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共享單車貼滿小廣告,還會按客戶量身定製,背後藏著大生意

2020-12-14 北晚新視覺網

上周,本報對共享單車被貼小廣告的情況進行報導,引發廣泛共鳴。記者進一步展開調查,發現小廣告背後還藏著不少貓兒膩。

除了數量驚人以外,這些小廣告在內容上往往與不同區域的人群特點有著微妙聯繫。從印刷到派發,均有公司專門提供一條龍服務。而小廣告所辦理的業務,則存在相關領域「鑽空子」的黑幕。

分區投放

按客戶量身定製

在東城區崇文門地鐵站外,共享單車一字排開。貼在共享單車上的小廣告最多的是「駕照收分」,其次便是門診住院、掛號等。這些小廣告或被貼在共享單車車筐內,或被貼在車身上。在東單地鐵站附近,與看病相關的小廣告也相對多。而這兩個地鐵站周圍,恰恰是醫療資源相對集中的區域,分布著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和北京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常年有大量患者慕名而來。

豐臺區方莊地鐵站外,共享單車同樣被小廣告覆蓋。在這個居民區集中的區域中,小廣告的內容也有著微妙變化。數量最多的仍是駕照收分,次之的則是租房廣告。單間出租、房屋出租、有房出租的小廣告貼在車上,並附有電話和微信號,同時寫出了租金範圍,從幾百元至三四千元不等。

在朝陽區青年路地鐵站、金臺路地鐵站以及豐臺區角門西地鐵站附近,也多是小區集中、生活與交通較為便利的區域。共享單車的小廣告中,房屋出租的內容也佔據較大比例。「雖然車子在流動,但是架不住有人總來貼類似的廣告。」一位市民表示,常能在共享單車和人流集中區域看到貼廣告的人。

朝陽區國貿地鐵站附近,共享單車上的小廣告則瞄準上班族的現金需求。車筐正中央,一張名片大小的小廣告上用醒目紅字標出「免費POS機」,並宣稱「費率低至0.38%,比房貸便宜,高效養卡、提額,花唄、白條套現」,同時附上二維碼供人掃碼諮詢。周圍的共享單車上,還有不少主打無抵押信用貸款、公積金提取、代開發票等業務的小廣告。

「在CBD工作的年輕白領比較多,消費需求相對旺盛一些,這些小廣告大概也是瞅準了這一點。」作為90後的上班族,小林也曾有過手頭緊的時候,但從未理會過共享單車上的小廣告,「這些小廣告上的業務大多都是違規操作,甚至涉嫌違法,風險還是挺大的。」

在海澱區中關村一帶,共享單車上的小廣告也極具特色。「天津落戶、人才引進、海河英才計劃、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相比起常見的小廣告來說,一些主打天津落戶業務的廣告在尺寸上要大出許多,幾乎佔滿整個車筐底部。此外,也有部分天津落戶廣告相對低調,貼在車身的「嚴禁廣告」告知上方,並用小字標出「專業解決北漂子女入學問題」。「這邊有很多高學歷人才,但不少還是北漂,就會比較關注孩子上學的事。」從事IT工作的趙先生表示,小廣告顯然看到了這些人的痛點,也算是精準投放。

印刷派發

一張成本三毛幾

記者調查發現,貼在共享單車上的小廣告,既有卡片大小通過不乾膠貼在車上的,也有用普通紙張印刷後塗膠水貼在車上的。

市民張女士曾在地鐵站外看到有人貼小廣告的全過程,一名男子手拿一摞小廣告,熟練地撕下不乾膠紙,將其快速貼在車上。「邊走邊貼,撕下來的紙就隨手一扔。」

而這些遊走在地鐵站外、商場周邊貼小廣告的人被稱為「派發員」。

一家名為「×海」的廣告公司,其業務範圍便有廣告派發一項。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貼小廣告是派發的一種方式。「經常接這樣的活,我們可以提供派發員,如果你們沒有做好模板,我們也可以提供設計和印刷服務。」

印刷3000張不乾膠廣告的收費標準為400元,每張約為0.13元。派發員的工作時間為朝九晚五,每人每天收費為180元,平均每人可以貼800張左右,也就是貼出一張的收費約為0.23元。按照每名派發員每天可以貼出800張計算,每張小廣告的成本約為0.36元。

一家名為「×裡廣告傳媒」的公司給出的報價為每天每名派發員220元,每天會貼出七八百張,印刷3000張的價格為450元。按照其報價計算,每張小廣告的成本約為0.43元。

多家廣告公司報價接近,一些報價較高的公司則表示,「如果派發量大,需要的人多,價錢可以談。」

「你們公司的業務是什麼?地點可以根據你們公司業務範圍進行選擇,一般選擇的是人流量大的商業區周圍和地鐵站周圍。」廣告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對於派發地點客戶可以自己決定,很多客戶選擇的地點都是與自己公司業務相匹配的區域。「客戶可以對貼的情況進行隨時抽查,實在不放心也可以跟著派發員看著他貼。」

