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兒的母親去世了。父親要去遙遠的礦區工作。已上技校的姐姐住校了。留下身材瘦小的楓兒只能跟著年邁的奶奶,在等待轉學的日子裡,度過第一個沒有母愛的寒冬了。
也許還有心境的原因把,楓兒至今記得,那年的冬天是那樣的寒冷,母親臨終前為她改制的棉衣,沒能抵擋住呼嘯的北風。
那時,楓兒時常想起自己在小學的同學惠霞。惠霞的母親在她兩歲那年被倒塌的包穀架壓死了。記得有一次,那個經常被孩子們吐槽的班主任李老師,在自習課上讓沒有母親的同學舉一下手。楓兒至今記得,只有無助的惠霞,迎著全班孩子灼人的目光,低頭抽泣著緩緩的舉起了右手。那一刻的楓兒多麼滿足啊,她慶幸自己是一個有母親疼愛的孩子。而今,自己和惠霞一樣了。
楓兒要去的學校,在離家3公裡的鎮上。這對一個剛滿12歲,比同齡人矮一截的楓兒來說,距離是那樣的遙遠。奶奶家裡沒有鐘錶,是她老人家靠聽著凌晨雞叫來判斷時辰,叫醒沉睡的楓兒的。那時的鄉村,夜色是那樣的深沉,曙光是那樣的吝嗇,即便是踏著濃濃的夜色,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跨過隴海乾線,奔跑在那條抄近道的羊腸小路上,楓兒仍然無法每天按時參加早操。那一學期,她成了班上遲到最多的學生。
那時,楓兒最大的願望,是有一塊可以自己看的懂時間的電子表。她曾自信的向好朋友妮妮保證,父親一定會滿足自己,但父親卻拒絕了她的請求。楓兒至今還記得,妮妮投來的憐憫與輕視相交織的意味深長的目光。
中午回家吃午飯,自然是不能的。每天背四個奶奶蒸好的大饅頭,端一個印著玉蘭花的白色的大搪瓷缸子,是楓兒除了書包以外的必有行頭。那是她一天的早餐和午飯。
中午放學的鈴聲響了,楓兒被湧動的人流裹挾著,擠到人頭攢動的水房,在那口足足可以掩埋一頭肥豬的大鐵鍋裡,舀半缸子蒸氣稀疏的熱水。那沉積在鍋底的如粗鹽粒般的白色物質,在孩子們爭先恐後的攪動中,會沉渣泛起,四散開來。將帶來的饅頭掰成塊狀,浸入熱水,調上奶奶炒制的流著奶黃色油脂的蔥花,用筷子充分攪拌,一頓飄散著蔥香味道的泡饃,是楓兒一個學期裡一成不變的午餐。
奶奶家那隻15瓦的白熾燈發出的昏黃的燈光如螢火蟲一般。趴在炕沿上寫作業的楓兒,在逆光的陰影裡總是看不清書上的字跡。好朋友妮妮邀請楓兒在她家裡做作業。可當楓兒背著書包回到奶奶家時,那扇本該虛掩的大門卻怎麼也叫不開了。是同住一屋下的三嬸,懼怕給楓兒開門會招來野鬼捏了她剛出鍋的花饃。一種從未有過的寄人籬下的情愫,第一次湧上楓兒的稚嫩心懷,一滴滴委屈、無助的淚水,從她那被風霜皸裂的臉頰上,滑落下來。
那會,楓兒經常會站在奶奶家的後院,舉頭望著家的方向,還會坐在家門口的石墩上,估摸著姐姐回家的時間。但多數時間裡,那把冰冷的鐵鎖,讓她熱切的盼望驟然寒涼。
奶奶給楓兒做了老太太愛穿的偏襟的大棉襖。楓兒再也不用懼怕風雪的侵擾了。可是,楓兒的罩衫都太瘦了,只有那件母親為她縫製的橘色的貼著半圓形口袋的寶寶衫,能夠護住那件紫底白花的大棉襖。楓兒不得不在整個冬天,只穿一件衣服了。
楓兒的手和腳長的凍瘡。奶奶心疼這個起早貪黑的孩子,她老人家從地裡拔了乾枯的茄子和辣椒杆,煮出一盆溫熱的洗腳水,讓放學回家的楓兒泡腳。在熱水的刺激下,凍傷的手腳又痛又癢,楓兒聽奶奶的話,忍著疼用手使勁揉搓,凍瘡很快就好了。
姐姐周日從學校回來了。她給楓兒買回一小袋三毛錢的印著唐老鴨圖案的咖喱鍋巴。那是楓兒第一次吃到的除了饅頭之外的真正的零食。那股濃香的記憶至今讓成年的楓兒不能忘懷。
