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戰「疫」最美新聞工作者丨孔冠軍:勇敢應戰 當好「新聞輕騎兵」

2021-01-15 瀟湘晨報

除夕之夜,在接到山東將派醫療隊「出徵」湖北的消息時,正在單位值班的孔冠軍毫不猶豫地報上了名。

「作為一名預備黨員,這是檢驗我黨性初心的一次大考,我要發揮『新聞輕騎兵』的作用,全力以赴做好一線報導。」大年初一下午,來不及跟父母商量的他,簡單收拾了行李,直奔濟南機場。

1月26日凌晨2:00,孔冠軍跟隨山東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到達湖北黃岡,成為第一批到達疫情「重災區」的記者之一。出發之前,他們在閃電新聞客戶端發起直播《逆行而往!山東首批醫療救援隊138人赴武漢》,重點報導醫療隊出徵相關情況,並與湖北廣播電視臺「長江雲」聯動發起「同舟共濟 馳援武漢」特別行動,全網點擊量1193萬人次。

2月9日,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孔冠軍在湖北省鄂州市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檢測實驗室採訪。

在飛機上,在高速路上,孔冠軍用手機記錄下醫療隊達到的第一手素材。第一條戰「疫」一線VLOG《山東首批醫療隊抵達黃岡 那裡現在怎麼樣了?》網絡閱讀量過億。飛機落地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時,第一篇用手機打字寫出來的記者手記《出發黃岡,致敬逆行者》也在閃電新聞發出。

挺進紅區 做抗擊疫情的記錄者

戰「疫」前線,哪裡最危險,醫務工作者就在哪裡,記者就應出現在哪裡。

湖北黃岡,曾是除武漢之外疫情最嚴重的城市。初到那裡,緊張的氣氛瀰漫整座城市,讓大家壓力巨大。1月27日,在黃岡市傳染病醫院的門口,孔冠軍第一次穿上了防護服,這是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點醫院之一。進還是不進?沒有更多考慮的時間,只有到達現場,才能發出最真實的聲音。

放下有可能被汙染的攝像機,拿起手機,他用一鏡到底的方式,記錄下醫院內部最真實的狀況。到現在,孔冠軍也忘不了他採訪的第一位護士:「我們不怕苦不怕累,最擔心的就是醫務工作者的感染。」

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成為了他的主戰場。每天他都要從駐地酒店到醫院,少則一趟,多則三趟。

記者孔冠軍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ICU隔離病房採訪重症患者。新冠肺炎病毒樣本檢測工作人員是離病毒最近的人。

戴上N95、穿上隔離服、套上3層鞋套、紮上兩層手套……孔冠軍進入「大別山」裡的ICU。護士韓盼盼用大拇指抵著插管病人的大拇指,不斷給他加油打氣,患者無法說話,但感受到護士的這種鼓勵之後,眼裡露出了一絲光亮。在一旁的孔冠軍,用手機記錄下這感人的一幕。後背和面頰越來越溼,護目鏡裡充滿了霧氣,透過霧氣凝結之後的清晰縫隙,他完成了這段採訪。

記者孔冠軍發布戰「疫」一線Vlog:黃岡「四類人員」清零!記者深入隔離病房送別最後一個患者

3月18日,是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清零」的日子。在這個重要節點,如何做好這樣一條新聞報導,孔冠軍跟同事劉洋、孫希磊討論之後,決定兵分兩路。一路記錄病房外的忙碌,一路記錄最後一個治癒患者在隔離病房裡的場景。在隔離病房裡,孔冠軍完成最後一次出鏡,記錄下山東醫療隊員最後一次查房,最後一次給患者交代注意事項。當天,《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最後兩名患者出院》在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及山東廣播電視臺各個頻道播出,短視頻《黃岡「四類人員」清零 記者深入隔離病房送別最後一個患者》同步上線。

