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平常心,修得大自在

2021-03-04 一心問禪

 

修禪即是修得一顆平常心,因為「平常心是道」。

 

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急功近利,要保持不緊不松的狀態。急功近利則「欲速則不達」,不緊不松則「事半功倍」。

要做到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盡守職責,絕大多人都能做到做好。

但要做到不挑揀,不計較,相對來說比較困難。

 

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經常發生,而且每一個人都會遇到。

稍有不順心,便形諸聲色,情緒波動;稍有不如意,便形諸聲色,或板起面孔,或嘮嘮叨叨,或出言不遜,這樣的人不少,他們總是提不起,放不下,心態也不能平衡。

 

如若以「平常心」對待,便不致如此。

 

有了平常心,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認識自我,也能正確地對待和處理你所遇到的不順心,不如意之事,做到利己利他;不以物喜,不以物悲。

 

心態決定未來。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

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

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

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可以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

 

如果我們都能以禪的「平常心」去面對人生,就產生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灰暗的心理也隨之消失,從而調動起人的積極主動性,激發人的創造力,使自我價值得以實現。

 

我們為何終日迷失在鬱郁不得志的死循環?

何不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自己的人生呢?

©圖文|一心問禪原創

相關焦點

  • 弘新開示:人生的最高境界,平常心
    (一六)心地清淨是真修,隨緣自在心正覺。慈悲平等智慧妙,道行自然平常心。(一七)生活妙修金剛心,人生妙悟平常心。修行修得清淨心,弘法妙得真佛心。(一八)妙明真心是先天,真心化佛無邊量。真心妙心大道論,至簡至易平常心。
  • 保持一顆平常心,則心靜如水
    平常心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對周圍發生的事情的一種心態。平常心也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基本品質之一。不管你現在有多成功,都需保持一顆平常心。有著一顆平常心的人,沉著冷靜、脾氣溫和,似乎已經超越了世俗的紛爭,不易與他人爭鬥。一顆平常心是他們贏得一切的法寶。
  • 禪修三昧,寂滅為樂,得大自在!
    那種靈魂離開肉身後,帶來的極樂大自在,以至於他的靈魂,都不想再重新回歸肉身。進入禪定的人,也一樣有那種得自在後的體驗。如果禪定是枯燥乏味的,那就沒人愛去禪定了。當你體驗過禪定中的大自在後,就會樂於禪定。所以佛陀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心無掛礙,沒有了六塵的牽絆。
  • 柔軟心、慈悲心、平常心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一起一落是人生,一朝一夕是日子,學會修心,修的柔軟心、慈悲心、平常心,眼裡有星辰,身邊有清風,心中有暖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腳下的路就是一條通坦的人生之路。1.柔軟是強大的力量水是柔的,但可以滴穿石頭;繩是軟的,卻可以鋸斷木頭。
  • 《心經》大自在!大智慧!
    四、大自在。在大智慧的指引下,究竟涅槃,圓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一切都在般若空慧的指引下,來落實這些修行的理念。佛典中在強調般若的重要性時指出:若布施無般若,唯得一世榮,後受餘殃債;若持戒無般若,暫生上欲界,還墮泥犁中;若忍辱無般若,報得端正形,不證寂滅忍;若精進無般若,徒興生滅功,不趣真常海;若禪定無般若,但行色界禪,不入金剛定;若萬行無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無為果。(《宗鏡錄》卷九十)由此可見,修一切法門,都要以般若為眼目。
  • 《〈瑜伽經〉直解》二十一丨大自在與溼婆神
    溼婆神在佛教中有專門稱呼「伊斯瓦茹阿神(Isvara)」,意譯為「大自在」天神。在佛教中,此神被高度地哲學化後,用來意指本性的重要特徵之一——大自在。一般而言,一個宗教中的最大神或最高神,是用來代表生命和宇宙的本體,而那些小的神——最大神的妻子、兒女、乘騎、化身等,則代表本體的功用。溼婆神以其在印度教和瑜伽裡的地位,代表和象徵的是生命和宇宙的本體。
  • 記得保持平常心
    記得保持平常心》一夢江湖:四象歐皇玄學,四象:單挖出奇蹟,周二,周三,周四晚上出金特概率高,如果連挖一直虧,就是墊刀現象,停挖。周六金秘籍,金裝概率高。晚上出貨概率比較高(晚上六點到七點半)、(晚上九點到十點半)、(凌晨一點到兩點)。
