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本質是人類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爭奪生存資源支配權

2020-12-21 育鄰人

育鄰夢

《孫子兵法》「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爭」關乎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自人類社會誕生以來,任何國家的建立、朝代更替都發生在「戰爭」之後,也可以說是「戰爭」創造了國家。那麼,為什麼只有通過「戰爭」才能建立國家呢?

「戰爭」本質是人類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爭奪生存資源支配權

國家領導權只能通過「戰爭」獲得

1927年8月7日,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上,毛澤東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結合中國當時國情提出了著名論斷「槍桿子裡出政權」 。的確,人類社會從原始部落首領到今天的國家元首基本都由某個群體的最強者居之。那麼,一個群體之中如何判斷誰是強者、誰不是呢?答案有且只有一個——通過「戰爭」

拳擊是今天男性展示力量之美的典型、通過比武或筆試決出一二三名、投票選舉產生某個組織的勞領導者,這些理論上都屬於爭取群體領導權力的戰爭,與產生大規模流血犧牲的戰爭相比其進行的方式更文明。生活中,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夠成為特定人群的遊戲主導者、工作中幾乎每個人都期盼自己能夠登上更高一級的領導崗位,同樣社會生活中也沒有人終身甘願被領導。那麼,如何滿足大伙兒都想成為領導的現實需求呢?答案有且只有一個——通過「戰爭」。當然,現代「戰爭」形勢已經包括了投票選舉在內的一切競爭形態。

戰爭導致人類生存資源支配權變更

國界就是一國「戰爭」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大範圍

人類按地球呈現的不同形態將表分為海洋、江河、湖泊、丘陵、平原、山區、高原、荒漠和沙漠,這些不同形態的地域之間存在著流動界限,自然生命根據自身繁衍生存需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領地界限,比如獅子、豹子、狼群、大象、羚羊等動物的生活領地,這些界限都是自然競爭的結果。人作為自然生命體系中的最高智慧擁有者,人類在漫長的繁衍進化歷程中還為為地球創造了另一種界限——國界

國家,是由領土、人民、文化和政治四要素組成的大範圍人類聚居群體,是使用相同語言文字、擁有共同文化信仰、為追求同一幸福生活目標而團結在一起人民的統稱。

國界,是一個國家行使行政管轄權的界線,也可以說國界就是一個國家「戰爭」能力所能觸達的最大範圍。國家「戰爭」能力所能觸達範圍的大小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最直接體現,比如今天我們說美國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就是因為它的軍事力量遍布全世界所有大洲和大洋;我國對香港和澳門行使國家治理主權最顯著的標誌就是駐軍。

地球上本沒有領地或主權界限。但是,因為自然生命之間的戰爭讓地球村出現了生存權利界限,國界就是人類國家「戰爭」能力所能觸達的最大範圍。世界上不存在永恆不變的國界,國界會隨著國家戰爭能力的強弱而發生變化。我國歷史上每個朝代的國界都不同,今天世界上依然有很多國家因國家「戰爭」能力強弱更替而引起國界變更,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以色列的持續擴張和巴勒斯坦的不斷萎縮。

