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兒孫自有兒孫福」學會擇良師益友,成為了經典!

2021-01-10 方向娛樂標

《智囊全集》的作者是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全書收集了從先秦到明代的智囊小故事1200餘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

當代的老年人常常提起子女的時候通常會把一句話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這話的意思是兒子已有他們自己的福氣,老年人無須過度憂慮,也無須為他們太多勞碌。這話俗語《增廣賢文》裡記述過,它的出處是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提起這句話,很多人只了解上句,卻不清楚這話還有個下句,這個下句才算是這個句子的精華部分,可惜非常少有人了解。

提起這話,就不得不講一個典故。傳說,明朝宣德年間有一個書生姓羅,他因家境貧困考場失意,最終只能遠離家人,到其他地方當個教書先生。羅書生有妻有兒,妻子是大家閨秀,他不在的時候只能妻子來幹家務,妻子不善於幹家務,之後就是兒子妻子一起管理家務。在外過了幾年,羅書生休假回家過年,見到自己7歲的兒子,很令人滿意,就想考考他的對對子,隨後送他去上學。

羅書生指向天,先出了一個「天」讓他對,兒子平常只懂家務,因此 壓根對出不來,母親在一旁吃啞巴虧就指向地,結果不小心指到了地上的雞屎,兒子心照不宣,對出了一個「地」對「雞屎」。羅書生大怒,又厲聲問他「父親」對什麼,其母怕丈夫氣壞,就指向自己,想讓兒子對「母親」,結果兒子看到了奶,就對出「奶」,羅書生聽罷,對自己蠢笨的兒子總算死心,他既恨自己與科舉無緣,又對兒子心如死灰,最後出家當和尚去了。

羅書生忽然離開,對這個家打擊很大,之後他的妻子慢慢想開了,就用農忙的閒暇時間悉心教導兒子,之後又積累錢財為自己兒子請優秀教師,在這樣的教導下,兒子進步飛快,之後一舉高中,成了狀元。為了感激自己的母親,兒子中了狀元後就為母親過壽。出家的羅書生聽了,非常高興,急忙趕回家探訪,看門的人不認識他,就稟報說有一個和尚來化緣,羅母開始給他錢,他不要,之後還請求見新科狀元,見到後就在牆上寫了一首詩:

離別家鄉十八秋,千錢鬥米我不收;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這話的下句其實是勸誡天下父母,兒孫自有他們的福氣,智商也是一樣,只能因時制宜,而不能強逼或者放任,不然最終只能適得其反。但也有人解說是,兒孫自有他們的福氣,長輩無須為他們過度勞碌憂慮,如果有福氣的話,什麼都沒有,也能白手起家,如果沒福的話,就算你家財萬貫,最終也不夠其揮霍,反倒還害了子孫。對比上句,其實這個下句才算是經典。

這一點我們應該向曾國藩學習,引導自己的孩子怎麼去交朋友,告誡自己的孩子什麼樣的朋友不可以交。曾國藩教育子女的大智慧不外乎受《智囊全集》的影響。

曾國藩曾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可見,曾國藩是非常喜歡《智囊全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進行翻閱,慰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

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就連我們熟知的大才子紀曉嵐也熟讀此書,甚至是到了倒背如流的狀態!

而到了現在,我們熟知的萬達總裁王健林,也將這本智囊列為書單,給萬達高層,看中的就是這本書中蘊含的職場智慧!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餘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以此我們就知道這本書到底有多厲害了。

假如說只讀一本書,能令你變得通達明智,非《智囊全集》莫屬

置身在如今的社會,若想要為人處世遊刃有餘,就一定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與嗅覺。

一定是有「智慧」之人方能洞察世事、人心,從而得利驅害,《智囊全集》,可謂商界、政界、職場通用的智謀錦囊。

《智囊全集》有很多版本,但是每一個版本裡面的注釋以及理解都大不相同。

甚至有很多商家為了濫竽充數,直接將原文印刷上,一些馮夢龍的注釋和自己的感悟都沒有!

今天推薦給大家的有馮夢龍點評版的,讓你讀通、讀透古人的智慧錦囊,打開格局。

完整收納馮夢龍的深入點評,更有詳盡注釋、講解,比其他版本更詳盡好懂。

由淺入深講解故事背後的道理,原文與解讀相輔相成,將智慧吃透、理通,熔煉於心,用於現實。

每篇還有導讀部分,了解整體脈絡,將智慧加以串聯、吸收。

從奇聞異事入手,讓大家在看故事的過程中,學到一些謀略,和為人處世的智慧。

有了它,閒暇翻閱也變得有意義,感受歷史長河中的群星璀璨,體會帝王將相運籌帷幄的快感,培養智慧,變得理智而通透。

這樣的智慧經典,越讀越有味道,將聖人智慧熔煉於心,不止養出帝王將相的格局,更修得一顆豁然明心。

現在僅需78.8元,想提升自己,何必東奔西走,這裡的智慧應有盡有!

