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中國式「餵飯」,對孩子沒有好處,不懂餵養,純屬害娃害己

2020-12-21 橘子的課堂

中國式「餵飯」,對孩子沒有好處

在育兒的過程中,最常見的就是家長在一日三餐中的餵飯現象了,寶寶還小,餵飯正常,當寶寶長大了,家長還跟在小朋友的屁股後面,滿屋子追著跑去餵飯,就太折騰家長了。中國式的餵飯方式,對小朋友一點用處都沒有,相反,還會形成很多危害

危害一:對寶寶的大腦發育不利

曾經蘇聯的一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對於這個問題發表過自己的看法:兒童的智力發育最先體現的都會是在手指尖上。3歲以前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寶寶的手指缺乏精細鍛鍊,則不助於寶寶大腦的突觸形成,不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

危害二:太過於依賴父母餵食

中國家庭的孩子,不能說是「一把屎一把尿」帶大的,但絕對是一口飯一口飯餵大的。家長餵飯容易造成小朋友的過度餵養,長期以往,還會造成小朋友積食

危害三:寶寶形成依賴心理

計劃生育開始後,中國的家庭基本上是421的模式,寶寶已經成了每個家庭的中心,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家長每餐追在孩子的屁股後面餵飯,孩子獨立吃飯的黃金時期一旦錯過,寶寶需要大人餵飯的依賴心理一旦形成,對寶寶獨立性格的形成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吃飯這件小事,都不能讓寶寶一個人獨立完成,相信也很難培養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小孩

3-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期,不同的性格影響他們今後成長。但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對於說教無動於衷。稍微說得重一點,孩子還會大發脾氣,讓很多父母束手無策

其實對小孩子的性格培養,最合適的方法是寓教於樂。但很多家長都不知該如何培養?推薦父母不妨給孩子看看關於培養情緒管理和性格培養的繪本。通過繪本的方式,用孩子喜歡的卡通形象和趣味故事,引導孩子養成招人喜歡好性格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和性格培養繪本》,是一本引導孩子改掉撒謊、愛發脾氣、無理取鬧等性格的繪本。書中採用孩子喜歡的可愛小動物,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故事情節有趣,讓孩子跟著故事的指引,逐漸領悟其中的各種行為習慣和道理

全書採用中英雙語,讓孩子在聽故事看圖話的同時,也能接觸英語啟蒙,培養他們的英語興趣和能力,給3-6歲的的寶寶做性格啟蒙再合適不過。想要養育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那麼選擇這本書肯定沒有錯!

現在10冊一共69.9元點擊連結即可購買

寶寶不愛吃飯,相信已經成為大多數家長頭疼的一個問題,那麼如何養成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的好習慣呢?

一、家長要堅持不餵飯,讓孩子自己吃飯。

在中國的家庭裡面,小孩子都是一勺一勺給家長餵大的,家長拿著碗筷跟在小朋友的後面跑,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總覺得自己餵飯,看著孩子一口口吃下去,自己才會安心,殊不知長此以往,卻讓孩子形成了一個依賴的心理,使情況變得越來越惡化,孩子更加不愛吃飯了,而且容易養成邊吃邊玩的壞習慣。

所以作為家長,首先要下定決心,堅持不給孩子餵飯,讓他自己吃。對於吃飯這件事情,寶寶天生就會,就像寶寶剛生下來,就有吮吸功能一樣,吃飯這個事情也是,不需要特殊鍛鍊的

二、鼓勵寶寶自己吃飯。

寶寶獨立吃飯的黃金期是周歲—1周歲半,這個時期,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處於一個迅速發展的時期,對生活中的任何東西,都有吃的欲望,總喜歡用自己的手去抓取食物放入嘴中。

家長會嫌寶寶吃飯慢,不會使用碗筷,拿勺子不穩、覺得寶寶用手抓飯是一件特別髒、不衛生的事情,把整個餐盤的飯菜弄得哪裡都是……等等原因,如果總是打掉寶寶伸出的手,禁止寶寶自己抓飯,那麼寶寶就會逐漸失去自己吃飯的興致慢慢就變成要家長餵飯了

所以會拒絕讓寶寶學吃,是一件非常不利於寶寶手眼協調能力發展的。這個時候做家長的,就不要去限制小朋友,阻止小朋友學習的欲望。讓孩子和家長坐在一起吃飯,給寶寶買一張餐椅,坐在餐桌前,跟大人一樣,在這個過程中,寶寶會學習家長吃飯的行為,對於他如何學會使用碗筷和勺子,是一件非常有意義上的事情

三、做一些精緻的飯菜和點心。

小朋友的天性愛玩,對一些奇形怪狀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對吃飯這件事情也一樣。如果家長能夠抽空為孩子多準備一些可口又有造型的飯菜,把食物做得色香味俱全一點,孩子看了特別喜歡,相信也會快速地把食物一掃而空。

讓孩子參與做飯的時候,如讓他一起包餃子、洗青菜之類的,小朋友自己動手做了,就會覺得這個是自己動手取得的勞動成果,是自己的汗水換取的,那麼在吃飯的時候,也會吃得格外開心,自熱而然也會吃的比較多了。

