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全面漫談.

2021-02-13 蕨經


——獻給我那位已經逝去了的朋友。

『不知不覺、無法自控、兩行清淚就在我的面頰上滑落。』

『早晨起床的過程是如此艱難。其實我只想永遠鑽在被窩裡、誰都不要來跟我講話。我也沒有興趣吃東西。應該說對任何事情都毫無興趣。終日疲乏、到了夜晚卻反而睡不好。但是我很清楚我必須堅持下去、我沒有選擇。因為我還有一份用來餬口的工作、還有小孩要撫養。然而我在內心裡卻早已萬念俱空、我感到生活中的一切都不可能再會有任何轉機。』

DEPRESSION、抑鬱症。

吞噬思維、創意、活力、快樂與幸福感的精神惡魔。靜默、緩緩地侵蝕。漸漸地你的心靈行至隆冬的黃昏、日暮途窮:黑暗從四面八方席捲而來、絕望與窒息籠罩。無處可逃。自殺、將自己從一切苦難解脫出來的潛意識念頭、在腦海裡如鬼火般時隱時現。


明星如張國榮、普通民眾如新浪微博網友@走飯 等人曾經經歷的煎熬以及最終迎接他們的悲劇、已經無需贅述。

大約三四年前。

我家人一位在某知名出版社擔任編輯、和我也有過面緣的友人、抑鬱症。

在一個夜晚燒炭自殺、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話說來、前些日子有科普文章引用了某項統計調查:

抑鬱症患者的自殺高峰並非一般以為的冬季、反而是萬物開始復甦的春天。現在已是人間四月天。所以我想、或許有價值談一下抑鬱症這個其實已經被反覆宣傳許久的話題的若干可能較少周知的側面、以此獻給我那位已經逝去的朋友以為紀念、同時也獻給其他朋友以及我自己以為警示、讓生命途中的風險更加可控、人生更加從容。

#文中除特別指明以外的抑鬱症一般默認為重症抑鬱(Major Depression或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①【禍不單行】

抑鬱症:DEPRESSION、絕非其字面含義那樣地淺顯簡單:持久地感到悲傷鬱悶。若執著於這個單詞本身的話很容易被誤導。抑鬱症實際上是一大類情緒障礙的統稱、且因人而異。記住這句話會有幫助——抑鬱症症狀主要反映在四個方面:身體機能、思維能力、感受方式和行為舉止。這其實是抑鬱症症狀多樣性的表現。



沒必要再依次羅列抑鬱症症狀了、網際網路上隨處都是。但有一點令抑鬱症變得更為複雜棘手:

抑鬱症常常禍不單行。

其他一些精神障礙可能成為抑鬱症的肇因或結果、或平行存在。其中最為臭名昭著的是: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和強迫症(OCD)。

焦慮症是一大窩精神惡魔的統稱:包括PTSD、恐怖症、社交恐懼症、廣泛焦慮等等。嚴格意義上講強迫症雖然具有特殊性但其本質亦隸屬焦慮症範疇。這些疾病常與抑鬱症如影隨形、互為因果。例如PTSD往往源於先前人生經歷中的精神創傷、因此PTSD患者特別容易同時並發抑鬱症。而公眾相對較為熟悉的強迫症患者往往會因為反覆無法控制的念頭或儀式性行為而感到強烈的負罪感和挫折感、從而滑向抑鬱。當然反過來抑鬱症同樣也可能引發焦慮和強迫。



上述種種皆提示一點:抑鬱症絕非邊際清晰明了的疾病、不應該自行判斷或者否定自己患有抑鬱症的可能性。當自己已經連續幾周面臨精神狀態異常時、切記要向專業醫療人員尋求幫助和諮詢、充分溝通。不要以教條主義的症狀列表來進行對號入座:比如看到抑鬱症患者食欲不振、消瘦、體重降低時就以為自己其實食慾很旺盛於是就不是抑鬱症:抑鬱症完全可能表現為過食和肥胖。也不要以為自己睡眠很充分於是就不是抑鬱症:10-15%的抑鬱症患者存在過度睡眠傾向。另外抑鬱症患者就一定寡言少語手腳沉重了嗎?也未必、焦慮型抑鬱患者完全可能有正常的語速、甚至更快、以及坐立不安。