記者以應聘派發員的方式向多家廣告公司進行諮詢,了解到派發員的工資為日結,按照客戶需要在指定區域進行派發,日工資從80元至100元不等。其要求是在工作時間內儘可能多地派發,其間不能偷懶將廣告扔掉或者出工不出力,公司會有人暗中觀察,客戶也會進行抽查,一旦被發現有類似行為便拿不到工資。貼完廣告後也要進行拍照,晚上以照片為證來拿工資。

一家共享單車運行公司調度員表示,對於出現在單車上的小廣告,能撕掉的便會第一時間撕下來,但是仍無法阻擋小廣告的侵襲。

交易黑幕

不法勾當手段多

按照小廣告上的二維碼,記者聯繫上一名提供免費POS機的工作人員。「你用POS機把信用卡的錢刷到你的銀行卡,然後還款日的時候還上,免息期50天可以自由支配。如果想長期支配,可以每個月都刷出來。」看到有人諮詢業務,工作人員立即介紹起信用卡套現流程,並表示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掃碼的話,費率只要0.38%,刷卡的話,費率也只要0.55%。

當記者提出怕被銀行發現時,對方宣稱「套現手法已經很成熟,都是本地真實商戶,天眼查可以查到的。拉卡拉是按照時間和金額智能匹配,快錢是固定時間智能匹配。」工作人員還發來一張快錢的「行業時間表」以供參考,「只要刷卡稍微注意點,模擬真實交易,就不會被發現。」說罷,又附上一份「POS機養卡注意事項」,包括單筆交易控制在3萬以內,不要刷上萬的整數金額,避免經常夜間消費,刷卡最多不超過總額度80%等。

而事實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明確指出,違反國家規定,使用銷售點終端機具(POS機)等方法,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現金退貨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現金,情節嚴重的,應當依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根據小廣告上的微信號,記者又聯繫上一名辦理天津落戶業務的工作人員。對方表示,如果是統招本科學歷,只要年齡不超過40周歲,就可以按照「海河英才」行動計劃的學歷型人才落戶。「6號之前價格是16000元,之後要調整到20000元左右,因為社保查得嚴了,打點費用多了,人家說風險太大。」工作人員表示,按照要求,應該是在天津有工作,並且社保連續繳納三個月以上,異地也不能有社保,「現在只要把資料給我們,其他都是我們來辦。以前還必須本人帶著身份證等原件過去面籤,現在因為疫情,直接可以在網上辦理。」當記者提出目前在北京有正常社保是否會影響時,另一個宣稱可以辦理天津落戶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可以「花錢運作」。

記者查閱相關文件,發現《關於實施「海河英才」行動計劃人才引進落戶全流程網上辦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規定,聯審窗口在審核中發現申請人存在弄虛作假或有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的,6個月內不再受理其引進落戶申請。

