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發現的元代金虎符及其歷史意義

2020-12-14 中國西藏網

  作者:烏雲畢力格(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中國蒙古史學會會長)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也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今年在青海南部發現的元代金虎符向世人展示了歷史上中央政府在藏族地區實行有效軍政管理的事實,也反映了歷史上各族人民共同開發和建設邊疆地區的歷史。

  2020年夏,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位於該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交界處的瑪卿雪山東北、黃河東岸的秀麻鄉德格村公博雪加地方發現了一面牌符,今存同德縣文旅局。8月,筆者一行到同德縣文旅局考察,有幸目睹這件珍奇文物,並根據其特徵暫且命名為「秀麻元代八思巴蒙古文金虎符」,簡稱「秀麻金虎符」。

  

  牌符是證明其持有者身份的官方信物。在中國內地,西周時期就有牌符之制,漢唐時期更是形成了嚴格的牌符制度。北方民族接受中原制度文化,契丹和女真建國後多採用唐制。就表示身份的官牌而言,唐代表明地位貴賤的隨身魚符和遼代的長牌、金代的萬戶與猛安謀克佩帶的金銀木牌一脈相承,而到元代,蒙古又繼承了金朝的牌符制度,出現了表明軍官職名品級的虎符和金銀牌。

  自1846年在俄羅斯發現第一面元代牌符以來,至今已有一百七十餘年,期間學界先後公布和探討了20面蒙元時期的牌符,除個別疑似贗品外,大都非常珍貴。此前發現過元朝八思巴蒙古文長牌4面,其形制和文字基本一致。第一個是1846年在俄羅斯葉尼塞河流域發現的銀質長牌。長方形,雙面單片,四角磨圓,上段嵌入鐵環,以便系掛。無紋飾,有鎏金八思巴字五行,正面三行,背面二行。後三個分別是在俄羅斯布裡亞特地區、中國內蒙古地區發現的,三面牌子的形制和文字與此前俄羅斯發現的銀牌一致。

  

  此次新發現的秀麻金虎符和以上長方形諸牌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在形制上,秀麻金虎符與此前發現的任何金牌都不同。它是由不同的六個部分組裝而成的。首先,金牌寫有文字的部分呈長方形,形制與此前發現的諸多長方形牌子基本一致。特殊之處首先在於,長牌不是單片雙面,而是由兩片牌面構成,雙面寫有八思巴蒙古文。牌子上段有系帶圓孔,圓孔鐵環上隱約有劃痕,貌似刮掉了原有的序號。其次,兩片牌子是背對背嵌入框架裡的,框架看起來類似現代的相框,就是內側帶有插入牌身鑿子的兩個柱子(本文物的右邊柱子上段殘缺)。兩個柱子插入底座中固定,柱子的上段安上頂部飾物。如此,底座、符首和兩邊的柱子構成了牌符的框子。再次,底座圖案是一隻臥狀老虎,即伏虎。老虎製作工藝極其精美,堪與近代機器生產的工藝品媲美。虎朝右而臥,一雙大又圓的眼睛炯炯有神,一根細而長的尾巴卷在身體左側,尾巴尖稍稍翹起,四肢強壯有力,身上的虎紋栩栩如生。虎形是空心的。符首也非常有特色。它整體上是一個空心的弓形桶狀飾品,其頂部刻有花草飾紋,十分精美,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桶狀正反面上鼓起三個大圓形,像三顆大珠子一樣發出銀色亮光。最後是該牌子的材質和大小。有文字的牌面是鎏金紅銅,伏虎底座、符首和框架柱子是銀質。連伏虎底座和符首的總高為32.3釐米,寬13.3釐米,虎符重量為785.01克,框內鎏金牌高25釐米,寬9釐米。

  秀麻鄉出土的牌子如此殊異,它到底是什麼牌子呢?元《經世大典》的記載可為我們提供初步答案:「萬戶佩金虎符。符趺為伏虎形,首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別。千戶金符,百戶銀符。」所謂萬戶、千戶、百戶,就是萬夫長、千夫長和百夫長,是元代軍隊編制中的三級軍官,其中萬戶佩戴的是金虎符。所謂金虎符是指牌符底座為伏虎形,頂部帶有珠子,珠數有一珠、二珠、三珠之分。金虎符和金符是有區別的,前者是萬戶的身份象徵,而後者則是千戶佩戴物。秀麻鄉出土的牌子毫無疑問就是元代的金虎符,而且是三珠金虎符,在金虎符中屬於最高級別。

