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團隊新發現!五億年前化石「麒麟蝦」揭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2021-01-08 瀟湘晨報

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宣布發現了一種形似蝦一樣的動物化石——「麒麟蝦」,該化石來自5億多年前,身體兼具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多種特徵,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麒麟蝦復原圖

地球上的生命經歷了約40億年的漫長演化歷史,直到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代,複雜多樣的生命才在地球上突然出現。這一裡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從達爾文開始,寒武紀大爆發一直是困擾科學界的重大科學謎題。達爾文在《物種起源》裡就特別提到,複雜動物在寒武紀突然出現是對進化論的巨大挑戰。

1984年,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在雲南發現的「澄江動物群」更加凸顯了寒武紀大爆發的突發性,將「達爾文的困惑」推向頂點。澄江動物群中化石發現表明,包括脊椎動物在內,幾乎所有現代動物門類在5.2億年前都已經出現了。依據達爾文進化論,想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科學家就需要找到動物門類起源的過渡型祖先化石。

澄江動物群中,多樣性最高的是節肢動物。從寒武紀大爆發開始,節肢動物便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之一,佔據了當今動物界大約80%的物種多樣性。然而,節肢動物是怎麼演化而來的?它們的祖先長什麼樣? 這是生物進化的一大難題,百餘年來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領導的寒武紀大爆發研究組,在澄江動物群中找到了解答「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關鍵化石——「麒麟蝦」。「在澄江生物群中,『麒麟蝦』的化石十分罕見,我們一共只找到了六塊,其中最大的身長7釐米,最小的身長僅有1釐米左右。六塊化石中,除了一塊是博物館的收藏,其餘五塊都是由研究人員在10餘年間的野外化石採集工作中發現的。」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曾晗說,「麒麟蝦」的身體有20多節,每一節都分別具有一對遊泳的槳狀腿肢,它的頭部像頭盔,最前方有五隻眼睛,從頭部的下方伸出一對像爪子一樣長滿小刺的附肢,說明「麒麟蝦」是一個捕食者。「『麒麟蝦』的身體具有明顯的真節肢動物特徵,包括硬化的表皮、癒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幹和分節的腿肢等,這和真節肢動物中,以海口蝦為代表的大附肢類真節肢動物最為接近。」

麒麟蝦化石

「麒麟蝦」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頭部又嵌合了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形態構造:五隻眼睛與寒武紀怪物——「奧帕賓海蠍」特有的五隻眼睛「神似」;一對掠食性的附肢,表明它和寒武紀巨型頂級捕食動物——「奇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麒麟蝦」組合了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身體特徵,是一種罕見的嵌合動物。科研人員將這種奇特的化石稱為寒武紀的「麒麟」,命名為「章氏麒麟蝦」。

麒麟蝦揭示的節肢動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新模式 (曾晗製圖)

