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拍品介紹—全釉裡紅纏枝紋仿古大壺

2021-01-20 騰訊網

本月月底小茶書將組織開展【小茶書2020春季拍賣會】,從4月13日開始公眾號內對【小茶書2020春季拍賣會】中各專場的精品重器進行依次解讀分享,今天的文章來說說這隻全釉裡紅纏枝紋仿古大壺。

釉裡紅屬於傳統釉下彩,將含有金屬銅元素為呈色劑的顏料,按所需圖案紋飾,繪在瓷器坯胎表面,罩以無色透明釉,裝匣入窯,經1250℃~1280℃的強還原焰氣氛,窯溫偏差不能超出1%。使高價銅還原成低價銅,在釉裡透出紅色的紋樣,呈現嬌豔而沉著的紅色花紋,故稱「釉裡紅」。釉裡紅有純色「釉裡紅」和「青花釉裡紅」兩種。

釉裡紅的新技藝,由浮梁磁局創燒於元代。但景德鎮窯燒制的釉裡紅瓷器,色彩不夠純正,花紋暈散,模糊不清,說明當時對銅彩料的燒成氣氛不能有效控制。明代在此基礎上成功掌握了釉裡紅的燒造技術,明洪武時期,釉裡紅瓷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元代特徵,紅色暈散,不太鮮豔。宣德時期,釉裡紅燒制極為成功,能依據畫面的需要進行描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釉下銅紅燒制掌握達到了運用自如的程度。

釉裡紅因燒成合格品很困難,故其產品極為名貴。釉裡紅有單獨裝飾的,但大多數與青花相結合在一起進行裝飾而稱為「青花釉裡紅」。其特點既有青花的「幽靚雅致,沉靜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裡紅的渾厚壯麗,豐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樸實的藝術風格。因此,青花釉裡紅瓷成為我國珍貴的品種之一。

據《宋史》記載,我國在宋代已有「紫花坐墩(即釉裡紅)的生產,但未見有宋代釉裡紅產品出土或傳世,就連元代的釉裡紅也十分罕見。根據已發現的文物資料,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裡紅器(公元1338年),既是釉裡紅器有明確紀年的瓷器,又是青花釉裡紅器起源的物證。

與其他瓷器比起來,「釉裡紅」瓷器的燒制難度極高,創燒之初很不成功,輕易燒不成,色彩鮮豔的「釉裡紅」難得一見,顏色多為淺紅、黑紅、灰黑色,用寥若辰星來比喻存世的元釉裡紅並不為過。

到了明代初期,洪武年間燒制的「釉裡紅」瓷器數量相對多了一些,但仍不夠成功,顏色仍以淺紅和黑紅為主,風格古樸、厚重,器型碩大,紋飾豐滿,氣勢奪人。

由於朱明王朝對紅色也有著特殊的情感,使明初釉裡紅的製作帶有濃鬱的政治色彩。一代代景德鎮制瓷匠人的辛勤努力和付出,宣德時期的釉裡紅瓷才大獲成功,擺脫了元末那種黑紅、粉紅的晦暗色調。而且宣德時對銅紅釉的燒造技術掌握得較好,紋飾清晰,色澤鮮豔,被稱為「寶石紅」。由於高溫銅紅釉燒成難度極大,後世仿品達到宣德釉裡紅的水平,惟有清雍正一朝,而且創造性地燒制出了「青花釉裡紅」。

晚於纏枝紋飾的青花釉裡紅,俗稱「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間用釉裡紅加繪紋飾的一種瓷器裝飾手法。青花釉裡紅能夠在諸多陶瓷品種中脫穎而出,自有其獨特魅力。青花與釉裡紅優勢互補,兩相映襯,相得益彰。釉裡紅所用的銅紅料在高溫下容易揮發,呈色純正很不容易。一旦呈色,顏色都比較濃重,少見淡彩。因此,釉裡紅不能像青花那樣,做到細緻繁密,以及豐富的深淺層次變化。而青花的呈色,類似於水墨畫,有色階、濃淡、深淺之變化,可勾線,可渲染,可是細膩的工筆,也可以是灑脫的寫意。青花彌補了釉裡紅呈色層次變化的不足,而釉裡紅則豐富了青花的色彩和風韻。

青花釉裡紅瓷不僅在工藝上體現它的名貴與成就,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青花釉裡紅藝術瓷是素雅與豔麗的和諧統一。它猶如牡丹,葉青花紅,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它的色調比重具有廣泛的可變性,或濃妝淡抹,或寫實寫意,都意境深遠,巧奪天工,這正是中國儒、釋、道以及伊斯蘭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體現。

至此,瓷友們必定會有一個疑問:青花釉裡紅和全釉裡紅哪個更難燒造?拋除器物大小和發色呈現度,僅從燒造工藝上來說,個人認為還是全釉裡紅。究其原因還是金屬銅元素的超級敏感性,著色多少、厚薄都會直接影響最後成品的好壞。更別說入窯後的火候把控、拿捏。青花釉裡紅更多地面積是由青花料來填充和呈色的,相對來說它的把控度會更容易。舉個例子來說,全釉裡紅是女朋友,得如履薄冰般小心翼翼地伺候著,一個不小心生氣了就哄不好、會直接下崗的那種。青花釉裡紅宛如花重金明媒正娶的妻子,是可以適度任勞任怨、拌幾句嘴的。當然,這僅僅是一家之言,如果不同聲音,歡迎大家在評論互動、指正。