國家主權界碑

求存是自然生命最根本的需求,人類要實現可持續繁衍同樣必須以自然資源為依託。所以,世界上不同人類種族之間時常會因為爭奪自然資源而發生「戰爭」,也就是說「戰爭」的本質是人類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爭奪自然資源的支配權。當然,今天人類社會之中的「戰爭」已經不再局限於武力對抗,它已經被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經貿、文娛、科研、政治體制等多領域。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裡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裡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裡教育服務生態圈。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發明「禮」?「禮」的本質是什麼?
    「禮」是人類特有的事物,其他生物同類之間,是「無禮可談」的,人類為什麼發明「禮」?「禮」的本質是群體利益最大化高低不同、胖瘦各異的不同個體,僅外表就這麼多差異,內在的區別就更多了,個性有別,風格不一,脾性不同,觀點千差萬別,辦事的方式更是不能統一。
  •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質是利益!
    人與人關係的本質是利益關係,最好的關係是互相成全,家庭成員之間如此,同事之間更不用說了。就連朋友之間,也是互相成全,才能走得久遠,方得始終。 這麼說來,是不是顯得過於功利了?其實不然,無論是哪種關係,如果互害了,或者一方做出不利於另一方的事情來,都是具有破壞性的。
  • 戰爭的本質是什麼?長平之戰中,便彰顯得淋漓盡致
    戰爭的殘酷性,在這一刻彰顯無疑。這一場大戰的本質是什麼呢?爭奪利益,在這裡這種利益是政治訴求、是人口、土地、資源,是所有能夠被攫取的生產資料。 而在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之中,戰爭就成為了秦、趙矛盾的最高表現形式。 長平之戰後趙國一蹶不振,40餘年後「奮六世之餘烈」的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天下的願望。 而當歷史不斷前進,人類對資源生產資料的爭奪也曾未停息。
  • 《自私的基因》:人類只是基因的生存機器,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基因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證自己的存在和延續,基因最關心的是個體的生存和繁殖。有一些表面的利他行為,比如父母花費很大的代價養育子女等等,我們常常誤解為這是個體為了群體利益犧牲自己,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父母養育子女也是為了基因能夠延續下去,獲得進化的機會。這個真相很殘酷,人活著似乎跟其他動物沒什麼區別,那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很多人陷入了迷茫。
  • 從人民、國家與政治家利益維度看戰爭正義性,茅老揭穿千年謊言
    從這裡可以看到,人民的利益判斷標準和國家的利益判斷標準是不同的。這點不同,自古以來從來不允許說明。只有國家利益才可以宣傳,人民的利益好像不言而喻就是國家的利益。國家號召人民去打仗,要用各種理由。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國家管理好,而去爭奪那些沒有多少價值的荒地呢?
  • 在21世紀,又為何很少發生戰爭?
    戰爭的歷史由來已久,在原始社會就有戰爭了,黑猩猩與黑猩猩之間也有戰爭,戰爭發生的最初的原因,其實就是為了爭奪生存資源。但是,現在的全球經濟,已經是知識經濟了,生產力的提高,最根本的動力來自於科技。現在的財富,是知識和科技,而不再是土地、石油、鐵礦、煤礦和黃金了。
  • 兩個女人的進化戰爭
    第二,假如兩個女人會為了一個男人而競爭,我們就有理由認為兩個男人也會為一個女人而競爭,這樣的話,翁婿之間應該也不怎麼好相處才是,可為什麼翁婿關係也很少像婆媳關係這麼擰巴?家庭是不同家庭成員進化利益博弈的平臺,進化心理學也許有助於理解婆媳關係的癥結所在。不過,在從進化視角剖析婆媳關係之前,我認為有必要澄清另一個已有解釋的不足,因為這些解釋通常都暗示說婆媳關係具有中國特色。
  • 婆媳關係:兩個女人的進化戰爭
    第一,公公跟婆婆一樣,跟媳婦沒有血緣關係也沒有感情基礎,可為什麼公媳關係沒有像婆媳關係這麼擰巴?第二,假如兩個女人會為了一個男人而競爭,我們就有理由認為兩個男人也會為一個女人而競爭,這樣的話,翁婿之間應該也不怎麼好相處才是,可為什麼翁婿關係也很少像婆媳關係這麼擰巴?家庭是不同家庭成員進化利益博弈的平臺,進化心理學也許有助於理解婆媳關係的癥結所在。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利益共享
