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極拳強身健體,武太極拳才是真正的中國功夫

2020-12-16 秀圈課代表

太極拳在傳統的中國功夫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很多人包括外國人都把太極拳當作中國功夫的代表。不誇張的說,太極拳確實非常厲害,尤其講究以柔克剛,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

但是現在的太極拳卻被認為是花架子,尤其出現了不少所謂的太極拳高手,在與人對打時一敗塗地,這加深了人們對太極拳的誤解。

事實上太極拳分為兩類,一類是文太極拳,簡稱文太極。文太極也就是今天國內外大多數人練的太極拳。包括現在所謂的太極拳高手也都是文太極。文太極主要是強身健體,對於實戰其實沒有太大用處。

真正能用來實戰的其實是武太極拳。武太極拳才是中國功夫的代表。但是武太極威力強悍,而且不外傳。在今天的中國真正會武太極的不超過五個人。曾經有一個短片,不知道是民國時還是剛建國時,一位會武太極的高手,曾經只用一招就打的一個挑戰者,退到數米之外。從出招看,速度極快,完全是借力,和文太極的招式完全不同。

太極拳會分出文太極和武太極,主要還是在清朝時,清朝以前只有武太極。分出文武太極的原因是和太極拳的傳承有關。清朝時,當時的太極拳傳承人陳氏,有一位族人不願意再練習,認為太極拳過於毒辣,且聯繫太辛苦,尤其要想練成得花費數十年。於是這個人就想著改造太極拳,後來就創出了能夠強身健體的文太極拳。也就是今天社會上流傳的太極拳。

但是武太極卻是嚴格遵守著不外傳的規矩,會武太極的人更不會和人打擂臺。因為一旦使出,就會傷人。曾經一位武者和一位會武太極的高手比武時,被點了穴道,最後花了數年才衝破。今天的西方搏擊術,在如果在和真正的武太極對抗時,這些搏擊術可能會不堪一擊。