務必接受正規醫療諮詢的另外一個重大意義在於讓專業醫療人員幫助排除一些並非抑鬱症的狀況、以免誤診。比如某些神經損害(如帕金森病)、藥物副作用、重金屬中毒(某些重金屬含量極高的中草藥的經年累月的服用)或者病毒感染以及甲狀腺等內分泌異常亦有可能表現出類抑鬱症症狀、這些因素都需要在醫生的介入下排除。


②【男女有別】

抑鬱症之複雜和迷惑性還表現在症狀上的男女有別。

現在或許很多人已經了解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抑鬱症(女性的生涯患病率要比男性高70%、遠高於男性)。但他們未必了解抑鬱症的性別差異。事實上、這方面男女有別、而且差異往往還相當大。例如女性抑鬱症患者會更多地經歷悲傷體驗、感覺自己毫無價值、或者承受著過度的負罪感。但男性患者卻更傾向於感到極度疲倦、易怒、對諸事、哪怕是自己曾經鍾愛的嗜好都變得提不起興趣、更容易感到挫折、膽小怕事、甚至個別人還會變得粗暴而具有攻擊性。有些男性患者為了拼命從抑鬱症中掙脫出來會強迫自己一股腦兒投入到工作中、相比女性更不願意和家人與朋友談及抑鬱症、舉止也隨之變得魯莽而草率。

還有一個非常顯著的差異在於:女性患者更容易嘗試自殺、但實際上真正死於自殺的人數卻是男性患者多得多(美國)。即:嘗試自殺之際男性對自己更容易下重手、更加絕決。


綜上所述:在相當一部分男性抑鬱症患者之中悲傷(Sadness)感受並不特別顯著、而是失去了作為社會人的活力。這顯然與抑鬱症給人的第一印象存在距離、但意義重大。

③【這是病、得治】

從標題上看似乎這一點沒有必要寫了。抑鬱症當然是病、抑鬱症無法純粹靠自己調節心態來解脫、中度到重度的抑鬱症幾乎不可能純粹依靠運動來治癒、抑鬱症放任不管的話可能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例如自殺!都很正確。但是這裡要增加的抑鬱症不可不治的原因是:


①最新研究認為抑鬱症對於生理健康的嚴重影響:美國心臟協會發表聲明、將抑鬱列為和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和吸菸地位同等的心臟病危險因素。大約20%的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心梗或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達到重度抑鬱的臨床標準。大多數研究和薈萃分析顯示抑鬱和全因死亡、心臟死亡密切相關。不接受治療的抑鬱症患者的預期壽命會下降。


②2008年一項大型研究提示長期抑鬱症對於大腦記憶能力和認知功能具有毒害作用(Toxic Effects)。既往抑鬱症病史越長則毒害效應越嚴重。

③抑鬱症還可能間接地與癌症等其他嚴重疾病扯上干係。有觀點認為抑鬱症至少間接升高癌症死亡率、因抑鬱症患者可能更漠視早期症狀且諱疾忌醫、在作出醫療決策時更加猶豫。


所以、即便你的抑鬱症病情尚不至於嚴重到時時刻刻想要自殺的地步、抑鬱症治療依舊重要且迫切。務必灌輸這樣的認知:抑鬱症是一種流行卻非常嚴重、不容小覷的疾病。並且抑鬱症和許多其他疾病一樣、介入越早治療越及時則治療效果越好(更易緩解、更少復發、也更有利於減輕抑鬱症造成的身心損害累積)。


④【藥無完美】

雖然抑鬱症危害巨大、但是在所有精神障礙或疾患中抑鬱症又屬於最容易收穫確切療效的一類。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抑鬱症只要治療恰當總體有效率可達60-80%。抑鬱症的治療方案非常多、大體可以分為:

①精神療法(認知行為療法、閱讀療法等等)

②運動療法

③藥物療法

④草藥療法(大名鼎鼎的有聖約翰草Saint John's Wort。在西方國家聖約翰草至今人氣頗佳。聖約翰草提取物在民間被用於許多草藥療法的配方。在歐洲聖約翰草被廣泛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抑鬱症。然而近來的研究認為聖約翰草的所謂治療抑鬱症的效果與安慰劑無異、無論治療對象是輕度還是重度抑鬱症。而且聖約翰草還可能導致與其他藥物聯用的不良反應。)

⑤其他療法(包括電痙攣療法等等)



