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風格(路易十四風格)(全)

2021-02-18 高博新視野

巴洛克(Baroque),是一種代表歐洲文化的典型藝術風格。

這個詞最早來源於葡萄牙語(BARROCO),意為「不圓的珍珠」,最初特指形狀怪異的珍珠。而在義大利語(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變形」等解釋。在法語中,「Baroque」成為形容詞,有「俗麗凌亂」之意。


歐洲人最初用這個詞指「缺乏古典主義均衡性的作品」,其原本是18世紀崇尚古典藝術的人們對17世紀不同於文藝復興風格的一個帶貶義的稱呼。而現在,這個詞已失去原有的貶義,僅指17世紀風行於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

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稱謂,它是古典主義者在16世紀下半葉在義大利發起的,在17 世紀的歐洲普遍盛行,是背離了文藝復興藝術精神的一種藝術形式。古典主義者認為巴洛克是一種墮落瓦解的藝術,只是到了後來,才對巴洛克藝術有了一個較為公正的評價。

 
巴洛克又 稱路易十四風格,流行時間17世紀。

代表人物巴赫、亨德爾、卡爾德隆、馬裡諾

特徵及特點:追求不規則形式,起伏的線條以及情感熱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宮廷室內奇異的裝飾。

巴洛克風格以浪漫主義的精神作為形式設計的出發點,以反古典主義的嚴肅、拘謹、偏重於理性的形式,賦予了更為親切和柔性的效果。巴洛克風格雖然脫胎於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形成,但卻有其獨特的風格特點。它摒棄了古典主義造型藝術上的剛勁、挺拔、肅穆、古板的遺風,追求宏偉、生動、熱情、奔放的藝術效果。巴洛克風格可以說是一種極端男性化的風格,是充滿陽剛之氣的,是洶湧狂烈和堅實的。多表現於奢華和誇張和不規則的排列形式。大多表現於皇室宮廷的範圍內,如皇室家具,服飾和皇室餐具器皿和音樂等。


概括地講,巴洛克藝術有如下的一些特點:

首先是它有豪華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樂主義的色彩;

二是它是一種激情的藝術,它打破理性的寧靜和諧,具有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非常強調藝術家的豐富想像力;

三是它極力強調運動,運動與變化可以說是巴洛克藝術的靈魂;

四是它很關注作品的空間感和立體感;

五是它的綜合性,巴洛克藝術強調藝術形式的綜合手段,例如在建築上重視建築與雕刻、繪畫的綜合,此外,巴洛克藝術也吸收了文學、戲劇、音樂等領域裡的一些因素和想像;

六是它有著濃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題材在巴洛克藝術中佔有主導的地位;

七是大多數巴洛克的藝術家有遠離生活和時代的傾向,如在一些天頂畫中,人的形象變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紋。當然,一些積極的巴洛克藝術大師不在此列,如卡拉瓦喬、貝爾尼尼的作品仍然和生活保持有密切的聯繫。

起源:巴洛克藝術直接起源於羅馬,大概在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期間,後來擴展到整個亞平寧,至18世紀中葉後擴展到整個歐羅巴及其所有海外殖民地。

巴洛克藝術是一種複雜、奢侈與浮誇的藝術,它的興起與羅馬天主教反宗教改革運動及西歐國家君權的加強(特別是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這些拉丁國家)有密切關係,或許是教會與宮廷需要表現動感與力量的藝術去表達對天主(上帝)與君王的尊敬與權威,傳達對抗議宗(新教)分裂公教(天主教)的不滿及封建割據阻礙國家統一的不滿;總之,它是為教權與君權的強化服務的,於是應運而生。

至於巴洛克詞之源,的確有爭議,除了義大利說與西班牙說外便是葡萄牙說(反正是源自拉丁語系的),葡萄牙之說極可能與18世紀葡萄牙中興君主若昂五世(1689-1750)有密切關係,因為這位國王在位期間靠巴西金礦致富而大興土木,開鋪張之風,後世那些挑剔評論家也許據此蔑視此種畫蛇添足般的誇張藝術。

(西班牙聖地牙哥大教堂)
巴洛克建築

巴洛克建築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它的風格自由奔放,造型繁複,富於變化,只是有的建築裝飾堆砌過分。西班牙聖地牙哥大教堂為這一時期建築的典型實例。

(羅馬耶穌會教堂)
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奇異古怪,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

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著名建築師和建築理論家維尼奧拉設計的羅馬耶穌會教堂是由手法主義向巴洛克風格過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稱之為第一座巴洛克建築。

