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演義】第五十六回 三葉興亡錄2-親族

2021-03-01 攀緣的井蛙

  三葉動物亞門除了大名鼎鼎的三葉蟲外,還包括很多親緣關係接近的類群。它們都是一些身體扁平的小型節肢動物,可能有像風箏蟲那樣的共同祖先。三葉動物頭部有一對觸角和幾對進食的附肢,其他附肢排列在身體兩側,負責運動。三葉蟲的身體結構上一回已經介紹過,其他類群的身體分部和體節癒合方式各不相同。

幾種典型的三葉動物,從左到右:三葉蟲,赫爾梅蒂類(Helmetiids),Tegopeltids,娜羅蟲(Naraoiids)和Xandarellids。圖片來源自 http://www.trilobites.info/。

   赫爾梅蒂類的身體和三葉蟲一樣,分成頭部,胸部和尾部,但身體的中軸並不突出,沒有明顯的軸葉和肋葉。各個體節的外骨骼自然延伸,形成了一套可以活動的寬扁甲殼。有些種類在每片外骨骼的兩側,還有一對尖刺,可能是防禦天敵的手段。

上圖:澄江動物群發現的赫爾梅蒂類——海豐蟲(Haifengella corona)。下圖:已發現的各種赫爾梅蒂類動物體型對比。圖片來源自[1]。

   赫爾梅蒂類主要在海床上爬行,它們的外骨骼可能比較堅硬。另一類三葉動物——娜羅蟲的身體柔軟,經常被稱為「軟體三葉蟲」。娜羅蟲的背部的外骨骼癒合成兩塊甲殼——頭甲和背甲,但都沒有硬化。化石中的腸道內容物顯示,它們可能像蠕蟲一樣,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海底的沉積物裡鑽來鑽去,吃土為生。

娜羅蟲化石。圖片來源自網絡。

澄江動物群中的一種娜羅蟲:周小姐蟲(Misszhouia longicauda)化石。圖片來源自[2]。

   娜羅蟲的化石上留下了清晰的附肢印痕,這非常難得,因為這些柔軟結構非常容易腐爛分解,化石極少。數以百萬計的三葉蟲化石中,只有十幾塊保留有附肢痕跡,其珍貴可想而知。娜羅蟲和三葉蟲的附肢結構極其相似,都是典型的雙肢型,分為內外兩葉。一個分支葉上排布著呼吸用的鰓絲,另一個分支葉有靈活的關節,可以在海底爬行和挖掘。這表明二者的親緣關係很近,倒真稱得上是「手足兄弟」。

周小姐蟲(上)和三葉蟲(下)附肢比較。圖片來源自[2]。

  赫爾梅蒂類和娜羅蟲類的體型都不大,而Tegopltid類中卻有一個大塊頭(當然是以寒武紀動物的標準)——Tegopelte gigas(「gigas」就是「巨大」的意思)。這類動物和赫爾梅蒂類是近親,它背部的外骨骼融合成一塊單獨的甲殼,覆蓋住頭部和軀幹。Tegopelte gigas可以長到30釐米長,加上厚實的背甲,它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在海底漫步,無論是巨大的恐蝦還是有毒的等刺蟲,都無法構成威脅。甚至Tegopelte gigas自己,也很可能是兇猛貪婪的掠食動物。



Tegopelte gigas的化石和復原圖。這貨就像個玩具小火車一樣在寒武紀的海底橫衝直撞。圖片來源自[3]。 

Xandarella類的代表:澄江發現的鏡眼海怪蟲(Xandarella spectaculum)化石。圖片來源自http://www.fossilmall.com/。

新發現的三葉形節肢動物Emucaris fava,它有四對發達的附肢。附肢圖片來源自http://www.samuseum.sa.gov.au/。

  各種奇形怪狀的三葉形動物互相填補著生態位的空缺,相伴走過了整個古生代。直到新的節肢動物類群興起,徹底取代了它們的位置。

 

節肢動物的附肢有兩種:雙肢型(biramous)和單肢型(uniramous)。前者的特點是在附肢的中部分叉,形成兩條並列的內外肢。雙肢型是比較原始的附肢類型,三葉蟲和低等甲殼類(比如鰓足綱)的附肢就是這種類型。它們的附肢除了運動以外,還兼有呼吸的功能。圖片來源見水印。

地球名片

生物分類:動物界-節肢動物門-鰓足綱

存在時間:寒武紀 至 現代

現存種類:約1000種

化石種類:不明

生活環境:海洋,淡水

代表特徵:原始分節,身體分部不明顯,雙肢型附肢兼具呼吸功能

代表種類:豐年蟲,鱟蟲,蚌蟲

參考文獻:

[1]FANGCHEN ZHAO,SHIXUE HU,HAN ZENG, MAOYANZHU, A New HelmetiidArthropod From The Early Cambrian Chengjiang Lagerstätte,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88(2), 2014, p. 367–370, DOI: 10.1666/13-103.

[2]Chen, J. & G. Zhou. 1997. Biology of the Chengjiang Fauna. in The Cambrian Explosion and the Fossil Record. Bulletin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10:11-106.

