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發現元代土雕仿木墓葬 出土元代黑釉瓷罐

2020-12-22 騰訊網

出土的元代土瓷枕。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中新網太原5月1日電 (記者 胡健)記者1日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在山西榆次地區發現元代土雕仿木結構墓葬,這一形制在全國較為罕見。此外,出土的元代黑釉瓷罐及瓷枕等器物也頗為珍貴。

在配合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羊毫街棚戶區改造工程的考古勘探中,當地考古人員先後發現多座古墓葬。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晉中市考古研究所聯合對其進行考古發掘。

在發現的古墓中,兩座土洞墓為當地少見的元代墓葬,對研究元代榆次地區的葬俗、葬制及墓葬裝飾藝術具有重要意義。

出土的黑釉瓷罐。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考古人員在其中一座墓葬的墓室中部發現兩具木棺,一位為男性,年齡約50歲,另一位為女性,年齡約35~39歲。該墓葬共出土瓷器3件,茶葉末釉瓷罐、土瓷枕和黑釉瓷罐各一件。

考古人員認為,從墓葬形制來看,該墓葬使用了宋金元時期北方地區流行的多角形仿木結構,但其墓室結構簡單,隨葬品僅有3件,可能是經濟條件不足所致。但墓葬內簡單的土雕仿木結構,也可顯示其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元代墓葬在榆次地區發現不多,此次墓葬的發掘豐富了該地區元代墓葬的資料。仿木結構墓葬自漢魏出現以來,一直都以磚雕磚砌為主,用生土雕刻仿木結構的墓葬在全國而言並不多見。(完)