    【光明學術筆談】  編者按  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推進,將不同民族、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如何構建一個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 公權力與私權利的糾葛與評判標準——人類社會權利發展研究
    原始社會以前是沒有人類的,那時候的猿人以小群體為單位四處遷徙,與叢林裡的猛獸爭奪生存資源。當時對猿人生存造成威脅的大多數來自於猛獸,只有強壯的猿人才能獲得生存,於是力量成為了他們的崇拜對象,群族的首領也是通過力量型博弈選出來的。首領帶領大家抵抗災害,可以任意分配群體裡由其他猿人採摘、狩獵後供奉的物資。其他的猿人只得聽從指揮,沒有明確的分工協作。
  • 深度挖掘:人類除了膚色不同,還有其他不一樣麼?
    這是因為單一的人種當中不同的群體,在發展歷史及生存環境地理的不同階段下;運用自身的能量及智力創造出了一個屬於自己這一部分人群的文明;並加以運用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特性。從本質上而言,地球上所有人類都在共同使用同一種生命體模板;即人體的各項物質化機能配置都是一樣的。無論你是什麼膚色、什麼民族;你與他人之間都是流動著紅色血液,會流淚、流汗,會疲勞、興奮的同質化同類生命體。
  • 黑猩猩與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8.5%,為什麼卻不屬於人類?
    黑猩猩和原始人類一樣喜歡群居生活,一個群體一般由一隻雄性猩猩來統領族群,群體的大小不一,一個群體的數量有的為3-5隻,有的群體數量多的可達30-50隻。黑猩猩易於生存,可以吃的食物種類很多,像水果,花,種子,樹皮,樹莖,昆蟲等都是它們的囊中之物。
  • 人類的未來在哪?
    而在人類進化史上,之所以只留下如今的人類一脈傳承至今,在同一時期的其他智人,皆因與人類爭搶生存空間、食物來源及地球資源而被人類逐一消滅絕種。而殖民者之所以殖民,其本質上就是消滅競爭對手,以在地球獲得自身更多的生存空間及資源。所以,殖民者的普世觀認為,其是在用高級文明徵服和改造低層次文明,從而實現和推進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所以殖民者並不認為自己的殖民是掠奪與殘酷,而是「文明的改造與推動」。
  • 歐洲三十年戰爭,宗教原因的背後是國家利益!
    歐洲三十年戰爭是歐洲近代時的開端,這場戰爭自1618年開始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籤訂,總共持續了30年,所以也被稱為三十年戰爭。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全歐大戰,最終以哈布斯堡和神聖羅馬帝國的戰敗告終。
  • 從紀錄片《人類星球》感悟強者力量
    近日看紀錄片《人類星球》,感到非常震撼。片中探討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反映了人類在殘酷條件下為了適應環境頑強生存的艱辛探索和努力付出,內容很是精彩,故事扣人心弦,讓人難以忘懷。片子仿佛一下把我拉進了飲毛茹血、刀耕火種的時代,鏡頭裡看到了很多難以想像不為人知的場景。
  • 一部試圖揭開人類本質的動畫系列——《機動戰士高達》
    它的誕生,改變了日本動畫內容創作的風格,用嚴肅的故事和更加嚴謹的風格,講述人類對未來,對戰爭的反思。41年來,這個動畫延伸出無數系列,如今,可能它已經被老道的高達迷戲稱為,「高達模型的廣告片」,但是,這41年來,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年輕人訴說,人類的本質。
  • 誰是你生存最恐怖的敵人?硬核科學紀錄片《病毒星球》詮釋人類命運...
    中國第一部從科學眼光出發,綜合病毒學、免疫學、人類學、世界史和社會學等學科視角,聚焦病毒與人類關係的科學類紀錄片《病毒星球》正式啟動拍攝。據悉,本片由優酷聯合bilibili、雲集將來、智識學研社共同出品,並將於年內登陸優酷。
  • 日俄戰爭:黃俄羅斯計劃與大陸政策的針鋒相對,兩個強盜間的爭奪
    尤其我們的「鄰居」——北邊的沙俄和東邊的日本兩國,將爭奪的焦點同時放在了中國東北,都想在滿洲地區攫取利益,兩國互不相讓,矛盾激化,遂爆發了後來的「日俄戰爭」。所以,基於上述原因,日俄之間的戰爭已經埋下了伏筆。②「三國幹涉還遼」使日俄矛盾進一步加劇甲午戰爭結束後,日本迅速崛起,實力大增,豐厚的戰爭收益增強了其同其他列強進行爭奪的信心和動力,進一步激發了日本擴張的野心,妄想稱霸東亞。
  • 人類為什麼會發動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戰,原因究竟是什麼?
    戰爭不可輕啟,戰爭就是人類爭奪利益的最終手段,戰爭也是種族仇視、貪婪人性放大的最終體現。人類歷史從來就是一部戰爭史,細分下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各有各的原因,下面請大家聽我細細分析。希特勒一戰爆發的原因:利益分配不均勻19世紀末20年代初,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利益分配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