  秀麻金虎符的語言文字及其抬寫、分行等做法均與此前發現的八思巴蒙古文牌一致。按照元代硬譯習慣,這段文字可漢譯為:「長生天的氣力裡,願皇帝之名具福。如有不敬畏者,斷罪處死。」蔡美彪先生曾引用元代文獻中漢人儒臣的雅譯,將其譯為:「上天眷命,錫皇帝之徽名,若不聽從之人,斷罪並處死。」

  眾所周知,元世祖忽必烈命國師八思巴創製「國字」(後人稱之為八思巴字),時在至元六年(1269年),而元朝用新制八思巴字替代牌符上的回鶻體蒙古文是在至元十五年(1278年),最後在軍隊中推行三級萬戶、千戶、百戶制度和按軍官品秩授牌是在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故此推斷,秀麻金虎符的製造年代當在1284年到1368年元朝滅亡之間。

  

  顯然,秀麻金牌是目前為止國內外發現的惟一一個元代高規格牌符。那麼,這個文物為什麼出現在青海南部呢?什麼人曾經擁有過該金虎符呢?

  關於元代牌符的級別和授予對象,史書有一些記載。元朝軍制規定,宿衛諸軍在內,而鎮戍諸軍在外,鎮戍諸軍中實行萬戶、千戶、百戶制。因往往萬戶下不滿萬夫,千戶、百戶下軍夫亦非滿額,故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將萬戶、千戶、百戶視其實際人數分為上中下三級。《元典章》記載,至正二十一年,制定萬戶、千戶、百戶等官員職名品級。據此定製可以明白,「虎符」(即金虎符)與一般「金牌」(俗稱素金牌、平金牌)不同,它是授予上萬戶達魯花赤和正副萬戶、中下萬戶達魯花赤、萬戶以及下萬戶等萬戶的牌符,因為這些人的官位等級是正、從三品。據此,秀麻金虎符是授予當地從三品以上級別官員的牌符。

  那麼,誰是秀麻金虎符可能的主人呢?

  秀麻鄉地處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而元代的西藏、西康和安多地區泛稱吐蕃,有元一代都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子西平王奧魯赤家族的採邑。元朝在吐蕃設三大宣慰司,今天的海南藏族自治州一帶屬於其中的吐蕃等處宣慰司。吐蕃等處宣慰司,全稱吐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又稱脫思麻宣慰司,它是三大宣慰司中設立最早的。該宣慰司的管轄範圍包括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隴南地區西部,青海省西寧以西、扎陵湖以東、青海湖以南、巴顏喀拉山以北的大部分地區,相當於青海省黃南、海南、果洛等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甘孜、阿壩藏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地區,以黃河和巴顏喀拉山脈與吐蕃等路宣慰司為界。

  據《元史》記載,元朝授予奧魯赤等王以駝鈕銀印,不佩戴虎符。明朝洪武年間末代武靖王卜納剌亦向明朝納款,《明史》裡並沒有他向明廷獻納金虎符的記載。因此,金虎符應該不屬於武靖王,而是屬於宣慰司的高級軍官。

  宣慰司掌軍民之務,宣慰司和都元帥府是合二為一的。吐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秩從二品,宣慰使五員,經歷二員,都事二員,照磨一員,捕盜官二員,儒學教授一員,鎮撫二員。其所屬軍事機構有:禮店文州蒙古漢軍西番軍民元帥府、帖城河裡洋脫元帥府、常陽元帥府、岷州元帥府、積石州元帥府、洮州路元帥府、十八族元帥府、朵甘思元帥府。吐蕃等處宣慰司監管的萬戶府有:折藏萬戶府、必呈(裡)萬戶府、漢陽軍民萬戶府、文扶州萬戶府、脫思麻路軍民萬戶府、禮店蒙古萬戶府、文州吐蕃萬戶府等。其中,禮店文州蒙古漢軍西番軍民元帥府秩正三品,其餘元帥府為從三品,均設達魯花赤一員,元帥一員等官。在以上提及的各萬戶中,除脫思麻路軍民萬戶府為正三品外,其餘不見直接記載,可能都是從三品。

  從秀麻金虎符出土地的人文歷史地理來講,該地應屬於必裡萬戶(《元史》作必呈萬戶,「必呈」為「必裡」之誤,已有學者考證)。《元史》記載,必呈(裡)萬戶府設達魯花赤二員,萬戶四員,遺憾的是沒有明確記載他們的品級。根據達魯花赤二員、萬戶四員的官員配置看,這是一個大萬戶,和其他萬戶一樣,應該也是從三品建制。