這裡僅僅展開討論③藥物療法。

若追溯抗抑鬱藥歷史、基本上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MAOIs藥物(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這種骨灰級抗抑鬱藥對於某些類型的抑鬱症特別有效、但卻同時具有一些喪心病狂的副作用。比如MAOIs類藥物如果和特定食物或飲料(如芝士和紅酒)以及特定藥物(如某些避孕藥、處方止痛藥、草藥補充劑等)同時攝入時可能引發危及生命的血壓升高。也就是說服用MAOIs藥物必須同時在牆上貼一張冗長的嚴禁同時攝入的食物與藥物清單。


第二階段:三環類(Tricyclics)。三環類抗抑鬱藥藥效強勁、但如今已經不再常見、因其副作用同樣過於顯著、尤其是超劑量服用時特別危險。

第三階段:新型抗抑鬱藥。這類藥物主要還能分為:

①SSRIs類藥物(包括大名鼎鼎的禮來公司出品、被稱為世紀之藥的百憂解Prozac、左洛復Zoloft等等)

②SNRIs類藥物(包括怡諾思Effexor以及欣百達Cymbalta等等)。


SSRIs與SNRIs的作用原理相當近似、稍後會重點介紹SSRIs。還有一種比較有名的藥物叫做安非他酮(Wellbutrin)。安非他酮的原理是直接作用於多巴胺。

這些新型抗抑鬱藥物的相比之前兩個階段更加安全、副作用更小、而且SSRI與SNRIs類藥物常常又能夠相當有效地應對與抑鬱症如影隨形、三位一體的廣泛焦慮以及強迫症、可謂一藥三吃(當然後兩者比起抑鬱症、一般來講應答劑量不同:廣泛焦慮比抑鬱症高一些、而強迫症可能需要更高)。


但新型藥物絕非沒有短板:比起老一代藥物其藥效也被認為相對偏弱。且SSRIs與SNRIs同樣會造成許多令人不適的副作用、例如頭痛、眩暈、噁心、口乾、便秘、疲乏、嗜睡、出汗增多、食慾下降、焦慮緊張、失眠等等、尤其是剛開始服用的時候。當然隨著持續服藥症狀會越來越輕並最終趨向於消失。但是由於患者體質與敏感度差異、新型抗抑鬱藥的副作用感受高度因人而異、在某些人群身上依然會體現得較為強烈。同時還需要提及部分SSRIs與SNRIs藥物特有的副作用、例如對於尿道阻力產生影響導致尿瀦留以及更加難堪的代價:性慾抑制——這在一些人群身上表現得尤為顯著。性慾抑制主要表現在欲望缺乏與性器官敏感度下降兩方面(到達性高潮的時間更久)、對於性活躍年齡層來說不無遺憾。這導致一些年輕男性不願意服用某些類型的抗抑鬱藥。當然剛才提到的直接作用於多巴胺的安非他酮相對SSRIs與SNRIs在性慾方面的副作用弱不少、然而它卻增加了患者癲癇發作的機率。


這裡還必須提到一種極端的副作用:在極罕見的情形下、抗抑鬱藥不但沒有發揮應有的療效、反而還推波助瀾惡化了病情。2004年、美國FDA對於SSRIs類藥物進行了一次大型充分評估、涉及評估對象4400名兒童與青少年、結果發現其中有4%的人在服藥期間產生自殺念頭或企圖自殺(雖然都未遂)、而對照安慰劑組為2%。這項評估結果最終促使FDA對於所有抗抑鬱藥物實施了【黑盒標籤】令(Black Box Warning Label)。所謂黑盒標籤是用於處方藥物中的最嚴重風險警告標籤、以此告誡抗抑鬱藥可能存在的極端風險。

以上種種說明任何類型抗抑鬱藥物都有其局限。


⑤【或者不吃藥、或者藥不能停】

那麼得了抑鬱症究竟吃不吃藥?

不得不承認這方面存在爭議、應該說是眾說紛紜。有觀點認為運動與心理療法(如認知行為療法、CBT等)可以獲得和藥物療法等同的作用、也有觀點認為視不同病情嚴重程度應該採用不同的療法組合、又有觀點認為輕中度抑鬱症時藥物療法效果與安慰劑無異、還有觀點認為運動根本對於抑鬱症無益、等等。

但是目前歸納國際權威機構(例如英國國家醫療技術評估局、NICE)的觀點、一般而言認為從抗抑鬱藥的風險收益比觀點出發來看、對於輕中度抑鬱症更加推薦採用心理諮詢、CBT以及其他心理療法、而對於重度抑鬱症則採用CBT等心理療法與藥物治療的並行、以及還認為:相比純粹藥物治療、CBT等心理療法不僅效果更加持久而且也更加不容易復發。基於這種理念NICE規定18歲以下青少年抑鬱症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必須並行CBT等心理療法。

