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演義】第一百七十二回 聊聊節肢動物的分類

2021-02-25 攀緣的井蛙

  井蛙上中學時,生物教材裡寫的是節肢動物門分四個綱: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和多足綱。相信這也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吧。這幾個綱的區別也很明顯,昆蟲是六條腿一對觸角兩對翅膀身體分頭部胸部和腹部,所以有八條腿身體分頭胸部和腹部的蜘蛛就不是昆蟲,而屬於蛛形綱。同理身體分頭部和軀幹有一大堆腿的蜈蚣也不屬於前兩類,而是多足綱動物。至於甲殼綱就是一堆水產,蝦米螃蟹一類的。但是鼠婦也屬於甲殼綱,這就讓我很難理解:憑感覺它明明應該是多足類的啊?還有水溞和藤壺,感覺甲殼綱就是個筐,分不到其他類群的節肢動物都可以扔進去。

  後來在一本科普書上,看到節肢動物門被分成三亞門七綱。其中有鰓亞門包括三葉蟲綱和甲殼綱;有螯亞門包括蛛形綱和肢口綱;有氣管亞門包括昆蟲綱,多足綱和原氣管綱。好吧,疑問更多了。三葉蟲綱很好理解,耳熟能詳的古生物。「肢口綱」雖然耳生,但在很多科教片裡看到過鱟的介紹,知道有這類動物。「原氣管綱」是個什麼鬼?代表動物「櫛蠶」又是什麼東西?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要查到相關的資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現在在一些比較老的教材和課件上,還可以看到三亞門七綱的分類體系。圖片來源自網絡。

  後來陸陸續續從各種渠道接觸到關於節肢動物分類的信息,比如昆蟲綱裡的原尾目,彈尾目和雙尾目各自獨立成綱,合成六足亞門;比如多足綱和甲殼綱也升級成多足亞門和甲殼亞門。當我終於查到櫛蠶的資料時,發現它已經從節肢動物門中移出,獨立成有爪動物門(參見第一百七十回續·漫步者)。等等。

  以上的分類方法基本上都是根據形態學,胚胎發育學和古生物學的研究發現。但生物的形態受環境因素影響非常大,親緣關係很近的類群很可能在不同的生存條件下演化出差異極大的結構。親緣關係非常遙遠的生物也可能因為佔據相近的生態位而趨同演化出非常相似的形態。以節肢動物龐大的數量和多樣性,如果以形態結構和發育過程來分類,很難正確反映各個類群的演化關係。

為了適應特殊的生活環境,寄生性的節肢動物往往演化出和自由生活的近親完全不同的形態結構。上圖是寄生在蛇體內的頭走蟲(Cephalobaena tetrapoda)。這類動物有著蠕蟲形的柔軟身體和兩對帶有鉤爪的附肢,研究者曾經認為它們和櫛蠶一樣,是葉足動物的一支後裔,並單獨創建了一個舌形動物門。但後來的分子生物學證據顯示,這是一類非常特化的甲殼動物,被歸入節肢動物門的五口綱。圖片來源自[1]。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基因測序技術為生物分類提供了更新的而且更有力的研究手段。文獻[2]報導了通過對75種節肢動物,5種緩步動物和有爪動物的關鍵基因測序,建立的現存節肢動物系統發生關係圖。讀過這篇文獻,我的認識也再一次被刷新。

現存泛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門,有爪動物門,緩步動物門)的譜系圖。圖片來源自[2]。

 

  井蛙就借花獻佛,借這張譜系圖梳理一下現存節肢動物的演化發生關係吧。圖片最上邊的紅色分支代表六足類(Hexapoda),包括有翅昆蟲,無翅昆蟲,和非昆蟲的六足動物(原尾蟲,雙尾蟲,彈尾蟲):

 

  再向下,六足類和另一類節肢動物Xenocarida合流了,組成了Miracrustacea。這表示它們相比其他節肢動物,擁有最近的共同祖先。Xenocarida是六足類的姊妹群。

