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與典型汙染物汞、砷等元素交互作用研究取得進展

2020-12-23 中國科學院

  硒作為一種天然解毒劑,具有拮抗重金屬毒性的特殊功能。近年來,關於土壤-植物體系硒與重金屬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漸成為領域熱點之一。近期,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馮新斌課題組張華領導的交叉創新團隊成員、博士在讀研究生常傳宇、巴基斯坦籍博士在讀研究生Waqar Ali分別在「硒-汞、硒-砷交互作用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

  一、稻田系統硒汞相互作用新認識:課題組前期研究曾首次發現汞礦區土壤硒的增加可以顯著抑制水稻根部以上的莖、葉、果實等部位對土壤中無機汞和甲基汞的吸收和轉運能力,這一現象與植物根圍環境產生的Hg-Se難溶複合物有關,並被廣泛證實。然而,歷史性的大規模汞開採活動和潛在進行的非法土法鍊汞活動所釋放的汞極大地造成了土壤和大氣雙重汞汙染。在這樣一個高汞的環境裡,儘管硒對汞的研究已經有報導,但是汞(包括土壤汞和大氣汞)對硒在水稻中的生物富集影響仍不清楚。本研究通過野外實地採樣和水稻盆栽實驗發現暴露於高大氣汞下的水稻植株硒的生物富集特徵相較暴露於低大氣汞的植株具有一定的差異,且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水稻葉片對硒的富集。研究進一步發現水稻葉片汞的生物積累和葉片硒的生物富集因子呈現顯著正相關,即葉片汞的積累似乎促進了硒由地下向葉片的轉運。由於葉片中的汞主要來自大氣,因此,高大氣汞則極有可能是導致葉片硒異常富集的誘因。儘管這一現象背後的機理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釋,但研究人員猜想汞和硒之間的相互作用很可能會在葉片中發生,因為在葉片中,從大氣吸收的汞(Hg0)和從土壤吸收的無機硒(Se+6Se+4)分別被氧化和還原。汞和硒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會消耗水稻葉片中的可利用硒(Se+6Se+4),從而促進硒由地下向葉片的轉運。由於硒可以拮抗汞的毒性,該研究對了解汞汙染對水稻硒生物積累的影響,以及評價汞在水稻中的危害和毒性至關重要。

  相關成果以Bioaccumulation of Hg in rice leaf facilitates selenium bioaccumulation in rice (Oryza sative L.) leaf in the Wanshan mercury mine 為題,發表在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S&T上(DOI: 10.1021/acs.est.9b06486)。

  截至目前,馮新斌課題組在農田系統硒汞交互作用研究領域已先後在ES&T發表4篇論文(Zhang et al., ES&T. 2012, 46, 10040–10046 ;Zhang et al., 2014, 48, 1206-1212; Zhang et al., ES&T. 2015, 49(6): 3540-3547;Chang et al., ES&T. 2020, 54, 3228-3236)及在STOTENEP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並出版相關英文專著1部(Zhang et al., 2014;Springer出版社;ISBN 978-3-642-54918-2.),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創新性成果。

  鑑於上述研究成果和工作基礎,張華先後被聘請為生態環境部環境保護與對外合作中心特聘顧問、貴州銅仁國家土壤汙染先行區建設專家組副組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銅仁駐點研究專家組組長,帶領團隊成員為國家國際汞公約談判與履約、國家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尤其銅仁汞礦區環境健康風險評估以及環境汞汙染防控與修復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相關成果受到政府主管部門的認可和推廣。

  二、硒、砷在土壤-植物-動物和人體系遷移、轉化及相互作用: 準確理解砷和硒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系統了解這些類金屬在植物、動物和人類中的遷移、環境歸宿和毒理學效應的關鍵。

  張華團隊的博士在讀研究生Waqar Ali等作者以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of arsenic-selenium interactions and the associated toxicity in plants, animals, and humans: A critical review 為題,在國際刊物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發表論文,系統論述了環境中砷(As)和硒(Se)的來源、它們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吸收、相互作用以及在主要生物體內的毒理效應等,相關成果有助於人們進一步理解與AsSe汙染相關的影響研究。

  砷和硒通過產生活性氧引起細胞毒性和遺傳毒性。與亞砷酸鹽(AsIII)相比,甲基化的亞砷酸鹽,包括甲基砷化氫酸(MAsIII)和二甲基砷化氫酸(DMAsIII),表現出更大的細胞毒性和遺傳毒性潛力,可以抑制有效酶、激活蛋白質AP-1,這是遺傳穩定性的一個重要標誌。甲基化AsIII及其相關代謝物是一類潛在的致癌物質,可以通過阻斷Se的代謝途徑而引發毒性反應。體內硒化合物的不平衡會導致活性氧的產生,抑制或降低基因組的穩定性。AsSe之間的聯繫還可通過激活NF-BAP-1等轉錄因子影響細胞信號傳導。未來研究需要加強關注的方向有:1)開展試點研究,調查土壤-植物系統、動物和人類中砷和硒的解毒機制;2)土壤-植物系統、動物和人類中砷和硒之間毒性長期穩定性仍需進一步研究;3)水生生態系統AsSe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對水生生物可能造成的生態風險和遺傳毒性等;4)科學界應更重視深入了解各種生物體中砷、硒相互作用的機制及其相關可能影響,以進一步規範這些元素的合理使用和攝入。

