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生活記者李卓橋報導)生活在加拿大的你,有沒有這樣的買菜經歷?去到西人超市買菜,看到一堆叫不出名的菜而感到一頭霧水?跟超級生活一起來認識一下那些北美超市經常出現,而你又不認識的菜吧!
羅勒
羅勒(英文:Basil 法文: Basilic)
羅勒又叫九層塔。沒有印象?回想一下你去越南餐廳吃越南牛肉粉的時候,服務員是不是每次都會給送一上一碟像似樹葉的配菜?對,它就是羅勒葉。羅勒作為一種調料,它的香氣非常濃烈(香味類似茴香),因此很多人喜歡把它直接放入滾燙的牛肉湯中用來調味。羅勒主要分布於亞洲熱帶,具有消食、活血、解毒等藥用功效。羅勒葉也是臺灣名菜「三杯雞」的重要調料哦。據說三杯雞起源卻是在江西,傳說與文天祥有關。三杯,是一杯酒一杯醬油一杯油,類似傳統紅燒,羅勒的清香在醬汁的調和下不再那麼突兀,也使得口感厚重的肉類多了一份清新。
歐芹
歐芹(英文:Parsley 法文: Persil)
注意!這絕對不是我們平時做菜用的香菜。這種菜叫歐芹。一首著名的老歌《斯卡保羅集市》(Scarborough Fair)裡唱道,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說的就是西式料理當中常用的四種香草。可想而知,歐芹在西方文化的重要性。歐芹的味道比我們平時香菜的味道要淡一些,經常作為義大利麵、烤肉等一些西餐調料。各位在西餐廳裡吃義大利麵的時候,有沒有留意到,麵條上面會撒有一些綠色的調料?對,那就是歐芹了。
溫馨提示:歐芹的樣子跟香菜非常相似,大家買的時候不妨拿起來聞一下以便區分。
雅枝竹
雅枝竹 (英文:Artichokes 法文: Artichauts)
雅枝竹是義大利菜的常用配料。雅枝竹長得有點像仙人掌,非常粗造,而且還帶刺。但是我們吃的是它最嫩、最矜貴的花蕊部分。要吃到花蕊那是要經過繁複的步驟,先要用刀子把雅枝竹的葉子和中間帶刺的部分去掉,把剩下的鬆軟部分放到橄欖油中油炸,出鍋後再加上鹽或者黑胡椒等調料調味。製作雅枝竹要經過多重步驟,最後才吃到它最鮮嫩的花蕊部分,那滑嫩滋味難以形容。
韭蔥
韭蔥(英文:Leek 法文: Poireau)
這不是大蔥麼!怎麼可能是不認識的蔬菜呢?事實上雖然它們長的很像,但它其實叫韭蔥!韭蔥別名又叫扁蔥、扁葉蔥。在古希臘、古羅馬時已有栽培,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傳入中國,樣子和味道都與青蒜苗很相似。韭蔥一般以燜煨、燉煮再搭配上調味料食用,用來做回鍋肉的話,味道也非常不錯。
溫習提示:在超市裡賣的韭蔥一般都比較老,選購的時候建議先摘去根部的老葉。
球莖甘藍
球莖甘藍(英文:brussels sprouts 法文:choux de Bruxelles)
球莖甘藍,顧名思義就知道是甘藍的一種。第一次見到的時候,以為它是迷你版的包心菜,問過之後用英文檢索才知道這種小圓白菜叫做「球莖甘藍」。這種菜的樣子與白菜非常的相似。要知道甘藍的品種眾多,但是絕大部分味道卻不怎麼樣,然而球莖甘藍應該算是在甘藍裡面口感是最為鮮嫩的一種了。球莖甘藍的做法一般就分為兩種。一種就加少量油鹽焯水,用刀切絲,再炒熟。另外一種是西式做法,直接切絲做沙拉。
黑蘿蔔
黑蘿蔔 (英文:Black Radish 法文: Radis Noir)
黑蘿蔔,樣子和甜菜長得很相似。但是個頭要比甜菜小很多,顏色也甜菜偏黑一點。然而這種黑蘿蔔吃起來要比白蘿蔔要甜一點,比較適合作為配菜食用。一般黑蘿蔔的做法就是把它切成細絲,然後和其他蔬菜(例如黃瓜、小胡蘿蔔、紅蔥頭等)拌沙拉。
