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晚安」查看今天的清單日籤
✎ 妮子(微信公眾號:家居單品研究所)
嗜茶如命的人,或許會苛求泡茶水是山間泉水、茶葉是清明前露尖。
不過對於我們這些,只是單純想品一口茶香的人來說,在想喝茶的時候,隨身就有一套茶具,衝泡出一杯剛剛好的茶,也就心滿意足了。
說到與茶的結緣,便要從小時候說起。
小學一年級開始,爸媽就教我怎麼洗茶沏茶,每次有客人來了,我就變身為專職茶童,煮水泡茶,倒茶續杯。
長大了招呼自己朋友的時候,我就變成了主人兼茶童,更是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不過即使如此,朋友多的時候,還是很容易招呼不周,光顧著聊天容易讓朋友面前的茶杯空置很久,留心端茶遞水又沒辦法專心聊天,真是讓人糾結。
後來想通了,朋友們聚會聊天,茶的角色更多的是解渴或解悶,並不需要繁複的喝茶規矩和專業的品茶茶具,簡單的大堂茶就好了——所謂大堂茶,就是隨意喝茶的意思,標配是一套大容量的茶壺茶杯。
▲ 陶之道球形茶壺 | 參考價格:88 元
大容量的茶具,當然是選這種提壺型的大茶壺,相對比單側把手的茶壺,這種提壺茶具更能把握手感平衡。
小時候家裡的涼水壺也是這樣,八仙桌上永遠放著一個提梁茶壺和幾個大杯子,大人勞作回來就順手倒一杯解渴。現在看到這種提梁茶壺總有一些親切感,不過款式比十幾年前新潮好看一些,做工也更精細一些了。
如果是兩三個愛喝茶的朋友來了,我還是用專門的品茶茶具招待他們。慢慢泡慢慢品,聊聊茶聊聊生活,這樣有一搭沒一搭的,是跟這些朋友的交心方式之一。
▲ 英資功夫茶套裝 | 參考價格:238 元
專門的品茶茶具有很多分類,陶質的紫砂或瓷質的汝官哥定鈞,每一個都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我最喜歡的是汝瓷茶具,顏值自然不用說,溫潤細膩的質感,還有燒制時自然生成的裂紋,都是它的獨特之處。
真正讓我對它日久生情的,是它的厚實——女生泡茶,經常因為手部皮膚嬌嫩而容易燙傷,但泡茶又對水溫要求很嚴格。
汝瓷的厚實使得茶水溫度的傳導沒有那麼快,自然也就解決了易燙傷手的難題。
對於品茶的人來說,有茶具,還得有茶盤,在茶盤上沏茶,才叫「沏茶」。
家裡老一輩人用的茶盤,真的很挑戰現在年輕人的審美,要麼是直接一個樹墩,要麼是紅木色的方正大茶盤,極少講究設計感。
▲ ZENS/哲品 陶瓷功夫茶盤 | 參考價格:2990 元
隨便選一個茶盤的話,喝茶的心情也不會好吧?秉著寧缺毋濫的剁手原則,新家的茶盤一直沒有候選,直到看到哲品的蝌蚪茶盤。
這個蝌蚪茶盤,從設計角度來說真的很贊。
只是將普通茶盤的圓點鏤空樣式或橫條鏤空樣式,改成栩栩如生的蝌蚪鏤空樣式,就讓整個茶盤靈動起來,仿佛小溪邊成群聚集的蝌蚪,或遊在荷葉底下,或躲在石頭縫裡,沏茶聲也變得如同溪水流動的聲音一般,美妙得很。
平常自己在家,突然來興致了,也會泡上一壺茶,和自己對飲。
跟自己喝茶,除了要喝上一口好茶,我更在意喝茶前泡茶的過程——取茶、煮水、洗茶、泡茶,全副身心都專注在茶上,這種專注的寧靜很是享受。
一個人的茶席,其實一個茶杯、一個蓋碗、一個小茶盤,就可以了。
茶杯,挑選自己心水的那個就好。
▲ 奉茗茶器陶瓷蓋碗茶杯 | 參考價格:58 元
蓋碗,一定要純白色。選純白色而不是其他顏色的原因,跟選蓋碗而不是茶壺的原因一樣,都是為了可以在泡茶過程中更專注於觀察茶葉的變化,看著茶葉一片一片地伸展在茶水面上,就像是看著它在清明雨水中再次發芽生枝一樣。
▲ 南山先生百刻梅花海棠茶盤 | 參考價格:98 元
茶盤,一定要夠小,放得下一個蓋碗和茶杯就可以了。
雖說也可以用大茶盤,但小茶盤更方便移動——飄窗上、邊几旁、書桌邊,在你覺得舒適的位置旁邊放著就行,好過在大茶盤旁邊正襟危坐。
愛喝茶的人,也會在辦公室放一套簡易茶壺。
有些人覺得不可思議,工作時間忙得飛起,哪還有閒情逸緻泡茶呢?