  論文連結:1 2

農田系統硒-汞交互作用示意圖

硒與典型汙染物汞、砷等元素交互作用研究取得進展

相關焦點

  • 重金屬(類金屬)元素與真菌的作用機制研究獲進展
    微生物與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吸附、生物沉澱、微生物對金屬離子的氧化還原以及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與金屬離子的配位絡合等。EPS含有豐富的有機質組分,包括多糖、蛋白質、脂類和核酸等,已有研究表明,細菌、藻類的EPS與重金屬(Hg)和類金屬(As)具有強絡合作用,可有效降低(類)重金屬離子的環境危害性。真菌是廣泛存在於水體、土壤等環境中的一類微生物,真菌對(類)重金屬是否具有強耐受性?金屬對真菌EPS產量和生物化學組成有何影響?二者是否會產生絡合配位作用?
  • 環境砷汙染與地球演化歷史研究獲進展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朱永官團隊和美國佛羅裡達國際大學Barry P. Rosen團隊聯合完成。德國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博士後陳松燦和中科院生態中心研究員孫國新為共同第一作者,朱永官和Barry P. Rosen為本文的通訊作者。  重構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過程是地球環境科學和地球生物學研究中最具挑戰的研究課題之一。
  • 眾瑞知識科普丨環境汙染物的來源和性質
    有些物質原本是生產中的有用物質,甚至是人和生物必需的營養元素,由於未充分利用而大量排放,不僅造成資源上的浪費,而且可能成為環境汙染物。一些汙染物進入環境後,通過物理或化學反應或在生物作用下會轉變成危害更大的新汙染物,也可能降解成無害物質。不同汙染物同時存在時,可因拮抗或協同作用使毒性降低或增大。環境汙染物是環境監測研究的對象。
  • 長江流域重金屬汙染特徵及綜合防治研究進展
    國家各部委聯合發布的《長江中下遊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15 年)》指出,規劃區域內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主要集中在湖南省,汞、鎘、總鉻、鉛、砷等排放量分別佔區域排放總量的55.0%,81.1%,46.8%、77.6% 和70.6%。長江流域水體重金屬汙染主要是由人的各項生產生活活動引起,主要來源有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等[ 4,5 ]。
  • 補硒對女性的美容作用
    硒是人體內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是公認的抗癌元素,並被科學家稱之為人體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近年來硒對人體的保健作用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但硒元素的美容功效也是不容忽視的。硒在細胞內通過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作用破壞機體中存在的過氧化物,防止有害自由基的形成以及對不飽和脂肪的攻擊,這不僅對全身細胞有作用,同樣對表皮細胞及皮下組織也有作用,可以延緩皮膚的衰老死亡;硒與維生素E相互協同作用能防止細胞衰老和增加皮膚彈性,硒還可以拮抗鉛的毒性,減少含鉛化妝品的毒性作用
  • 技術| 協同處置垃圾滲濾液的水泥窯汙染物排放研究
    圖片我國對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生活垃圾、城市和工業汙水處理汙泥等固體廢物進行了大量研究與應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物過程除釋放大量的顆粒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常規汙染物外,還向大氣排放部分氯化氫(HCl)、氟化氫(HF)、細顆粒物PM2.5、重金屬等非常規汙染物。
  • 合肥工業大學在有機砷汙染控制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胡真虎教授科研團隊在養殖廢水中有機砷汙染控制研究領域取得了新進展,為畜禽養殖廢水中有機砷的去除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相關研究成果以「Enhancing Roxarsone Degradation and in Situ Arsenic Immobilization Using a Sulfate-Mediated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為題發表在環境領域著名學術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 鈣鐵鋅硒對人體免疫的影響
    今天來講講鈣鐵鋅硒微對人體免疫的影響。一、含量大於體重0.01%的礦物質稱為宏量元素或者常量元素,如鈣、磷、鈉、鉀、氯、鎂、硫。含量小於體重0.01%者稱為微量元素,如8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鐵、碘、鋅、硒、銅、鉬、鉻、鈷;如5種人體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錳、矽、鎳、硼、礬;如具有潛在的毒性,但在低劑量時,對人體可能具有必需功能的8種微量元素:氟、鉛、鎘、汞、砷、鋁、鋰、錫[1]。