權威機構的意見是值得參考的、要點在於:

①得了抑鬱症必須向專業醫療機構的專業醫師尋求幫助、但並不等於操起來就急著吃藥。輕度抑鬱症常常不需要服藥、甚至抑鬱症本身就存在一定比例的自愈性。有些患者為了省事偷懶不管自己實際情況如何張口就向醫生討藥吃、這可能引發藥物濫用的風險、必須警惕。

②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應該採用因人而異的治療方案或者組合治療方案。


③CBT等心理療法的作用不容忽視。快節奏生活方式以及浮躁的心態令許多人傾向於僅服用藥物。這種態度不應該受到鼓勵。

④新型抗抑鬱藥物的有效性對於多數患者而言是確切的、但也有局限和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的嚴重副作用。這些必須納入考量。

如果醫生決定應該吃藥呢?

這時候就應該遵從【藥不能停】原則了。

這絕非戲謔之語、反而由於抑鬱症的特性而需要牢記。

首先、有些患者在服藥之後不久就在副作用之下漸漸喪失耐心甚至自行放棄服藥。然而抗抑鬱藥物從開始服藥到確切效果的顯現一般需要一周到三周的時間乃至更長。(這點稍後將會詳述)


其次、有些患者在病情緩解後轉而開始擔憂長時間服藥會不會上癮或者有什麼長期副作用於是自行停藥。這也是相當不理智的做法。抗抑鬱藥突然停藥之後多數患者會經歷較為嚴重的戒斷症狀、有些會病情捲土重來甚至更加嚴重。事實上、一般而言新型抗抑鬱藥(尤其是SSRIs和SNRIs)總體而言還是很安全的。這表現在既不會上癮、目前看來也未反映任何嚴重的長期副作用(上市本身還不久、未能充分評估長期效應的品種除外)。這一方面並不需要太多憂慮、相反作為患者藥不能停倒是一個關鍵的原則。

什麼時候停、怎麼停?遵醫囑、和醫生充分溝通。但是通常抗抑鬱藥一旦開始服用則建議至少連續服用半年時間以鞏固療效並最大程度減少復發機率。有研究認為、首次經歷重症抑鬱的患者生涯復發至少一次以上的概率可達80%、平均復發4次。還有調查提示抑鬱症的復發概率隨著復發次數而提高:第二次復發後的再發概率為75%、第三次後復發概率高達90%。因此與抑鬱症的鬥爭很有可能是論持久戰的踐行。)即便在醫生覺得合適的時間點上開始著手停藥、也應該階段性地一步一步地減少服用量、而不是突然停藥。

和其他所有藥物一樣、服用抗抑鬱藥物也有不少注意事項、其中之一就是:飲酒要萬分小心。


抑鬱症患者常常會有酒精依賴現象。酒精依賴與抑鬱症可以互為因果——可以是長期酒精依賴導致抑鬱症、也可以是抑鬱症患者為擺脫煎熬而尋求酒精依賴作為精神上的慰藉稻草。畢竟、飲酒的場所如酒吧等有利於患者產生當下的欣快感受、而酒精本身又能暫時緩解抑鬱症狀——雖然之後往往會使病情更加惡化。

一定要努力控制住自己的飲酒欲望。因為即便是新型抗抑鬱藥在服用期間若不注意飲酒控制、也會付出不小的代價。抗抑鬱藥物代謝本身對於肝臟就會形成一定的壓力、若再大量飲酒則可能引發嚴重的肝臟損害。飲酒還可能影響藥效的發揮、並且可能放大藥物的副作用、令飲酒體驗變得非常糟糕且更容易導致醉酒以及更強烈的醉酒後不適。正因為如此、沒有一家抗抑鬱藥物生廠商不在說明書中強調服藥期間的飲酒風險。


⑥【耐心等待、見證奇蹟】

醫生給你處方了某種SSRIs類新型抗抑鬱藥物、你滿心期待它令你重獲新生。然而醫生在處方的時候就明確告訴過你、這類藥物從開始服用到確切效果顯現需要至少一周到三周、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些你雖然心裡都清楚、但是服藥初期各種難受的副作用令你頗為煩惱以至於幾天之後你就開始按捺不住內心的疑慮:這藥真的對我有效嗎?萬一吃了一兩個月都沒有任何效果的話我這幾天的苦頭豈不都白吃了?

