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鐘錶創新設計漸成風潮

2021-01-11 中國經濟網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中國鐘錶協會、漳州市政府負責人與大賽獲獎者合影,他們請獲獎者前排就坐,自己站後排助威。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25日訊(記者劉惠蘭)由中國鐘錶協會、漳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藍光杯·漳州)鐘錶設計大賽日前在廈門揭曉。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鐘錶協會理事長、大賽領導小組組長陶小年在頒獎儀式上致辭時表示,迄今為止舉辦了三屆的鐘表設計大賽,其影響力和輻射力逐漸擴大,已成為專業、權威的鐘表設計的國家級賽事。它的成熟與發展,激發了中國鐘錶行業創新設計的熱情,帶動鐘錶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創造出造型精美、功能完善、藝術與技術融於一體的鐘表新產品,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中國鐘錶行業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

  據介紹,本次大賽自2017年4月20日啟動,歷時8個月,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響應,大賽組委會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包括港澳臺地區、瑞士、德國、英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的參賽作品達573件,其中包含20個瑞士獨立制表品牌的50件作品。這次大賽作品,跨出國門面向國際範圍徵集,賽事規模實現初步國際化。參賽作品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較前兩次大賽有很大提升。國內企業設計師、社會專業設計團隊、大專院校、包括眾多國家和獨立制表人踴躍參賽,參賽作品精彩紛呈、亮點繁多。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大賽組委會、漳州市龍文區負責人共同為國際組至尊獎獲得者頒獎

  大賽組委會副主任丁言行介紹說,中國(藍光杯·漳州)鐘錶設計大賽以「創新、經典、時尚」為主題,始終倡導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融合,賦予作品以新時代元素,創造出具有經典傳承又符合現代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品質、高品位產品,深刻詮釋鐘錶設計大賽的主題。本次大賽邀請了國內外32位著名專家、學者組成了強大的評審團隊。在作品評選中,為體現嚴格公正的原則,採用隱去作者單位姓名以及商標、只顯示編號、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對參賽作品進行了充分的投票和評選。經過層層選拔,嚴格評選出國內85件、國際25件,共110件入圍作品。經過初評、網絡投票、向社會公示、複評、大賽組委會核准等多個環節,評出國內組特等獎1名、金獎5名、銀獎13名、銅獎21名、優秀獎45名。國際組評選出至尊獎6名,紀念獎19名。大賽還評出網絡投票公眾最喜愛的手錶5名、最喜愛的時鐘5名。評審專家一致認為:本屆大賽的作品在創作理念、創新能力、設計水平、花色品種、實用性等方面均較上屆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學生組的作品,思路新穎、大膽,彌補了業內設計師創作上的空檔。

 

  中國鐘錶協會和漳州市負責人參觀國際獨立制表人協會許家寶的至尊獎作品

  據大賽組委會王德明主任介紹,本屆大賽不僅突出文化性、國際化和專業性,還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優勢,對參賽作品進行了為期10天的網絡投票活動。10天時間的網絡投票,點擊率超過300萬人次,贏得了社會高度關注。旨在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人參與大賽、關注鐘錶、喜愛鐘錶,讓更多的人知曉中國鐘錶自主品牌,提升自主品牌的影響力。

大賽組委會為金獎獲得者馬旭曙、王敏、譚澤華、孔詳坤、商祖祿頒獎

銀獎頒發現場

  大賽組委會副主任邵躍明在對鐘錶設計大賽進行總結時說,三屆鐘錶設計大賽從無到有,經過了5年時間,從剛開始的行業人士舉步觀望,到本屆業內外人士踴躍參與;從首屆只限於中國大陸地區參賽到本屆擴展到國際徵集作品,初步實現了國際化,瑞士、德國、日本等鐘錶製作大師和選手紛紛投稿,為今後把大賽打造成國際化、專業化權威賽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邵躍明說,鐘錶設計大賽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吸引了眾多鐘錶企業、設計機構、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國內外優秀設計師的積極參與,三屆設計大賽共收到參賽作品1423件。無論在賽事規模、評審陣容、參賽人數、獎項設置、宣傳推廣,還是在作品獎項分組、作品數量、作品質量、作品評定規則等方面,相比往屆均有很大的提升,為參賽者提供了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科學、嚴謹的鐘表專業設計國家級展示平臺。

