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在

2021-03-05 胖胖的白羊兔

人生的艱難歸根結底都是人心的艱難。

佛說人生下來就是苦的。

佛看得透徹,而這種透徹需要用一輩子去親身經歷體驗進而感悟。

所以,你經歷得越多,便越豐富,無論是苦還是樂。

這兩者本來就會纏繞,沒有苦哪來樂?所以樂的人生也是苦的,佛的確沒有說錯,因為苦就是樂!

沒有最苦只有更苦,把心弄通透了,自然就不苦了,所以,佛說修心便可以度劫,是這個道理。

每個人的心裡有九重門,最裡的那道門會在人生一路的開合中囚禁很多無法也不能釋放的情愫,而那些東西是最苦的,但是卻是最能讓你通透變樂的東西。心駕馭好了它們是法寶,駕馭不好是毒藥。箇中的關鍵就是要讓心慢下來。因為小水滋潤萬物,大水泛濫成災。

人一個人孤單單地來到這個世界,然後慢慢圍裹著越來越多的人,最終還是一個人獨自離開。

公司也好社團也罷,都是從1變成了很多,最終又變回了1,周而復始。家庭亦然,從1變成2,從2變成眾,最終還是變成1。

你走進去了,不知歲月,總有一天還是你自己走出來。

這個過程中我們俯視總結,我們還是我們自己。我們最終還是我們自己,別人永遠是別人。彼此互動著,生產著快樂與痛苦,生產著責任與義務,花開花謝,春來秋往,但我們終究也不是別人,別人也終究不是我們自己。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最幸福的事便是散時大家的依依不捨,因為好過了怒目相視。人生苦短,又何必,道一聲珍重,相忘於江湖,也不介意邂逅重逢。

人,每個都是一個世界,每個都是自己世界的中心,猶如浩瀚星海裡的一顆顆星宿。其他的世界因你而產生因果,因你而相生相滅,因果生滅間,你我到底該怎樣去看待這一世的因果緣?

人赤條條的來,然後開始在自己的世界裡疊加各種能量,有形的無形的。無論夫妻還是子女,無論父母還是兄妹,這些能量成就你的同時也在束縛著你。

何不如到了一定時間便開始慢慢脫掉這些束縛,一條一條的慢慢解掉,最終輕裝出行,雲遊世界,最後將自己也相忘於天地間。那才真的是大自在,那才是真的對人生揮了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相關焦點

  • 禪修三昧,寂滅為樂,得大自在!
    那種靈魂離開肉身後,帶來的極樂大自在,以至於他的靈魂,都不想再重新回歸肉身。進入禪定的人,也一樣有那種得自在後的體驗。如果禪定是枯燥乏味的,那就沒人愛去禪定了。當你體驗過禪定中的大自在後,就會樂於禪定。所以佛陀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心無掛礙,沒有了六塵的牽絆。
  • 《〈瑜伽經〉直解》二十一丨大自在與溼婆神
    與爾同行,是我們一生的榮光大自在與溼婆神
  • 《心經》大自在!大智慧!
    四、大自在。在大智慧的指引下,究竟涅槃,圓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一切都在般若空慧的指引下,來落實這些修行的理念。04大自在《心經》還告訴我們,有了大智慧,破除了一切執著,能夠到彼岸,就得大自在。
  • 孤獨是種大自在
    孤獨是種大自在你若讀懂了這句話就懂了孤獨
  • 大自在天--溼婆的傳說
    大梵天為創造之神,宇宙之主;大自在天溼婆,是三隻眼的破壞之神(鬼眼王);妙毗天溼奴是宇宙與生命的守護神。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八種化身,擁有毀滅和再生的力量。溼婆的形象是五面三眼四臂,能夠很方便地觀照世界的每一部分。與衣著華貴的其他諸神相比,溼婆的打扮顯得格格不入。
  • 隨時皆得大自在 You Can Be Free and at Ease at Any Time
    和尚也略顯如此境界,正如古德云:「隨時皆得大自在,不能言其所以然」。如是思惟以後,心生極大仰望。When Master Taixu fell ill at 56, a layperson came to visit him and advised him to put down all the affinities.
  • 智慧極高,一點就透,很快就證悟隨緣任運、透脫生死的大自在境界
    最末兩句則說明了證悟之後隨緣任運、透脫生死的大自在境界。
  • 《道德經》:掙脫心靈的枷鎖,此心大自在
    莊子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欲望糾纏,不如脫離欲望的束縛,欲望向後,「我」向前,掙脫了心靈枷鎖,「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此心大自在。
  • 蘇東坡:一蓑煙雨,得大自在
    遊戲神通慈悲心,火中生蓮大自在。」他既不同於莊周,又不同於屈原,可以說他有濟世救民的情懷與境界,但不作殉道者;既要為外在的目標奮鬥,又把主體的人生安頓得精彩豐富。這種獨特的人生模式就受到了歷代才智之士的歡迎。蘇東坡一生從《維摩詰所說經》得益甚多,表現在方方面面:他主體高揚,出入無礙;他寵辱不驚,隨處濟世;他舒放自在,樂享生活。
  • 《浮生自在》:世間除生死皆是小事,大悟得大自在,小悟得小自在
    得大自在,是佛菩薩的修行追求;活得自由自在,是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追求。由此看,《浮生自在》的書名,就頗有幾分禪意。
  • 保持平常心,修得大自在
  • 馬雲:事了拂衣 得大自在
  • 空·大自在的微笑·附錄 五十一心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