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裡遛彎的時候,看到這兩隻可愛喵,上一秒各自慵懶,下一秒兩隻小可愛就黏在一起,變成追跑打鬧的好朋友,自在得讓人羨慕。
前兩天在商場裡找餐館的時候偶遇仙蹤林,還是18年前的裝修風格,有招牌鞦韆椅,經典的小吃還是臺式阿嫲麻油雞面線,只不過從十幾塊錢漲到了四十幾塊。
想當年宿舍樓旁邊開了一家仙蹤林,在一碗麵均價3-5塊的年代,我們那群窮學生們始終也沒捨得去當時時髦的不得了的仙蹤林,哪怕點杯果汁,坐一坐它那充滿瓊瑤風的鞦韆椅。
等到後來,可以隨心所欲地去吃仙蹤林的時候,當年那幫窮朋友們卻難得見面了。
最早吃到正宗的煲仔飯,也是彼時的一群可以在一起笑鬧的(chi huo)朋友一起攢的局。後來,幾乎每次和出差來京的舊友見面,都會選有煲仔飯的茶餐廳,必點一份臘肉煲仔飯,像正餐裡的快餐,而又比快餐吃起來正式許多,快而不急,又透著粵式的熱鬧和溫情。
煲仔飯,看似複雜融合的味道,其實只需要簡單的食材和調味品,家庭版更是可以隨心所欲改良到面目全非。
大米,臘腸,臘肉,薑絲,雞蛋,芥藍,蠔油,生抽。如果你不喜甜,可以把廣式香腸和臘肉換成川香麻辣香腸和湘味臘肉,芥藍也可以換成其他綠色的蔬菜,比如油菜、菠菜、生菜、西藍花等等。
哦,當然,還得有一口煲仔鍋,拿來做煲仔飯,做黃燜雞米飯,都能像模像樣。沒有煲仔鍋,就用小砂鍋,淺口的那種。不建議用大砂鍋,因為你可能吃不了那麼多米飯。
煲仔鍋底薄薄地抹一層油,大米在煲仔鍋裡浸泡至少一小時。(米水比例1:1.5,這種比例說出來也是廢話,誰會拿秤稱呢。就比平日蒸米飯時稍微多一點點吧)最好用長粒香或者泰國香米,不要隨意加紫糯米和其他糙米,影響口感,也不容易起鍋巴。
臘腸斜刀切片,之所以不直接橫切成小圓片,就好比拍照角度一樣,斜刀切片拉長了臘腸的比例,會看起來比小圓片的形狀更誘人一些,視覺上能夠增加食慾。(我胡扯的,不要信。)
開大火,坐煲仔鍋,蓋蓋兒煮米飯,幾分鐘,鍋中水分快收幹時,選取煲仔鍋的半邊,依次鋪上臘腸、臘肉,另半邊打個雞蛋。轉小火,蓋蓋燜5分鐘左右關火。不要開蓋,保持燜15分鐘左右。
調汁,焯蔬菜。一湯匙蠔油,一湯匙涼開水,兩湯匙生抽,一點白糖,一點香油。
煲仔鍋開蓋,雞蛋旁邊鋪青菜,挑出薑絲,倒汁,拌勻。
臘肉和臘腸的油經過燜至,滲透到米飯中,開蓋全是腊味的香氣。調汁中的鹹香也一併滲入米飯粒中,經過翻拌融合,鹹、鮮、香恰到好處,每一口都是有濃濃的肉香。
哎呀,還有鍋巴!
喜歡吃辣的話,除了加辣臘肉和辣腸,調汁少加糖和蠔油,多加兩勺老乾媽也可以哦。(喏,改得面目全非了~)
每次做煲仔飯,都會想起那群老朋友,想起大家在等下一道菜的間隙一定會光碟上一道菜,桌子上永遠只有一盤菜,也能吃得那麼開心的時光。
小朋友最近有了交朋友的意識,見了電梯維修工爺爺兩次,與樓上的小哥哥在小花園裡擦了幾次肩,就認為他們都是他的朋友。所以在維修工爺爺和樓上的小哥哥再次見到他而沒有跟他打招呼的時候,小朋友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失落。與小哥哥默然擦肩之後,小朋友沮喪地對我說:他是我的朋友,為什麼不理我呢?
問題有些好笑,又讓人心疼。我跟小朋友解釋說,朋友需要相處,有相同的愛好,有的聊,捨不得分開,分開了彼此想念,再見面的時候又都覺得很開心。朋友不一定能讓你變得更好,但和朋友在一起,你會想要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叫你一聲「親愛的」的不一定是朋友,看到你卻不說話的沒準是最好的朋友。
小朋友當然沒聽懂,不過卻從沮喪的情緒中走了出來,開始好奇什麼是相處,什麼又是彼此,隨後又追問我:那樓上小哥哥見到我不說話,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吧?
害,命題崩塌。
人生得有多幸運,才能遇得到周華健歌曲中「一生一起走」的朋友啊。很多很多時候,道完「江湖再見」的朋友便再也難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