  大賽領導小組副組長張宏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鐘錶設計大賽傳播了鐘錶設計的創新魅力。設計正引領創新,創新正引領製作,正引領鐘錶行業的變革與轉型升級,相信中國鐘錶設計將推動中國鐘錶行業從「製造」向「創造」轉型,對進一步提升中國鐘錶設計水平,提高我國鐘錶自主創新、研發能力,培養鐘錶設計領軍人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主辦方與參賽代表和設計師們探討交流以大賽促進鐘錶設計的經驗

  張宏光介紹,本屆大賽擴大了新生代,加速了國際化,參賽作品質量大大提升。大賽邀請高校廣泛參與,邀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廣州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等17所院校和國內數家工業設計學院參與本次大賽,發揮學生創新思維優勢,為大賽注入新活力。他告訴記者,本屆大賽,就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學生孔祥坤、閩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2017年的畢業生商祖祿獲得了金獎。

  大賽組委會還邀請全球有影響力的鐘表組織及品牌參與。在作品徵集階段,全球獨立制表人協會(AHCI)、瑞士獨立制表人組織(SIWP)、拉佩(LEEF)、馬威.羅曼(MATTHEW NORMAN)/瑞莎(SWIZA)、赫姆勒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鐘表行業組織及品牌都攜作品參與,瑞士獨立制表人組織有5件作品獲得了「至尊」大獎。

  該大賽頒獎典禮在漳州市龍文區萬達嘉華酒店隆重舉行。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中國鐘錶協會、漳州市人民政府、國內外獲獎代表、全國百家知名鐘錶企業代表等共300多人參加了頒獎儀式,見證了各項大獎的誕生。

 

  金獎:夢幻琉璃鍾 獲獎作者:王敏 推薦單位:上海漢斯鍾業有限公司

  至尊獎:瑞士獨立制表人作品

  銀獎:琺瑯六柱鍾 獲獎作者:周項麥 推薦單位:上海琺藝鐘錶製造有限公司

  特等獎:日月鏤空鐘 獲獎作者:郭鳴

 