記者孔冠軍走進隔離病房送別最後一個患者,並與他合影留念。

踐行「四力」 做媒體融合的實踐者

在黃岡採訪工作的50多天時間裡,孔冠軍每天「兩點一線」,用鏡頭記錄下山東醫療隊與死神賽跑的每個瞬間。

他白天在醫院採訪,回到酒店寫稿、編輯、傳片。他不僅要與大屏直播連線,小屏新媒體直播,還要進行人物故事、新聞特寫、動態消息等內容的製作,算上短視頻和直播連線,最多一天有10條報導。剛到黃岡時,他還承擔了與臺廣播各個頻道直播連線的任務,成為打通電視、廣播、新媒體等各平臺的媒體融合實踐者。

孔冠軍發布戰疫一線vlog:記者體驗黃岡市區到浠水縣城:一路4個檢查點城市「半解封」

在黃岡,他經歷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出鏡,第一次跟電視直播連線。第一位患者出院時,他還一個人用TVU和攝像機完成了一場新媒體直播。與此同時,他還積極與央視、湖北衛視、湖南衛視、青島電視臺等媒體聯動,傳播山東戰「疫」好聲音。

他和同事共在央視《新聞聯播》播發單條、組合單條10多條,在山東衛視和電視公共、齊魯、生活、綜合廣播等頻道播發稿件180多條,製作推出短視頻200多條。其中,在央視《新聞聯播》播發的單條報導《抗疫英雄譜:為生命的重生而堅守》,讓億萬觀眾看到了山東援助湖北醫療隊的醫者仁心和齊魯擔當。製作採寫的新媒體稿件《戰「疫」30天書寫齊魯擔當 山東援助湖北醫療隊黃岡抗擊疫情紀實》,以第一視角講述了山東人民義不容辭支援湖北的感人故事。短視頻作品《黃岡戰「疫」24小時》展現了山東醫療隊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與死神賽跑,為病人打開生命通道的生死時速瞬間。

身體力行 做公益行動的參與者

除了做好採訪工作,他還成為公益行動的參與者、實踐者。

1月30日,山東5名小夥自駕17小時給黃岡送來5萬隻口罩,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孔冠軍在河南境內協調接受物資並採訪他們。

疫情暴發初期,當地抗疫物資急缺,山東濰坊5名小夥通過朋友聯繫到孔冠軍,想將5萬隻口罩捐給黃岡。外地車輛無法進入,孔冠軍通過黃岡電視臺的記者輾轉聯繫到黃州區人民醫院的工作人員,坐上救護車前去接應。由於高速路口封路,約好的交接地點,一變再變,最終在河南新縣進行交接。

往返300多公裡的路程,卸完貨裝上車已是下午4點。為防止感染風險,他沒喝一口水、沒吃一口飯。在高速路邊的匝道口,司機師傅幫他拍攝了出鏡,為了保證及時播出,他在路邊用TVU設備進行回傳,當晚《黃岡防護物資告急 5位山東小夥自駕1000公裡送來近5萬隻口罩》在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公共、生活等各個頻道播發。這一事跡,還被《中國日報》翻譯成英文,推向海外。

此外,他幫忙聯繫的13噸84消毒液、汙水處理設備、一批生活物資等也順利送到黃岡,支援當地進行疫情防控。

3月21日,記者孔冠軍、劉洋、孫希磊在濟南遙牆國際機場。

近兩個月的時間,孔冠軍深入湖北黃岡戰「疫」第一線,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在武漢、在鄂州、在浠水,在隔離病房、在疾控中心……都留下他和同事的身影。他們將鏡頭對準戰「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也傳遞溫暖和美好。

