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別】元代釉裡紅特徵,看完就懂了!

2021-03-01 古玩百老匯
瓷器上的高溫釉下彩繪裝飾最早始見於青瓷之上,主要是釉下褐彩。這種以褐料為裝飾的陶瓷最早出現於三國時期的甌窯、越窯,其特徵表現為局部少量運用褐色點彩裝飾於器物的醒目部位。到了唐代,陶瓷的彩繪裝飾有了長足進步,主要以長沙窯及唐三彩陶瓷器為代表,打破了之前單一褐料裝飾的局面,發展演變為運用多種金屬元素為著色劑,使器物表面呈現出多種色彩。至此,窯工們開始認識到礦物原料在陶瓷裝飾上的重要性。宋代鈞窯對銅料在裝飾方面的利用則是繼唐代長沙窯彩瓷裝飾工藝的技術創新與突破。
銅紅料在宋代陶瓷上的使用,既是工匠在借鑑唐代彩瓷工藝燒造過程中的再認識,也是元代釉裡紅瓷器能創燒成功不可或缺的承接因素。

宋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北京故宮


宋-元 鈞窯天青釉紅斑圓盤


在《宋元陶瓷大全》一書中,早期研究者即稱:「宋代的鈞窯首先創造性的燒造成功銅紅釉,這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成就。這一成就對後來的陶瓷業有著深刻的影響……元代燒造成功的釉裡紅是一種名貴的釉下彩,元以後歷代都有燒造,釉裡紅的著色劑也是銅的氧化劑,它的發明顯然也是跟鈞窯有關。我們將元代釉裡紅的創燒成功大致歸納出以下幾點:
1、在宋代,雖未燒出釉下銅紅彩瓷,但是彩瓷裝飾技術在宋代鈞瓷燒制過程中得以借鑑、延續。2、在金人入主中原,北宋朝廷南遷的歷史背景下引發又一次的「北方移民南下的浪潮」。由此宋代鈞窯以銅紅釉裝飾技術得以南傳,景德鎮窯場接納了來自五湖四海的能工巧匠,尤其是那些已經熟練掌握了鈞窯銅紅釉燒造技術的工匠們。

元代釉裡紅玉壺春瓶


3、元代景德鎮窯工們對銅紅釉呈色做了深入探索,再結合同一時期使用氧化鈷料燒制青花瓷的做法,終成就了元代景德鎮釉裡紅創燒成功的歷史。

宋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碗

1、造型不拘一格
元代釉裡紅雖然數量稀少,但造型非常豐富。
從目前所掌握資料來看,器物的造型不僅有罐、匜、壺高足杯、玉壺春瓶等,還有人物俑貼塑等雕塑瓷。

2、轆轤技法
轆轤技法是指古代工匠在陶瓷製作時,將轆轤機械工藝原理運用到陶瓷的製作過程中,使燒成後的器物具有轆轤機械轉動功能,人為把玩能使之左右旋轉。

高安博物館館藏元代窖藏出土的釉裡紅彩斑貼塑蟠螭龍紋高足轉杯、釉裡紅梅菊紋高足轉杯,系採用轆轤技法製作的。它們是目前所見僅有的能左右旋轉的古代高足酒杯,以機械原理分析,兩件釉裡紅高足轉杯把柄均為中空圈足,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狀,成型工藝為轆轤拼接技法。

元代釉裡紅把杯

雕塑技法在元代來說並不少見,前朝唐三彩雕塑、長沙窯貼塑等窯口的產品也較為普遍。但釉裡紅器物在吸收前朝各代陶瓷雕塑工藝的基礎上,將繪畫裝飾與雕、貼、塑、堆工藝融為一體,使釉裡紅出現在雕塑瓷上的渲染效果更為突出。釉裡紅亭樓式雕塑穀倉,景德鎮市郊後至元代四年(1338)墓出土。

