世界時,因上帝貪戀芳香多親了他們一口,造就了他們在人群中總是顯得那麼「耀眼」,他們是被人們稱為「星星的孩子」的自閉症兒童,他們的表達方式、行為舉止和表情體態等方面都與眾不同。針對自閉症兒童的治療,目前主要是通過藥物+康復訓練,而自閉症又不像其他疾病一樣接受幾個療程的治療就可以痊癒,嚴重的自閉症兒童可能終身都需要接受幹預,對自閉症兒童的康復訓練需要特教老師和家長有耐心和毅力。對這些自閉症兒童進行康復訓練的特教老師們迎難而上,用心為自閉症兒童託起希望,他們就像牽著蝸牛前行,雖然緩慢,但他們堅信只要堅持,總能到達目標。
  • 姚娜一家人和特教老師組成力行大家庭 為「慢飛天使」帶來「飛翔...
    智力障礙兒童認知能力差、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發育遲緩;學習障礙兒童缺乏學習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唐氏症候群兒童動作發育延遲、嗜睡和餵養困難……面對這些孩子,老師們每天重複著教他們基本的康復幹預訓練、生活技能。同時,力行中心為每個孩子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定期開展心理繪本故事課程,讓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長。
  • 寧波首部特教微電影引百萬網友點「愛」稱「贊」
    寧波首部特教微電影引百萬網友點「愛」稱「贊」 2014-08-19 09:24:00 導讀:由奉化市出品的我省首部特殊教育公益微電影《一切都是因為你》於5月 4日正式上線並進行了首映。
  • 暖心守護特殊孩子 聽嶗山區特殊教育學校班主任講述他們與特教的故事
    近日,記者走進嶗山區特殊教育學校,聽多位班主任講述與特教的故事。目前,嶗山區特殊教育學校已經成為一所對全區各類殘疾兒童少年實施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高中教育和康復訓練的寄宿制學校。學校現有九個教學班,9名班主任和副班主任。一直秉承著「愛滿校園」的辦學理念,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
  • 以安陽特教老師梁琰為原型的電影《因為愛,不放棄》開機
    ▲開機儀式現場電影《因為愛,不放棄》在安陽開機該片以我市特教老師梁琰為原型梁琰自1999年參加工作以來,放棄了自己的節假日,從規範手語到熟練交流,從課堂紀律到專業教學,用6900多個日日夜夜幫助許多特殊的孩子圓了大學夢。她數不清自己跺壞了多少舞鞋,給這些特殊的孩子排練節目、編寫教材。
  • 【喜報】特教中心易興紅榮獲2019年度全國「特教園丁獎」
    「你變壞容易,以後要學好就難了,如果還叫我老師,明天就和我去面試。」在易老師努力下,李有寶終於安心工作。他給易老師發信息說:你像媽媽一樣關心我,但我更願意叫你一聲「姐」,你是我的知心姐姐。校園裡,隨時看見易老師和學生在交流談心,學生無論遇到什麼都找易老師,都能找到易老師,因為她的手機從不關機。春風化雨,易老師贏得了學生的信任與愛戴。
  • 暖心|關愛特教 感受親情—縣關工委副主任劉兆國一行調研慰問縣特...
    近日,縣關工委副主任、執行主任劉兆國,縣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廖恆娥,縣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靜思一行來到懷遠縣特殊教育學校進行看望慰問在校教職工,並和孩子們進行了桌球交流與互動。他對特教學校陳中民、孫元坤、李亭等教師辛勤的付出給予肯定和點讚,為孩子們擁有一個快樂向上的學習氛圍而感到欣慰。
  • 聽故事 包香包 特教老師帶領孩子了解端午習俗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崔志良 通訊員 蔣皓月)「五月五,過端午,粽葉青,糯米香……」為進一步弘揚中國民俗,使孤殘兒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6月23日,開封市殘疾兒童康復中心組織職工與孩子開展「弘揚傳統文化 粽香飄滿中心」主題活動,特教老師帶領孤殘兒童講故事、包粽子、制香包,
  • 這群平凡又「特殊」的老師 為學生點亮希望
    他們的學生身心發展存在缺陷,而特殊教育教師便是這些學生的「守護者」。9月10日是教師節,兩位教齡超過10年的特教教師向記者講述了她們的故事。【解說】特教教師王維現在的學生有3個,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雖然是老師,但王維的工作相對更為複雜和細緻。她需要根據學生自身情況,通過有針對性的康複課程訓練幫助其彌補缺陷,目的是讓他們將來能夠逐步生活自理。
  • 特教專家為興山融合教育發展出謀劃策
    宜昌市特教專家進課堂聽課。通訊員 供圖在該縣外國語小學,周宗芳老師以一節《大自然的聲音》語文課,向專家們展示了課堂上對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內容有別」「學習支持有方」「教師關愛有度」,讓專家們感受到隨班就讀學生在師生「潤物細無聲」的潤澤中健康成長,得到了所有聽課老師的好評。
  • 以夏津特教老師袁敬華為人物原型 院線電影《朝華》開機
    電影以夏津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袁敬華為原型,講述她從在家中兩間小土屋裡創辦聾啞兒語訓學校為起點,到如今辦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省級規範化特教學校,奉獻特教事業26年,幫助680餘名殘疾兒童融入社會的感人故事。影片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濟南團火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拍攝,將全部在夏津取景,片中部分兒童角色由夏津縣特教學校的孩子們飾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