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011,聚光燈效應
這種心理學效應一般是指把自己的問題無限放大,吸收更多人注意,其實也可以說是出醜來博取關注度,在如今的生活中,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甚至許多名人也喜歡這樣做,雖然乍看之下,好像成為大家嘲笑的焦點,然而卻在不經意間吸收了流量,反而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優勢,你可以說這是惡意的炒作,但的確收效甚大!
022,凡勃倫效應
凡勃倫效應是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提出來的,他通過測試觀察到,許多人(年輕人為主),在購物選擇商品時,如果價格定得越高越能暢銷,相反,一些低廉的價格,卻受到了冷落,但是物品其實是一樣的,所以通過這樣的測試,也能夠看出,人們在消費時除了獲得物質滿足之外,更重要的一點,還要得到心理上的享受,套用電影臺詞就是「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雖然這是一種貶義,但確實反映出了一些人虛偽喜歡炫耀的心態。
033,蔡加尼克效應
從心理學來講,一個人更有可能記住尚未完成的事情或動作,例如,服務員會記住你的訂單,直到將其帶給你,然後再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客人身上。因為我們所有人都有這樣的習慣,做事要有始有終,如果自己要做的事沒有完成,那麼對它的印象就會很深刻,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完成它,這就是蔡加尼克效應,它是在1927年,德國心理學家蔡加尼克在一項記憶實驗中發現的心理現象,其實這個心理學效應對於家長還是公司的管理者來講,都是非常受用的,掌握好之後,往往能夠收穫很不錯的結果!
044,霍桑效應
相信你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超市購物時,商家讓你品嘗他們的一款食物,而旁邊聚集了很多顧客,結果在這樣的關注度之下,品嘗後會馬上給出好評,然而回到家之後,再次品嘗這款食物時,就會覺得並不怎麼樣,還特別的難吃,其實這種行為就是霍桑效應,心理學家表示,人在受到關注度的時候,往往會刻意的改變自己的行為和認知能力,會阻礙大腦的正常判斷,因此會產生一些錯誤出現!
055,沉錨效應
如果將原始價格作為錨,人們會覺得評估起來容易得多,商店經常使用它,例如,你不會在腦海中花300美元買一件襯衫,但是,如果看到它最初的價格為1,000美元,那麼你會認為錯過這麼便宜的物品簡直是一種罪過,於是購買的欲望就會增加,其實這樣的打折營銷學,在實體店還是網店都非常常見,商家就是抓住了消費者這方面的心理認知,進行這樣的巧妙定價!
066,破窗效應
如果把兩輛車停放到不同的環境,一個是貧民窟,另一個則是富人區,結果停放在貧民窟這臺車子馬上就遭到了人們的破壞,而富人區的車子毫髮無損,不過,要是接下來有人打破了停放在富人區這輛汽車的玻璃之後,馬上也會有其他人進行模仿,這種行為就是破窗效應,它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Philip Zimbardo進行的測試。
這項現場研究只是一個簡單的演示,說明了明顯被忽視的事物如何迅速成為破壞者的目標,但是它最終演變為遠不止於此的東西。它成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犯罪和警務理論之一的基礎:「破窗」!
077,責任分散效應
相信很多80後或者90後的小夥們,在小時候都看過三個和尚挑水的動畫片,原本廟裡只有一個和尚時,每天挑水念經沒有任何問題,而兩個和尚之後,雖然有些矛盾,但是也能相互扶持一起抬水喝,但是到了三個和尚之後,就開始心懷鬼胎,誰也不願意吃虧,結果都沒水喝了,其實這個故事就是典型的責任分散效應(也是旁觀者效應)。
其實在現實中這樣的問題經常出現,無論是公司、還是家庭中,當參與者變得更多,往往責任感就會降低,沒有人願意承擔這個責任,最後的任務自然就完成不了。
088,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就是最典型的兩極分化,意思就是強者更強,而弱者更弱,就像現如今的群體一樣,富有的人會更加富有,而貧窮的人自然會繼續貧窮,因此這種兩極分化會越來越大,也會給人造成積極和消極的兩種不同情緒,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努力的人會讓自己變強,而消極的人,生活中面對困難後,就會把馬太效應當作是一個藉口來逃避。
099,安慰劑效應
這種心理學效應,最開始是從醫學上發現的,它是1955年由畢闕博士提出的,當病人沒有辦法進行治療時,醫生就會用一種安慰的方式,來打消病人的恐懼和消極情緒,而在生活中安慰劑效應也是隨處可見,雖然這是一種欺騙行為,但卻是一種善意的謊言,能夠幫助他人走出現有的恐懼和困境!
1010,異性效應
俗話說得好「同性相斥異性相吸」,聽上去這是一句玩笑,但實際上卻很有道理,根據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往往和異性接觸或者工作時,效率會比平時更高,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良好表現,得到同伴的認可,而在同性中卻很少看到,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有的IT公司,會招聘幾個女性程式設計師,雖然能力可能一般,但是由於她們的存在,能夠讓其他男性程式設計師工作更有積極性,這種異性效應在生活中真的是隨處可見!
你還知道有哪些有趣的心理學效應嗎?可以在下面與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