閃電新聞記者 王楚齊 報導

【來源:閃電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山東戰「疫」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蘇大凱:我是一顆螺絲釘,哪裡需要...
    點擊「山東典型發布」快速關注點擊觀看《蘇大凱:我是一顆螺絲釘,哪裡需要哪裡釘》編者按:社區工作者,他們不是白衣天使,卻同樣奮戰在戰「疫」前沿。他們不分白天黑夜,不懼風寒雨雪,守衛千家萬戶安康,是迎難而上的最美「逆行者」。4月2日晚,7位農村社區工作者、13位城市社區工作者等20人榮獲「山東戰『疫』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稱號。2020年大年初一,蘇大凱一家正在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照顧著兩個住院的女兒,二女兒剛剛滿月。突然,一通電話打來……是鎮裡疫情防控的緊急通知。
  • 除了戰「疫」報導,還有一支暖心的「輕騎兵」
    戰「疫」時刻,新聞媒體在全力做好採訪報導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推出形式豐富、覆蓋廣泛、效果突出的一系列公益行動。搭建援助平臺解燃眉之急,推出心理課堂義務諮詢,為一線醫護人員、記者發起專項幫助,為宅家學生免費提供「空中課堂」,公益歌曲、公益廣告等致敬逆行者傳遞正能量……媒體公益,成為抗擊疫情的一支「輕騎兵」,讓媒體與社會公眾一起點亮希望之燈、守護之燈,同舟共濟,齊心戰「疫」。
  • 「疫」線巾幗丨一方小小的電腦桌就是我戰「疫」的陣地
    「疫」線巾幗丨一方小小的電腦桌就是我戰「疫」的陣地 2020-02-15 1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行動丨博科控股集團向山東建築大學捐贈防疫物資
    戰「疫」行動丨博科控股集團向山東建築大學捐贈防疫物資 2020-04-22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畏艱險,深入一線——「武漢保衛戰」一線新聞工作者素描
    新華社武漢3月6日電 題:不畏艱險,深入一線——「武漢保衛戰」一線新聞工作者素描新華社記者胡浩、趙文君、鄭璐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阻擊戰、總體戰。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傳播速度之快、感染範圍之廣、防控難度之大前所未有。
  • 我們是新聞戰士——懷化日報人齊心戰「疫」掠影
    在懷化戰「疫」隊伍中,有一群懷化日報人,他們沒有身披戰袍,卻用手中的鏡頭、筆和鍵盤,用權威的報導、準確的信息、精心的策劃、精美的製作踐行著新聞工作者的初心,採編有溫度的報導,把戰「疫」信心、防控舉措和科普知識傳遞給市民,為匯聚起戰「疫」的磅礴力量而吶喊。
  • 深入實施「四項工程」 增強宣傳工作「四力」——記國神公司新聞...
    庚子新春,該廠新聞工作者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深入現場收集素材,組編宣傳稿件,真實記錄疫情防控期間的一線抗疫故事,尋找最美抗疫人物。2月3日,集團【一周資訊】播報《焦作電廠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2月5日,《神華能源報》刊載《勇做逆行者——焦作電廠運行部化驗班疫情防控剪影》;2月12日,焦作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報專題新聞《焦作電廠防控疫情不鬆懈、加緊生產保平穩》;2月13日,《神華能源報》刊載《「你是我們的英雄」》;2月17日,《中國電力報》刊載《在最近最遠的距離愛你》;3月2日,集團網站刊登《戰「疫」日記:國神集團焦作電廠八零後夫妻的家國情懷
  • 同心戰「疫」的「濟南密碼」_山東各地 _山東新聞_新聞_齊魯網
    及時應對 果斷決策凝聚起同心戰「疫」的磅礴力量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城市何以應對有方、處變不驚?市委市政府是全市人民的「主心骨」。一條條科學果斷的決策,體現了決策者的擔當和對局面的駕馭能力;一個個奮力戰「疫」的關鍵時刻,勾畫出省會決戰決勝的全景圖。
  • 纖筆一支堪大任 新聞戰士亦「逆行」
    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湖南新聞工作者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傳部的部署要求,聞令而動、迎難而上,用手中的筆、話筒和鏡頭為「武器」,義無反顧地衝上沒有硝煙的戰場,踐行「四力」要求,記錄特殊歷史,講好抗疫故事,用旗幟引領方向,用號角振奮精神,用科學消弭焦慮,用事實擊退流言,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彰顯了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
  • 山東戰「疫」最美警察丨用熱血鑄就警魂以生命承託使命
