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鱗毛蕨(拉丁學名:Dryopterisfragrans),鱗毛蕨科鱗毛蕨屬植物,高約20-30釐米。根狀莖直立或斜升,頂端連同葉柄基部密被紅棕色、膜質、卵圓形或卵圓披針形,先端短漸尖,邊緣疏具鋸齒的鱗片。葉簇生,葉柄通常長僅1-2釐米,生於石縫中的植株,長可達12釐米。
植株高約20-30釐米。根狀莖直立或斜升,頂端連同葉柄基部密被紅棕色、膜質、卵圓形或卵圓披針形,先端短漸尖,邊緣疏具鋸齒的鱗片。葉簇生,葉柄通常長僅1-2釐米,生於石縫中的植株,長可達12釐米,禾稈色,有溝槽,密被紅棕色,長圓披針形,邊緣具鋸齒的鱗片和金黃色腺體;葉片長圓披針形,長10-25釐米,中部寬約2-4釐米,先端短漸尖,向基部逐漸狹縮,最基部寬不足1釐米,二回羽狀至三回羽裂;羽片約20對,斜展,彼此靠近,往往相接,披針形,鈍尖至急尖頭,中部羽片長約1.5-2釐米,基部寬約6-8釐米,下部數對狹縮呈耳狀,羽狀或羽狀深裂;小羽片(裂片)矩圓形,邊緣具鋸齒或淺裂。葉草質,幹後上面褐色,下面棕色,兩面光滑,沿葉軸與羽軸被亮棕色披針形鱗片和腺體,葉脈羽狀,兩面不顯。孢子囊群圓形,背生於小脈上;囊群蓋膜質,圓形至圓腎形,邊緣疏具鋸齒,大,成熟後彼此靠近並往往伸出葉邊之外,背面具腺體。孢子橢圓形,周壁具瘤狀突起,染色體n=41,二倍體。
香鱗毛蕨是落葉多年生草本,生於高寒地區的滑石坡、森林中的碎石坡上和火山周圍的巖漿縫隙中。主要分布於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地質公園內、塔河縣白卡獸山、呼中的大白山的高山地帶及小興安嶺北部地區。其中尤以生長於五大連池的香鱗毛蕨活性最強,這可能與五大連池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有關。
據北方民間驗方記載,香鱗毛蕨能治療各種皮膚病和關節炎,如牛皮癬、溼疹、頑癬、蕁麻疹、皮疹、皮炎、腳氣和乾癬等。尤其對牛皮癬和關節炎的治療效果非常顯著。黑龍江省北部的居民把香鱗毛蕨視為「皮膚病的剋星」,用香鱗毛蕨的水煎液塗擦患處以治療上述疾病。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香鱗毛蕨對真菌有抑制作用,見《香鱗毛蕨對真菌的抑制作用》;香鱗毛蕨的醇提取液對銀屑病的效果較好,見《香鱗毛蕨治療銀屑病的藥理作用研究》;香鱗毛蕨有效成分對皮膚瘙癢及過敏有很好的療效,見《膚癢寧止癢和抗過敏作用的實驗研究》;香鱗毛蕨對類風溼性關節炎也有很好的作用,見《香鱗毛蕨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有效部位的藥理作用和化學成分的研究》。
香鱗毛蕨是一種重要的藥用植物,由於其對皮膚病具有很好的療效,逐漸的被人們重視。而在五大連池民間對該種植物進行著滅絕式地採摘(市場上隨處可見買賣香鱗毛蕨的整個植株和各種粗劣的香鱗毛蕨醇提取物的化妝品),近年來人們通過採集的野生香鱗毛蕨製成的軟膏治療皮膚病,這都對香鱗毛蕨野生資源的保護造成巨大的危害,導致採集越來越困難,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能否進行人工繁殖栽培。
主要價值:香鱗毛蕨能治療各種皮膚病和關節炎,如牛皮癬、皮疹、皮炎、腳氣和乾癬等。
1.馬齒莧功效與作用
2.雪蓮花功效與作用
3.茴香根功效與作用
傳播中藥知識,弘揚中醫文化,從小受母親影響,長大後也從事了中醫研究,喜歡各種中草藥搭配,就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真的很神奇,帶著這種好奇心進入了中醫世界,也找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樂趣!
需要各種野生草藥、中藥材、可加百草中醫微信:bczys12
微信:bczys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