  • 硒營養元素真的能抗衰老!
    人們對於衰老機理的認識與探討眾說紛紜,影響衰老的因素更是紛繁複雜,其中,微量元素補充法延緩衰老已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接下來將詳細闡述硒與抗衰老之間的作用聯繫。硒屬於氧族元素,半金屬,是地質環境中含量稀少(只有0.09mg/kg),分布極不均勻的一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在水源、各種動植物食品中的含量也因地域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
  • 【硒與皮膚病】硒對特應性皮炎的作用!
    硒對特應性皮炎的作用 近年來,硒蛋白N以其在氧化還原信號傳導和鈣內穩態中的作用成為抗氧化防禦的新角色。 硒蛋白的抗氧化機制不但影響細胞免疫而且影響體液免疫。Shrimali等人研究發現,硒蛋白在T細胞對T細胞抗原受體(TCR)刺激增殖反應中發揮關鍵作用。T細胞中硒蛋白缺乏可導致成熟T細胞減少和T細胞活化缺陷。在使用不同膳食硒水平餵養小鼠時,低和高硒組小鼠脾臟B細胞數目更少。
  • 水生所在汙染物通過芳香烴受體幹擾腸道菌群和宿主健康研究中取得...
    腸道微生物在維持宿主健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緊密調控著宿主生物一系列生理代謝活動,如能量代謝、免疫功能、神經行為等。然而,環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會顯著幹擾腸道微生物群落,進而影響宿主生理健康。然而,目前汙染物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和宿主健康缺乏機理研究。
  • 硒對不同疾病的作用|硒與糖尿病
    糖尿病(DM)作為醫學界的一大難題,其眾多的併發症,給人類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危害,近年來對於糖尿病的研究更趨深入、全面,而硒這個當今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微量元素,不僅在心血管疾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糖尿病治療及併發症的防治中亦扮演著非常重要而獨特的角色。
  • 【催化】納米碳催化作用本質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經過近20年的發展,研究者在納米碳催化劑製備方法及其在不同催化體系中的應用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是在分子或原子尺度上對納米碳催化本質過程的解釋,以及納米碳催化劑本徵活性的評價和比較等問題上仍不清楚。
  • 危重病與休克中的器官交互作用
    器官之間的交互作用是最常用來解釋MODS進展的一種機制,然而,這個概念模糊不清並且可能包含著很多不同的器官交互作用機制,本文回顧了器官交互作用的概念,並重點闡述其真正的臨床意義。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更準確地說是多器官功能不全症候群(MODS), 反映的是器官損傷程度的級別,是危重症的特徵性表現之一。
  • 硒是多種病毒的「阻抗劑」
    研究人員認為,其原因可能是病毒複製時要消耗較 多的硒來合成病毒自身的硒蛋白,進而導致機體硒的缺乏。 陳顯兵等(2008)研究人員認為,目前常用的抗B肝病毒藥物療效都不十分滿意, 而近年來將硒製劑用於治療慢性B型肝炎、肝硬化等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 普及了這麼多硒知識,含硒高的食物有哪些?
    大多數抗氧化營養增補劑中也含有硒。動物器官的肉中長含有豐富的硒,與穀類相似。而水果和蔬菜中硒含量則較低,影響植物性食物中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其栽種土壤中的硒含量和可被吸收利用量。因此,即使是同一品種的穀類或蔬菜,會由於產地不同而含硒量不同。植物中的硒是因硒取代硫而進入植物體,硒型態有甲硒胺酸、硒胺酸與其代謝產物等。
  • 硒在人體的吸收、排洩及生物利用度
    人體內硒的排洩 機體將吸收的元素排出到原有量一半所需的時間,生物學上稱為半衰期,或半排期、 半減期(陳元明,2014)。半衰期表示某元素在機體內生物運轉的速率。也就是說,生物利用度越高,製劑進入體循環的劑量越多,製劑發揮的作用也越大;反之 越少,作用也較小。食物含硒量高,未必生物利用度就高。研究發現,硒的生物利用度與硒的生物化學形 態等因素密切相關(徐芳,2003;黃開勳,等,2009)。
  • 甲烷如何影響環境中砷的遷移?浙大學者找到一條新的轉化途徑
    同時,甲烷也是一種有效的生物碳源和能源,能夠維持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並驅動如碳、氮、硫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推動生物圈的進化與發展。環境中砷遷移轉化的新途徑趙和平教授團隊長期從事水汙染控制相關研究。
  • 統一稱醬包重金屬含量達國標 辛拉麵砷含量超標
    昨日,臺灣當地媒體發布消息稱,在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康師傅香辣牛肉麵、辛拉麵等多款方便麵的油包中檢測出鉛、砷、汞、銅等重金屬。   統一企業中國(00220.HK)方面向《第一財經日報》稱,公司相關方便麵醬包中重金屬含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