  • 大自在
    佛看得透徹,而這種透徹需要用一輩子去親身經歷體驗進而感悟。所以,你經歷得越多,便越豐富,無論是苦還是樂。這兩者本來就會纏繞,沒有苦哪來樂?所以樂的人生也是苦的,佛的確沒有說錯,因為苦就是樂!沒有最苦只有更苦,把心弄通透了,自然就不苦了,所以,佛說修心便可以度劫,是這個道理。
  • 雙色球20124期曬票分享,保持平常心,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生活中我們依然是如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的去面對挫折和困難,多一些理由,少一些藉口;生活自然就會越來越好。今天是12月8日,雙色球2020124期開獎的日子,還是老規矩,在開獎到來之前,筆者都會進行曬票分享,今天也不例外。
  • 隨時皆得大自在 You Can Be Free and at Ease at Any Time
    和尚雖然身兼數職,法務繁忙,常常同時做多件事,但他始終保持著一份修行人特有的灑脫與自在。不認識和尚的人,或許還會覺得這個人好清閒啊!和尚也略顯如此境界,正如古德云:「隨時皆得大自在,不能言其所以然」。如是思惟以後,心生極大仰望。When Master Taixu fell ill at 56, a layperson came to visit him and advised him to put down all the affinities.
  • 平常心做人,光明心做事
    身處這紛繁駁雜的世界,只有常懷一顆平常心,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計較點滴的得失,才能為自己的心,求得一方晴空。王陽明曾說:「萬緣脫去心無事。」看淡名利,看淡得失,保持一顆平常心,才是對待生活最好的態度。以平常心做人,以光明心做事,那麼,就一定能在這塵世中,收穫真正的幸福。
  • 孤獨是種大自在
    觀自在,是自己照照自己的心,覺得自在得很。一個人的真性,本來清淨明亮得很,只因為妄念太多,把真性遮蓋住了,所以真性裡頭的智慧光,就顯不出來了。孤獨是種大自在你若讀懂了這句話就懂了孤獨
  • 擁有平常心的人,活成了什麼樣子?
    表姐說:「我人沒事兒,車子也不用我修,何必要愁眉苦臉老是去想不開心的事兒呢?」 有好幾次,我都忍不住對表姐說:「我發現你真是不食人間煙火,估計修煉到你這份兒上,心都是鐵做的。」 表姐對我說:「都是普通人,都有血肉之軀,當我遇到不好的事兒時,又怎會無動於衷呢?不過是我懂得,壞事兒既然發生了,就及時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可以改變的。
  • 王陽明:平常心做事,光明心做人
    「事上磨」,是最好的修行——平常心做事。「此心光明」,是最終的答案——光明心做人。做好平常事王陽明說:萬緣脫去心無事。修心養性的功夫,就在平常。人生本沒有大事,過好平常每一天,就是最了不起的修行。保持一顆平常心,就是生活的最佳狀態。正在做的事情,和正在相處的人,才是眼下最重要的。王陽明在詩中寫道:「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做好世間最平常的事,才能快意人生。
  • 《平常心,觀自在》:林清玄「素心四書」,樸素語言充滿智慧哲理
    《平常心,觀自在》作者:修一顆平常心,觀照一飯一花,就有小宇宙,小風波;於平凡中見驚喜,在風波中見定力;平常人生,柔韌又自在。每個人心靈成長中都有一個林清玄,書寫微乎其微的事物但道出生命的意義,樸素的語言充滿智慧和哲理。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 大自在天--溼婆的傳說
    大梵天為創造之神,宇宙之主;大自在天溼婆,是三隻眼的破壞之神(鬼眼王);妙毗天溼奴是宇宙與生命的守護神。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八種化身,擁有毀滅和再生的力量。溼婆的形象是五面三眼四臂,能夠很方便地觀照世界的每一部分。與衣著華貴的其他諸神相比,溼婆的打扮顯得格格不入。
  • 倉央嘉措情歌——密宗「雙修」
    但是,密宗的生活起修,據信是將一切生活行為「淨化」,目的在於將世俗的心識轉化為智慧,即所謂轉識為智,這是藏密理論的一個特點所在。同時,密宗理論強調「氣脈明點」,相信當氣能入中脈之時,身心都進入一個與世俗不同的境界。修煉者認為當一個人修到一定程度,氣脈就可以影響心理,心靈就開始得到淨化。所以,藏密戒律,不得與俗女雙修,所謂俗女,就是沒有練好氣脈明點的女人。
  • 11/30~12/6星座周運:金牛座勇敢表達,獅子座保持平常心!
    給獅子座的建議:保持一顆平常心。處女座處女座的情感和事業運程都很好,人際關係也站在你這一邊,能獲得很多貴人幫助。但是你也會發現其中的矛盾所在,這些想要幫助你的貴人好像缺少幾分誠意,一旦你拒絕,ta們就會從你的眼前消失。其實,這些人只是在試探你的想法,如果你有更多的主動性,機遇才會真正出現在你眼前。
  • 修一顆善良的心,包容一切(深度好文)
    01用簡單可愛的心愛自己愛生活,用慈善簡單的心愛人類愛自然界的一切,修一顆善良的心包容一切。做一個簡單的人,不爭、不搶、不算、不害。修一顆善良的心,能讓、能忍、能幫、能容。讓自己的人生,因為簡單,變得快樂,因為善良,讓人活得安心!
  • 保持平常心比什麼都重要
    綜上,碰到類似情況最重要的還是保持平常心,把本職工作做好,把人做好,該來的自然會來,不該來的也強求不來。與其有這個心思東想西想,不如多點時間去關注一下家庭,把家人照顧好、把小日子過好來得更實際。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