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長沙窯瓷器釉下彩繪紋飾獨樹一幟,值得欣賞!

2020-12-16 騰訊網

長沙窯是興起於中晚唐的商業性窯口,窯址位於長沙所轄今望城區石渚湖彩陶源村一帶,今人名為長沙窯,唐時被稱為石渚窯。根據學者研究,長沙窯是在嶽州窯的基礎上,融合了安史之亂後河南地區大量窯工南遷所帶來的審美觀念,並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而創燒的別具一格的瓷窯。長沙窯雖然燒造歷史短暫,但卻創造了諸多輝煌:它是第一個彩瓷之窯,是第一個將書畫藝術與制瓷工藝相結合的瓷窯,是第一個將外來文化廣泛吸收的瓷窯,也是第一個燒造紅釉瓷器的瓷窯,等等。

▌人物圖

根據現已公布的資料可知,長沙窯的人物圖不多見,大概不足10例,均以釉下褐彩或釉下褐綠彩繪於青釉瓷器之上。最為著名的就是蓮花童子圖、「七賢第一組」人物圖、漁翁圖、侍女圖及異國情侶圖等。

蓮花童子圖

江舟漁翁圖

江舟漁翁展開圖

「七賢第一組」人物圖

侍女圖

侍女圖附著的載體僅見殘片,可惜殘片保存的人體形象太少,但仍能看出美女面部惟妙惟肖的神情。

異國情侶圖

▌動物圖

鷺鳥圖

鷺鳥蓮蕾圖

雀鳥圖

雀鳥圖

雁鳥圖

落雁圖

孔雀圖

雄雞圖

山羊圖

山羊圖

躍鹿圖

兩朵雲彩圖

單朵雲彩圖 ▌建築塔廬圖

三層佛塔圖

九層佛塔圖

茅廬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燒制黑釉瓷器的窯口
    黑釉瓷器在現代已經非常少的使用,但在古代東漢時期就開始燒制精美的黑釉瓷器。東晉時期德清窯所燒黑釉釉面滋潤、光亮,色黑如漆,可與漆器媲美。唐宋時期黑釉發展到高峰期,其中宋代建陽窯燒制的黑釉盞最為出名。明清時期黑釉瓷器製作精美,多以黑釉為地施各種低溫釉彩。
  • 釉下彩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裝飾的一種,又稱「窯彩」。
  • 釉下彩的代表——青花瓷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呢我們繼續來聊聊瓷器彩裝飾方式的最後一種方式---釉下彩;那麼釉下彩我在前文提到過就兩個品種,一種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青花」,而另外一件叫做「釉裡紅」。今天我們還是以天津博物館館藏的一件非常名貴的展品「首先呢我們先給青花瓷做個定義,是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素胎上繪畫紋飾,之後上透明釉後入窯高溫(1200攝氏度以上高溫)的還原焰下一次性燒制而成的這種白地藍花的瓷器就叫青花瓷,也可以叫做釉裡藍。
  • 經常聽的釉上彩和釉下彩,到底是什麼?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的過程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彩瓷主要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種。
  • 聯合共鑑:長沙窯高溫釉上彩瓷的檢測分析
    位於長沙市望城區的長沙銅官窯遺址是長沙窯瓷器產地,其彩瓷獨樹一幟,在9世紀即享譽海內外,堪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參與者,頗受學界重視。20世紀80年代之前,研究者普遍認為長沙窯彩瓷是釉下彩,並將其視為中國陶瓷工藝史上的一項重大發明,這種觀點被寫進權威論著中,在學界和社會公眾之間廣為流傳,影響深遠。
  • 剪紙漏花對吉州窯彩繪的影響
    ▌鳳紋對比[元]磁州窯(上);[元]吉州窯(下)這種以色塊塗繪紋飾主體,再用細陰刻線表現細節的手法,是吉州窯釉下彩繪的一個重要特徵。而這一特徵顯然與吉州窯剪紙漏花工藝有關。吉州窯剪紙漏花豐富多彩的的圖案也對釉下彩瓷器產生過不小影響,有些剪紙圖樣直接被釉下彩瓷器模仿使用。
  • 「黑石號」沉船的背後:出土瓷器珍品與唐代陶瓷貿易
    此文著重聚焦「黑石號」沉船出水瓷器珍品,從長沙窯瓷器、越窯青瓷、白瓷、白地綠彩瓷器、青花瓷器等「黑石號」沉船所載的瓷器類型、概貌、窯口、器形、燒造工藝、國內外同類出土物的比對等方面深入研究,以小見大勾勒唐代中國陶瓷外銷概貌。
  • 不一樣的「釉」惑,中國瓷器釉色大全!
