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的作者是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全書收集了從先秦到明代的智囊小故事1200餘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
當代的老年人常常提起子女的時候通常會把一句話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這話的意思是兒子已有他們自己的福氣,老年人無須過度憂慮,也無須為他們太多勞碌。這話俗語《增廣賢文》裡記述過,它的出處是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提起這句話,很多人只了解上句,卻不清楚這話還有個下句,這個下句才算是這個句子的精華部分,可惜非常少有人了解。
提起這話,就不得不講一個典故。傳說,明朝宣德年間有一個書生姓羅,他因家境貧困考場失意,最終只能遠離家人,到其他地方當個教書先生。羅書生有妻有兒,妻子是大家閨秀,他不在的時候只能妻子來幹家務,妻子不善於幹家務,之後就是兒子妻子一起管理家務。在外過了幾年,羅書生休假回家過年,見到自己7歲的兒子,很令人滿意,就想考考他的對對子,隨後送他去上學。
羅書生指向天,先出了一個「天」讓他對,兒子平常只懂家務,因此 壓根對出不來,母親在一旁吃啞巴虧就指向地,結果不小心指到了地上的雞屎,兒子心照不宣,對出了一個「地」對「雞屎」。羅書生大怒,又厲聲問他「父親」對什麼,其母怕丈夫氣壞,就指向自己,想讓兒子對「母親」,結果兒子看到了奶,就對出「奶」,羅書生聽罷,對自己蠢笨的兒子總算死心,他既恨自己與科舉無緣,又對兒子心如死灰,最後出家當和尚去了。
羅書生忽然離開,對這個家打擊很大,之後他的妻子慢慢想開了,就用農忙的閒暇時間悉心教導兒子,之後又積累錢財為自己兒子請優秀教師,在這樣的教導下,兒子進步飛快,之後一舉高中,成了狀元。為了感激自己的母親,兒子中了狀元後就為母親過壽。出家的羅書生聽了,非常高興,急忙趕回家探訪,看門的人不認識他,就稟報說有一個和尚來化緣,羅母開始給他錢,他不要,之後還請求見新科狀元,見到後就在牆上寫了一首詩:
離別家鄉十八秋,千錢鬥米我不收;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這話的下句其實是勸誡天下父母,兒孫自有他們的福氣,智商也是一樣,只能因時制宜,而不能強逼或者放任,不然最終只能適得其反。但也有人解說是,兒孫自有他們的福氣,長輩無須為他們過度勞碌憂慮,如果有福氣的話,什麼都沒有,也能白手起家,如果沒福的話,就算你家財萬貫,最終也不夠其揮霍,反倒還害了子孫。對比上句,其實這個下句才算是經典。
這一點我們應該向曾國藩學習,引導自己的孩子怎麼去交朋友,告誡自己的孩子什麼樣的朋友不可以交。曾國藩教育子女的大智慧不外乎受《智囊全集》的影響。
曾國藩曾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可見,曾國藩是非常喜歡《智囊全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進行翻閱,慰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
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就連我們熟知的大才子紀曉嵐也熟讀此書,甚至是到了倒背如流的狀態!
而到了現在,我們熟知的萬達總裁王健林,也將這本智囊列為書單,給萬達高層,看中的就是這本書中蘊含的職場智慧!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餘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以此我們就知道這本書到底有多厲害了。
假如說只讀一本書,能令你變得通達明智,非《智囊全集》莫屬
置身在如今的社會,若想要為人處世遊刃有餘,就一定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與嗅覺。
一定是有「智慧」之人方能洞察世事、人心,從而得利驅害,《智囊全集》,可謂商界、政界、職場通用的智謀錦囊。
《智囊全集》有很多版本,但是每一個版本裡面的注釋以及理解都大不相同。
甚至有很多商家為了濫竽充數,直接將原文印刷上,一些馮夢龍的注釋和自己的感悟都沒有!
今天推薦給大家的有馮夢龍點評版的,讓你讀通、讀透古人的智慧錦囊,打開格局。
完整收納馮夢龍的深入點評,更有詳盡注釋、講解,比其他版本更詳盡好懂。
由淺入深講解故事背後的道理,原文與解讀相輔相成,將智慧吃透、理通,熔煉於心,用於現實。
每篇還有導讀部分,了解整體脈絡,將智慧加以串聯、吸收。
從奇聞異事入手,讓大家在看故事的過程中,學到一些謀略,和為人處世的智慧。
有了它,閒暇翻閱也變得有意義,感受歷史長河中的群星璀璨,體會帝王將相運籌帷幄的快感,培養智慧,變得理智而通透。
這樣的智慧經典,越讀越有味道,將聖人智慧熔煉於心,不止養出帝王將相的格局,更修得一顆豁然明心。
現在僅需78.8元,想提升自己,何必東奔西走,這裡的智慧應有盡有!
感興趣的朋友趕快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