[3]N. J. Minter, M. G. Mangano, J.-B. Caron. Skimming the surface with Burgess Shale arthropod locomotion.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11; DOI: 10.1098/rspb.2011.1986

感興趣的話,請關注攀緣的井蛙,每天琢磨點新東西:

相關焦點

  • 誰是你的「親族」?
    我是你們的弟兄李玉芳牧師,今天和家人們分享《誰是你的「親族」?》這篇真理信息,願藉此給您帶來清楚地識別,好使您成為真正的有福之人!聖經路得記,記載了摩押女子路得喪夫後,甘願跟隨婆婆,離開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認識的民中,尋求安息。她順服婆婆拿俄米的引導,主動下到麥場尋找「親族」波阿斯,講明自己需要「親族」的遮蔽而得安息。
  • 【地球演義】第一百七十二回 聊聊節肢動物的分類
    文獻[2]報導了通過對75種節肢動物,5種緩步動物和有爪動物的關鍵基因測序,建立的現存節肢動物系統發生關係圖。讀過這篇文獻,我的認識也再一次被刷新。它們是地球上最興旺發達的動物家族。   泛甲殼類,多足類(Myriapoda)和螯肢類(Chelicerata)構成了現存節肢動物的三大分支。其中泛甲殼類和多足類的親緣關係還要更近一些,它們共同組成有顎類(Mandibulata)。粗略地說,就是所有的節肢動物都是某一共同始祖的後代。
  • 【地球演義】第三十九回 後口動物的徵途
    寒武紀的海扁果綱棘皮動物,它的尾巴可能是用來挖掘泥沙和固定身體。正是這一支最終演化出脊索,脊椎,上下顎和四肢,登上了地球生命演化的巔峰——當然,這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了。地球名片生物分類:動物界-後口動物亞界存在時間:寒武紀 至 現代現存種類:50000種以上化石種類:難以統計生活環境:海洋,淡水,陸地代表特徵:三胚層,原腸胚孔形成肛門,鰓裂包含門類:脊索動物門,半索動物門,棘皮動物門,古蟲動物門
  • 【地球演義】第二百七十一回 十足真蝦
    大型Angustidontus體長超過30釐米,有一對鐮刀狀的強力附肢(參見第一百二十五回帶尖的帶刃的帶鉤的帶刺的),它可能像今天的一些蝦姑(皮皮蝦)一樣獵捕食物。所以也有人認為它更接近口足目(Stomatopoda)而非十足目。作為古生代甲殼動物中幾乎唯一的高級掠食者,在一眾浮遊和食腐的戰五渣中特別耀眼。圖片來源自[1]。 化石的缺乏反映了處境的慘澹。
  • 《封神演義》的真正作者原來是他
    後七十回主要寫商、周兩國的戰爭,並且摻雜有宗教的鬥爭,闡教幫助周,截教幫助商,各顯道術,互有殺傷,結果截教失敗,紂王兇而自焚,武王奪取天下,分封列國,姜子牙回國封神,使有功於國的人和鬼各有所歸。關於《封神演義》的作者身份,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爭議。有一種說法是許仲琳,因為明朝一個版本的《封神演義》中出現了許仲琳的署名。
  • 因果是不能避免的:釋迦佛的親族遭難 目犍連的母親墜入餓鬼道
    他曾一腳踏在地球上,另一腳踏上梵天,搖動須彌,震撼了天地,眾比丘無不嘆服。在他證得阿羅漢果位時,最先具備的是天眼通。有了天眼通,目犍連馬上想到的是度化自己的父母,以報答他們哺育和撫養他的恩德。在他遍觀世界後,看到自己去世的母親已經墜入地獄中的餓鬼道,但見其母親在那裡日日受苦,根本看不見任何的食物,現在是瘦骨嶙峋。目犍連內心悲傷,就拿著一缽飯,動用神通,去給母親送飯。
  • 「見字」之《隋唐演義》
    然後讀《隋唐演義》,決心向傑哥學習,也將隻言片語記錄一二,權作讀書之紀念吧!因為用的是鋼筆,紙張薄弱,有些浸墨。加上本人一直於「有志」於書法練習,卻因為愚鈍加疏懶,這一頁頁字跡顯得零亂不堪,實在有礙觀瞻,想想還是附上電子版,供有興趣的小友批評指正!《隋唐演義》簡介
  • 《演義》終極封測 8日激情演繹
    《演義》是以三國為背景的戰棋類RPG遊戲,經典的戰鬥模式,可自動、手動隨意切換的戰場,熟悉的背景音樂等無一不讓人回想起經典遊戲「曹操傳」。演義用全新的故事、全新的特色玩法、全新的角色造型向大家展示一款與眾不同的三國題材頁遊。
  • 紅白黑 第五十六回 夜行晝奔佛面妝金 左採右芼舊籍可賈
    《紅白黑》左雲霖著第五十六回
  • ...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舉辦第五十六屆田徑運動會總結表彰大會