研究團隊對每一塊「麒麟蝦」化石進行了精細的比較解剖學研究,以多年積累的研究數據為基礎,結合「麒麟蝦」獨特的嵌合形態和演化發育生物學分析,論證了原始節肢動物「奇蝦」和真節肢動物第一對附肢的同源性。結果表明,「麒麟蝦」的演化位置處於奇蝦和其它真節肢動物之間,位於真節肢動物的根部。「『麒麟蝦』代表了達爾文進化論預言的重要過渡化石,它架起了從『奇蝦』演化到真節肢動物的中間橋梁,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李祺瑤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郭丹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學者發現5億多年前四不像動物:長著5隻眼睛,像古代神話中的麒麟
    學者發現5億多年前四不像動物:長著5隻眼睛,像古代神話中的麒麟  olivia chan • 2020-11-07 10:
  • 小不點化石,竟是6億年前動物胚胎
    動物是如何起源的?這是長久以來困擾古生物學家和演化生物學家的重要科學問題。6億年前的貴州甕安生物群中,有許多小不點化石,肉眼幾乎難以看見,其中有一類胚胎狀化石表面長有奇怪的螺旋狀線圈,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
  • 愛心形頭部的蝦你見過嗎!5億年前的線紋心蝦被發現了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最近在山東臨沂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原始節肢動物:線紋心蝦。這種線紋心蝦,是寒武紀明星動物奇蝦的一種,它們長著愛心形的頭部,在遠古海洋中捕食。
  • 澳出土5億年前奇蝦複眼化石 每隻含1.6萬個「單眼」
    畫家眼中的奇蝦據英國《衛報》12月7日報導,科學家在澳大利亞南部袋鼠島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型食肉動物奇蝦的複眼化石。經過分析,科學家發現每隻複眼裡竟然包含上萬個「單眼」,功能非常強大。據悉,複眼是一種由不定數量的單眼組成的視覺器官,主要在昆蟲及甲殼類等節肢動物的身上出現。此化石是在有著5.15億年歷史的巖石層裡發現的。每隻複眼大概3釐米寬,包含約1.6萬個可獨立成像的晶體。如此多的「單眼」賦予了奇蝦絕佳的視力,使其能夠遠距離定位獵物。中國、加拿大等地都曾出土奇蝦化石,但科學家還是第一次發現保存完好的奇蝦複眼化石。
  • 【地球演義】第一百七十二回 聊聊節肢動物的分類
    同理身體分頭部和軀幹有一大堆腿的蜈蚣也不屬於前兩類,而是多足綱動物。至於甲殼綱就是一堆水產,蝦米螃蟹一類的。但是鼠婦也屬於甲殼綱,這就讓我很難理解:憑感覺它明明應該是多足類的啊?還有水溞和藤壺,感覺甲殼綱就是個筐,分不到其他類群的節肢動物都可以扔進去。  後來在一本科普書上,看到節肢動物門被分成三亞門七綱。
  • 中美科研人員聯手揭秘5億年前節肢動物頭部口板特徵
    此項研究利用顯微CT技術,為雲南澄江節肢動物腿肢構造的發育生物學研究打開了新的窗口。節肢動物是顯生宙以來地球上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動物門類。在漫長的地球歷史時期,大多數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節肢動物物種都由於各種原因而滅絕,倖存的部分則逐漸演化為今天的螯肢動物(蜘蛛、蠍子等)、多足動物(蜈蚣、馬陸等)和泛甲殼動物(蝦、蟹、昆蟲等)。
  • 研究發現1億年前遠古蜘蛛長有尾巴
    新華社南京2月6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王博、黃迪穎研究員分別領銜的兩個團隊,各自對一種1億年前的奇特遠古蜘蛛:應氏奇美拉蛛展開研究。這種新發現的遠古蜘蛛讓人類發現,蜘蛛的古老祖先長著尾巴,這為了解蜘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關鍵證據。
  • 埃迪卡拉山發現「謎」樣的化石,科學家用60年時間,搞清它的身份
    在澳大利亞南部地區,考古專家們曾發現一塊奇怪的化石,對於這塊化石上的生物,生物學界一直頗有爭議。直至60年後,它的真面目才被徹底揭開,被世人所知。此時問題出現了,這塊神秘的化石上的生物究竟是什麼?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澳大利亞南部的埃迪卡拉地區,是一處全世界聞名的「生命起源之地」,此處存在著大量5.65至5.43億年前的多細胞無脊椎動物化石。在1960年召開的第22屆國際地質會議上,這些化石群落被正式命名為「埃迪卡拉動物群」。
  • 爆炸消息,雲南昭通發現最早中華乳齒象化石,將改寫其起源和遷移史!
    這項成果有望揭示長期以來困擾古生物學界的中華乳齒象的起源和遷徙的謎團。該研究是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國賓夕法利亞大學、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昭通市文物管理所、昭陽區博物館等單位的20多人組成的專家團隊合作完成的系列成果之一。