手法主義是16世紀晚期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其主要特點是追求怪異和不尋常的效果,如以變形和不協調的方式表現空間,以誇張的細長比例表現人物等。建築史中則用以指1530~1600年間義大利某些建築師的作品中體現前期巴洛克風格的傾向。

(耶穌會教堂內部)

羅馬耶穌會教堂平面為長方形,端部突出一個聖龕,由哥德式教堂慣用的拉丁十字形演變而來,中廳寬闊,拱頂滿布雕像和裝飾。兩側用兩排小祈禱室代替原來的側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頂。教堂的聖壇裝飾富麗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聖像和裝飾光芒。教堂立面借鑑早期文藝復興建築大師阿爾伯蒂設計的佛羅倫斯聖瑪麗亞小教堂的處理手法。正門上面分層簷部和山花做成重疊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門兩側採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兩側作了兩對大渦卷。這些處理手法別開生面,後來被廣泛仿效。

巴洛克風格打破了對古羅馬建築理論家維特魯威的盲目崇拜,也衝破了文藝復興晚期古典主義者制定的種種清規戒律,反映了嚮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富麗堂皇,而且能造成相當強烈的神秘氣氛,也符合天主教會炫耀財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築從羅馬發端後,不久即傳遍歐洲,以至遠達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築過分追求華貴氣魄,甚至到了繁瑣堆砌的地步。

從17世紀30年代起,義大利教會財富日益增加,各個教區先後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風格的教堂。由於規模小,不宜採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為圓形、橢圓形、梅花形、圓瓣十字形等單一空間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羅馬聖卡羅教堂)

(聖卡羅教堂內部)
典型實例有羅馬的聖卡羅教堂,是波洛米尼設計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欖形,周圍有一些不規則的小祈禱室;此外還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與天花裝飾強調曲線動態,立面山花斷開,簷部水平彎曲,牆面凹凸度很大,裝飾豐富,有強烈的光影效果。儘管設計手法純熟,也難免有矯揉造作之感。17世紀中葉以後,巴洛克式教堂在義大利風靡一時,其中不乏新穎獨創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過分的建築。

教皇當局為了向朝聖者炫耀教皇國的富有,在羅馬城修築寬闊的大道和宏偉的廣場,這為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風格開闢了新的途徑。

(羅馬波羅廣場)

17世紀羅馬建築師豐塔納建造的羅馬波羅廣場,是三條放射形幹道的匯合點,中央有一座方尖碑,周圍設有雕像,布置綠化帶。在放射形幹道之間建有兩座對稱的樣式相同的教堂。這個廣場開闊奔放,歐洲許多國家爭相仿效。法國在凡爾賽宮前,俄國在彼得堡海軍部大廈前都建造了放射形廣場。傑出的巴洛克建築大師和雕刻大師伯尼尼設計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前廣場,周圍用羅馬塔斯幹柱廊環繞,整個布局豪放,富有動態,光影效果強烈。

巴洛克建築風格也在中歐一些國家流行,尤其是德國和奧地利。17世紀下半葉,德國不少建築師留學義大利歸來後,把義大利巴洛克建築風格同德國的民族建築風格結合起來。到18世紀上半葉,德國巴洛克建築藝術成為歐洲建築史上一朵奇葩。

(十四教徒朝聖教堂)
德國巴洛克風格教堂建築外觀簡潔雅致,造型柔和裝飾不多,外牆幹坦,同自然環境相協調。教堂內部裝飾則十分華麗,造成內外的強烈對比。著名實例是班貝格郊區的十四聖徒朝聖教堂、羅赫爾的修道院教堂。


十四聖徒朝聖教堂平面布置非常新奇,正廳和聖龕做成三個連續的橢圓形,拱形天花也與此呼應,教堂內部上下布滿用灰泥塑成的各種植物形狀裝飾圖案,金碧輝煌。教堂外觀比較平淡,正面有一對塔樓,裝飾有柔和的曲線,富有親切感。


(羅赫爾修道院教堂)
羅赫爾修道院教堂也是外觀簡潔,內部裝修精緻,尤其是聖龕上部天花,布滿用白大理石雕刻的飛翔天使,聖龕正中是由聖母和兩個天使組成的群雕;聖龕下面是一組表情各異的聖徒雕像。

奧地利的巴洛克建築風格主要是從德國傳入的。18世紀上半葉,奧地利許多著名建築都是德國建築師設計的。如維也納的舒伯魯恩宮,外表是嚴肅的古典主義建築形式,內部大廳則具有義大利巴洛克風格,大廳所有的柱子都雕刻成人像,柱頂和拱頂滿布浮雕裝飾,是巴洛克風格和古典主義風格相結合的產物。