  銀獎:靈眸時尚腕錶 獲獎作者: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創新設計新款鐘錶引起新消費關注
    第三屆中國(藍光杯·漳州)鐘錶設計大賽啟動儀式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15日訊(記者劉惠蘭)記者從中國鐘錶協會了解到,以鼓勵國產品牌鐘錶設計創新為主旨的「其中,手錶專業組產品設計獎在機械手錶、石英手錶基礎上,增設工藝創新手錶,這是本屆賽事獎項分組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吸取各行業之精華,有效地把中國風元素融入到鐘錶設計中,為中國鐘錶帶來新的設計靈感和發展方向。  截止10月28日,大賽組委會共收到參賽時鐘、手錶作品573 件。來自國內外的32名權威評審專家從中嚴格評選出110件初評入圍作品,參評作品共分國內組和國際組。
  • 得利鐘錶董事長梁偉浩:開啟中國鐘錶「逆……
    因此,近年來得利鐘錶一直堅持科技創新、注重產業轉型,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不斷向價值鏈的前端延伸,實現質量和產值的同步提升。 我14歲在叔父的表殼廠當學徒,29歲學有小成在香港創辦得利鐘錶廠。1988年到東莞鳳崗投資創辦東莞得利鐘錶有限公司。此後,得利公司一年一個臺階,產能進一步擴大。2016年,我們公司在瑞士全資成立研發和工程創新中心及製造裝配工廠,極大地提升了得利鐘錶在歐洲市場的口碑,帶動了得利鐘錶在瑞士高端鐘錶市場的業務發展。
  • 一切都是前所未有:「鐘錶與奇蹟」高級鐘錶展首次登陸上海
    這場展覽也是今年4月「鐘錶與奇蹟」於線上發布後的延續。「鐘錶與奇蹟」首次登陸上海主辦方表示,作為上海最熱門的藝術、生活方式和設計地標之一,西岸藝術中心的兩間展廳是舉辦此次展覽的理想場所,除了可以欣賞到參展品牌的最新力作,一系列活動還將提供給賓客們360°沉浸式制表文化體驗。講演廳將舉辦品牌作品發布會、專題講座和對話活動,涉及主題包括飛行員腕錶的回歸、復刻表風潮等。
  • 「鐘錶與奇蹟」首次登陸上海
    圖片來自品牌供圖「鐘錶與奇蹟」高級鐘錶展(2020年7月23日,上海) 「鐘錶與奇蹟」高級鐘錶展即將首次來到上海。這一行業領先的鐘表盛會將於9月9日至13日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盛大舉行,展會將嚴格遵守安全防疫措施籌備與舉辦。展覽憑邀請入場,11個參展品牌將為媒體朋友、零售夥伴及鐘錶愛好者獨家呈現浩瀚的高級制表世界與全新力作。這場展覽也是今年四月「鐘錶與奇蹟」於watchesandwonders.com線上發布後的延續。
  • 鐘錶設計的面子問題│2018年日內瓦表展觀後購表指南
    曾擔任多家專業鐘錶雜誌總編輯,及國內眾多雜誌刊物專欄作者,除了專精機械鐘錶賞析,亦對珠寶、生活、文化與藝術等各領域皆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人說機械鐘錶太難懂、太高深,其實我倒是認為用一點心看,機械鐘錶的美其實顯而易見。
  • 萬希泉鐘錶摘得第四屆中國鐘錶設計大賽最高獎項
    日前,由中國鐘錶協會主辦的藍光杯·第四屆中國鐘錶設計大賽成績揭曉:由萬希泉董事顧問沈墨寧設計的龍鳳呈祥系列腕錶從837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摘得本屆大賽特等獎;而由萬希泉聯合名模琦琦推出的兩款LOVE LOVE COLLECTION系列腕錶則喜獲銀獎,彰顯了萬希泉鐘錶強大的設計實力。
  • 朝陽街將成國際鐘錶集散地 恢復寶時造鐘廠原貌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將開通10條農村公交線路,基本實現市區中、西、南部鎮鎮通公交;我市將引進中國及國際鐘錶名品名牌進駐朝陽街,定期舉辦鐘錶收藏、鑑賞、觀摩、拍賣等活動,逐步將朝陽街打造成中國北方國際鐘錶集散地。
  • 萬寶龍亮相2013「鐘錶與奇蹟」香港鐘錶展
    萬寶龍維萊爾1858系列外置陀飛輪追針計時腕錶  為了令這場鐘錶盛會更加精彩紛呈,萬寶龍特別設計通過個性化的體驗環節,近距離地向廣大參觀人士展示其精良的制表工藝,  對於那些高級鐘錶的收藏家和愛好者而言,這不僅是視覺與聽覺的享受,更是心靈的觸動。那充滿藝術感與獨創性的手工鐘錶作品,每分每秒的嘀嗒聲都震撼著他們的內心。  在這次香港鐘錶展上,萬寶龍展臺中心將設計成一個全玻璃製成的「舞臺」,前側為開放式,另三冊玻璃環繞,通過影像投射出萬寶龍的經典鐘錶款式與品牌元素,如同飄浮在舞臺上的裝飾物。
  • 豆奶風潮漸起,豆本豆成就國民好早餐
    豆奶風潮漸起,豆本豆成就國民好早餐「豆本豆」豆奶根據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打造了原味豆奶、純豆奶、有機豆奶三款產品,植物蛋白分別達到3.0g/100ml、4.0g/100ml和3.6g/100ml。
  • 中科曙光數創:緊跟液冷新風潮,創新掀起技術變革