這種想法在初次服藥的抑鬱症患者之中應該是相當普遍的。

那麼為什麼?為什麼新型抗抑鬱藥SSRI需要等待那麼多時間?為什麼不能像止痛片那樣立竿見影?

這涉及到SSRIs類藥物的作用原理。

血清素的作用

SSRIs的名稱比較學術、是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選擇性血清素(即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的縮寫。並不需要特別深入了解血清素(5-羥色胺)的確切複雜含義、只需要記住這種東西和可能更加為大眾所熟知的多巴胺都屬於一種對於人的精神狀態有重要作用的化學物質:(單胺類)神經遞質。根據一種已經流行了幾十年的研究假說【單胺假說】、大腦中血清素水平的降低可能與抑鬱症的發生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單胺假說構想的人類抑鬱症的本質是:腦部關鍵化學物質(神經遞質)的失衡。這種假說也構成了SSRIs與SNRIs類抗抑鬱藥物的藥理基礎。所謂SNRIs就是Serotonin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血清素(5-羥色胺)與去甲腎上腺素(也是一種神經遞質)再攝取抑制劑。即、SNRI是一種作用於兩種神經遞質的雙遞質抗抑鬱藥、根本理念卻與SSRI近似。

不過這裡必須指出:所謂的單胺假說至今仍只是假說:一種可能性的構想、其本身有局限性和不少矛盾。抑鬱症的根本機制(病因)至今尚無確切定論、見仁見智。SSRIs與SNRIs等新型抗抑鬱藥物也只是對症下藥、距離根本解決病因的藥物還有很長的距離。

既然了解了血清素扮演的重要角色、就不妨順便探索一下血清素的世界。

血清素是神經遞質、是一種生物信號(Biological Signal)、幫助大腦神經系統中相鄰神經細胞的信息溝通。也正因為如此、血清素才能影響人的情緒。既然血清素水平降低與抑鬱症有關、那麼一種合理的思考就是反其道行之:想辦法提升血液中的血清素水平不就可能緩解抑鬱症狀了麼!對、部分抗抑鬱藥物就是這樣操作的、當然具體採用的手段是:減緩釋放到血液中的血清素被分解的速度。這種手段就好比往廚房的洗菜池子裡放滿水、然後等待裡面的水通過落水口排走。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落水口敞開、還有一種是用塞子塞住一半。顯然肯定是被塞住一半的池子水位高度更加持久。採用這種減緩排出理念的抗抑鬱藥物就因此得到了一個專業術語名稱: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選擇性血清素(即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簡稱:SSRIs。


但只是這樣程度的說明還無法真正解釋為何SSRIs類藥物在顯現藥效之前需要等待如此之久。而且似乎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其實在服藥之後也就幾個小時的功夫、人體內的血清素水平就會迅速升高。既然如此藥效的姍姍來遲究竟是哪個環節出問題了呢。

要搞清楚這點我們需要了解一下SSRIs類藥物作用機制的其他一些側面。血清素是神經遞質、是生物信號、本質上扮演神經細胞間傳遞信息的角色。要做到這一點光有神經遞質是不行的、還需要結合神經細胞中的特定受體(Receptor)來實現溝通。試想有座防範嚴密的金庫。要打開這座金庫的門必須要有特定人員將手掌緊按在金庫大門口的掃描裝置上才能獲準通過。從本質上講血清素扮演的就是類似手掌的角色、而受體則是掃描裝置——只有血清素能夠和其受體互動、激活它、從而傳遞信息。

一言以蔽之:神經遞質血清素需要和受體聯合作業。如果只是血清素水平高而受體數量少、那麼信號傳遞的廣度與速度就會受到影響。這是一種瓶頸效應、就好比一大群顧客想要湧入正在舉辦折扣活動的大型商場而商場卻只有可憐的一兩扇旋轉門一樣。

SSRIs類藥物的特點就在這裡:除了之前提到的SSRIs通過抑制血清素被再攝取從而保證其維持於較高水平之外、目前更有觀點認為SSRIs很可能還具有增加受體數量的作用、最終令得血清素能夠更高效地傳遞信息。

然而血清素水平維持容易、要在神經細胞的恰當部位生成新受體卻要困難得多——需要時間、充分的時間。而且:【藥不能停】。這也就是為何血清素水平明明已經升高患者卻感覺不到什麼變化——直到受體數量跟上來之後。屆時信號傳達暢通而高效、「聲音變得洪亮」、患者的情緒獲得重新平衡、病情緩解。

因此服藥初期你要做的是:你或許會有各種不適、個別人甚至抑鬱症狀還會加重(極端情況就是前文講到的Blackbox Warning)。也正因為如此服藥初期任何年齡階段的患者都必須接受密切監管)。你迫切盼望症狀改善的奇蹟時刻早日到來、但最重要的是你同時還要保持充分的耐心和樂觀、相信現代醫學、相信科學。

奇蹟到來的那一刻是什麼感受呢?