巴洛克風格家具(公元17世紀-18世紀初)經歷了文藝復興運動之後,17世紀的義大利建築處於複雜的矛盾之中,一批中小型教堂、城市廣場和花園別墅設計追求新奇複雜的造型,以曲線、弧面為特點,如華麗的破山牆、渦卷飾、人像柱、深深的石膏線,還有扭曲的旋製件、翻轉的雕塑,突出噴泉、水池等動感因素,打破了古典建築與文藝復興建築的「常規」,被稱之為「巴洛克」式的建築裝飾風格。


巴洛克風格家具的主要特色是強調力度、變化和動感,沙發華麗的布面與精緻的雕刻互相配合,把高貴的造型與地面鋪飾融為一體,氣質雍容。強調建築繪畫與雕塑以及室內環境等的綜合性,突出誇張、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覺、幻想的特點。打破均衡,平面多變,強調層次和深度。甚或使用各色大理石、寶石、青銅、金等裝飾華麗、壯觀,突破了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的一些程式、原則。


巴洛克風格的住宅和家具設計具有真實的生活且富有情感,更加適合生活的功能需要和精神需求。巴洛克家具的最大特色是將富於表現力的裝飾細部相對集中,簡化不必要的部分而強調整體結構,在家具的總體造型與裝飾風格上與巴洛克建築、室內的陳設、牆壁、門窗嚴格統一,創造了一種建築與家具和諧一致的總體效果。巴洛克風格家具造型華麗渲染奔放熱烈的生活。

巴洛克式家具,以浪漫主義精神為設計出發點,賦予親切柔和的抒情情調,追求躍動型裝飾樣式,以烘託宏偉、生動、熱情、奔放的藝術效果。巴洛克家具利用多變的曲面,採用花樣繁多的裝飾,做大面積的雕刻、或者是金箔貼面、描金塗漆處理,並在坐臥類家具上大量應用面料包覆。繁複的空間組合,與濃重的布局色調,把每一件家具的抒情色彩表達得十分強烈強烈的舒適感與細膩溫馨的色調處理,把熱情浪漫的藝術效果表達得十分成功。


油畫

巴洛克畫家的典型代表是義大利的卡拉瓦喬、弗蘭德斯(比利時)的魯本斯等。他們的畫作人體動勢生動大膽,色彩明快,強調光影變化,比文藝復興時代畫家還要更強調人文意識。


魯本斯的宗教畫人體姿勢動作激烈,色彩鮮明;倫勃朗的畫作如同在舞臺上,人物面部處於高光部位,與周圍的陰影有強烈的對比;
委拉斯開茲的「宮女」,背景中在窗外射入光線下工作的織女,
曾經對後期浪漫主義畫派畫家產生很大的啟示。