樓閣分為上下兩段塑造,下段屋身中央板狀箱式結構,面板可拆卸。穀倉是仿當時江南樓閣式戲臺建築,重簷廡殿頂,屋頂正脊兩頭飾坐獅吻,中間飾紅色蓮苞一株,座配捲雲形葉,瓦系綴珠組成,瓦為圓形,瓦檔為三角形,瓦頂四周均為捲雲形裝飾。此倉構造雖然繁雜,但整件器物飛簷、朱棟、雕欄、亭樓渾然一體,造型別致。

元釉裡紅官吏俑,1980年江西豐城出土,頭戴雙翅官帽,身著紅色朝服,腰系玉帶,雙手捧圭,腳踏船形鞋,一幅入朝上奏的模樣。此俑裝飾特別,衣飾通體以釉裡紅裝飾,鞋帽則用褐釉點綴,面部、手、圭和衣袖留白。

元代釉裡紅人物俑

元代釉裡紅的繪畫裝飾既遺留有古代陶瓷裝飾的印跡,又衍生出了適合其顏色彩繪器物的風格。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徵:
1、線條繪畫
釉裡紅線繪係指在瓷坯上運用釉裡紅料進行線條描繪紋飾。

元代釉裡紅花卉玉壺春瓶


由於釉裡紅對還原焰燒成氣氛要求比較苛刻,所以很容易出現暈散及燒失現象。因此,難得一見元代燒制出來的尚好的釉裡紅線繪產品。
高安博物館館藏元代窖藏出土的「釉裡紅開光花鳥紋大罐」,就是元代釉裡紅線繪產品的典型。該罐胎質潔白細膩,釉色白中略閃青,器表紋飾構圖嚴謹,主題突出,層次分明。腹部四菱花開光,對稱繪雁穿菊花洞石紋和孔雀穿牡丹洞石紋。該罐燒造溫度掌握的較為恰當,釉裡紅色澤豔麗,當時絕大多數線繪釉裡紅產品是無法達到這種效果的。釉裡紅線繪在元代主要適用於罐、瓶類裝飾,該罐使用的線繪題材紋飾有:鳳穿花、雲龍、雲風、牡丹紋、花鳥竹石紋、雙錢紋、靈芝雲紋、變體蓮瓣紋等。其罐上線繪開光圖案,與古代民間剪紙技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剪紙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久遠的鏤空藝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剪紙是指用剪刀或刻刀將紙剪刻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燈花、牆花、頂棚花、門箋等。隋唐以後,剪紙藝術日趨繁榮,並出現了眾多剪紙藝術的詩歌。從技法上講,剪紙是在紙上鏤空剪刻使其呈現出所要表現出的藝術形體。而這一剪紙的形體藝術早在唐代就已運用在瓷器上了,現藏於高安市博物館的唐代「黑釉剪紙漏花對蝶紋長方形枕」,1985年出土於高安城區七星堆墓葬群遺址。(暫未傳圖)此枕是受當時剪紙貼花工藝的影響,採用了以下剪紙漏花手法:預先將剪好的蝴蝶形紙粘貼在已幹的枕胎上——後施釉——施完釉再將蝴蝶形剪紙剔除,即裸露出漏釉後的蝴蝶紋胎,再入窯燒制。
到了宋代,剪紙這一線形藝術技法又被大量的巧妙地用在吉州窯的器物上。