    科技的創新是技術賴以發展和變革的基礎,換言之,只有在科技上不斷進行創新,才有可能推動科技的進步。近日,曙光數創出席由北京電子學會計算機委員會、中國綠色數據中心推進聯盟共同主辦的「2020智能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營論壇」,並榮獲「IDC行業數據中心優秀方案獎」。榮耀傍身,殊榮源於實力。
  • 最好的古董鐘錶在瑞士?那是你沒見過我國的南京鐘!
    特別是上海的「美華利」(是中國人於 1875 年在上海開創的鐘表店的店名)製造的「南京鐘」後來居上。由於其做工考究,曾於 1915 年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的金質獎章,為我國「本鍾」贏得了榮譽。「南京鐘」現在日漸稀少,已成為國際上收藏家企求的古董寶物,到中國來以能買到「南京鐘」為一大幸事。
  • 京東舉辦鐘錶藝術展 中國成鐘錶文化發展重要力量
    【環球網科技 記者 王楠】「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鐘錶文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這也是繼巴塞爾和日內瓦兩大鐘表展之後的又一行業頂級盛會。」瑞士高級制表基金會亞洲區主席陳楷遜,在8月10日的京東鐘錶之夜上對記者說。圖為京東鐘錶之夜現場數據顯示,在全球鐘錶行業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中國鐘錶行業銷售額特別是線上的銷售額一直逆市上揚。
  • 中國鐘錶業的復興?巨變?
    同時,中國是世界鐘錶消費最大國,但面對較大的需求總量,中國表並沒有得到理想的市場份額佔有率,反倒是舶來品更勝一籌。全球鐘錶產地以及份額分布《我國鐘錶市場研究及企業營銷策略》(鞠江,2006)我的研究方向雖是鐘錶文化史,但終究脫離不了經濟範疇。
  • 2015年度中國十大鐘表品牌
    曾有人這樣評價:「秦輝是一位偏執而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國近年來新一代創業者們駕馭市場闖出自己一片天地的縮影;帝浪是網際網路思維改造傳統模式的先行者,也是當代鐘錶行業的佼佼者。」  第二名:天津海鷗手錶技術有限公司(海鷗)  天津海鷗手錶集團公司是我國最早建立的手錶生產基地,新中國第一隻手錶在此誕生.
  • 推動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 我國工業設計發展步入快車道——2020年...
    作為國內工業設計領域規模最大、參展企業最多、全國參與範圍最廣的行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已成為集中展示中國工業設計發展最新成果的高端平臺,在把握行業定位、聚焦創新發展,推動我國工業設計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四屆盛會共吸引近2000家次企業參展。
  • 推動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 我國工業設計發展步入快車道 ——2020年...
    作為國內工業設計領域規模最大、參展企業最多、全國參與範圍最廣的行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已成為集中展示中國工業設計發展最新成果的高端平臺,在把握行業定位、聚焦創新發展,推動我國工業設計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四屆盛會共吸引近2000家次企業參展。
  • 各時期鐘錶特徵與欣賞
    刻漏又稱漏刻、漏壺。漏壺主要有洩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洩水型。實際上,當時一件鐘表的製作是由鐘錶師、雕刻師、表殼製造匠等共同完成的,金屬製造的表殼和錶盤多有風景、人物或者花卉等雕刻圖案。由於當時佩戴的方式是懸掛在胸前,所以,在表殼上方一般都有一個金屬環。這些鐘錶的裝飾用途遠遠超過了其實用功能。
  • 「鐘錶與奇蹟」高級鐘錶展三亞站
    今年最開心的兩件事,莫過於有幸親自參加了在國內舉辦的兩場WW「鐘錶與奇蹟」高級鐘錶展,第一場在上海,《午夜表情》之前的推送裡也已經介紹了表展的新品。
  • 還可以這樣設計鐘錶?
    這個創意鐘錶被取名為 Stretch Clock,意為有彈性的鐘表。這個靈感的來源於走在大街上被隨意丟棄的各種物品,於是這個表可以套在任何東西上,讓它們變成「表」。倫敦工作室 Studio Ayaskan 為了能讓我們直觀的看到「時間」,用心設計了一款名為「SAND」的特殊鐘錶。
  • 修補時間縫隙的鐘表醫生 專訪國家級鐘錶維修大師陳強達
    1985年,他進入百批鐘錶縫紉機總匯,從以前利用業餘時間維修鐘錶,最終成為一名專業的鐘表維修員。&nbsp&nbsp&nbsp&nbsp一進入鐘錶的世界,他就被這其中的魅力深深吸引,如饑似渴地找大量的專業書籍,從原理入手,每個月的錢基本都花在買書學習上,苦練基本功。一本《鐘錶的維修原理》,整整抄了7本筆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