    我院在福建師範大學第十八屆體育節暨第五十六屆田徑運動會中榮獲新生廣播操比賽特等獎、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二名、集體體育道德風尚獎第二名、開幕式入場式三等獎、男子足球聯賽集體體育道德風尚獎等佳績。11月22日上午,我院在知明2-102教室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了第五十六屆田徑運動會總結表彰大會。
  • 知史識今,傳承創新——腰椎間融合術演義(第三回)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脊柱外科骨科在線編委會脊柱專業副主編王 冰第三回1929年,Chandler將後路融合術用於腰痛和坐骨神經痛[2]。為提高融合率,隨後學者們又將關節突關節打磨、去除椎板皮質,然後取自體髂骨植在打磨好的松質骨面上,但結果仍欠滿意,並且椎板切除處的神經結構可能受骨塊壓迫,因而逐漸被淘汰[3-5]。
  • 看封神:封神演義中聖人的地位差別
    ;除了這三教之外,民間傳說中的西王母和女媧娘娘也是了不起的大神,而且在民間傳說中,女媧實際上是創世神以及人文初祖,地位是很高的,而傳統的民間神話中,最高神一般是創世神,如盤古、女媧、伏羲都屬於這類的最高神範疇,之後和儒教的排序基本類似,天地祖宗、山川河流,在民間的傳說中,對於那些有功德於人類的神祇給與的崇拜回更多一些。
  • 狐說嶽飛(四十六)金國國師普風身上居然有《封神演義》血統
    如果說錢彩負責的前邊六十一回還是在借鑑和高仿的之間徘徊,那後面金豐負責的十九回就已經非常接近於抄襲了。最後十九回中,無論是人物角色,還是劇情設置,或者打鬥場景都很明顯的拷貝了前人小說中的相關部分。這其中嶽雷、牛通等人的身上隱含著《水滸傳》的味道,而金國國師普風身上卻顯露出《封神演義》的血統。本章節我們來討論下,作者金豐從《封神演義》的哪個部分誕生出了金國國師普風。
  • 封神知識點:《封神演義》中有多少福建元素?至少五處
    嘉靖時始刊刻通俗小說,以《三國演義》(名為《新刊通俗演義三國志史傳》)為標誌,講史小說風靡一時,在書坊主熊大木的影響之下,以按鑑、演義為名,建陽書坊刊刻了一批流存至今的經典,如《大宋中興通俗演義》(直接影響了《說嶽全傳》的創作)、《列國志傳》等。幾乎與之同時,建陽也開始了四大名著中《水滸傳》的刊刻。
  • 《封神演義》中為什麼大都不願被封神
    了解過《封神演義》的小夥伴都知道,裡面的人物大都不願意被封神。這就讓人有點奇怪了,在我們的印象中,成神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為什麼他們反而避之不及呢?其一:封神代表受人束縛,沒有自由在第十五回 崑崙山子牙下山中說過因元始天尊門下十二弟子三屍未除,又碰巧昊天上帝讓十二仙首稱臣。所以三教才計劃著編封神榜。這就有一個關鍵詞了,「稱臣」。這裡的昊天上帝就是玉皇大帝了。
  • 縱有三頭六臂,也難一世周全,盤點封神演義中的異形角色
    封神演義小說中總共有數百位不同的人物角色,他們形象各異,能力不同,身份有別,單論修道的神仙就有上百,他們法力和法寶也大不相同。雖然整體而言,封神演義對於人物角色的思想意識描繪不夠刻骨,但是憑藉其對於人物形象和能力的獨特寫作手法,也將一眾角色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 龍珠超漫畫57回:龜仙人有超級賽亞人2的力量?魔羅到達地球!
    龍珠超漫畫57回的故事已經更新,本回的故事可謂是大戰的前夕,基本上都是地球戰士與魔羅軍團的較量。在這次的戰鬥中,最為亮眼的還是龜仙人,看起來擁有超級賽亞人2的實力,下面咱們廢話不多說,就讓小欣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 【贈書】《號令群神》原來是這樣一部《封神演義》,李天飛的解讀你...
    這裡說鍾惺批閱了《封神演義》。不過鍾惺是大名人,當時冒他名字的也多。 但這個李雲翔,在當時可算一位才子,只是命運不濟,沒有做什麼官,在南京編書為生,現在叫「攢稿」。這種身份,是很有可能搞出一部《封神演義》來的。這樣看來,他創作《封神演義》或者是主要寫定者的可能性也很大。
  • 《封神演義》各路大仙匯總,你覺得哪位最強勢?
    在《封神演義》第五回登場。雲中子向紂王進諫企圖除掉妲己,失敗後離開朝歌,後收雷震子為徒弟。據說雲中子不是十二金仙,,這一位與眾不同是因為十絕陣時他沒有來,也沒有被混元金鬥收進去削了頂上三花,別人都羨他是個福仙。
  • 《唐史通俗演義》:以正史為經野史為緯,真是一部普及唐史的佳作
    《唐史通俗演義》(以下簡稱《演義》)是清末人士蔡東藩先生《中國曆朝通俗演義》中的一部,講述了唐朝一十四世二百九十年的歷史,大故事小故事陰謀陽謀俱全,特別是故事中的夾批和後評,非常犀利一針見血,讀完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