感興趣的朋友趕快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少人知道
    以前經常聽見農村的老人們說:「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基本上人人都知道,那個時候也不理解到底有多少福分,但現在年過半百才知道,這句話說的沒錯!人人都知道這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但是下一句卻很少人知道,並且這下一句才是整個句子的精華和智慧所在!
  • 老人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但其實下一句才是重點,人生大智慧
    我們經常會聽老人們說起一句話,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就比如每當我想要自己出去闖蕩,和父母有不同意見,讓父母頭痛的時候,爺爺就會用一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就隨著他們去吧!」來勸爸媽。出家的羅秀才聽了,非常高興,急忙趕回家探訪,看門的人不認識他,就稟報說有個和尚來化緣,羅母開始給他錢,他不要,後來還請求見新科狀元,見到後就在牆上寫了一首詩:離別家鄉十八秋,千錢鬥米我不收;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 古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01老人提到兒女的時候,通常會把一句話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的意思是兒子自有他們自己的福氣,老人不必過於擔憂,也不必為他們過多操勞。後來還請求見新科狀元,見到後就在牆上寫了一首詩:離別家鄉十八秋,千錢鬥米我不收;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這句話的下句其實是告誡天下父母,兒孫自有他們的福氣,智力也是一樣。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我們經常聽到身邊的老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是說兒孫們各自有自己的福氣,寬慰做長輩的人不用太過擔心,這句話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了,但是它的下半句卻是精華所在,但很少有人知道,你知道是什麼嗎?這句俗語到底怎麼來的呢?
  • 民間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後半句才是重點,值得一看
    我們的老祖宗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關於如何理性對待子女的俗語,就比如這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遠憂」楊少英書法《定風波》作品選自:聚藝上品這句話意思是:兒孫自有他們的福分,長輩只需要正確引導,不必過多操勞﹑擔憂。如果兒孫有福,不必繼承先人遺產,也能撐起自己的一片天。
  •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做父母的人生大智慧
    以前曾聽老人們說:十分精神莫用足,留下三分給兒孫。當時不明白什麼意思,看過了程廠長家這樣的情形,也就明白了俗語中的苦心。程廠長利用自己的權勢地位,給兒女籌謀計劃,根據男女有別,制定了兩套方案。一是把資質平平的兒子,送上儘可能高的位置;二是為傻白甜的女兒,尋一個有發展前途的女婿。於是,年輕有為的宋運輝,就進入了程廠長的射程。
  • 《智囊全集》:「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更為經典,受益終生!
    《智囊全集》的作者是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全書收集了從先秦到明代的智囊小故事1200餘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因此 有一句老話「人在做,天在看」,而取自這句話老話誕生的俗語就是「舉頭三尺有神明」,想來很多人都了解,但你知道這句話俗語的下半句嗎?剛開始聽到此俗語還是在孩提時代,那時候就有一個疑惑,「舉頭三尺」確實有神明嗎?
  • 《智囊全集》有什麼厲害之處?讓紀曉嵐倒背如流,曾國藩放在床頭
    「天下無餘智」《智囊》一書涉及了明代以前的很多史籍、文集以及稗史、筆記、傳說和演義等。從內容類別上看,上自經國大略,下至市井小計,旁及婦幼之智,無不在其爬梳搜羅之列。這本書就是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作者是明代才子馮夢龍。上到秦朝,下到明代,集合了歷代智慧故事共1238則,將種種智慧收攬無遺。
  • 千古智謀奇書《智囊全集》,毛先生多次點評,只讀一遍也受益終生
    但正如你所見,曾國藩的文武方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歷代戰略第一書——《智囊全集》。他會在夜深人靜時一遍又一遍地讀這本書,從中學習做官和處世之道。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才開始有了長足的進步,最終獲得了「千古一完人」的稱號。