相關焦點

  • 朔州發現元代壁畫墓
    山西晚報訊(記者 孫軼瓊)12月22日,山西晚報記者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在朔州市發現一座元代壁畫墓,該墓葬型式為凸字形土壙磚室墓,墓室是仿木結構形制,雕繪出梁、枋、鬥拱、椽、簷、門等,壁上繪有精美的圖案,色彩鮮豔、畫工精細。
  • 【鑑別】元代釉裡紅特徵,看完就懂了!
    高安博物館館藏元代窖藏出土的釉裡紅彩斑貼塑蟠螭龍紋高足轉杯、釉裡紅梅菊紋高足轉杯,系採用轆轤技法製作的。但釉裡紅器物在吸收前朝各代陶瓷雕塑工藝的基礎上,將繪畫裝飾與雕、貼、塑、堆工藝融為一體,使釉裡紅出現在雕塑瓷上的渲染效果更為突出。釉裡紅亭樓式雕塑穀倉,景德鎮市郊後至元代四年(1338)墓出土。
  • 【鑑別】元代釉裡紅特徵,看這篇就夠了!
    高安博物館館藏元代窖藏出土的釉裡紅彩斑貼塑蟠螭龍紋高足轉杯、釉裡紅梅菊紋高足轉杯,系採用轆轤技法製作的。高安博物館館藏元代窖藏出土的「釉裡紅開光花鳥紋大罐」,就是元代釉裡紅線繪產品的典型。而這一剪紙的形體藝術早在唐代就已運用在瓷器上了,現藏於高安市博物館的唐代「黑釉剪紙漏花對蝶紋長方形枕」,1985年出土於高安城區七星堆墓葬群遺址。
  • 瓷器鑑賞:元代·黑釉玉壺春瓶,瓷器中的「黑玫瑰」
    鑑賞意見參考:藏友您好,您發來的這件黑釉鐵鏽花玉壺春瓶是一件元代生產的真品,其生產窯口是山西窯口。根據其器物造型來看,俯身線條顯得較為飽滿,雖然頸部線條略顯波折,但是口沿外撇的幅度呈現的還算不錯,富有張力。底部露胎部分胎質略顯發糠,但是修足的刀痕較為利落,釉層略顯稀薄不均,釉上星星點點的鐵質斑點分布的較為密集。
  • 元代青花瓷器市場行情,風格特徵,元青花瓷器值多少錢?
    中國國內現存各地傳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有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代青花瓷有200多件。這可以從高安市出土的六件元青花梅瓶幾乎件件腹部均有斷璺中得到證明。元初期青花瓷的釉面呈現色青白,並有透明的玻璃質感。元代末期的釉面呈色較為渾濁,呈色乳白。早中期的青花呈色藍中暗灰,中晚期青花燒造技術完全成熟,青花發色濃豔,藍色深沉與鮮豔均有。紋飾繪畫清晰優美,釉色透明白中泛青,光潤透亮。這時青花瓷使用的鑽料有兩種,一種是進口青料,另一種是國產青料。
  • 瓷器鑑賞:元代黑釉碗,市場參考價1.5萬元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378期)(為適應百度發文要求,圖片有節選)藏友諮詢1:請老師幫我鑑定一下這個哥釉水盞的年代、窯口、價值如何?高7公分。老師鑑定回覆:這位藏友你好,由你所提供的圖片中的藏品來看,此哥釉水盂釉面溫潤,器表開片明顯,胎質乾爽而且緻密,整體的包漿有自然的老化痕跡,為清代中晚期風格,圖片看真,估價小千。藏友諮詢2:龍紋盤,請專家老師鑑定新老,估價,謝謝!
  • 元代樞府瓷(卵白釉)
    從景德鎮湖田窯元代遺物堆積來看,它並不是一個專門生產樞府器的窯場。除白釉印花品種外,尚有青花等產品。因此,我們認為把元代白釉印花瓷器稱作「樞府器」或府窯」器樞府器是元代官府機構(樞密院)在景德鎮定燒的瓷器。眙體厚重,釉呈失透狀,卵白釉器」為妥。色白微青,恰似鵝蛋色澤,故稱卵白。卵白釉含鈣量低(約為5%),鉀、鈉增多粘度大,燒成範圍較寬。
  • 陝北首次發掘元代壁畫墓 墓主身著蒙古服飾(圖)
    元代壁畫墓中講述孝子故事的壁畫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首次發掘的陝北元代墓葬  沒有墓誌有題記  這座壁畫墓是在榆林市橫山縣高鎮羅圪臺村發現的。它規模較小,是一座石砌單室壁畫墓,全長6.1米。墓室底部平面呈八邊形,除墓門外的其餘七邊均由兩塊條石疊砌而成。  甬道兩壁的壁畫殘損較重,但仍可以看出騎馬、狩獵場面。
  • 橫山現元代壁畫墓 繪有「5位夫人伴夫君」
    警方後來將人抓獲並追回文物,得知古墓被發現的消息後,考古專家立即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驚喜 壁畫繪有墓主人模樣  雖然墓室內出土器物較少,但是墓室內卻繪有精美的元代壁畫,彌足珍貴。尤為可貴的是,竟然繪有墓主人的模樣,壁畫的主體圖案為墓主夫婦6人並坐宴飲圖。
  • 山西地區古代墓葬壁畫探微
    迄今為止,這一時期的墓葬共發現約350座,其中壁畫墓僅25座,大型壁畫墓更是彌足珍貴。1979年發掘出土時,考古學家根據其墓室銘文,考證為北齊「東安王」婁叡的墓葬。婁叡墓規模宏大,墓壁大面積繪製有壁畫,除少量因年代原因漫漶脫落外,大部分保存較好,自發現以來,就倍受矚目。
  • 中國釉陶,除了唐三彩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