來源:北京晚報

本報記者 宗媛媛 趙喜斌 文並攝

流程編輯:TF019

相關焦點

  • 從迷你KTV到共享充電寶 它們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無人自助項目的背後,是供應鏈的重構,但其本質的源起,是顧客的需求:顧客不再需要那麼優良的服務,高端客戶是願意為其付費的,但更多的客戶只想為自己想要的那部分服務付費。大量的線下項目出現,有的砍掉傳統的門店業態提供自助服務,有的打著共享的名號做著分時租賃的生意,有的把原本收費的線下服務免費後試圖盤活線上產品,他們都不同程度地獲得了風投的青睞,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 收駕照分、代開發票、代取公積金……共享單車成了共享廣告牌
    掏出手機對著共享單車掃碼開鎖,不料卻掃到車把上的小廣告二維碼;低頭查看車筐裡面的免押金說明,結果卻發現被小廣告擋得嚴嚴實實;儘管車身上已經用醒目文字告知嚴禁廣告,然而還是有很多小廣告照貼不誤……記者近日走訪多個共享單車集中停放點,發現不少共享單車幾乎淪為共享的移動廣告牌。
  • 焦點分析丨共享單車齊漲價,我們替摩拜哈囉算了算這筆帳
    畢竟有他山之石作為參照,美國共享單車品牌Citi Bike每小時的騎行價格是4美元(約26元);在巴黎已實現盈虧平衡,被稱為「最為成熟的共享單車」velib則按年卡消費,每年29歐元(約219元);日本的docomo bikeshare每小時300日元(約18元)。還有盈利的空間和可能嗎?
  •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電動車,長沙街頭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現象從未間斷
    說起共享單車,就要從摩拜單車、ofo小黃車說起,2015年小黃車開始投入市場,2016年摩拜緊隨其後,這也開啟了幾年的單車時代。隨著快速的擴張和和佔領市場,共享單車的問題也越加凸顯,同時還有其他外部因素,所以導致共享單車逐漸沒落。
  • 迷你KTV、照片印表機、共享充電寶,這波無人自助項目背後的邏輯是...
    傳統的相片列印店是收費的,在膠捲相機流行的年代,其本身就是一門不錯的線下生意。但數碼照片成為主流後,這門傳統生意的玩法變了,快速鋪開大量印表機網點,讓用戶可以免費打照片,但必須關注一堆微信公眾號:用戶的成本被轉嫁到了廣告主身上。即便如此,這依然是一門暴利的生意。
  • 「黃牛」在共享單車貼小廣告被抓獲
    一線微觀【「黃牛」在共享單車貼小廣告被抓獲】近日,機動大隊收到舉報,地鐵1號線天印大道站附近,有人在共享單車上貼收購駕駛證記分小廣告。大隊高度重視,對案件線索細緻梳理、深度研判。12月初,民警輾轉棲霞區、江北新區、江寧區、建鄴區等多處,終將多名違法人抓獲。
  • 迷你KTV、照片印表機、共享充電寶……這波無人自助項目背後的邏輯...
    大量的線下項目出現,有的砍掉傳統的門店業態提供自助服務,有的打著共享的名號做著分時租賃的生意,有的把原本收費的線下服務免費後試圖盤活線上產品,他們都不同程度地獲得了風投的青睞,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可能是因為「重構」。
  • 共享單車在安慶
    打開手機、掃描車身上的二維碼、下載APP、註冊……幾個簡單的步驟後,伴隨著「請用車」的聲音響起,一次共享單車的騎行開啟。近日,統一款式、統一配色、停靠整齊的共享單車出現在宜城街頭,清新的配色成為街頭一景,也為市民出行提供了新的選擇。安慶共享單車有何特色?騎行體驗如何?面對共享單車的共性難題,安慶如何作答?
  • 海口街頭的共享單車竟成了一些人「私人單車」……
    「給共享單車上私鎖,把自己的方便建立在別人的不便之上。」12月8日,海口市民陳女士向國際旅遊島商報記者報料稱,連日來頻繁遇到共享單車被上私鎖的情況,想用卻用不了。針對共享單車被私自上鎖一事,商報記者進行了走訪,發現不少市民都曾遇到過類似情況。
  • 整治街頭小廣告須加強源頭管理
    來自昨日呼和浩特晚報《青城眼》專刊的報導說,雖然經過一個多月的集中整治,首府街頭共享單車亂停放等現象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城市牛皮癬」居然又賴上了共享單車。街頭小廣告因為粘性強和泛濫成災,清理起來難度比較大,因而被人們稱為「城市牛皮癬」。
  • 「戴蝴蝶結」的摩拜單車現身上海街頭 米奇米妮情侶單車圖片
    近日,為了給用戶增添騎行樂趣,提高騎行體驗,摩拜攜手享譽世界的迪士尼商店展開了一次非凡合作,8月15日一批「戴蝴蝶結」的摩拜單車出現在上海街頭,供用戶嘗鮮和體驗。  此次首批投放的限定版摩拜單車將分為「米奇車」、「米妮車」兩款情侶單車,車身由迪士尼設計師獨家設計,在摩拜經典版與輕騎版兩大車型的基礎上進行特別塗裝:米奇米妮眨眼俏皮靈動,經典可愛的表情隨著車輪轉動,傳遞運動的快樂能量;車頭車尾米奇頭像的反光片閃爍光芒,從細節優化騎行體驗,為夜間騎行安全提供更多警示和保障;「米妮車」為女性用戶量身打造,車頭童趣大蝴蝶結優雅可愛,成為城市街拍最「高顏值
  • 一個時間軸告訴你共享單車命運幾何?