南宋 吉州窯剪紙漏花褐釉盞


宋代吉州窯褐釉剪紙貼花三鳳紋碗,江西省博物館收藏

元代釉裡紅瓷器的繪畫技法多種多樣,其用單線或雙線勾勒圖形,在突出輪廓的同時,也有其不足之處。釉裡紅四菱開光花鳥罐在線繪過程中,著色時有出現料多或料少現象,造成燒制過程中用料過少的地方出現不清晰的淺銅綠色,甚至有「燒飛」現象。2、塗抹繪畫裝飾
元代釉裡紅塗抹繪畫裝飾是借鑑了古代繪畫潑墨中的技法而來,它在運用中不求章法、以無拘無束的筆觸將圖案的渲染效果發揮到極致,與工整細膩的線繪圖案形成鮮明的反差。前文提及的高安博物館館藏元代釉裡紅彩斑貼塑蟠螭龍紋高足轉杯,可謂目前元代釉裡紅平塗裝飾中的精品。高足杯外壁堆塑一條蟠螭龍匍匐其上,杯內模印折枝梅、纏枝菊和回紋。這件作品不受傳統繪畫工藝約束,釉裡紅以塗抹、潑墨的方式裝飾杯身,數塊斑狀紋與器物上的留白相得益彰。

元 釉裡紅堆塑螭龍蓋罐


3、刻劃與繪畫相結合
在元代,釉裡紅不僅有線繪和「白地紅花」裝飾(即塗抹繪畫裝飾),「紅地白花」裝飾也極具特色。「紅地白花」是指以釉裡紅設色為地,在留白處刻劃紋飾,從而使器物呈現出相應的裝飾效果。現藏於江蘇吳中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的元代釉裡紅白雲龍紋蓋罐,即是將刻劃與繪畫相結合而進行裝飾,該罐通高28.5釐米,口徑12.7釐米。元代工匠在製作罐時,先在罐胎刻劃上所需的龍紋及輔佐紋飾,再在刻劃紋飾之外以釉裡紅設地,後施透明釉一次燒成。

元釉裡紅地白花暗刻雲龍紋四系扁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製作者巧妙地利用釉裡紅和白釉的色調反差,結合釉下暗刻劃裝飾,可謂匠心獨具。此技法也自此之後以多種釉色出現沿用至今日,經久不衰。元代另一件器物也運用了上述裝飾技法,只不過釉裡紅設色的部位發生了改變。雲龍紋蓋罐是在刻劃著紋飾的地方留白,其餘施以釉裡紅著色。而高安博物館館藏元代窖藏出土的釉裡紅蘆雁紋匜正好相反,釉裡紅塗填在刻劃的紋飾之上,器物其他部位則餘以本色。該件釉裡紅蘆雁紋匜,器身呈缽狀,胎白中現黃,釉色白中閃青,釉質瑩潤。此匜以模成型,匜內胎心上刻劃一羽大雁銜蘆葦,匜內壁刻劃帶水狀波紋一周。窯工在著色時以刻劃紋為基準,上面平塗銅紅釉,留白處素麵沒有刻劃紋飾。銅元素在還原焰作用下,在刻有紋飾的地方呈現出鮮紅刻線條紋,沒有紋飾處呈灰紅色。覆蓋在胎體上的帶狀銅紅釉,使刻劃紋理層次分明,輪廓清晰,尤其是匜中的大雁,翎羽清晰可辨。這是元代釉裡紅在結合刻劃紋飾過程中的又一妙用,也是目前所見釉裡紅在刻劃紋飾之上使用效果最佳的器物之一。

4、青花釉裡紅與貼塑相互映襯
元代不僅單獨使用釉裡紅裝飾瓷器,還將釉裡紅與青花同時使用,使之與青花相互襯託。釉裡紅與青花雖然同屬釉下彩,但兩者燒成溫度並不一致,如想使兩者同時達到理想中的色澤效果,非常困難,故元代釉裡紅與青花同時出現在一件器物上的情況極為稀罕。元代以青花與釉裡紅組合燒制出來的器物難見成功之作,但青花結合釉裡紅且與貼塑工藝同時出現在一件器物上,賦予了青花和釉裡紅在裝飾瓷器過程中的立體效果。