總結:作為家長,總是想把孩子照顧得很周全,但我們還是一定要愛之有度,強迫孩子吃飯也不是一種好的方法,我們需要好好地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的習慣,這就需要家長耐心地引導孩子,這才是最正確的,讓孩子愛上自己吃飯,並且學會自己吃飯,這樣家長也不用太操心了照顧孩子會更加輕鬆。

相關焦點

  • 孩子都上小學了,你還在這樣餵飯嗎?快停止吧!
    文|福林媽咪在老家的時候,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幕:奶奶拿著碗在後面追著孫子,嘴裡還喊著:「別跑了,趕緊把這一點飯吃,吃完再玩!」聽話的孩子或許會停下來,返回到奶奶面前,把剩下的飯吃完。當孩子餓的時候,會坐在桌前好好地吃飯。
  • 「養不起為什麼還生我」,對孩子哭窮的家長,網友:害娃不淺
    很多父母總是告訴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出人頭地,但為什麼這些家長卻沒有好好學習,卻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說的話其實就不讓人信服。
  • 孩子獨立吃飯的黃金期,錯過了就等著追在屁股後面餵吧
    其實呀,娃不好好吃飯,很可能是餵出來的,不妨跟隨我的腳步,帶大家一探究竟!娃腸胃消化功能本來就比較薄弱,如果長期或是不按規律餵飯,很容易餵過量,導致娃腸胃生病,可以說是百害無一利!娃要是總被餵飯,吃飯可就缺了新鮮感,少了探索食物的過程,甚至還可能抗拒一些食物。要是娃到了五六歲還得餵飯,手嘴眼的協調能力怎麼得到鍛鍊?
  • 關於輔食的謠言,寶媽們不要輕信,別早早餵孩子「大人飯」
    生活中很多家長在輔食餵養階段存在某些程度上的誤區,比如有些家長可能會在輔食餵養階段就早早的給孩子餵「大人飯」,有些家長還可能會輕信某些輔食餵養的謠言。無論是上述哪種餵養誤區,都有可能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影響。
  • 1歲寶寶能吃「大人飯」嗎?世衛組織:未達三個標準,再饞也別餵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母乳雖然是寶寶的「天然營養」,但也不能一直喝下去,等寶寶到了半歲左右,在飲食問題上就要變點花樣了,逐漸把輔食餵養提上日程。大多數家長都不是兒科營養專家,如果不能掌握科學餵養之道,就會在輔食添加的階段頻繁「踩坑」,一方面自己白費心,另一方面寶寶也跟著遭罪。
  • 吃飯方式與娃的獨立人格有關,別再做坑娃父母
    孩子不餵就不吃?真實原因是父母溺愛心理作祟,害娃不淺在給孩子餵飯這件事上,家長們的態度其實很「糾結」,其實餵飯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活,有時候為了給孩子餵飯,家長卻吃不上一口熱乎飯。但是為什麼家長們願意給孩子餵飯呢?有的家長會說:「孩子自己不會吃!
  • 有些輔食看似有營養,實則「害娃不淺」
    婆婆把自己今天餵的麵條、肉鬆、火腿腸都如實交代了,醫生聽後直搖頭:「老人家啊,要是不懂該給孩子吃啥,千萬別瞎吃啊,這不是害了孩子嗎!」 兒科醫生:不是所有食物都能當成輔食餵寶寶,做家長的要學會甄別 現實生活中,與故事中的婆婆類似的家長數不勝數。
  • 幼兒園的3條「潛規則」,老師不會說,但家長要明白,對娃有好處
    家長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受到欺負,因此,總是想說怎麼去巴結老師,然而這樣的做法不一定是對的,因為幼兒園當中有三條潛規則,老師不會說,但是家長要明白,因為這對娃來說有好處。那麼,到底是哪三條潛規則家長要知道呢?
  • 勸告家長:孩子不滿3歲,這4種東西別亂餵,對生長發育沒好處
    很多有經驗的寶媽都知道,3歲是孩子成長發育的一個「分界線」,3歲前孩子的衣食住行基本完全是家長決定,3歲之後寶寶對食物、衣服開始有自己的意見,也容易變得挑食、厭食,於是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可真難帶,3歲之後就開始折騰人,餵飯難,還這三天兩頭的生病!」
  • 帶娃界的「三好媽媽」,孩子要怎樣餵,餵養是否真的需要套路
    比如職場的人要為公務焦慮、學生要為分數焦慮、還有新手媽媽要在帶娃這件事上焦慮。實際上,對於女性來說,從他們剛剛懷孕的第一天開始,心中就會不免的產生焦慮,而且這份焦慮可以一直持續到分娩結束。因為她們除了要擔心孩子和自己的健康,還要考慮自己日後的教育是否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有益影響。
  • 奶瓶餵養的娃如何從瓶餵轉到親餵?