    茶葉末彩瓷釉色彩瓷又分為釉下彩與釉上彩兩大類,在坯胎上畫好花紋圖案後再施釉入窯燒制的叫釉下彩。在坯胎上施釉後入窯燒制好的瓷器上加以彩繪,又以爐火烘燒而成的叫釉上彩。唐三彩是唐代鉛釉陶器的總稱。青花瓷器,從元代開始出現的,明代得到了廣泛應用,到清代康熙時期有了顯著的發展。青花是屬於瓷器的釉下彩。青花加紫
  • 古代瓷器:遠不只黑釉一種,五色吉州窯賞析
    吉州窯創始於唐代,興盛於宋,主要以生產黑釉為主。說起吉州窯給人印象最深的有玳瑁釉與木葉盞,這都是吉州窯黑釉瓷的一種裝飾技法。其實通過考古發掘,吉州窯的釉色遠不只黑釉一種,江西考古界把吉州窯器分為了五大類。即:青瓷器、乳白瓷、黑釉瓷、彩繪瓷和綠釉瓷。
  • 大飽眼福——明成化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若論胎釉,可謂無出其右,成品皆質感卓絕,器身繪飾恬淡柔雅,筆觸秀逸,引人入勝。然此成化盌尤為珍罕,相類盌者僅見一例出版,屬御窯廢址出土,刊於《成窯遺珍:景德鎮珠山出土成化官窯瓷器》,徐氏藝術館,香港,1993年,編號A11。據指,該例及其他樣式、落款相類之盌盤殘片,一同出土於成化初年第87號堆積(頁52)。
  • 長沙窯製作的瓷器精美絕倫,收藏愛好者一定要看看
    長沙窯燒瓷的品種十分豐富,長沙窯在唐代可是首屈一指的,主要以燒制青瓷為主,也燒制一些少量白釉、褐釉、醬釉、綠釉以及藍釉等瓷器。長沙窯始燒於中唐時期,在晚唐比較盛行,到了五代時期逐漸衰退,長沙窯也是唐代南方很重要的青瓷窯場之一。
  • 天師領進門·釉下彩介紹及賞析—青花、釉裡紅、鐵鏽花
    ┃青花瓷器高溫釉下彩之一,指白地青花瓷器。以含氧化鈷的鈷土礦為原料,在瓷器胎體上描繪紋飾,復罩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釉裡紅瓷器釉下彩品種之一。以銅為著色劑在瓷胎上繪紋飾,罩以透明 釉,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使釉下呈紅色花紋。由元代江西景德鎮創燒。元代釉裡紅大多呈灰黑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裝飾 簡單,有纏枝蓮、纏枝牡丹、草葉紋等。明洪武朝釉裡紅較為盛 行,呈色淺紅而帶灰色。當時的器物釉面已出現紋片。
  • 【鑑別】元代釉裡紅特徵,看這篇就夠了!
    釉裡紅瓷是釉下彩繪瓷器一種,它是以銅元素為著色劑在瓷胎上繪製紋飾,
  • 【鑑別】元代釉裡紅特徵,看完就懂了!
    瓷器上的高溫釉下彩繪裝飾最早始見於青瓷之上,主要是釉下褐彩。
  • 什麼是古瓷器化妝土?
    隋唐五代時,化妝土的應用更加廣泛,除青瓷外,白瓷和彩繪瓷也採用這種工藝。黑胎青瓷的胎質較唐代已有改進,細密堅薄,但含鐵量高,胎色呈鐵灰或黑灰,因此胎外施一層較厚的白色化妝土。唐代河北邢窯白瓷有粗細兩種:細白瓷胎白釉淨,不施化妝土;粗白瓷的胎骨灰黃粗糙,先敷化妝土再施白釉,使釉面白淨。唐五代的長沙銅官窯發明了釉下彩,胎灰白或土黃,如不用化妝土,會影響裝飾效果,因此在製作中採用制胎——施化妝土——彩繪——上釉——燒制的流程,對提高外觀質量起了重要作用。
  • 認識古瓷釉彩,看這篇就夠了!!
    清乾隆 御製琺瑯彩「祥雲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搥瓶釉下彩所謂「釉下彩」,是指在釉下進行彩繪,亦即在胎體上彩繪之後再罩上一層無色透明的釉其特點是色彩光潤柔和,清淡雅致,同時,彩在釉下,不易磨損,不易變色。但由於釉下彩的色料要經高溫燒成,而能經受高溫的色調並不多,所以它的品種遠不及釉上彩那麼豐富。釉下彩為唐代長沙窯所首創。它開始是釉下褐彩,紋飾也 比較簡單;然後發展為褐、綠兩彩。宋元以後,便出現了包括青花、釉裡紅、釉下五彩等在內的許多新品種。
  • 一篇講清楚瓷器釉彩鑑別要領
    瓷器中的釉彩有很多種類,並且不同時期的釉彩風格和工藝有所不同,今天小編就為藏友們總結出最全的瓷器釉彩類型。釉上彩在燒制完成的素器上進行彩繪,送進窯溫600-900度的窯口烘烤而成,彩繪的圖案在釉層的表面。釉上彩的應用最早出現在宋代,明清時期在景德鎮得到廣泛使用,主要應用於鬥彩、粉彩、琺瑯彩、五彩。
  • 古瓷器化妝土與工藝鑑定
    >)江西省南昌市東吳高榮墓中出土了一件青褐釉麻布紋四系盤口瓶,此瓶施釉不到底,從未施釉的部分可見通體施了一層與胎色完全不同的棕褐色的「陶衣」,(圖一,1)這應該就是瓷器上使用化妝土的雛形。德清窯以紅色粘土做胎,燒成後胎呈灰色或紫色,為了改善釉色,也在胎外施一層奶白色化妝土,工藝方法和婺州窯相似。 隋唐五代時,化妝土的應用更加廣泛,除青瓷外,白瓷和彩繪瓷也採用這種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