相關焦點

  • 頤養性情、強身健體 太極功夫在全球各地受追捧
    頤養性情、強身健體 太極功夫在全球各地受追捧 2015-04-06 12:53:4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 李家四代傳承太極拳,延續武式太極拳香火!
    李家太極拳傳承武式太極拳,自李亦畲起歷經四世,傳承研究太極,名師輩出。李氏歷代相承,用哲學觀點解釋太極,用體用態度驗證太極拳。李家二世傳人:李寶相、李寶極、李寶琛、李寶恆、李寶廉、李寶讓兄弟六人均堅持不懈練拳,繼承李亦畲意願,傳承延續武式太極拳。三世:李福蔭、李召蔭、李槐蔭、李棠蔭堂兄弟四人著書立說,教徒授藝,將武式太極推向社會。
  • 通過「非遺」太極拳了解中國文化
    其中,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最終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鄭長鈴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我們沒有將太極拳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認知,人們可能僅把它視為強身健體的手段。
  • 申請六次,12年等待,中國太極拳申遺成功了!
    太極拳太極拳是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集合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太極、陰陽等理念為核心,集怡情養生、強身健體、競技對抗等多方面為一體,在為我國傳統太極拳門派眾多,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別,各派直接既有各自的傳承也同時相互借鑑學習
  • 太極拳劃時代保護傳承的激情「碰撞」!太極拳研究專家、七大社區...
    太極拳研究專家、溫縣政協副主席嚴雙軍說,太極拳是東方文化的精髓,是東方傳統文化的動態符號,也是中國獻給世界人民的美好禮物。太極拳運動能夠強身健體、陶冶情操,其精髓是和諧。他認為應該儘快開辦太極拳文化大學和各類專業學校,以培養大批合格的、走向世界的專業從業人員,並且深度挖掘太極拳文化內涵,成立權威的太極拳文化發展相關研究機構,加大對太極拳文化產業的研究。
  • 中華武術---太極拳
    1949年後,被國家體委統一改編作為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表演、體育比賽用途。中國改革開放後,部分還原本來面貌;從而再分為比武用的太極拳、體操運動用的太極操和太極推手。傳統太極拳門派眾多,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別,各派既有傳承關係,相互借鑑,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百花齊放之態。
  • 太極拳,是真功夫,還是花拳繡腿?
    最近,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成為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時間,太極拳在中國,再次成為大家關注和熱議的對象!有人說:太極拳,因為有真功夫,所以,申遺成功,那是早晚的事情;也有人說:太極拳,是花拳繡腿,關鍵時刻,不頂用,所謂功夫再高,一磚撂倒。那麼,太極拳,究竟是真功夫,還是花拳繡腿?
  • 太極拳現場:頗具藝術化的健身動作,終於被列入世界非遺名錄!
    就在今晚,中國太極拳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此同時送王船也被列入世界非遺名單中。早在多年前,太極拳一直被視為老年人的專屬,其實這是丟失國學文化教育的現代人對太極拳的誤解,真正的太極拳是以博大精深的中醫學為基礎的全民健身系統,具有很系統而全面的健身方法,非常值得人類去深入了解。你知道太極拳的現場景觀嗎?非常壯觀!每個動作都充滿著藝術元素,一起來看看吧!
  • 陳式太極拳必須要知道這三層功夫!
    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太極拳是一種反常理的運動。它的很多要求是與平時的心理活動和生理特徵不同的。譬如,如果用一顆外求、煩亂的心,去支配太極拳的形體運動,那麼,勢必不會出現一個平和、寧遠、纏綿的太極拳。因此,只有用慢去冶煉內心的急躁,才有可能真正練的是太極拳(慢只是正確習練太極拳諸多方面之一,其它方面做的不正確也不行。)。
  • 可悲的太極拳現狀
    太極拳,向來被譽為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文化中的獨特瑰寶,甚至被視為中國武術的象徵與代表。
  • 話說太極拳|你絕對不知道!太極拳到了中國臺灣後變成了……(連載)
    中國臺灣流傳的太極拳流派傳承情況,主要有以下八個方面:一是陳式太極拳,二是楊式太極拳,三是忽雷太極拳,四是武式太極拳,五是吳式太極拳,六是孫式太極拳,七是吳峻山派太極拳,八是武術名人名家之太極拳。陳式在中國臺灣第三十六回在中國臺灣流傳的陳式太極拳,雖然傳人不多,但主要的流派俱全。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太極拳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 張氏太極拳簡介
  • 八段錦和太極拳的區別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八段錦和太極拳之間的關係。八段錦之前我有做過介紹,是目前健身氣功裡面流傳最廣的功法。由於招式簡單容易上手,尤其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謂是氣功入門築基不二之選,在中醫界,國學文化界及健身愛好者之間廣為習練,現就不多做贅述,今天主要介紹一下家喻戶曉的太極拳。
  • 學習太極拳的意義所在
    「太極拳是中國的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充滿著哲理,與中國傳統的醫學有著血緣關係。學練太極拳是一項很好的健身運動,可以強身健體,可以防身自衛,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種美的享受,還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無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壽。」習練太極拳要求動作安舒,支撐八面,上下相隨,是身體各部達到完整如一。為人之道亦是如此,以中正為本,中庸之道不可失。才能活的安然舒暢,心平氣靜,俗瑣之事則不會擾其身心。
  • 馬保國連中3拳都沒事,太極拳的定位是什麼?真正的高手在哪裡?
    從馬保國事件裡就可以看出,馬保國在擂臺上的時候被人連續擊中三拳而沒有事,這就說明太極拳這一套老年人的拳法還是十分不錯的,要知道馬保國可是一個近70歲的老頭了。所以說,太極拳對於他的定位我認為就是老年人拳法,用來強生健體的。
  • 中國再添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十二年的堅持,終於申遺成功
    大家好,我是小二黑,記得關注並轉發來支持作者哦12月17日,中國再添2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項分別為: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以及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如今中國可是擁有
  • 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現場,燃!燃!燃!
    同時,來自俄羅斯、義大利、英國、美國、加拿大等100多個國家的太極拳愛好者錄製視頻,祝賀太極拳成功申遺。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走進了太極拳的神奇世界,通過習練太極拳,既達到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目的,又促進了相互間的文化交流。
  • 張氏忽雷太極拳簡介
    張氏忽雷太極拳是中國太極拳的一個流派,是太極拳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 太極拳聽勁如滾鐵圈
    所以我們練太極拳推手的應用是有相當的攻防含義的,如果你的東西還不能應用於散手,只能說筋骨還沒有整起來,還不夠運轉自如,真正的聽勁靠的是——周身一氣是能夠讓全身筋骨團結合作的,如水,如空氣,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對方難以捉摸,而我們始終像滾鐵環一樣,時刻可以把力打到他的中心,一念之間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