    文章來源:網信山東警徽閃耀,守望安寧。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全省各級公安機關以最快速度集結一線,發揮特別講政治、特別能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優良品質,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努力實現防疫戰「疫」、維護社會穩定和服務復工復產的多重勝利。
  • 截至2月2日,援鄂抗疫的女醫務工作者約3476名
    截至2月2日,援鄂抗疫的女醫務工作者約3476名 2020-02-04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航戰「疫」人物剪影:最美擺渡 勇敢逆行
    中國山東網4月16日訊 自疫情發生以來,青島航空全體人員雖身處不同的「疫」線,卻肩負著共同的戰「疫」使命,他們迎難而上,期間湧現出了眾多先鋒模範和感人事跡,這其中就有來自青航客艙部擺渡人的力量。工作中,其嚴把每一項安全流程,真情服務每一位旅客,認真落實每一項防疫要求,耐心解答學員的每一個疑惑,堅守戰「疫」一線,為公司培養更多新生戰「疫」力量!高中尚、劉悅:最「衝鋒」擺渡人在境外疫情高發時期,乘務員高中尚、劉悅均主動請戰,衝鋒在前。
  • 戰「疫」警色|硬核逆行者 最美藏藍色⑦
    戰「疫」警色|硬核逆行者 最美藏藍色⑦ 2020-04-24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們,最美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你們,最美 2020-04-24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遼寧省文藝工作者以藝戰「疫」 匯聚精神力量
    日前,在遼寧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遼寧省書法家協會的倡議下,遼寧省書法家、篆刻家紛紛拿起手中的筆和刻刀,用文藝的方式凝聚正能量,用作品為抗「疫」一線工作者加油鼓勁。胡崇煒《戰勝新型肺炎疫情階段三首》截至3月11日,遼寧省書法家協會組織動員省內1481名書法家創作戰「疫」作品2655件,全省篆刻工作者創作篆刻作品300餘件。
  • 【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引下】纖筆一支堪大任 新聞戰士亦...
    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湖南新聞工作者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傳部的部署要求,聞令而動、迎難而上,用手中的筆、話筒和鏡頭為「武器」,義無反顧地衝上沒有硝煙的戰場,踐行「四力」要求,記錄特殊歷史,講好抗疫故事,用旗幟引領方向,用號角振奮精神,用科學消弭焦慮,用事實擊退流言,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彰顯了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
  • 戰「疫」新聞人(四):一股火燒病魔、雷劈疫疾的勁兒
    近日,我們專訪了人民網8位戰「疫」新聞人,走近他們的抗「疫」故事,聆聽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並在此人有品公號上進行連載。2月14日,情人節這天,作為人民日報社第二批增援記者,劉陽與韓基琛「逆行」抵達武漢。到達武漢第一天,他們便深入「疫線」。
  • 戰「疫」行動 | 山東龍泰友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向山東建築大學捐贈...
    戰「疫」行動 | 山東龍泰友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向山東建築大學捐贈防疫物資 2020-05-11 0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防控先進典型事跡丨勇者無懼——記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電視新聞...
    戰疫情,黨員要奮勇爭先,記者要衝鋒在前。新聞工作者是疫情防控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疫情防控中的「逆行者」之一。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電視新聞中心共產黨員、記者張元奇,勇敢地肩起社會責任,在疫情防控戰線上忘我奮鬥,築起思想輿論的堅固防線,為海南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進行,確保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思想和輿論環境,在關鍵時候發揮了黨的輿論喉舌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攜手戰「疫」大工師生守護防疫工作者家中的愛—新聞—科學網
    元宵佳節當晚,大連市500餘名醫護工作者星夜馳援防疫一線的消息感動全城,刷爆了大連人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