根據許多通過服藥獲得確切療效的患者的回顧、奇蹟時刻的體驗是:豁然開朗、身心突然輕鬆了下來、抑鬱症導致的軀體症狀也大幅度緩解、對於生活、人生的希望與信心突然重新湧現、一些患者還會突然想通之前糾結於心頭久久不散的葛藤、憂慮與悲傷是根本沒有必要的。有一位抑鬱症患者網友在網上如是說:XXX藥只是睏倦、輕微噁心。60mg吃了一周、感覺效果不明顯、反而有加重的態勢。有點噁心、胃口不好。我幾乎要放棄了。結果一個下午突然感覺緩解了很多。很多抗抑鬱藥物都是這樣子:前一周幾乎看不到希望。很多時候都是到一個臨界點、奇蹟就發生了。一定要堅持服用。。。

臨界點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SSRIs類抗抑鬱藥的藥效顯現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性、對於有必要服用藥物的患者而言堅持到見證奇蹟的毅力才會那麼重要、即便過程中因人而異可能經歷輕重不一的各種惱人副作用。但這些副作用大部分患者可以克服、畢竟相對於重症抑鬱不進行治療的後果而言是值得的。

首次服用第一種抗抑鬱藥患者的有效應答比例大概在50%-75%左右。若不能有效應答也無需氣餒、完全可以調整劑量或者從一種SSRIs類藥物切換到另一種SSRIs、或者還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嘗試不同種類抗抑鬱藥物的組合。副作用較大的患者也可以嘗試切換藥物類型(但需要注意不同藥物之間的切換可能需要設置窗口時間、不是所有藥物都可以立即直接切換。)直到尋覓到最適合自己的品種為止。還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搭配處方一些減小副作用的藥物。從這個意義上講、抑鬱症患者與適合自己的抗抑鬱藥之間是需要緣分、需要尋找和嘗試相處的——這就和談戀愛差不多:如果談得三觀不合換一個再上就可以了、沒必要因此絕望或者沮喪。

【結語】

本文開頭提到的我家人那位在某知名出版社擔任編輯的朋友、年輕女性。當時曾經在電話裡淡淡地對我家人提到過:「向來討厭吃藥。實在是因為症狀發得比較嚴重、在醫生強烈建議下開始服用某種抗抑鬱藥。堅持了一兩個禮拜感覺副作用很大、卻一直沒有起色、心想反正也就是這樣子不死不活了、就停了。」停藥後她服用一些營養補充劑和近似食療的中藥配方來改善軀體症狀。然而僅僅一周以後。。。。。。

扼腕痛惜。

生者能為逝者做到的事、無非就是祈禱冥福而已。

然而這實在是無比空虛的幻影、因為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死後存在冥福。人生的幸福是和生命的長度與生命的品質正相關的、是活著、是當下。


抑鬱症如高懸於每個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沒有絕對避免的保障。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唯有以知識和警惕鑄就利劍、

一起向抑鬱症勇敢宣戰。:)

完。

參考資料:

1.http://www.mentalhealthamerica.net/sites/default/files/Breaking_Down_the_Myths_About_Depression.pdf

2.http://hpb.gov.sg/HOPPortal/health-article/10202

3.http://www.hpb.gov.sg/HOPPortal/health-article/10210

4.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1%86%E3%81%A4%E7%97%85

5.http://www.nimh.nih.gov/health/topics/depression/index.shtml?utm_source=BrainLine.orgutm_medium=Twitter

6.http://www.mentalhealth.umn.edu/medication/antidep_bro.pdf

7.http://ajp.psychiatryonline.org/article.aspx?articleID=99894

8.http://www.nimh.nih.gov/health/topics/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index.shtml

9.http://www.webmd.com/depression/guide/untreated-depression-effects

10.http://www.oxfordmhf.org.uk/blog/2012/03/why-do-antidepressants-take-so-long-to-work/