羽葉甘藍
羽葉甘藍(英文:Kale 法文: Chou frisé)
羽葉甘藍可能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比較陌生,但是對於外國人來說應該是相當的熟悉。這種菜在維基百科中有兩個中文名稱,文藝版叫「羽衣甘藍」,而另類版叫做「無頭甘藍」。羽葉甘藍在國內一般只是用作於園藝觀賞,絕少的把它作為一種食材使用。羽葉甘藍維生素豐富、低熱量,因此也受到不少外國人的熱烈追捧,特別是近幾年在北美受到大力推崇的羽葉甘藍汁更是非常受人們的歡迎。
溫習提示:很多人會用羽葉甘藍來做沙拉。但是如果生吃的話,口感會較為苦澀。可以焯熟,再加上油醋汁緩解苦澀口感。
莙薘菜
莙薘菜(英文:Chard 法文 : Bettes)
好了,輪到莙薘菜了。前頭兩個字,差點連我也知道怎麼念呢。莙薘菜這個好洋氣的名字,其實就是我們國內的牛皮菜。但是,在國內買到的牛皮菜大多數就只有青梗和白梗,但是在多倫多各大超市裡你經常可以有紅色梗的莙薘菜。雖然大部分的莙薘菜看起來樣子都看老,但是做出來的菜味道卻很好。口感與菠菜和木耳菜相似。莙薘菜屬於藜科甜菜屬,實際上就是甜菜(Beet)的葉子,它的近親,藜屬的藜麥(Quinoa)是另一種近年來廣受推崇的明星食品,在一般超市五穀雜糧區都有售。中國食用藜的歷史也很悠久,王維在《積雨輞川莊作》中有詩句,「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實際上,《莊子》中就有「藜羹不糝」 的說法了,就是藜籽藜葉做的羹中沒有粟米。只是隨著其他適於食用的穀物和蔬菜大量栽培,藜和葵都漸漸退出了中國人的菜單。
甜菜
甜菜 (英文:Beet 法文: Betterave)
甜菜,在國內我們主要用作於製糖。而在加拿大甜菜卻一般是可以單根出售的。吃法也相對簡單,一般就用錫紙包起來烤或者煮熟後切成塊,再加調味料吃,又或者是拿來拌沙拉。但是注意的是,甜菜的口感一般,甜味中略帶一點苦澀味。
苤藍
苤藍(英文:Kohlrabi 法文: Chou-navet),大頭菜(英文:Turnip 法文:Navet)
苤藍,又叫大頭菜。這種菜實際就是榨菜的原材料。又稱蕪菁或者蔓菁,也是《詩經》中就有記載的食用蔬菜,古稱「葑」,西南地區食用廣泛,炒菜醃製燉湯涼拌均可。小時候聽過諸葛亮曾經在蜀國大力推廣蔓菁以供應軍糧,不知道是不是今天四川地區特產榨菜的起源呢。
歐防風
歐防風(英文:Parsnip 法文: Panais)
長得像白色胡蘿蔔的叫歐防風。最簡單做法就是削皮後切條入烤箱,歐防風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不需要加蜂蜜或糖就有烤紅薯幹的感覺,而且口感還比胡蘿蔔甜不少。作為愛爾蘭燉菜(Irish Stew)的常用根莖,拿來燉排骨也不錯。第一次處理時,下刀的感覺有點像加拿大不太買得到的茭白,於是就突發奇想和肉絲青椒絲合炒,口感竟然很相似,只是比茭白甜得直白。目測可以比土豆絲更加合格地替代魚香肉絲裡的筍絲,像油燜茭白那種濃油赤醬的甜口做法應該也可勝任。拿它當蘿蔔來燉肉湯也非常鮮美,大家也可以少買一些作為嘗試,因為歐防風營養極豐富,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營養與馬鈴薯類似.。與胡蘿蔔相比,歐防風在乾物質含量上佔上風。最特別的一點,歐防風是「補鉀高手」,雖然其胡蘿蔔素含量很少,但含鉀尤其豐富,在蔬菜中少有能與之匹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