該罐通高41釐米,口徑15.5釐米,足徑18.5釐米,直口,短頸、溜肩、鼓腹,圈足,砂底無釉。胎體上薄下厚,胎質細膩,青花色彩濃豔,釉裡紅偏暗。附獅鈕蓋。該罐造型豐滿,大罐蓋頂雕塑坐獅鈕,腹部飾以雙線貼塑菱紋開光,內飾以雕塑堆花。大罐雕塑工藝雖說不上精湛,但裝飾層次鮮明,集繪、雕、塑、堆、貼等多種工藝技法於一身。此罐在使用雕塑技法裝飾罐體的同時,注重突出釉裡紅與青花色彩的渲染效果,從而使器物呈現出紅、藍及貼塑相呼應的多重立體效果。

元代青花釉裡紅開光貼塑蓋罐,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釉裡紅,是古陶瓷燒制過程中對色彩裝飾的再認識,標誌著中國陶瓷藝術風格大轉型的到來。

其塗抹技法,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不斷衝擊著人們的視線;釉裡紅與青花在組合使用上突破了釉下單色彩繪裝飾效果,使紅藍襯託得格外醒目。

元 青花釉裡紅八稜形玉壺春瓶


元代釉裡紅的燒造是中國陶瓷藝術發展中的一個裡程碑,它承前啟後,使景德鎮由此步入彩瓷時代。

元釉裡紅劃花兔紋玉壺春瓶


版權聲明: 本文轉載自網絡,旨在傳播收藏資訊,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鑑別】元代釉裡紅特徵,看這篇就夠了!
    >終成就了元代景德鎮釉裡紅創燒成功的歷史。元代釉裡紅人物俑元代釉裡紅的繪畫裝飾既遺留有古代陶瓷裝飾的印跡,又衍生出了適合其顏色彩繪器物的風格,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徵:高安博物館館藏元代窖藏出土的「釉裡紅開光花鳥紋大罐」,就是元代釉裡紅線繪產品的典型。
  • 瓷中貴族(青花釉裡紅)不同時期的釉裡紅如何鑑定 2
    釉裡紅瓷器最早創燒於元代,但是那個時候由於燒造技術不成熟,所以燒造出來的數量極少,可謂是鳳毛麟角,釉裡紅瓷器數量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是元人尚白,漢人尚紅,民族文化有別,所以當時的釉裡紅產量一直要比其他瓷器少,其二,是燒造技術不完善,釉裡紅瓷器會發紅色主要是銅離子在不同溫度下的反應,我們所看到的傳世元釉裡紅瓷器呈現的發色為黑紅色或灰紅色
  • 釉裡紅瓷的特點及特徵
    釉裡紅瓷的特點及特徵  釉裡紅瓷的造型鑑定,不同的造型特點,各時代流行特點時期長短,高、矮、肥、瘦都會有不同。
  • 瓷中貴族(青花釉裡紅)不同時期的釉裡紅如何鑑定?
    青花瓷最開始起源於唐代,而釉裡紅瓷則可以說起源於元代,那麼釉裡紅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分開來理解 釉裡:就是在釉下的,呈色劑在胎上作畫,然後要施一層釉,透明釉,或者是青白釉,再進窯燒成 紅:是由氧化銅作為呈色劑,在還原氣氛下,黑色的氧化銅還原成銅,呈現紅色
  • 青花釉裡紅之謎
    這時的海水雲龍紋、海水紋依然安排在瓶底,但沒有了雍正時期精工描繪的紅釉巨龍穿行於雲間,雲氣大量遮蓋身體的特點,這是乾隆與雍正時期海水雲龍紋的最 大區別。乾隆時的青花釉裡紅特點是:青花色澤濃豔,釉裡紅較淡雅,紅色中常見綠色苔點,紋飾所繪青葉紅花已經逼真於寫實。    元代至洪武朝是釉裡紅瓷器的試燒期,永樂、宣德朝的釉裡紅瓷器燒制才是成熟期。
  • 釉裡紅為何被稱為「瓷中貴族」,看完你就知道!(藏家必看)