相關焦點

  • 科普 | 服裝風格:巴洛克?洛可可?
    大家對巴洛克和洛可可的服裝風格的誤解可能都比較深。歐洲古典主義風格分為多塊,巴洛克和洛可可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兩種風格類型。
  • 藝術風格簡析:發現沒?巴洛克風格,洛可可風格其實離你很近
    前兩天在淘寶上看到某個法式小眾品牌的一條項鍊,就是下面圖片這條,風格比較簡約,引起我關注的是這條項鍊的命名: 法式巴洛克珍珠項鍊. 為什麼用了巴洛克這三給詞來修飾,以前真正的巴洛克風格是這樣的嗎?巴洛克這個名字來源於西班牙語「Baroque&34;去迷惑,徵服人心。巴洛克不排斥異端,但是也忠實於基督教的世界觀,個人感覺有點像是新舊教的融合,尋求的也是一種轉變。 這種動感和轉變也在巴洛克風格的建築上有所體現。前面我們看到的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建築,聖保羅大教堂和柏林大教堂就是當時巴洛克對宗教的服務的體現。
  • 巴洛克風格——男人的羅曼蒂克
    如果把洛可可風格比喻為一位有著柔媚容顏和優雅內在的女士,那麼巴洛克風格則是一位有著的強健體魄和陽剛外表以及驅殼的男士。邂逅巴洛克式柔情,愛上男人們的羅曼蒂克。asya kozina的一系列的巴洛克風格卷假髮的維多利亞時代的男性和女性使用單獨製作,片野的髮型。巴洛克風格卷假髮雕花創意設計,時尚前沿,你敢穿嗎?
  • 藝術風格簡析:發現沒?巴洛克風格和洛可可風格其實離你很近
    《絕代艷后》中的宮廷服飾風格是對洛可可風格的極好詮釋,瑪麗皇后嫁給路易十六之後極盡奢華的生活,奢華的生活當然對服飾就是過分的講究了,我們先一起來看一波瑪麗皇后的華麗麗宮廷生活照。巴洛克風格起源於義大利羅馬,羅馬是當時教會的勢力中心。巴洛克風格的起源雖然跟宗教沒有關係,但是為宗教服務。當時的17世紀歐洲有新舊教的權力紛爭。舊勢力為了鎮壓信徒,所以就利用藝術思想形勢」巴洛克"去迷惑,徵服人心。巴洛克不排斥異端,但是也忠實於基督教的世界觀,個人感覺有點像是新舊教的融合,尋求的也是一種轉變。這種動感和轉變也在巴洛克風格的建築上有所體現。
  • Baroque style / 巴洛克風格
    如果把洛可可風格比喻為一位有著柔媚容顏和優雅內在的女士,那麼巴洛克風格則是一位有著強健體魄和陽剛外表的男士。現今這個詞已失去了原有的貶義,僅指17世紀風行於歐洲的一種典型藝術風格,也就是巴洛克風格。極富戲劇性和裝飾性效果的巴洛克風格起源於17世紀的義大利的天主教堂,後傳播至路易十四時期的法國乃至當時整個歐洲,受其影響的其他領域包括繪畫、雕刻、舞蹈、音樂、文學及家具設計。
  • 洛可可藝術:「路易十五式」的奢華細膩展現,糜爛的時代風格縮影
    此時,洛可可風格就此在巴洛克風格中衍生了。洛可可藝術風格的萌芽十七世紀的法國,路易十四執政期間的男性穿著就體現出了洛可可風格的早期萌芽,現代的高跟鞋在那時候來說,是男人們展現體態美的專利。路易十四身著高跟鞋和緊身褲作為法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帝王,路易十四在因病去世時候,曾孫路易十五就繼承了路易十四的王位,從小在富麗堂皇,巴洛克風格濃鬱的凡爾賽宮居住的路易十五就開始了自己的執政生涯。
  • 「巴洛克「」洛可可」傻傻分不清?| 5分鐘,帶你了解歐洲古典主義藝術風格
    巴洛克出現的早一些,一般指的是路易十四統治時期( 1643 - 1715)。而洛可可緊隨巴洛克,出現在路易十五統治時期(1723 - 1774)。/服飾路易十四時期是巴洛克風格最盛行時期,流行華麗的大團花裝飾和果實圖案,路易十五則圖案較小,至路易十六已經進入洛可可時期,時興小碎花。
  • 【巴洛克風格】什麼是巴洛克風格,巴洛克風格特點
    「巴洛克」是一種歐洲藝術風格,指自17世紀初直至18世紀上半葉流行於歐洲的主要藝術風格。巴洛克風格雖然歷經時間歲月,但巴洛克風格依舊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它注重華麗的浪漫的裝飾情調,顏色更注重尊貴奢華,用金色加以協調酒紅、葉綠、寶石藍等富貴華麗的色調,呈現在眾人面前的是一派莊重豪華的氛圍。
  • 乾貨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全解析
    ,巴洛克和洛可可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兩種風格類型,現在很多新古典家具多有借鑑其元素特徵。不過你可知道巴洛克與洛可可的區別?如果我們將巴洛克風格比作是極具傳奇色彩的霸道總裁,那麼洛可可風格就是天真浪漫的貴族小姐。同樣作為風靡歐洲一時的兩位,今天小編帶你走近他們,啊哈哈.
  • 洛可可、巴洛克、拜佔庭各種風格的珠寶怎麼區分?
    就比如西方藝術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的拜佔庭、巴洛克、洛可可風格。 但時期並不能完全用來判斷某一藝術風格的起止,相近時期的風格,相互間會有借鑑、融合與發展,而潮流也是輪迴的。 巴洛克風格,始於法國的路易十四時期,莊重華麗。彼時處於自然科學的發展和對新世界的探索時期,歐洲中產階級興起,中央君主專制加強,同時宗教改革運動的鬥爭此起彼伏。