  • 4億年的進化都沒滅絕:你能吃到皮皮蝦,還有他們的功勞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近日在山東臨沂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原始節肢動物——線紋心蝦。這種貌似可愛,長著「心形」頭部的線紋心蝦,竟然是寒武紀最兇猛動物奇蝦的一種,在遠古海洋中捕食。線紋心蝦藝術復原圖。
  • 陸地脊椎動物如何起源,3.8億年前的魚類化石中發現了完整的手臂
    圖片:自然在加拿大米瓜沙(Miguasha)發現的古代Elpistostege魚化石揭示了人類手如何從魚鰭進化而來的新見解。來自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和加拿大魁北克省裡穆斯基大學的一個古生物學家國際團隊發現,正如《自然》雜誌所描述的那樣,隨著3.8億年前泥盆紀晚期的魚類開始攻擊淺水和陸地上的獵物,該魚類標本擴展了魚類與四足動物過渡的進化聯繫。這種完整的1.57米長的魚首次完整地展示了腕骨魚類中的完整手臂(胸鰭)骨骼。
  • 揭開山羊「未解之謎」
    有意思的是,與人類關係如此「親密」的山羊卻帶著一個「未解之謎」,始終困擾著人類——在山羊野生祖先被馴化後,萬餘年的發展演化歷程中,是什麼導致了馴化山羊最關鍵的遺傳改變? 作為被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一,遠在1.1萬年前,山羊就曾生活在西亞新月沃地,並被繁衍於此的古代亞述人稱為「窮人的奶牛」。到了今天,山羊提供的高品質奶、肉、絨,反而成為人類最高端的畜產品。
  • 它被稱為「遠古神獸」,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的陸生節肢動物
    在距今 3.4 億~ 2.8 億年前,生活著古馬陸。它看起來像一隻巨大的蜈蚣,身體由 30 多個單獨體節組成,每個體節下方都長著一對足。它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陸生節肢動物,體長遠遠超過一個人的身高。巨型馬陸生活在在石炭紀,是一種大型的陸地節肢動物,被稱之為「遠古神獸」。
  • 三葉蟲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科學家揭開複眼之謎,複眼猶如計算機
    但如果說哪一類動物的眼睛最為獨特,那應該就是昆蟲的複眼了。從表面上看昆蟲擁有一對與面部不成比例的大眼睛,放大了看我們會發現這雙大眼睛是由密密麻麻的「小眼睛」組成。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想探索昆蟲的複眼結構是如何起源的,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根據報導,一篇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研究論文似乎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 這條蟲子的出現,是動物早期演化史的巨大飛躍
    這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三峽地區埃迪卡拉紀地層中的新發現,該研究為探索早期動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相關論文於2019年9月4日發表在英國Nature雜誌上。寒武紀大爆發時動物多樣性快速增加(圖片來源:楊定華繪製)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團隊陳哲研究員、周傳明研究員、袁訓來研究員和維吉尼亞理工大學肖書海教授報導,在中國三峽地區大約5.5億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一類特殊保存的新的動物化石,該動物的遺體和它最後行進的拖痕(印跡)同時保留在一塊巖石上。
  • 恐龍化石胃裡面能發現什麼?
    皇家泰瑞爾古生物博物管古生物學家Caleb Brown和布蘭登大學兼職教授生物學家David Greenwood,在《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論文,揭開了大型草食性恐龍的食性之謎。Brown說:「這項研究刷新了我們對大型草食性恐龍食性的認識,這個發現非比尋常,我們能從中了解動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些細節是無法從恐龍的骨骼化石中發掘出來的。」
  • 幾個年輕人發現了兩塊化石,從此揭露了人類起源的密碼
    人類進化起源於森林古猿,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經歷了猿人類、原始人類、智人類、現代人類四個階段。元謀人,又稱元謀古猿,是早期的古人類,距今約170萬年左右。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奇怪的名字?因其化石和門齒的發現地點,在雲南省元謀縣的一個小山崗上,故得此名。
  • 奇特的化石種類世界,五種難於分清動物化石,以克柔龍化石最震撼
    在宇宙中,地球是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億萬種生物的居 住地,據估算地球現是40億~46億歲,地球出現過無數種生物,隨著環境變化,物種有些消失了,有些新出現了,對於那些消失的物種,現在的人類只能從化石探索了解,而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