  Xenocarida包括兩個沒有什麼名氣的小類群:頭蝦綱(Cephalocarida)和槳足綱(Remipedia),之前都被扔在「甲殼類」這個筐裡。它們是一些身體微小,沒有眼睛,體節和附肢很多的動物,生活在深海,潮間帶和水下洞穴中。這兩類動物是現存的和六足類親緣關係最近的節肢動物,這實在是一個出人意料的發現。

頭蝦綱動物Hutchinsoniella macracantha。A,B,C是帶有卵囊的成體;D是卵囊,E,F,G,H是不同發育階段的幼體。還沒有發現頭蝦類的化石。圖片來源自[3]。

現代槳足蟲Speleonectes tanumekes(左圖)。這類動物最早在石炭紀出現,右圖是石炭紀槳足綱動物Tesnusocaris goldichi化石。圖片來源自[4]。

 

  繼續追溯譜系圖,Miracruscacea和另一個分支Vericrustacea交匯了,它們都是由一個更加古老的共同祖先演化而來。Vericrustacea包括了人們熟悉的各種傳統意義上的「甲殼類」:蝦蟹鼠婦(軟甲綱,Malacostraca),藤壺茗荷(鞘甲綱,Thecostraca),水溞鱟蟲豐年蝦(鰓足綱,Branchiopoda)和劍水溞(橈足綱,Copepoda)。研究者曾經認為昆蟲和多足類是近親(曾經歸入有氣管亞門),但分子生物學證據表示昆蟲其實是生活在陸地上的「甲殼類」。

 

  再之後,又有一支甲殼動物:Oligostraca,匯入這個龐大的分支。Oligostraca包括介形綱(Ostracoda),須蝦綱(Mystacocarida)和鰓尾綱(Branchiura),還有寄生生活的五口綱(Pentastomida),知名度都不高。

至此,傳統分類學上的六足類和甲殼類組成了一個系群:泛甲殼動物(Pancrustacea)。它們是地球上最興旺發達的動物家族。

 

  泛甲殼類,多足類(Myriapoda)和螯肢類(Chelicerata)構成了現存節肢動物的三大分支。其中泛甲殼類和多足類的親緣關係還要更近一些,它們共同組成有顎類(Mandibulata)。粗略地說,就是所有的節肢動物都是某一共同始祖的後代。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螯肢類和有顎類的祖先首先分道揚鑣,前者演化出海蛛綱(Pycnogonida),肢口綱(Merostomata)和蛛形綱(Arachnida);後者則分化成多足類和泛甲殼類。多足類有四綱生存到現代:唇足綱(Chilopoda),倍足綱(Diplopoda),綜合綱(Symphyla)和燭(蟲戔)綱(Pauropoda)。泛甲殼類則幾經分化,其中的一支在奧陶紀到志留紀期間演化出六足類。

 

  好了,估計大家已經繞暈了,就此打住。總而言之,節肢動物門已經從中學課本上的昆蟲甲殼蛛形多足四綱,擴充成了:

 

螯肢亞門:(參見鐵蠆猙獰系列)

 肢口綱

 海蛛綱

 蛛形綱

有顎亞門:

多足類:(參見第一百三十九回蟲の森;第一百七十一回 真·蟲の森)

 唇足綱

 倍足綱

 綜合綱

 燭(蟲戔)綱

泛甲殼類:(參見第八十回 溞蝦嘍羅;第一百八回 襁褓)

 介形綱(參見第八十一回 芥豆)

 須蝦綱

 鰓尾綱(很快會寫到)

 五口綱(參見第一百九回 一個蟲兒往裡鑽)

 軟甲綱(參見第一百二十五回 帶尖的帶刃的帶鉤的帶刺的;第一百六十二回 直播:怎樣在石炭紀吃蝦;會在中生代的章回裡著重介紹)

 鞘甲綱(預計在侏羅紀篇寫到)

 鰓足綱(參見第一百四十四回 水窪)

 橈足綱(預計在白堊紀篇寫到)