  • 一分鐘教你辨識巴洛克、洛可可、新藝術風格,軟裝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小編今天搜集了這三種藝術風格在歐洲古典生活與藝術中的表現形式,與大家分享。室內裝飾巴洛克是在文藝復興晚期興起的一種藝術風格,在設計中首次引入了大量植物的渦卷紋飾和人像雕塑,顏色以華麗的金色與豔麗的深色系組合,繁複的堆砌設計,營造出宏偉、厚重、奢華的視覺效果,尤其以法國路易十四時期的風格最奢華。
  • 【風格】巴洛克風格簡析
    先是帶有圓拱的羅馬式建築廣受歡迎,後又是帶有尖拱的哥德式風格席捲歐洲。巴洛克,源自葡萄牙語barroco,意為「不規則的珍珠」,在義大利語中有古怪、變形的意思。巴洛克主要在16世紀後期到18世紀早期的歐洲盛行,是歐洲的主流藝術風格。最早出現在義大利羅馬,被當作是當時教會對藝術的一種追求,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後來的巴洛克藝術家提供了靈感。
  • 兩種歐洲古典主義經典風格,巴洛克和洛可可,真的了解了嗎?
    有很多新人寶寶們說特別喜歡歐式婚禮但是就是不知道該做成什麼樣子的今天我們來一起看一下歐洲兩個代表性時期巴洛克和洛可可經過對比,更清晰他們的風格特點『 歐洲古典主義風格分為多塊巴洛克和洛可可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兩種風格類型如果我們將巴洛克風格比作是極具傳奇色彩的霸道總裁那麼洛可可風格就是天真浪漫的貴族小姐同樣作為風靡歐洲一時的兩位
  • 美術中的巴洛克與洛可可
    本期教你區分巴洛克與洛可可,這兩種風格類型可以說是歐洲古典主義風格中非常重要的陣容了,話不多說往下看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其實是一脈相承的。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華麗和更華麗,繁富與更繁富。巴洛克出現的早一些,一般指的是路易十四統治時期(1643 - 1715)。而洛可可緊隨巴洛克,出現在路易十五統治時期(1723 - 1774)。
  • 繁複奢華的巴洛克風格才能讓人買買買
    因為國際貿易和殖民地區的擴大,他們接觸到越來越多的文明形式,在多種文明的激烈碰撞下,巴洛克風格也在這一時期愈發壯大。尤其在法國君主路易十四的軍隊帝國主義統治下,他的極度崇尚奢侈引起了社會的巨大反響。法國風格也成為當時時尚界的流行風向標。這一時期的男性服飾的突出特點是這一時期藝術文化矛盾思潮的突出反映。
  • 「中國風」在十七世紀就吹過了歐洲,影響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
    神秘輝煌的巴洛克巴洛克(Baroque)是西方藝術史上的一種藝術風格,其最基本的特點是打破文藝復興時期的嚴肅、含蓄和均衡,崇尚豪華和氣派。原意是指不圓的,畸形的珍珠,還有不規則的、不整齊的及強烈的動感的意思。巴洛克最初指建築、繪畫,雕塑等藝術風格,後來在其影響下產生的服裝風格,統稱為巴洛克服裝。
  • 「巴洛克風格」是歐洲歐洲特徵「巴洛克風格」裝修特性是什麼呢?
    「巴洛克風格」是一種歐洲風格特徵,指自17世紀初直到18世紀上半葉時興於歐洲的關鍵風格特徵。本詞來自葡語barroco,意思是一種不規律的天然珍珠。義大利文(BAROCCO)中有獨特,怪異,形變等表述。作為一種藝術流派的稱呼,它是16世紀的現代主義者創建的16世紀末期剛開始出現在西班牙的,背馳了文藝復興時期造型藝術精神實質的一種藝術流派。
  • 什麼叫真正的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藝術 洛可可(Rococo)藝術是18世紀產生於法國、遍及歐洲的一種藝術形式或藝術風格,盛行於路易十五統治時期,因而又稱作「路易十五式」,該藝術形式具有輕快、精緻、細膩、繁複等特點,其形成過程中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有人認為洛可可風格是巴洛克風格的晚期,即頹廢和瓦解的階段。
  • 服裝風格解析|巴洛克風格服飾
    巴洛克風格指17世紀的歐洲服裝款式,充滿了夢幻般的華貴、豔麗以及過於裝飾性的奢華、浮誇。現代服裝也會用到一部分巴洛克時期服裝的組成部分。比如像這種打褶的領子,還有這類復古方領。如果這一季主打的是復古風,那這些款式在品牌實體店裡也是經常能看到的。巴洛克也是一種藝術風格的名稱。
  • 歐洲古典服飾的變化,巴洛克風格襲來,嚴肅含蓄向極致奢華的轉變
    出現了「巴洛克藝術風格」的服飾。巴洛克風格雖然繼承了文藝復興的一些傳統,但是卻拋棄了和諧、穩重的古典風範,追求華麗、誇張、氣勢宏大。這種風格不僅在服飾上有體現,在建築、雕刻等方面都有著體現。我們再來看看何為巴洛克風格,它的特點又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