  • 馮夢龍的《智囊全集》,融入了所有的智慧,品讀後找到正確的自己
    馮夢龍的《智囊全集》,融入了所有的智慧,品讀後找到正確的自己說到《智囊全集》這本書,我們可能對此並不了解。本書的全名是馮夢龍寫的《智囊全集》,它融合了世界上所有的智慧。自古以來,許多浪漫人物都喜歡這本書。
  • 智謀奇書《智囊全集》,毛先生多次點評,即使只讀一遍也受益終生
    但正如你所見,曾國藩的文武方略離不開一位好教師:歷代戰略第一書——《智囊全集》。他會在夜深人靜時一遍又一遍地讀這本書,從中學習做官和處世之道。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才開端有了長足的進步,最終取得了「千古一完人」的稱號。
  • 《智囊全集》老人常說:「不色者腎絕」,下半句才經典!
    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今天我們說一說俗語"不色者腎絕",而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則更經典。不色者腎絕看到前半句很多人會不解,怎麼會"不色者腎絕"呢?不好色的人腎臟會不行嗎?
  • 人要有大肚量,才能謀事易成,一本《智囊全集》道盡人生大智慧
    人要有大肚量,才能謀事易成,一本《智囊全集》道盡人生大智慧都說「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但你可知,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
  • 《智囊全集》「兩腮無肉不可交」,句句受益,老祖宗觀人智慧!
    《智囊全集》馮夢龍所著,讀過這本書的人如此評價:「天下無餘智」。後代汲取中華民族智慧,學習做人做事都繞不過這本書。無論是古時候還是如今的社會,很多人辨別一個人是不是善惡,通常全是仔細觀察他的面相來做出判斷,也就是常說的「面由心生」,此外很多人交友很有可能第一個也是先看面相的,不清楚大家還有沒有聽過「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俗語,實際上這句話還有下下一句,並且更加經典!
  • 《智囊全集》:「人無笑臉莫開店」,老祖宗的智慧,句句受益終生
    《智囊全集》的作者是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全書收集了從先秦到明代的智囊小故事1200餘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俗語文化,是廣為流傳在我國民間的老話或是諺語,由於其簡單易懂,風趣幽默,較為容易被人們接受和喜愛。
  • 智囊:風流才子唐伯虎這麼做
    這段小故事就出自馮夢龍的《智囊全集》。其(唐伯虎)佯狂酒,露其醜穢。宸濠不能堪,放還。對於唐伯虎的做法,大家褒貶不一。有人說他很無恥,耍小聰明;也有人說唐伯虎乃大丈夫也,能屈能伸。這個故事也給我們一個警示: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老闆想拉你下水,甚至讓你當「替死鬼」,這時候千萬不要公開和老闆撕破臉,這會讓你身處險境,而是要學會動腦,用計謀讓自己脫身事外,明哲保身。哪怕這個辦法在之後看來很普通甚至有點「拙劣」,但只要有保全自身,犧牲點也是值得的。《智囊全集》裡說的其實非常有道理。
  • 馮夢龍《智囊全集》兩個官場智慧故事:聰明人怎麼收拾強悍之人
    大家可能只曉得《資治通鑑》,很少有人曉得,後世還有一本「小《資治通鑑》」,就是明朝文學家馮夢龍所著的《智囊全集》,它被後世稱為「六大傳世奇書」之一,記載了從先秦到明朝1238個關於聰慧謀略的故事。據馮夢龍《智囊全集》記載:事母嫂不如禮,奪兄田宅,匿罪人蔣旭等,用調兵火符遣人詗京師。沐朝弼身為「封疆大吏」,卻毫無德行,對母親和嫂嫂無禮,霸佔哥哥的田土和房產,還藏匿朝廷進犯,最為關鍵的是,他還用調兵火符派人去刺探北京朝廷的情報。
  • 處世奇書《智囊全集》原文譯文男人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
    《智囊全集》初編於明代天啟六年(1626年),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1200餘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書中所表現的人物,都在運用智慧和謀略創造歷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
  • 曾國藩智囊:無論多缺錢,只要在3個方面捨得花錢,你會越來越富
    其實秘訣確實有,而且這還是從一本書中看來的,這就是讓他每晚愛不釋手的《智囊全集》。曾國藩絕對算不上天分高的人,考了七次才中舉,年輕時還非常激進暴躁,罵同僚,罵皇帝,最終卻華麗轉身,成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
  • 曾國藩智囊:無論多缺錢,只要在3個方面捨得花錢,錢就可以生錢
    其實秘訣確實有,而且這還是從一本書中看來的,這就是讓他每晚愛不釋手的《智囊全集》。曾國藩絕對不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他高中秀才之前參加了七次考試。他年輕時很激進,脾氣暴躁。他罵他的同事和皇帝。最終,他華麗轉身,成為「清末復興第一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