其實泡茶沒有想像中的佔用時間,取茶、倒水、泡茶,也就兩三分鐘,剛好可以從瑣事中抽離出來,放空一下一團漿糊的腦袋,喝茶的時候順便整理一下工作思緒,喝完就可以接著元氣滿滿地幹活了。
▲ ZENS/哲品 玻璃瓷茶杯 | 參考價格:199 元
在辦公室喝茶,時間有限,只能喝個茶味而已。茶水只能將就,但茶壺卻可以不將就。
優秀的簡易茶壺,不僅要功能上使用方便,還要設計上節約空間,最好外形上也好看、養眼。挑來挑去,也只有這款簡易茶具能入得了我的眼。
雖說整體只有茶蓋茶漏和茶壺身三個配件,但使用起來功能也算齊全。
喝茶的時候,茶漏可以迅速隔開茶渣,茶蓋可以當茶漏墊,茶壺也可以直接當茶杯。
設計上也考慮得周全,不喝茶的時候,三個配件可以組合起來,一點都不佔用空間。
外形上其實是各花入各眼,茶漏上的藍色小魚正好入了我的眼,倒上水之後,這些小魚就好像在茶水裡遊戲一樣,饒有趣味。
出門在外,我也習慣帶一些茶水在身上。除了解渴,茶水還能讓口氣清新;偶爾暈車的話,還能幫助提神醒腦。
雖說路途上喝茶水好處多,但我總是喝得不愉快,要麼總喝到茶渣,要麼太濃或太淡。
仔細研究下來,發現是隨身杯設計不夠人性化,瀝茶網都是開放狀態,而且都設計在杯口的位置,但那個時候市面上所有的隨身杯都是這樣的設計,沒有其他選擇,我就這樣將就了好幾年。
▲ Travle Buddy/旅行拍檔 便攜茶杯 | 參考價格:86 元
直到最近,孩子他爸在網上淘了這種倒置型的隨身杯,才把我從「將就」裡解救出來。
其實這種隨身杯,設計上沒有很玄乎,上下都可以開蓋,而且都可以放置在桌面上,僅此而已。
這樣簡單的設計,卻能完美解決我之前使用上的各種不愉快:過濾茶渣的問題,只需要在瀝茶網的另一個蓋口喝茶就行;濃淡的問題,在茶味泡到合適程度的時候倒置過來也可以解決了。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這種倒置型的水杯,款式外形都很好看,相對比起來,孩子他爸買的「旅行拍檔」運動隨身杯的外形就很樸實了。
但要我再選擇的話,估計還是會選擇「旅行拍檔」。因為它就是專門為旅途喝水而設計的,耐摔也耐高低溫,密封性更加不用說,帶上它出門完全沒有後顧之憂,相對比質量,顏值就可以稍微將就一下。
其實喝茶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有些人愛喝茶的環境,有些人愛喝茶的器物,有些人愛茶本身,但總歸是對茶的一種喜好方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說的正是我們這些愛茶人喝茶的心境吧。 ◣
作者介紹:妮子,質量控,實用派。公眾號:家居單品研究所,研究怎麼買各種家居,偶爾聊聊美食和育兒,歡迎來嘮嘮嗑兒。
●●●
不會養花,也能把家變成「植物園」
●●●
試過幾百次才調出的味道,除了香水還有它 | 10 款拼配茶推薦
●●●
貴族喝 Low tea?下午茶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