所以,珍惜從你生命中出現和路過的那隻全釉裡紅瓷器吧,無論大小。雖然它可能不是最終和你共度餘生、使用最順手的那件器物,但卻是當你夜深人靜時候,每每回憶起來,都可以會心一笑、錯過的絕色舊愛。

插播一條重要通知:這件重器將於4月底【小茶書2020春季拍賣會】中上拍,更多精品重器將在後續的公眾號文章中陸續推出,請大家鎖定小茶書公眾號,更多驚喜等待著大家!!!

相關焦點

  • 瓷器賞析 | 灰青釉印花纏枝花卉紋罐
    合同編號:TGAM1811803-2藏品名稱:灰青釉印花纏枝花卉紋罐款 識:大清同治年制規 格:口徑:11.6cm 底徑:12.6cm 高:19cm藏品簡介:灰青釉,中國瓷器著名傳統顏色釉,也是我國使用最早
  • 珍品極為罕見,燒制難度很大,成品率極低,這就是釉裡紅
    眾所周知,釉裡紅是傳統瓷器中的藝術珍品,元代、明代、清代均有燒制,釉裡紅的製作過程十分複雜,因此真正色彩鮮豔的釉裡紅是極為罕見的。元 釉裡紅雲龍紋大口梅瓶,拍賣價格1.1億釉裡紅,這種稀少的瓷器品種開始不斷引起人們的注意,並以其卓然大氣的風範,成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貴族。
  • 如何區別 卷草紋和纏枝紋?
    纏枝紋:枝莖呈波狀連續紋樣,通常以柔和的半波狀與切園組合而成,主要作二方連續,也有四力連續或多方漫布,切園空間自由布花,波線上附於枝葉
  • 中漢春拍:清道光釉裡紅漁樵耕讀圖四方尊時隔11年再現江湖
    瓶外壁以釉裡紅繪漁樵耕讀山水圖,足牆飾一圈回紋。筆觸硬朗灑脫,通景山水,意蘊悠長,具有典型道光朝山水紋飾的特點,釉裡紅髮色鮮豔,堪稱道光時期山水題材的成功之作。底落「道光年制」青花篆書款。另外,清雍正 粉青釉加粉彩如意紋撇口瓶,清雍正 寶石藍釉弦紋盉碗,清康熙 豇豆紅釉暗刻團螭紋太白尊,清乾隆 霽紅釉梅瓶等拍品也非常精彩。中漢拍賣瓷器工藝品專場已上線聯拍在線預展,靜待各位藏家雅賞。
  • 【域鑑拍賣】「雅韻天成」精美明清瓷專場:暗香幽浮冰瓷裡,流月春雲釉上影
    一江春月,泛起粼粼的光,灑在瓷肌上,幻成如玉美人;花香從蟄伏的夜甦醒,點活釉裡萬紫千紅。嘉靖的青花纏枝靈芝仙草盤,光緒的秋葵綠釉暗刻龍紋碗,一件件珍藏,讓我們一品再品,永不覺乏味。瓷彩裡的前生今世,距離我們有多遠?這次,讓我們走近域鑑明清瓷專場,賞鑑一番古典藝術之美。
  • 開國皇帝朱元璋唯獨喜歡釉裡紅,皇宮裡80%都是它
    明洪武 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南京博物院藏也正是因為釉裡紅瓷器的稀缺性,成就了它在中國陶瓷史上的特殊地位。歷史上,元代、明初和清康雍乾是釉裡紅瓷器燒造的三個重要時期,而最珍貴的釉裡紅瓷器卻燒造於明代洪武時期。
  • 清康熙青花釉裡紅魚藻紋缽缸
    清康熙青花釉裡紅魚藻紋缽缸 2019年02月28日 16:07 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高阿申 字號 內容摘要:缸高28.8、口徑31、足徑23.5釐米。
  • 吉珍藝術品推薦之宣德紅釉青花纏枝龍紋菱口盤
    菱口今天本平臺所推薦的是在中國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件瓷器:宣德紅釉青花纏枝龍紋盤盤作菱口,折沿,淺壁瓜稜腹,廣底,圈足。青花繪畫紋飾,折沿面飾卷枝蓮紋邊飾,內外壁盤分別繪畫卷枝蓮花紋和折枝花卉紋,底心作卷枝花卉紋。
  • 天師領進門·釉下彩介紹及賞析—青花、釉裡紅、鐵鏽花
    ┃釉裡紅瓷器釉下彩品種之一。以銅為著色劑在瓷胎上繪紋飾,罩以透明 釉,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使釉下呈紅色花紋。由元代江西景德鎮創燒。元代釉裡紅大多呈灰黑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裝飾 簡單,有纏枝蓮、纏枝牡丹、草葉紋等。明洪武朝釉裡紅較為盛 行,呈色淺紅而帶灰色。當時的器物釉面已出現紋片。
  • 50餘款單色釉陶瓷,無法抗拒的「釉惑」