  《元史》中可以見到朝廷授予吐蕃等處宣慰司官員以金虎符的直接記載。比如:葉仙鼐,以功被授西道都元帥、金虎符、吐蕃宣慰使。國安,任蒙古漢軍元帥兼文州吐蕃萬戶府達魯花赤,後以功賜金虎符,進昭勇大將軍等職。還有扶州諸羌首領呵哩禪波哩揭等諸酋長歸附元朝,入覲時,元朝詔授呵哩禪波哩揭為萬戶,賜金虎符。

  綜上可見,上自吐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宣慰使兼都元帥的從二品軍官,下至各元帥府和萬戶府的達魯花赤、元帥、萬戶等從三品軍官,都有資格佩戴金虎符。但秀麻金虎符為三珠虎符,很可能是宣慰使兼都元帥的信物,而如果秀麻金虎符是本地官員的牌符,那麼應歸必裡萬戶府達魯花赤或萬戶所有。無論如何,秀麻金虎符為元代吐蕃等處宣慰司高級軍官的金虎符應無疑問。秀麻鄉在元代屬於吐蕃等處宣慰司屬地,《元史》裡有授予該宣慰司宣慰使、都元帥、萬戶等以虎符、金牌的記載,這是元朝格外重視該地、對其進行直接有效的軍政管理,以實現全國各地軍政一體化的歷史證據,因此該牌符的發現具有重要意義,值得進一步研究。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烏雲畢力格:青海新發現的元代金虎符及其歷史意義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今年在青海南部發現的元代金虎符向世人展示了歷史上中央政府在藏族地區實行有效軍政管理的事實,也反映了歷史上各族人民共同開發和建設邊疆地區的歷史。2020年夏,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位於該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交界處的瑪卿雪山東北、黃河東岸的秀麻鄉德格村公博雪加地方發現了一面牌符,今存同德縣文旅局。
  • 山西發現元代土雕仿木墓葬 出土元代黑釉瓷罐
    出土的元代土瓷枕。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中新網太原5月1日電 (記者 胡健)記者1日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在山西榆次地區發現元代土雕仿木結構墓葬,這一形制在全國較為罕見。此外,出土的元代黑釉瓷罐及瓷枕等器物也頗為珍貴。 在配合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羊毫街棚戶區改造工程的考古勘探中,當地考古人員先後發現多座古墓葬。
  • 罕見元代釋迦太子誕生像
    應博美同仁邀請,筆者有幸在此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觀感,談一談這尊造像的造型樣式、風格、年代,以及造像題材的經典依據及造像流傳歷史等相關問題。不妥之處,請大家指正。    圖1-1 元銅釋迦太子誕生等身像正面一、造像樣式、風格特點及其來源這尊太子誕生像雙腿呈外八字形站立,與常見的太子誕生像站姿相同。
  • 這十大考古新發現,個個大有來頭!
    在《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回顧我國現代考古學研究的發展歷程,全面闡述我國考古發現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對研究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重要意義,強調這些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理解總書記這些重要論述,筆記君整理了「2019
  • 彩瓷中著名的「元青花」的產生以及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在元代,由於是少數民族當朝,他們的審美與之前的有很大區別。如果說之前的青瓷是典雅精緻,那麼彩瓷就是繁華秀麗。彩瓷的出現豐富了中國的瓷器品類,也使世界更加認識中國瓷器,不僅是製作工藝還是造型藝術都再次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峰。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5月5日下午,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正式揭曉。在27㎡的發掘面積中,發現人類活動面、石器加工點、火塘等遺蹟,出土人類化石、石製品、燒骨、動物化石等遺物萬餘件。一系列的重要發現,對研究秦嶺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體質特徵、棲居方式、行為方式、石器工業面貌、文化發展演變過程及其環境背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 黃華廟、千八港與元代海運
    今威海全境三面環海,海岸線近千公裡,約佔全省三分之一,境內島礁港灣星羅棋布,自古以來即為南北海運之要道,海洋歷史文化濃厚。古時,在眾多港灣埠頭泊船之處,必有龍王廟或娘娘廟,是為漁家船客祈求平安之所。黃華廟即為古時眾多海廟中較為有名的一座。
  • 朔州發現元代壁畫墓
    山西晚報訊(記者 孫軼瓊)12月22日,山西晚報記者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在朔州市發現一座元代壁畫墓,該墓葬型式為凸字形土壙磚室墓,墓室是仿木結構形制,雕繪出梁、枋、鬥拱、椽、簷、門等,壁上繪有精美的圖案,色彩鮮豔、畫工精細。
  • 青海都蘭「熱水墓群」考古新發現
    青海都蘭「熱水墓群」考古新發現 微現場
  • 考古大事記: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下)
    《考古公開課》前兩期節目為大家介紹了「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的七處遺址,本期《考古公開課》將繼續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為大家奉上「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最後三個遺址,各遺址的考古項目負責人也將在考古現場為大家做深度的解讀。