相關焦點

  • 抑鬱症全面成因分析與反思
    文/老K如果你了解歷史會發現,1980 年代前,中國幾乎沒聽說過「抑鬱症」患者。為什麼當下這麼多中國人忽然「得上」了抑鬱症?當時大部分神經症都被「誤診」為「神經衰弱」,其實後來精神病學家反思,當時被診斷為神經衰弱的人群中,好多其實就是抑鬱症等神經症問題,所以實際上抑鬱症並非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問題。當下抑鬱症幾乎成為了我們的時代病,無論是現實中還是電影橋段裡,抑鬱症相關話題越來越多。
  • 心空漫談 - 身與心
    往期原創精彩回放與欣賞:1、 心空漫談-觀心自在2、心空漫談-松靜自然3、心空漫談-親情關係4、心空漫談-輪迴與無情5、侯凱老師打坐引導語音歡迎添加觀心源小助理,微信號:
  • 得了抑鬱症有哪些表現,預防抑鬱症,4個方法可了解
    關於抑鬱症的新聞大家都看過不少,這是一種嚴重危害公共衛生和社會的疾病,近些年抑鬱症高發,更是讓人提高了對其的重視程度。抑鬱症看似只是簡單的精神問題,但它會逐步摧毀患者的生活和意志力,最終讓患者走向了自殺的結局。
  • Roland 羅蘭鋼琴教育漫談|《初學和弦時遇到的「瓶頸」》
    羅蘭鋼琴教育漫談-初學和弦時的「瓶頸另附右手譜例,請看下方圖示:羅蘭鋼琴教育漫談-初學和弦時的「瓶頸方式二:「逐一相識」,陸續加入。將每個音的時值進行保持。羅蘭鋼琴教育漫談-初學和弦時的瓶頸通過畫寫,可以生動地記住「和弦成員」在五線譜中的具體樣貌。
  • 做了抑鬱症自殺幹預志願者後,我發現多數人都活在平靜的絕望中|周末漫談
    其中因抑鬱症自殺佔比最大。據2017年WHO發布的精神疾病報告顯示,中國的抑鬱症發病率達到了4.2%,差不多每20人中就有1人患有抑鬱症。由於人口眾多,中國抑鬱症患者數量在5400萬人左右。而當得知自己的好友小七被北京安定醫院確診為中度抑鬱,並為此辭了工作,暴瘦20斤後, 超哥才意識到,抑鬱症離自己並不遠。
  • 19歲女孩因失戀患抑鬱症 請注意抑鬱症6大危害!
    抑鬱症是以持續而顯著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失眠以及精神活動的全面抑制。抑鬱症究竟會引起哪些潛在的危險呢?
  • 微笑著的抑鬱症,測一測:陽光型抑鬱症的自我判定
    實際上,每年全球約有1000萬人有自殺意圖,其中50%~70%是抑鬱症患者。這不得不讓人對抑鬱症的為例感到害怕。 性格外向、開朗的演員喬任梁因為抑鬱症而自殺一事,讓我們了解了一類新的抑鬱症:陽光型抑鬱症(也稱微笑抑鬱症)。那麼, 什麼是陽光型抑鬱症呢? 首先,陽光型抑鬱症相較一般的抑鬱症而言更為複雜,也更難被發現。
  • 中度抑鬱症怎麼治療好?
    中度抑鬱症怎麼治療好? 時間:2020-08-08 16:42 合肥治療精神心理疾病醫院 中度抑鬱症怎麼治療好?抑鬱症和其他疾病一樣,剛開始是輕度,如果沒有及時妥善調節,就會發展為中毒重度。中度抑鬱症患者會表現出情緒低落、食慾下降等症狀。
  • 只有內向的人會得抑鬱症嗎?抑鬱症的9問9答:關於抑鬱症的那些事
    1.抑鬱症能夠被治癒嗎?許多抑鬱症患者對抑鬱症能否被治癒都抱著懷疑的態度,也許你也是其中一員。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什麼程度的抑鬱症,無論抑鬱症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都是完全可以治癒的。國內以及世界上都已經有太多的研究數據和臨床康復案例證明這一事實。
  • 科普漫談| 大自然的「潘多拉魔盒」,不要輕易打開……
    科普漫談
  • 抑鬱症,不是每一個抑鬱症都有原因,70%的抑鬱患者都能好轉
    患抑鬱症的病人70%以上都有自殺行為或想法,而且有三大徵兆。留意你身邊的人,不要等悲劇發生後才追悔莫及!抑鬱就像黑洞,一不留神就會把自己吸進去。這是許多抑鬱症患者的切身感受。抑鬱症就是一場「心靈感冒」,不僅會讓人心情低落,還會與身體疾病伴發,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 戴上微笑的面具,抑鬱症就消失啦!?
    這個朋友就是同在《奇葩說》的馬薇薇,馬薇薇患有重度抑鬱症。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了,看過《奇葩說》的人都知道馬薇薇的辯論風格。她是一位多麼活潑的女孩兒,笑起來總是那麼的可愛,雖然經常說一些反雞湯的話,但是仍然深受觀眾們的喜愛。怎麼?這麼一個活潑女孩兒?也會患上重度抑鬱症?