 頭蝦綱(見本回)

 槳足綱(見本回)

 昆蟲綱(參見六足傳奇系列)

 原尾綱(參見第一百四十三回 六足傳奇2:草蛇灰線)

 雙尾綱(參見第一百四十三回 六足傳奇2:草蛇灰線)

 彈尾綱(參見第一百四十三回 六足傳奇2:草蛇灰線)

 

  蔚為壯觀啊!不得不說:知識的更新速度實在太快了。

  需要指出的是,這個分類系統也絕不是最終版本,其中還有許多疑問和爭議,隨著人類認知的深入,仍將不斷更新和修正。

  以上還只是列舉了現存的節肢動物類群。研究者們也在努力把已經滅絕的類群編入譜系,但因為無法進行基因測序,以及化石保存信息的缺失,可想而知難度極大。祝願這項工程早日成功吧。

這張譜系圖包括了現存和已滅絕的主要節肢動物類群(還有節肢動物的近親:葉足動物,緩步動物門,有爪動物門和鰓曳動物門),雖然爭議很大,但卻是重要的第一步。圖片來源自[5]。

 

 

地球名片

生物分類: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有顎亞門-泛甲殼類

存在時間:前寒武紀 至 現代

現存種類:超過1000000種

化石種類:難以統計

生活環境:海洋,淡水,陸地,寄生

代表特徵:多樣性極高,依基因測序結果而定

代表類群:六足類和傳統的甲殼類

 

 

參考文獻:

[1] ALMEIDA, W. O., BRITO, S. V., FERREIRA,F. S., et el, FIRST RECORD OF Cephalobaena tetrapoda (PENTASTOMIDA:CEPHALOBAENIDAE) AS A PARASITE ON Liophis lineatus (OPHIDIA: COLUBRIDAE) INNORTHEAST BRAZIL. Braz. J. Biol., 66(2A): 559-564, 2006

[2] Jerome C. Regier, Jeffrey W.Shultz, Andreas Zwick, et al., Arthropod relationships revealed by phylogenomicanalysis of nuclear protein-coding sequences. doi: 10.1038/nature08742

[3] Jørgen Olesen, Søren VarbekMartinsen, George Hampson, Alberto Addis, and Marcella Carcupino, Cephalocarida.

[4] Marco T.Neiber, Tamara R. Hartke, Torben Stemme, et al., Global Biodiversity andPhylogenetic Evaluation of Remipedia (Crustacea). PLoS ONE, Volume 6 (2011),Issue 5, e19627

[5] DavidLegg, Mark Sutton, Gregory D Edgecombe, Arthropod fossil dataincrease congruence of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phylogenies. NatureCommunications (September 2013), 4:2485, DOI: 10.1038/ncomms3485.

 

感興趣的話,請關注攀緣的井蛙,每天琢磨點新東西:

相關焦點

  • 【地球演義】第三十九回 後口動物的徵途
    這樣的消化方式,也就相當於刺胞動物或者櫛水母動物的水平。        但它卻是已知最早的後口動物。        等等,後口動物不是根據「原腸胚的胚孔發育成肛門」來定義的嗎?這貨連肛門都沒有咋就會是後口動物了捏?        奧秘就在它身上那四對錐形的孔洞。
  • 【地球演義】第五十六回 三葉興亡錄2-親族
    它們都是一些身體扁平的小型節肢動物,可能有像風箏蟲那樣的共同祖先。三葉動物頭部有一對觸角和幾對進食的附肢,其他附肢排列在身體兩側,負責運動。三葉蟲的身體結構上一回已經介紹過,其他類群的身體分部和體節癒合方式各不相同。幾種典型的三葉動物,從左到右:三葉蟲,赫爾梅蒂類(Helmetiids),Tegopeltids,娜羅蟲(Naraoiids)和Xandarellids。
  • 動物百科知識;地球上有多少種動物,它們又是怎麼分類的呢
    地球上的物種地球上自生命出現以來,經歷了30億-40億年漫長的演化過程,現存生物2000萬-5000萬種,其中動物有150多萬種。但這僅是地球上曾經生存過的生物物種的極小的一部分。動物分類在自然界中分布的生物種類繁多、形形色色、千姿百態。目前被人們發現的物種有200多萬種,其中動物有150餘萬種,但是據科學家估計,生活於自然界中的生物種類一共有2000萬-5000萬種之多。
  • 生活在地球上最大的節肢動物:能想像一種蜈蚣的體長可達26釐米嗎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最龐大」的節肢動物代表。讓你見識一下,生活在地球上最大的這5種節肢動物,你聽說過幾種呢?1.巨型蜈蚣這種掠食性動物,有40條腿,體長可達26釐米,它是蜈蚣家族中最大的代表。這種蜈蚣的棲息地,位於南美洲西北部、特立尼達島以及牙買加島。這種巨型蜈蚣幾乎在夜間活動,如果在大型的空地上活動,那會使它們感覺非常「不舒服」。
  • 中美科研人員聯手揭秘5億年前節肢動物頭部口板特徵
    圖為現生節肢動物胚胎。此項研究利用顯微CT技術,為雲南澄江節肢動物腿肢構造的發育生物學研究打開了新的窗口。節肢動物是顯生宙以來地球上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動物門類。在漫長的地球歷史時期,大多數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節肢動物物種都由於各種原因而滅絕,倖存的部分則逐漸演化為今天的螯肢動物(蜘蛛、蠍子等)、多足動物(蜈蚣、馬陸等)和泛甲殼動物(蝦、蟹、昆蟲等)。
  • 五億年前化石「麒麟蝦」揭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宣布發現了一種形似蝦一樣的動物化石——「麒麟蝦」,該化石來自5億多年前,身體兼具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多種特徵,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 節肢動物標本製作
    (還軟的原理就是讓脫水的組織吸水,所以也可以用一些其他操作還軟)2.將節肢動物標本素材注射酒精混合液如果標本素材較大就需要挖出內臟防止腐敗(去內臟時儘量不破壞外骨骼部分,切開較大的骨骼關節處的膜基本就可以),較小的可不進行此操作。3.將標本放置在展姿板上用昆蟲針將其肢體展開(展現它還有生命時的樣子,或者便於觀察的樣子最好)。
  • 【地球演義】第二百七十一回 十足真蝦
    首先要明確一點:本回所講的「蝦」,只限於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泛甲殼類(Pancrustacea)—軟甲綱(Malacostraca)—真軟甲亞綱(Eumalacostraca)—十足目(Decapoda)的成員。其他諸如奇蝦、袋頭蝦、豐年蝦、三眼恐龍蝦、鉤蝦、糠蝦、皮皮蝦統統不入此列。
  •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雲南窗螢:我是這條GAI最酷的螢火蟲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節肢動物·雲南窗螢。雲南窗螢Pyrocoelia pygidialis節肢動物,昆蟲綱,鞘翅目,螢科,窗螢屬,1926年法國人Maurice Pic首次對它進行了描述,主要分布於滇中、滇西等地。照片攝於昆明。
  • 它被稱為「遠古神獸」,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的陸生節肢動物
    它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陸生節肢動物,體長遠遠超過一個人的身高。巨型馬陸生活在在石炭紀,是一種大型的陸地節肢動物,被稱之為「遠古神獸」。當時的氧氣含量達35%,所以當時的節肢動物都十分巨大。巨型馬陸長3米,長著無數隻腳,和現在的蜈蚣有點像,這比2.6米長的遠古蜈蚣蟲要厲害。如今,我們只能看到它的後代。