    元 釉裡紅孔雀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元代瓷編寫了中國陶瓷史新的篇章,開始從簡約高雅的素瓷開始向多色的彩瓷過渡,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讓人感嘆當時江西景德鎮制瓷技術的精湛和成熟。因為元青花的大放異彩,使得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元代瓷器上來。
  • 如果你手上的釉裡紅有這些特徵,請慎重!專家說可能是假的
    ,這一點溫差是非常難控制的,只有豐富工作經驗的窯工,才能看出來。據了解,現在出現在市面上的所謂元代青花、釉裡紅瓷器絕大部分為景德鎮作坊仿製。為了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有的仿製者用復古柴窯燒造,給鑑定帶來了一定難度。大多數氣窯仿製品的燒造屬速成法,燒造的器物從瓷胎的硬化、色料的氧化、釉面的玻化等原理與元代燒制青花、釉裡紅瓷器沒有區別,仿真度極高。
  • 開國皇帝朱元璋唯獨喜歡釉裡紅,皇宮裡80%都是它
    釉裡紅是中國瓷器史上的一個特殊品種,無論是創燒時間還是工藝技術都與青花不相上下。然而青花瓷器自元代至今,歷經三個王朝卻從沒有間斷過,而釉裡紅卻因種種原因不斷停燒。由於釉裡紅燒制的難度較大,呈色不穩定,燒成的機率非常低,因此現存的釉裡紅瓷器數量較少。
  • 如何鑑別藍釉瓷器的真偽
    如何鑑別藍釉瓷器的真偽以鈷為呈色劑的藍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三彩陶器。高溫鈷藍釉瓷器則是元代景德鎮發明的。鈷是青花的呈色劑,融在釉中,即可燒成鈷藍釉,呈色十分穩定。但是色彩鮮豔的藍釉,除釉色純淨外,尚須有潔白的胎質映襯,方能顯現出藍如寶石的理想釉色。
  • 罕見元代釉裡紅「開光祈雨圖罐」亮相上海中心明清官窯瓷器展
    釉裡紅瓷器是元代景德鎮浮梁瓷局在青花瓷工藝基礎上,受唐代長沙窯和宋代鈞窯運用銅紅釉作紅斑裝飾影響而創造的新品種。因燒成難度大,產量低,故存世量極少。元 釉裡紅開光祈雨圖大罐 揚州文物商店藏據主辦方介紹,釉裡紅在元代屬於首創階段,其製作工序與同時代的青花瓷大體相同,是以氧化銅作著色劑,於胎上繪畫紋飾後,罩施透明釉,在高溫還原焰氣氛中燒成,因紅色花紋在釉下,故稱釉裡紅瓷。
  • 山西發現元代土雕仿木墓葬 出土元代黑釉瓷罐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中新網太原5月1日電 (記者 胡健)記者1日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在山西榆次地區發現元代土雕仿木結構墓葬,這一形制在全國較為罕見。此外,出土的元代黑釉瓷罐及瓷枕等器物也頗為珍貴。 在配合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羊毫街棚戶區改造工程的考古勘探中,當地考古人員先後發現多座古墓葬。
  • 宣德釉裡紅琴棋書畫大罐考釋
    #釉裡紅#釉裡紅是由銅礦料作為呈色劑的瓷器釉下彩裝飾技法,最早創燒於元代的景德鎮。今天在景德鎮的老窯工中還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元朝時有一個銅礦場工人去景德鎮窯場找人,在和窯工聊天時,粘有銅礦屑的衣服蹭到了尚未乾的瓷胎上,由於銅礦屑細微,上釉的工匠未發現異常。