    導讀:小黃車36億押金難退,瘋狂燒錢模式走到盡頭,共享單車的出路到底在哪?記得還是在9月份的時候同事小賀說,小黃車現在風頭不對,先退押金吧。這樣一家手裡捧著龐大的用戶基礎、背後靠著各大投資機構的公司怎麼會有問題?但是有之前的酷騎、小鳴「珠玉在前」,加之一些媒體的煽風點火,小黃車的一點風吹草動立刻引發了用戶的恐慌,退押金浪潮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ofo小黃車」究竟能不能挺過這一場寒冬?為了更好地理解小黃車的發展歷程,小牙列了一個時間軸,探究這個共享單車帝國在這場危機背後的資本運作。
  • 不配頭盔不掛牌 「裸奔」的共享電單車或將退出青島街頭
    提到共享單車,不少人會想起小紅車、小黃車、小藍車和至今押金無法退還的酷騎單車,這些共享單車曾在島城風靡一時,而後又在大部分區域銷聲匿跡;今年開始,一種共享電單車陸續在城陽、萊西等地落戶……12月9日,記者在嶗山區走訪發現
  • 共享搖搖車: 「一塊錢」生意撬動的千億母嬰市場
    整體而言,EBH平臺真正建立了將生產企業、城市合伙人、商家、用戶,廣告主之間完整生態圈。EBH作為中國最領先的智能共享遊樂平臺,受到了眾多資本的追捧,現已有近億的資本進入。  3、 "EBH-我愛搖搖車"和市面上其它搖搖車相比有什麼不同?在消費者體驗上有什麼創新?
  • 又一家獨角獸垮了,共享衣櫥大崩潰!
    「用買一件Zara的錢租到Prada的衣服」,這似乎是一門頗能吸引年輕消費者的生意。人人都想成為穿Prada的女魔頭,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這樣的實力。在共享經濟的創業大潮下,「共享衣櫥」應運而生。 崛起的「她經濟」,背後是女人的衣櫃永遠少一件衣服,是停不下來的「買買買」。劉夢媛下定決心:「讓每個女人不再為衣櫃裡缺少一件衣服而煩惱」 ,因此有了 「衣二三」。「每月只要499(元),就能擁有如此光鮮亮麗的人生。」這是衣二三在成立之初發布的一支廣告的臺詞,說出了不錯的故事,用戶和資本紛紛買單。
  • 濰坊共享單車「亂象」大調查!給城市文明「添堵」,治不了嗎?
    醫院、商超、公交站牌等人流密集區域儼然已成了共享單車亂停「重災區」。萬達廣場北側的非機動車道上橫七豎八地停滿了共享單車,這些車輛肆意「抱團佔地」,讓街頭景觀變得「凌亂不堪」。在萬達廣場公交站點,一些市民將共享單車隨便一停就直接換乘公交車。這些隨意停放的共享單車佔道時間多久完全取決於下一位借車人的用車時間。
  • 自行車企業要良性發展 必須扔掉"共享單車"這根"拐杖"
    核心觀點:「共享單車」浪潮的逐漸消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失去了共享單車運營企業的穩定客源,所有的自行車企業都必須重新開動馬力尋找新的目標客戶群體。競爭的帷幕一旦拉開,唯有以產品制勝。(5月13日《經濟日報》)  用「赤橙黃綠青藍紫」形容「共享單車」發展鼎盛時期的街頭「盛況」絲毫不為過,但「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各地紛紛出臺相應的限令和「共享單車」商業模式固有缺陷的暴露,整個共享單車行業的發展真的如彩虹一般快速消散,一大批品牌被迫退出市場。
  • 共享單車搞副業:摩拜賣雨衣,ofo與小黃人合作
    摩拜開始賣雨衣了,ofo小黃車多了一對眼睛,小藍單車加了個智能屏,共享單車的戰爭已經進入第二場。「摩拜單車中國」微信公號7月4日發文宣布試水騎行雨衣,這款mobike可攜式騎行雨衣是摩拜單車聯合獨立設計師品牌exciTING共同設計出品,專門設計了可以伸縮的背包空間,下擺長度也專門為騎行設計。帽簷全透明,衣身有反光條。此外,還完美解決了收納問題。摩拜單車CEO王曉峰也於7月4日晚在朋友圈轉發售賣雨衣的微信公眾號文章,並附上文字「試水」。
  • 淪為資本玩物的共享單車,2018出路幾何?
    這一系列的監管措施,都讓共享單車企業們的開支成本逐漸增大,而曾經共享單車們賴以生存的「押金」+「按時收費」模式,卻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崩盤。只是當時深受資本寵愛的共享單車們,並沒有發覺到危機的存在,為了爭奪騎行市場,共享單車企業們紛紛推出免押金,免費騎行等活動,雖然「爽」了消費者,但卻是自斷雙臂。期間共享單車們非但要面臨顆粒無收的情況,還要承擔維修損壞單車和造新車的成本。
  • 致那些與共享單車一起逝去的青春
    提起共享單車,四捨五入與他們的青春相關。  在摩拜故事落幕的第一天,AI藍媒匯願意拋開資本層面的複雜與弔詭,與那些曾與共享單車有過交集的你,聊聊過往的青春歲月。  記憶最深的一次是,我和室友約好了去另一個城市過節,由於是第二天早晨七點多的高鐵,早晨起來沒有黑車去地鐵站,又嫌計程車貴,我倆前一天晚上十一點下樓,找了兩輛摩拜藏到了宿舍樓後面的草地裡,第二天我倆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APP看自己藏的車還在不在,確認還在之後趕緊預約好才起床換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