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繫膜淋巴結炎實際上就是指腸繫膜淋巴結的炎性增生。多發生在右下腹,因為右下腹是迴腸末段、盲腸和部分升結腸的繫膜,也是淋巴系統最豐富的區域。我們知道,腸道的感染性病變和一些全身疾病都會使得腸繫膜淋巴結炎性增生,這一類的腸繫膜淋巴結炎被稱為繼發性腸繫膜淋巴結炎。
(病例來源:超聲技術與診斷)
臨床表現:
腸繫膜淋巴結炎是兒童慢性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見於7歲以下的孩子。腸繫膜淋巴結炎,多屬病毒感染。好發於春冬季節,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並發,或繼發於腸道炎症之後。典型症狀為發熱、腹痛,嘔吐,有時伴有腹瀉或便秘。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但以肚臍周圍為主。腹痛性質不固定,可表現為隱痛或痙攣性疼痛,在兩次疼痛間隙患兒感覺較好。
當患兒出現慢性腹痛症狀時,但病情較輕,病情較緩慢而無腹肌緊張者,應考慮腸繫膜淋巴結炎。由於有時需要與闌尾炎鑑別,需由兒科醫生做專業診斷,並配合B超檢查明確,以免誤診。通過超聲檢查慢性腹痛兒童,有助於儘早明確腹痛原因,及時合理治療。
原發疾病:
繼發性淋巴結炎的原發疾病主要是各類腸道感染性病變,如:克羅恩病、迴腸炎、結腸炎、憩室炎、闌尾炎等,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導致繼發性腸繫膜淋巴結炎。而臨床上所謂的「腸繫膜淋巴結炎」包括上述的繼發性腸繫膜淋巴結炎和原發性腸繫膜淋巴結炎,後者是指那些沒有發現明顯腸道病變,也沒有全身病變的單純性腸繫膜淋巴結炎性腫大的狀況。
鑑別診斷:
腸繫膜淋巴結炎的臨床表現與急性闌尾炎類似,將二者鑑別開來十分必要,因為前者不需要手術治療。
影像學上在右下腹發現簇狀分布的增大淋巴結是診斷腸繫膜淋巴結炎的重要徵象。逐步加壓法超聲檢查和CT掃描對發現腸繫膜淋巴結腫大非常敏感,同時又可以檢查闌尾本身是否正常,因此逐步加壓法超聲檢查和CT掃描便成為鑑別二者的重要手段。闌尾炎常伴有淋巴結腫大,如果確定腸繫膜淋巴結炎,必須確認正常闌尾。
腸繫膜淋巴結炎超聲表現:
簇狀增大的淋巴結,每簇≥3個,淋巴結的短徑>5mm或長徑>10mm;淋巴結內多無血流信號或呈星點狀。
(1).腫大淋巴結多位於臍周或右下腹或兩處均有。
(2).腫大淋巴結呈橢圓形,腎形結構回聲存在,表面光滑,皮髓質分界清,中心髓質呈高回聲,周圍皮質為低回聲。
(3).腫大淋巴結呈散在、串珠狀、堆狀分布,偶有重疊,無融合及鈣化。
(4).大小多在2.0cm以下,2.0cm以上少見。
(5).部分患兒腸間隙及盆腔可見積液,最寬暗區<1.2cm。
(6).全部腫大淋巴結血流信號沿淋巴門分布,呈點條狀血流信號,樹枝狀血流信號少見。
治療:
針對病因應用抗病毒藥物。如果存在細菌感染的依據可加用抗生素。飲食調節尤為重要。規律飲食,飯前飯後不要劇烈運動。不吃任何零食,暫時不要喝牛奶,吃雞蛋,魚蝦等易引起腸道過敏的食物。
來源:即時超聲
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END-
「閱讀原文」查看經典醫課所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