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蒼勁,骨氣洞達
——潘學聰先生書法作品欣賞
黃玉海/文

沙沙沙沙……
聽筆觸與宣紙磨擦的聲音,水墨與心弦彈撥的音韻,似聽到一片片雪花,從天際跨越久遠的時空飄揚而下,落在一棵棵看似平淡卻奇崛的松樹之上。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那古樸蒼勁的松樹,若龍騰於淵,鳳鳴於天,骨氣洞達地盤旋屹立於天地之間,凝視著浩瀚蒼茫的宇宙星空,吟唱著金戈鐵馬,高士松風……

這是看到潘學聰先生書寫書法作品時的第一印象。他仿佛陶醉於意在筆先的意境之中,著意去表現著其情懷之中的遒勁風骨,松柏精神,筆勢開闔,風姿豪邁,曠達蒼遠。他的字看似不那麼清新脫俗,溫文爾雅,甚至有著些許的粗獷豪放,不拘小節,有時或許還象是山林之間唱著信天遊的漢子,以松枝作劍曠達揮舞的豪俠之士,看起來不那麼拘泥於約定俗成,然而卻如燕趙之風一般,自古多慷慨悲歌,而這種豪氣幹雲的氣慨,已融化入他的血脈之中,鑄就了他的文脈風骨。
有人說潘學聰寫的字看起來不那麼好看,缺少大氣磅礴的視覺衝擊力,也少些溫潤內斂的書卷之氣,缺乏吟風賞月的風雅情調。甚至當他應邀為一家寺院題字時,寺院所在當地的書法家們,一致反對以他的字作為牌匾懸掛在廟門之上那麼醒目的地方。後來據寺廟的主持講,一開始當地的書法家們覺得不順眼,看著不服氣,說這是寫的什麼呀,還不如讓當地書法家寫呢。但是看著看著,看得時間久了,他們覺得越看越有味道,最後竟然站在牌匾下面,開始研究琢磨,互相之間進行探討起來。這一來當地的書法家們才算是感到心裡服氣了,字看起來也順眼了,還經常跑到字近前去看,進行近距離觀摩。寺院裡的主持私下裡跟潘學聰說,看來,好字還是要慢慢品呀。

關於潘學聰的書法,他擅長寫大字,他覺得那樣寫出來更有氣勢,更加痛快過癮,更能渲瀉那種豪邁磅礴之氣,寫出來的字更有視覺衝擊力。這也很符合他的性格和他筆下的燕趙慷慨悲歌唱大風。一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吳震啟先生在書法培訓中講書法創作與欣賞時,專門舉例潘學聰書寫的丈二整紙「松濤」二字,分析了字中的精妙之處,說當代已經很少有人能像潘學聰這樣寫出這麼好的字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潘學聰的字有其獨道的耐人尋味的地方。這就象看一棵松樹一樣,初看似乎不那麼好看,也開不出美麗的花,甚至有些普通,好象很平凡的一棵樹,但是許多文人墨客歌詠松樹的蒼勁風骨精神氣質,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古人云,書學即人學。潘學聰是個文人,但他又有燕趙豪俠之氣,情懷中有一種松樹的堅忍不拔的精神。他將這種個性化的特點,融入了其書法之中,用一種自認為頗抒己懷的書寫方式呈現出來。加之他從小喜歡書法和繪畫,並且受到原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黃綺先生的影響,黃綺先生書畫兼擅,且開創鐵戟磨砂之書風,他也將黃綺先生的書風傳承了下來,同時詩書畫齊頭並進,其書法中既有黃綺先生的影子,也有屬於自己的東西在裡面。
一些熟悉黃綺先生書法風格的人,看到潘學聰的書法,說潘學聰寫的字,與黃綺先生的字形似,神不似。著名畫家齊白石先生曾說過一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不同的兩個人,怎麼可能百分之百相似呢?!特別是人的精神氣質,肯定是有區別的。這一點,從潘學聰學習黃綺先生書法風格上就不難看出來,儘管書寫風格上有相似之處,但在書法的風骨和神採上,他流露出的卻是自己的精神氣質和文化修養。他在書法中篆隸行草兼施,揉進了許多東西,既有古意,亦有開創探索,這看似章法上不那麼精進統一,似一個看似憨厚樸實的人在打拳,一會兒少林,一會兒武當,一會兒又八卦掌,還於豁然貫通之中透著一股頓悟似地機靈勁兒,有時樸實,有時出採。時不時就會有人問,你這究竟打得是少林拳還是武當拳?究竟是屬於哪一門哪一派呢?似乎看似不好嚴格歸類。但是他能在書法中古為今用,篆也好,隸也好,魏碑也好,只要他覺得用起來順手合適,他就會信手拈來去用,看似不拘一格,然而卻彰顯出其為人處世做學問上通達的一面。有的人覺得這是缺點,但更多有見識的人,卻認為這是極其難能可貴的,是一種文化實踐中既有傳統繼承,又有開拓進取精神的表現。

書者,心之跡也,抒其懷,達其心,澄其境者也。在書法研究與實踐中,既要對古人文化精髓進行學習,繼承和發揚,又要師古而不泥古,入古出新,有自己的文化思想,獨道見解。如果亦步亦趨,太著意於臨摹古人,而缺乏文化自信和境界修養,那樣又與前人所批判的「三館聖手,一堂木偶」有何異呢?!畢竟,在藝術創作與實踐中,千人千面,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人生境遇與文化修養是不同的,其呈現和流露於書法中的精神境界、品格趣味、才情見識是有區別的。書法道法自然,以人為本,書風因時而變,因人而異,風格有殊,神採自具,其水墨情懷,線條流美,亦風神獨具。一個人在書法創作時,既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又是藝術精神的開創與守望者,可謂且行且珍惜,上下以求索。

聽,沙沙沙沙……
有風敲竹葉聲,有人在撫動心弦,撩撥出穿越時空的古韻松風,又吟哦著書家心境,振顫著彌遠的詩情。
臨窗遠眺,松風蒼樸。且斟一杯時光的清茶,靜下心來,慢慢地品味潘學聰的書法……
2020年12月17日清晨寫於北京致遠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