  • 螢光「防護層」使新的節肢動物能夠承受致命的紫外線輻射
    發現了另一種驚人的節肢動物生存技能。我們中的許多人都以為自己是「擋水板」的粉絲。這些微小的蟲子-實際上根本不是蟲子,而是擁有超過1000個成員的自己獨特的門-儘管身材矮小,卻難以置信:它們的長度僅為0.5到1毫米。
  • 動物素描:節肢動物太複雜?學會運用輔助線,今晚就去吃小龍蝦!
    節肢動物之所以看起來複雜,是大家還沒有學會找到參照物來與它對比,這裡是一隻放在碟子上的龍蝦,看起型,老師打了很多長短不一的輔助線。在畫有盤子的物體時,優先固定出盤子的位置,再整體的觀察其型的「上下左右」。
  •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18) |節肢動物·三帶環鍬甲:山野中的好戰分子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18) |節肢動物·三帶環鍬甲:山野中的好戰分子 2020-03-18 1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動物演化
    這些是地球上最普遍、最普通的生命現象。 地球上的生命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演化了幾十億年,很多演化的細節和關鍵節點,人類目前還不清楚,甚至永遠也不會弄清楚了。然而,一些重要的演化過程已被我們熟知。     其實,所有動物都是一些吃貨,因為所有動物都是由一根管子演化而來的,這根管子就是原始的消化管,或叫做原腸。
  •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棒絡新婦:貪戀我的美色嗎?送命的那種!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棒絡新婦:貪戀我的美色嗎?送命的那種!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今天一起了解節肢動物
  •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甜無墊蜂:為植物傳宗接代也就是幾秒...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節肢動物·甜無墊蜂甜無墊蜂Amegilla dulcifera>節肢動物,昆蟲綱,膜翅目,蜜蜂科,無墊蜂屬。不吹不黑,這才是抗打的顏值——節肢動物·程氏網脈蟬我是不走尋常「鷺」——脊椎動物·牛背鷺來鴨!看我變身「暖男」鴨!
  • 為什麼史前動物普遍巨大無比,而現在的動物都很小?
    本仙曾聽聞過這樣一個假說,說是在白堊紀的末期,小行星撞地球之後,揚塵帶來的漫長冬季造成大量植物死亡,導致食物嚴重不足。這直接使得大型動物幾乎全部滅絕,能挺過來的都得益於它們的體型足夠小。緊接著,地球的溫度就持續走低了,天氣也逐漸變冷,食物有限,挺過來的小動物們根本就沒有成長壯大的環境,從此,動物不再朝大型體積演化,所以發展到如今,動物的體積普遍不如史前那麼巨大。
  • 古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軟體動物門
    一、概論我們所熟悉的蟹、蝦和昆蟲等,都屬於節肢動物。和環節動物一樣,節肢動物的身體由許多體節形成,並且癒合成頭、胸部及尾部或頭胸部及尾部,而且在體節的兩側具有節狀的附肢——節肢,各部的附肢其形態和作用也不相同。節肢動物外皮表面能分泌幾丁質及含鈣幾丁質的外骨骼。外骨骼的表層具蠟質,可防止體內水分蒸發和其他水溶物質侵入。由於外骨骼(外殼)的伸展有一定的限度,它不能隨動物的生長而不斷地增大,所以需要定期地脫殼。
  • 地球唯一擁有3顆心臟和藍色血液的動物,它們快要毀在人類手裡了
    ,在這幾十萬種生物中,有一種生物顯得很特殊,他就是人類,人類是地球上唯一擁有高智商的生物,這也讓人類成為恐龍之後地球的第二代主人,但是不管是人類這種高智慧動物,還是像雞鴨狗羊這些低級智慧動物,它們都有很多共同點,比如血液都是紅色的、都只有一顆心臟、都會生病等等,在地球上幾乎99%的動物都具有這些特徵。
  • 地球上最先進化出眼睛的動物,竟然是它們!
    這與大多數其他節肢動物不同,大多數節肢動物使用軟透鏡的、由甲殼素組成的眼睛。三葉蟲堅固的方解石透鏡無法像人的軟晶狀體的眼睛那樣來調節焦距。但是有些三葉蟲的方解石組成一個內部的、複合結構,這個結構可以降低球差,同時提供極好的景深。有些三葉蟲是瞎的,可能它們居住在非常深的海底,那裡沒有光,因此用不著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