  • 單相抑鬱症和雙相抑鬱症的區別
    抑鬱症這三個字並非單指一種精神疾病,而是一種同屬精神障礙的總稱(如躁狂抑鬱症、精神病性抑鬱症、季節性抑鬱症、產後抑鬱症、更年期抑鬱症等等)。單相抑鬱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抑鬱症,它分為典型的單相抑鬱症和非典型單相抑鬱症。
  • 家人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辦?|重溫《丈夫得了抑鬱症》
    然而,作為抑鬱症患者身邊最親近的人,卻常常不知所措。如果家人、愛人、朋友……那些我們最愛的人得了抑鬱症,站在他們身邊的我們,又該怎麼做?在一部名為《丈夫得了抑鬱症》的電影中,或許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不要去想抑鬱症的原因,而是想它的意義影片最後,妻子將陪伴丈夫與抑鬱症鬥爭的經歷用漫畫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漫畫的名字就叫《丈夫得了抑鬱症》。
  • 漫談「體制化「
    既然是漫談,我想先引用英國作家毛姆的一段文章: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裡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這種安詳寧靜的快樂好像有一種叫我驚懼不安的東西。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變遷——變遷和無法預見的刺激,我是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滿布的海灘的。
  • 沙棘與抑鬱症
    如果這三種神經遞質失去平衡,神經元接收到的信號就會減弱或改變,人體就會出現失眠、焦慮、強迫、抑鬱、恐懼等症狀,表現為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大腦疾病。按照精神醫學關於抑鬱症病因的理論研究(神經遞質學說),抑鬱症的成因,主要是由於患者大腦中5-HT(五羥色胺)神經遞質濃度的下降。
  • 抑鬱症「魔爪」伸向青少年
    簡單聊過幾句,劉海燕意識到,「這孩子有非常典型的抑鬱症症狀」。家長聽了她的建議,帶著總是「提不起精神」「怏怏不樂」的孩子去了醫院精神科,診斷結果是「重度抑鬱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算,全球有超過3億名抑鬱症患者。抑鬱症也被稱作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 經常情緒低落,可能是患上抑鬱症,抑鬱症甚至會影響大家生命安全
    沒錯,今天要帶給大家的就是抑鬱症,抑鬱症其實是一個情緒病,雖然它僅僅是一個情緒病,但是每一年都有不少的患者因為這個情緒病而喪命,所以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抑鬱症,為自己、為家人、為朋友建立一道防火牆。
  • 抑鬱症有哪些表現?抑鬱症能治好嗎?得了抑鬱症怎麼辦?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患上抑鬱症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抑鬱症作為精神類疾病,很多人對它都不是很了解,這對於發現病情以及控制病情是極為不利的。那抑鬱症有哪些表現?抑鬱症能治好嗎?得了抑鬱症怎麼辦?一整天都提不起勁,總是強顏歡笑,內心極度痛苦,甚至因為一些小事異常煩躁,也是抑鬱症的表現。異常敏感也是抑鬱症的表現,有些女性坐月子期間,對於丈夫晚歸非常在意,總是覺得心裡委屈,神經變得非常敏感,要當心患上了產後抑鬱症。更年期女性出現脾氣暴躁,敏感,除了與更年期症候群有關外,也是患上抑鬱症的一個表現。
  • 常焦慮症和抑鬱症有什麼區別?
    那麼常焦慮症和抑鬱症有什麼區別?   焦慮症和抑鬱症的不同  1.抑鬱症常伴有焦慮症狀  抑鬱症常伴有焦慮症狀,但抑鬱症以抑鬱為主,焦慮往往只是抑鬱症患者表現出來的一種情緒反映,同時還伴有其他情緒反映,如強迫、疑病、恐懼等。臨床中可用症狀量表進行測試,分清症狀的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