    很多寶媽在剛開始做媽媽的時候,往往都是不適應的,尤其是剛開始的幾天,根本不相信眼前的這個醜醜的皺皺巴巴的娃是自己的。
  • 餵飯就是禍害了寶寶,這5個危害,家長一定要避免!
    但你有沒有發現,自從我們當了媽媽以後也這樣子了。寶寶不愛吃飯、挑食時,我們會滿屋子的追著喂,從餐廳追到客廳,在從客廳追到臥室。有的哄著喂,有的騙著喂,吃個飯簡直跟世界大戰一樣。不當父母不知道,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 有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追著餵飯害娃不淺,不如試試飢餓療法
    無論自己怎樣變著花樣地準備,都無法吸引寶寶的注意,最後為了讓孩子吃飯不得不採取強制餵飯的措施,但有沒有想過這種行為或許會影響到孩子發育。比如:有些媽媽或許會習慣於追著寶寶餵飯,可時間長了,寶寶有了慣性,對於媽媽餵飯有了依賴就更不會自主進食。
  • 娃不到3歲,這三種東西不要給他吃,對身體發育沒好處家長要謹記
    從寶寶呱呱墜地,再到咿呀學語、蹣跚學步,開始上幼兒園、上小學……,每一步的成長都離不開家長的細心照料,然而,對家長來說,帶娃不僅充滿甜蜜,也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尤其是孩子3歲以內,時時刻刻都離不開家長,而且身體嬌嫩,吃穿上需要護理的地方非常多,稍不留神,就會給孩子的身體發育造成傷害。
  • 出生被擠胸部,導致媽媽差點無法母乳餵養,「老人言」會害了娃
    孕媽媽每次去醫院產檢時都可以看到醫院裡的母乳餵養宣傳,每一年8月初有一個母乳餵養周,5月份還是一個母乳餵養日,都是希望媽媽們可以提高母乳餵養,從而提高孩子的智力,並且讓孩子更健康。沒多久在網上看到一個長春媽媽的新聞,說是小時候給女兒擠乳頭,孩子19歲了乳頭都沒有長出來。回家後才知道小時候自己也被奶奶擠過乳頭。玉婷懷孕後就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沒辦法母乳餵養,作為一個食品和營養學專業畢業的媽媽,玉婷非常了解母乳對自己和對孩子的好處。
  • 7月齡寶寶被奶奶餵進醫院,急壞了家人,兒科醫生:不懂就別亂吃
    一開始,公公整天給豆豆餵一些米粉、稀飯,但一個月之後,公公想著總給孫子餵這些也不是回事兒,根本沒多少營養。於是,公公就把火腿腸餵給孫子了,見著新食物的豆豆,吃得還挺起勁兒,奶奶一看孫子吃得高興,以為自己的餵養方式起作用了,就經常在寶寶的飯裡加點火腿腸。
  • 餵飯寶寶走紅,一娃吃飯全家「伺候」,「小皇帝」是這樣煉成的
    如果孩子有能力自己吃飯,卻仍然保持著需要餵飯、追飯的習慣,很可能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久而久之,餵飯、哄吃,好像都成了理所當然,一家好幾口人,基本上都是圍著孩子轉。對於慣孩子這一點,爺爺奶奶有時比父母還沒有底線。
  • 2歲孩子被餵飯撐壞胃,醫生友情提醒,如果你也這樣餵飯趕緊改正
    今日問題:吃飯方式不對孩子危害有多大?養孩子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餵飯,脾氣不好的家長千萬不要去餵飯,真的會氣到半死。孩子不喜歡吃飯,每次都是只吃一口,吃完就跑,一碗飯想要吃完,整個客廳至少要繞一圈。2歲孩子吃飯撐壞胃,媽媽餵飯方式有問題晶晶的孩子今年2歲了,但是特別的挑食,吃飯的時候,總是有一口沒一口,惹的爸媽很著急,孩子不吃飯哪行,營養都跟不上,所以晶晶費盡心思,想各種方法想要提高孩子的食慾,讓孩子多吃一點飯。
  • 中國式家長帶娃比上班累?那是您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優秀
    前言:每位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可帶孩子卻讓「中國式父母」感到壓力山大,甚至有不少家長認為帶孩子比上班都累。其實「中國式父母」沒必要事事親力親為,更無需將所有精力放到孩子身上,如果能學會這「4種懶」,不僅自己肩上的擔子會輕很多,而且孩子還能更優秀呢。同事阿芳近段時間身體似乎出了些問題,臉色偏黃,嘴唇泛白,黑眼圈更是一天比一天明顯。
  • 別再追著餵飯了!學會這一招,娃自己吃的比誰都香
    對不起,糕媽想給你們潑個冷水,很多家長都給娃吃!太!飽!了!今天就想來給你們講講,吃太飽的危害,以及如何判斷娃吃沒吃飽~還有再複習下娃每天的飲食比例如何安排。比如已經到了下一餐的飯點,結果娃還不想吃,可能就是上一餐吃太飽了,還不覺得餓。下次給娃做飯,就可以少給一點啦。另外,如果發現孩子經常打嗝、肚子脹、便秘、拉肚子、不想吃飯等症狀,也要考慮是不是總是吃太飽引起的消化不良,必要時可以去看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