  • 青海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一、青海的悠久歷史  青海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的青海,一直是多民族勞動、生息、交融發展的地區,世代生活在這片神奇土地上的先民,包括羌獷、或沉重、或慘烈,以那曾經有過的輝煌,吸引著令人的目光,去閱讀那幅依然留存的詩篇。  1.青海沒有輸在歷史的起跑線上  遠古時期,青海氣候溫暖潮溼,土地肥沃,草木繁盛,是一個特別適合人類生息繁衍的地方。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公布
    經過5月1日至4日四個下午的項目匯報,5月5日下午,終評評委會經過評審和投票,最終產生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結果在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布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 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平糧臺、南海1號等入選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結束,從20個初評入選項目中選出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中包括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廣東「南海1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對入圍項目和其發掘意義進行了整理和介紹(資料來自中國文物報社)。
  • 實物賞析:元代官窯瓷——藍地戧金五色花雲龍紋花口瓶
    這個時代的開啟者,就是這件元代藍地戧金五色花雲龍紋花口瓶,它是一類極為珍稀的元代釉上彩瓷樣本!今天就元代的「內府「款藍地戧金五色花雲龍紋花口瓶跟大家一起探討元代瓷器的魅力!南宋 朱漆戧金刻鳳凰蓮花紋大經箱又稱沉金、槍金,是一種在漆器上刻劃出金色線條、細點的裝飾技法,最早記載於陶宗儀的著作《輟耕錄》,目前發現最古老的戧金漆器是1978年在江蘇南宋古墓挖掘出的三件木胎戧金漆器,此技法在明朝時十分盛行
  • 元代青花瓷拍賣價格,市場行情分析,元代青花瓷值多少錢?
    元代青花的出現也成為了我國制瓷工藝劃時代的事件,不僅開闢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也使景德鎮一躍成為中世紀世界制瓷業的中心。元青花最突出的特點是氣勢宏大、飽滿雄健,從器物造型到裝飾都有一種陽剛之美,其獨特的品類、造型、紋飾具有濃鬱的時代特徵,體現了元瓷工藝從原料、製作、繪畫到燒成的完美程度。
  • 論陳琳《溪鳧圖》的藝術特色及其意義
    論陳琳《溪鳧圖》的藝術特色及其意義文/劉懿元代陳琳創作的《溪鳧圖》有著獨特的藝術特色,是在趙孟倡導的「古意」和「以書入畫」等特有的文化背景之下而產生的時代性代表作,是宋元之際花鳥畫轉變的典型,對於明代花鳥畫的發展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 「視頻」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這個考古界「奧斯卡獎...
    中國考古界最高獎項、被譽為考古界「奧斯卡獎」的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今日下午揭曉「十大」名單,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榮耀上榜。這也是該項目繼今年1月當選「2019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後,再一次被考古界認可其突出價值與重大意義。
  • 芒種解讀丨「青海青稞」區域公用品牌形象宣傳片創意解讀
    青稞產業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越發明晰,尤其是2019年底農業農村部和青海省政府共同創建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以來,青稞產業被賦予新的時代意義。 在上述大背景下,2020年12月10日上午,「青海青稞」區域公用品牌在青海省會西寧盛大發布,標誌著青海青稞產業品牌化邁出了重要又堅實的一步。
  • 青海發現吐蕃貴族墓,珍貴隨葬品藏身暗格,為何還有漢地特色?
    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公布的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便是一處極為重要的吐蕃時期考古發現,該發現因此入選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墓內出土的彩繪漆棺,是目前為止青藏高原地區首次發現的獨特葬式裝飾風格,具有濃鬱的漢地特色。在墓葬內後壁發現的密封暗格,及暗格內發現的金器,是中國乃至世界的首次發現……太多太多的首次、第一、獨特,將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推到世人眼前。 我們先看一看泉溝墓地的具體位置,它位於青海省烏蘭縣希裡溝鎮河東村。在村子附近有一片山谷,而泉溝墓地就位於這片山谷之中。
  • 祁連山 國家公園(青海)發現昆蟲新種8種
    記者從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了解到,通過2年多野外調查,鑒定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分布的昆蟲及蛛形動物512種,隸屬於18目83科344屬,其中,發現昆蟲新種8種,中國新記錄4種,青海省新記錄139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