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井欄邊草
鳳尾蕨科 Pteridaceae 鳳尾蕨屬 Pteris
別 名:鳳尾草。
植物形態:根狀莖直立,先端被黑褐色鱗片。葉密而簇生;不育葉卵狀長圓形,長20~40cm,寬15~20cm,一回羽狀,羽片常3對,無柄,線狀披針形,長8~15cm,寬0.6~1cm,葉緣有不整齊鋸齒,下部1~2對常分叉,頂生三叉羽片及上部羽片的基部下延;能育葉羽片4~6對,狹線形,長10~15cm,寬0.4~0.7cm,僅不育部分具鋸齒,有長約1cm的柄,下部2~3對常2~3叉。孢子囊群線形,膜質,全緣。
分布生境:省內各地均有分布。生牆壁、井邊及石灰巖縫隙或灌叢下,海拔1000m以下
藥 材 名:鳳尾草
藥用部位:全草或根
採收加工:全年可採
功效主治:清熱利溼,涼血止血,消腫解毒。用於痢疾,洩瀉,淋濁,帶下,黃疸,疔瘡腫毒,喉痺乳蛾,淋巴結核,腮腺炎,乳腺炎,高熱抽搐,蛇蟲咬傷,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外傷出血。
學名:野雉尾金粉蕨
Onychiumjaponicum (Thunb.)Kze.中國蕨科 Sinopteridaceae 金粉蕨屬 Onychium
別 名:日本鳥蕨、小尾草、小野雉尾草、野雞尾、柏香蓮。
植物形態:根狀莖長而橫走,疏被鱗片,鱗片棕色或紅棕色,披針形,篩孔明顯。葉散生;柄長2~30cm;葉片和葉柄近等長,寬約10cm或過之,卵狀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四回羽狀細裂;羽片12~15對,互生。孢子囊群長0.3~0.6cm;囊群蓋線形或短長圓形,膜質,灰白色,全緣。分布生境:省內各地均有分布。生林下溝邊或溪邊石上,海拔50~2000m。採收加工:夏、秋季採收全草,或割取葉片,鮮用或曬乾。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利溼,止血。用於風熱感冒,咳嗽,咽痛,洩瀉,痢疾,小便淋痛,溼熱黃疸,吐血,咯血,便血,痔血,尿血,瘡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燙火傷。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江西試點工作自2012年啟動,《江西省中藥資源植物圖鑑(草本類Ⅰ)》記錄及保存了此次普查工作部分成果,該圖鑑共收錄江西省草本類藥用植物資源227種,圖鑑分三部分內容:蕨類植物門、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簡明扼要地介紹了藥用草本類植物的別名、形態、分布生境、藥材名稱、藥用部位、採收加工、功能主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