    隨著政權逐漸統一,釉陶燒造有所回升,北魏時期釉陶燒造數量較大,山西大同司馬金龍墓出土的大量紅陶瓷胎質釉陶動物和人物俑可為代表,並配合以彩繪工藝。近年西安長安區韋曲和鹹陽發掘的北魏時期紀年墓中也出土有黃褐色釉陶的俑類。
  • 元代如何交易?以紙幣為主,銅幣又如何發揮作用?
    一、元代銅幣的出土 建國後全國各地都有元代銅錢的出土,發現不少元代墓葬、遺址及銅錢窖藏,但大多墓葬及窖藏中都只有少數零星的數枚元代的銅錢,其中元代武宗及順帝時期銅錢至大通寶
  • 能玩元代瓷器的,絕對是高手中的高手!
    此罐1965年出土於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參見河北省博物館:《保定市發現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造型豐滿渾厚,紋飾層次鮮明,綜合了繪、鏤、塑、貼等多種技法,特別是鏤花裝飾在元代瓷器上較少見。青花、釉裡紅在作品中互為襯託,紅、藍交相輝映,整體形成一種氣度雍容而又花團錦簇的藝術效果。  青花釉裡紅瓷器創燒於元代。
  • 定州市博物館藏元代定瓷大罐
    金元時期,尤其是到了元代,由於戰亂的影響,社會混亂,經濟凋敝,導致大量工匠南遷,定瓷由盛而衰,直至銷聲匿跡了。 從目前所發現的元代定瓷看,其器型種類單一,多以日常生活用器為主,如碗、盤類,製作粗率簡單,胎質、釉色均大不如前,很難見到成功之作。
  • 曬曬故宮沉睡的霸主 —— 元代瓷器 (滿滿的底圖、細圖)
    此罐1965年出土於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參見河北省博物館:《保定市發現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造型豐滿渾厚,紋飾層次鮮明,綜合了繪、鏤、塑、貼等多種技法,特別是鏤花裝飾在元代瓷器上較少見。青花、釉裡紅在作品中互為襯託,紅、藍交相輝映,整體形成一種氣度雍容而又花團錦簇的藝術效果。  青花釉裡紅瓷器創燒於元代。
  • 卵白釉印花雲龍紋盤等館藏元代陶瓷欣賞
    這種傳世元代藍釉白龍紋盤見諸發表的共有4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和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各收藏1件。高溫鈷藍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鎮窯的新品種之一,它是明代霽藍釉的前身。元代藍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 音儀)、爵、小杯、盤等。裝飾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貼龍、飛鳳、海馬紋等。飾有白龍紋的藍釉器僅見於梅瓶和盤。
  • 四川發現一座元代古墓,出土了4件龍袍,卻引得韓國上萬人來祭拜
    出土的一件龍袍1982年3月,四川某地區發掘了一座元代墓葬,出土了3黃1青顏色共4件龍袍,經過調查研究,專家查明:墓主人尚有後人在世,只不過已不是我國國籍!那這幾件龍袍背後有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呢?在施工的過程中一道震耳欲聾的聲音打斷了施工,原來是挖掘機挖到一塊巨石,在工人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清除掉這塊巨石時,發現下面有一座規模龐大的墓葬。於是工人們便把這個消息向上級匯報,當地的文物部門接到消息後,到現場對古墓進行了初步勘探,起初認定這是一座清朝時期的"農民墓",認為發掘的價值不大,因此就不是太在意。
  • 罕見元代釉裡紅「開光祈雨圖罐」亮相上海中心明清官窯瓷器展
    釉裡紅瓷器是元代景德鎮浮梁瓷局在青花瓷工藝基礎上,受唐代長沙窯和宋代鈞窯運用銅紅釉作紅斑裝飾影響而創造的新品種。因燒成難度大,產量低,故存世量極少。近日,一件出自元代浮梁瓷局,現藏於揚州文物商店的釉裡紅開光祈雨圖大罐在上海中心53層舉辦的「不獨帝宮藏——百件明清官窯瓷器精品展」展出,與之一同展出的還有百餘件明清時期的官窯瓷器,其中有三十餘件來自揚州文物商店。
  • 青海新發現的元代金虎符及其歷史意義
    今年在青海南部發現的元代金虎符向世人展示了歷史上中央政府在藏族地區實行有效軍政管理的事實,也反映了歷史上各族人民共同開發和建設邊疆地區的歷史。  2020年夏,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位於該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交界處的瑪卿雪山東北、黃河東岸的秀麻鄉德格村公博雪加地方發現了一面牌符,今存同德縣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