楓兒去喊鄰家的妮妮一起上學。妮妮的母親聽到楓兒的聲音,驚恐的將她叫到自家三環牆的窗口下,告訴楓兒,他家裡進賊了,趕快叫村裡人來幫忙捉賊啊!平日裡膽小的楓兒,在那一刻忽然忘記了自己的怯懦,她先是回到奶奶家,叫醒對屋的三叔,又在三叔的吩咐下,摸黑來到位於上層的村子,挨家挨戶的敲窗叫人。村裡十幾個成年男人,在楓兒的召集下,聚在了妮妮家的門口,妮妮母女這才戰戰兢兢地打開大門。只見妮妮家的堂屋裡一片狼藉,八仙桌、椅子、摩託車等物品被掀翻在地,那隻叫咪咪的柴狗,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奄奄一息,而屋內卻並未發現小偷的蹤跡。
原來,是土狗咪咪,救了妮妮母女。是它的叫聲惹怒了竊賊。他們給這隻忠實的狗下了毒。毒性的發作,讓咪咪癲狂起來,它四處亂撞,碰翻了堂屋的物品,也因此嚇走了驚慌的竊賊。看著咪咪悽慘的模樣,楓兒心理難過極了。因為在咪咪的眼裡,楓兒早已是自己的另一個主人,見到楓兒它會快步跑過去,搖著它那電動式的尾巴,迎接她、舔舐她。
事後,妮妮的母親給了楓兒一大把炒熟的花生,來感謝這個勇敢的孩子。
妮妮那天不想上學。儘管天色已經大亮了,可剛剛發生的故事,讓年邁的奶奶心生不安。她執意要把楓兒送到公路上,才千叮嚀萬囑咐的轉身回去。那一天是楓兒上學以來,遲到時間最長的一天。
學校裡要舉辦慶元旦歌詠比賽了!愛唱歌的楓兒在等待比賽的日子裡,心裡一直莫名的興奮著。楓兒所在的六年級一班不負眾望,在班主任廉老師休假的情況下,仍然拿到了全校歌詠比賽的季軍。而隨後發生的由喜轉悲的小插曲,擠兌走了楓兒喜悅,但倔強的她,自此學會了用能力證明自己。
合唱比賽熱烈的氛圍,激發了學校領導的興致。他們臨時決定,在現場組織一場學生們的獨唱比賽。在中午放學的時間裡,經常給同學們教唱新歌的楓兒,將要代表班級出戰了。就在她精心思考比賽曲目的時候,那個與自己的家庭有著深厚情誼的班長,將楓兒叫到了僻靜之處,告訴她,歌詠比賽你不要參加了,班裡有個叫田亞麗的同學說你個子太低,上臺後會丟班級的臉。聽到這樣的理由,楓兒傷心的哭了。她知道,那個女同學有著很強的嫉妒心。
可能是對自己言而無信的反思,或是被楓兒的哭聲嚇到了吧,班長最終收回了成命。報著不蒸饅頭爭口氣的心勁,迎著臺下全校同學的目光,楓兒竟然沒有緊張。她用自己稚嫩的歌聲和自編的動作,演唱的那首《心愛的小妹》,奪得了獨唱比賽的第一名。楓兒記得,那張獎狀被張貼在了奶奶屋裡正對著火炕的那面牆上,直到多年後,那個叫何垚的小山村整村遷離,才不知所終。
漫長的學期終於要結束了,在離校的日子,楓兒要和她的學校、她的班級、她的同學、和那條走了200多次的羊場小道、那個陪伴自己100多天的搪瓷缸子、那個跨了200多次的隴海鐵道,做以最後的道別了。新的學期、新的環境、新的一切,都在急切的等待她、熱切的迎接著她。而留在這裡的喜悅與憂傷,平靜與紛擾,獲得與失去,都已在時光的蔓延和浸染中,化作成長的因子,豐盈她,塑造她,激勵她。
作者簡介:劉若萍,文學愛好者,一直堅持寫作不斷,作品散見各網絡平臺及報刊紙媒。
主 辦:渭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 編:趙粉絨
本期編輯:小 金
聯繫電話:0913-2126170
地 址:渭南市朝陽路東段21號
投稿郵箱:huashanwenxue@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