  • 天師領進門·釉下彩介紹及賞析—青花、釉裡紅、鐵鏽花
    唐代即有燒造,元代景德鎮窯青花燒造發色豔麗,所用鈷料有進口與國產兩種,其鑽料含錳較少,含鐵量高,並含有鉀,與國產青料含竄高、含鐵量低相反。進口料繪青花發色深沉濃豔,釉面有黑色結晶斑;國產青料色調較淡,沒有黑斑。明初洪武青花偏於黑暗色調,永樂、宣德青花色澤濃豔,其青料為鄭和下西洋時帶回的蘇麻離青,這種青料含錳量低,可燒成如寶石藍色澤。
  • 重要拍品介紹—全釉裡紅纏枝紋仿古大壺
    釉裡紅屬於傳統釉下彩,將含有金屬銅元素為呈色劑的顏料,按所需圖案紋飾,繪在瓷器坯胎表面,罩以無色透明釉,裝匣入窯,經1250℃~1280℃的強還原焰氣氛,窯溫偏差不能超出1%。使高價銅還原成低價銅,在釉裡透出紅色的紋樣,呈現嬌豔而沉著的紅色花紋,故稱「釉裡紅」。釉裡紅有純色「釉裡紅」和「青花釉裡紅」兩種。
  • 珍品極為罕見,燒制難度很大,成品率極低,這就是釉裡紅
    眾所周知,釉裡紅是傳統瓷器中的藝術珍品,元代、明代、清代均有燒制,釉裡紅的製作過程十分複雜,因此真正色彩鮮豔的釉裡紅是極為罕見的。元 釉裡紅雲龍紋大口梅瓶,拍賣價格1.1億釉裡紅,這種稀少的瓷器品種開始不斷引起人們的注意,並以其卓然大氣的風範,成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貴族。
  • 元青花瓷胎釉特徵及青花呈色
    胎釉、青花、繪畫、製作,燒制諸方面都顯示出前所未有的的科學水平,以下諸種特徵是識別元青花瓷的必要依據。  (一)元代青花瓷的胎體特徵  景德鎮瓷用料有一個漸變的過程。器物底部和圈足內外粘有窯砂,有些已熔入釉中。高足杯的高足與杯身以泥漿拼接,交接處可以看見黃色或漿色擠壓泥漿。  (二)元代青花瓷的釉層特徵  元青花胎土二元配方的使用提高了燒成溫度,這樣就能相應地改變釉的配方。
  • 青花釉裡紅瓷全面解讀
    青花釉裡紅瓷始創於元代,但是在清代得到了長足發展,尤其是康熙時期的作品堪稱時代的楷模。紫色百合香為您全面解讀青花釉裡紅瓷,使您對青花釉裡紅瓷的鑑賞知識略知一二。一、青花釉裡紅瓷-知識綜述青花釉裡紅,又稱之為「青花加紫」。
  • 清康熙青花釉裡紅魚藻紋缽缸
    清康熙青花釉裡紅魚藻紋缽缸 2019年02月28日 16:07 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高阿申 字號 內容摘要:缸高28.8、口徑31、足徑23.5釐米。
  • 元明清礬紅瓷器如何斷代,如何鑑別新仿和老礬紅瓷器?
    礬紅是一種釉上彩瓷,可以到金元時期的彩瓷。因是以青礬(FeSO4.7H2O)煅燒所得到的氧化鐵(Fe203)配入釉中,故稱礬紅。礬紅瓷器時代不同,礬紅彩瓷呈色也不同,因為礬紅是氧化鐵,元明清礬紅顏色不同朝代也不同。元明清礬紅瓷器呈色有什麼不同,如何斷代,如何鑑別新仿和老礬紅瓷器?
  • 中國顏色釉陶瓷的文化特徵
    龍泉窯青瓷「真武大帝」 青釉發色而聞名於世清 光緒 豇豆紅釉暗刻雲龍紋葫蘆瓶清 窯變紅釉粉彩花卉天球瓶五顏六色、璀璨多姿的顏色釉陶瓷,凝聚著中國古代陶瓷工匠的聰明才智,或熱烈、或奔放、或沉穩、或雅靜,體現出土和火的藝術的真諦。漫長的歷史歲月滄桑積澱於繽紛的色彩之中,唐代多彩;宋代理性;元代輝煌;明清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