    清康熙 豇豆紅釉萊菔尊 高:20.8釐米 單色釉,也稱「一色釉」「純色釉」或「一道釉」。由於瓷釉內含不同化學成分,瓷器燒成後就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如青釉、紅釉、黃釉、黑釉、綠釉、藍釉和白釉等。單色釉瓷器雖然顏色單一,但在某種程度上卻是對「美到極致是自然」這一境界的經典詮釋。
  • 中漢「拍品預告」「猶珍20」▕ 宮廷御製碗精品賞析
    清代文獻稱之為「西洋黃」、「洋黃」。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唐英撰《陶成紀事》記載了「歲例供御」的五十七種彩、釉,其中的「西洋黃色器皿」所指便是此類檸檬黃釉瓷器。拍品造型俊雅端莊,胎質堅緻輕盈,通體內外均施檸檬黃釉,明快勻淨。外壁模印壽桃及雲鶴海水紋,工致精巧,仙鶴輕逸展翅,狀物逼真。
  • 【鑑別】元代釉裡紅特徵,看這篇就夠了!
    高安博物館館藏元代窖藏出土的「釉裡紅開光花鳥紋大罐」,就是元代釉裡紅線繪產品的典型。而高安博物館館藏元代窖藏出土的釉裡紅蘆雁紋匜正好相反,釉裡紅塗填在刻劃的紋飾之上,器物其他部位則餘以本色。兩者在效果上形成鮮明的對照。
  • 居易集玉,彩瓷細工:「古今|佳士得」 拍賣重要拍品一覽
    本場封面作品來源極為顯赫,為十九世紀英國著名收藏家放山居主人莫裡森舊藏之清乾隆粉紅地粉彩軋道開光玉堂富貴圖雙耳背壺,壺底礬紅乾隆四字篆書款。壺身雙面圓形開光,內以古月軒畫風精細描繪一片牧丹倚石盛開,上方伸出的枝椏綴以朵朵玉蘭、海棠,花姿各異。開光外粉紅軋地道上繪折枝蓮紋,上下口沿各有一圈金彩裝飾,上沿飾以如意頭紋,下沿飾花卉紋,為乾隆「錦上添花」御瓷之作品。
  • 全拋釉瓷磚、完全玻化瓷磚、仿古瓷磚具有不同的本質屬性
    現代裝修中用到的瓷磚種類繁多,在這裡忽略細分,一般大體上分為三大類:全拋釉瓷磚、完全玻化瓷磚、仿古瓷磚。雖然都統稱瓷磚,它們之間的本質屬性是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在裝修時應選擇性使用。只有正確合理的選擇使用,裝飾面才會永保光澤靚麗。
  • 瓷中貴族(青花釉裡紅)不同時期的釉裡紅如何鑑定?
    ,甚至也不是一種瓷,而是一類瓷器的一個總稱——它可以分為單純的釉裡紅瓷、青花釉裡紅瓷和釉裡紅彩瓷等好幾種 釉裡紅髮展的不同時期 說完釉裡紅的來源,我們來看看不同時期的釉裡紅有什麼特徵 元代 釉裡紅最早出現於元代,當時的紅並不是那麼鮮豔,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技術掌握的並不是很好
  • 青花纏枝蓮紋的起源及審美
    纏枝蓮紋飾是纏枝紋的一種,纏枝紋是瓷器裝飾的紋樣形式之一。因其圖案花枝纏轉不斷,故稱纏枝紋,明代稱為「轉枝」。其構圖機理是以波狀線與切圓線相組合,作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展開,形成波卷纏綿的基本樣式,再在切圓空間中或波線上綴以花卉並點以葉子,便形成枝莖纏繞,花繁葉茂的纏枝花卉紋或纏枝花果紋。纏枝蓮、纏枝牡丹、纏枝菊、纏枝石榴、纏枝靈芝、纏枝寶相花等紋樣統稱纏枝紋。
  • 獨特瓷器工藝造型,中國釉宮廷御製藝術精品
    清雍正 窯變釉三弦紋雙耳壺四字篆書印款壺敞口,束頸,溜肩,垂腹,圈足外撇。頸兩側對稱置如意耳。通體施窯變釉。外壁呈紫紅細絲紋,瓶內呈月白色。口沿下、頸底、腹部各三周弦紋。足沿不施釉,底塗褐黃釉,印「雍正年制」篆書款。此壺釉色斑斕奪目,紫紅斑相交輝映,晶瑩光潤,為窯變釉中之上品。
  • 美瓷鑑賞—大明宣德年制纏枝紋青花盤
    纏枝紋是中國古代傳統紋飾之一。作為瓷器上最常見的紋樣。盛行於元代以後。明代或稱為「轉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線式的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循環往復,變化無窮。纏枝蓮、纏枝牡丹、纏枝草蔓均屬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