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與共識】多囊卵巢症候群診治內分泌專家共識

2021-02-13 婦產科指南

文章來源: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2018,34(1) : 1-7

作者: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

一、概述

多囊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又稱Stein-Leventhal症候群,由Stein和Leventhal於1935年首次報導[1],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導致的常見內分泌代謝疾病。在育齡婦女中,其患病率約為5%~10%[2],常見的臨床表現為月經異常、不孕、高雄激素血徵、卵巢多囊樣表現等,可伴有肥胖、胰島素抵抗、血脂紊亂等代謝異常,是2型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和子宮內膜癌發病的高危因素[3,4]。

二、流行病學

PCOS的患病率因其診斷標準、種族、地區、調查對象等的不同而不同,高發年齡段為20~35歲。根據2003年鹿特丹診斷標準,我國育齡期婦女的患病率為5.6%[5]。

三、病因學

PCOS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與遺傳及環境因素密切相關,涉及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的複雜調控網絡。

(一)遺傳因素

PCOS與遺傳有關,有家族聚集性,患者一級親屬患PCOS的風險明顯高於正常人群。家系分析顯示,PCOS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X染色體連鎖顯性遺傳,但不完全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6,7]。PCOS是一種多基因病,目前的候選基因研究涉及胰島素作用相關基因、高雄激素相關基因和慢性炎症因子相關基因等[8]。

(二)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參與了PCOS的發生、發展。宮內高雄激素環境、環境內分泌幹擾物如雙酚A、持續性有機汙染物如多氯聯苯(PCBs)、抗癲癇藥物、營養過剩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均可能增加PCOS發生的風險[9,10,11]。

四、臨床表現

(一)月經異常及排卵異常

月經異常可表現為周期不規律(即初潮2年後仍不能建立規律月經)、月經稀發(即周期≥35d)、量少或閉經(停經時間超過3個以往月經周期或≥6個月),還有一些不可預測的出血。排卵異常表現為稀發排卵(每年≥3個月不排卵者)或無排卵。

(二)高雄激素的臨床表現

1.多毛:

上唇、下頜、胸背部(包括乳暈)、下腹部(包括臍周及臍中線)、大腿內側可見較粗的體毛,陰毛呈男性型分布,mFG評分中國人群大於4分,即提示多毛[12]。

2.痤瘡:

大約25%~35% PCOS患者伴有痤瘡,而83%女性嚴重痤瘡患者是PCOS。伴有高雄激素表現的痤瘡多見於青春期後痤瘡,皮損表現為粉刺、丘疹、膿皰和結節,好發於面部中下1/3處,常伴有明顯皮脂溢出和月經前期加重,對常規治療抵抗。臨床常用Pillsburg四級改良分級法將痤瘡嚴重程度分為Ⅰ-Ⅳ級[13]。

3.脫髮:

常表現雄激素源性脫髮,頭髮從前額兩側開始變纖細而稀疏,逐漸向頭頂延伸,但前額髮際線不後移。

4.男性化體徵:

聲音低沉,喉結突出,女性第二性徵逐漸減退與消失,如乳房變小、陰蒂增大。

(三)胰島素抵抗相關的代謝異常

1.肥胖:

PCOS患者肥胖的患病率為30%~60%[14,15],以腹型肥胖為主。我國有34.1%~43.3%的PCOS患者合併肥胖[5]。

2.黑棘皮病:

它是高胰島素血症在皮膚的表現,是高代謝風險的臨床標誌之一。多發生於頸部、腋窩、腹股溝以及乳房下方,皮膚表現為絨毛狀角化過度及灰棕色色素沉著。

3.糖調節受損(IGR)/2型糖尿病:

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及糖耐量受損(IGT),PCOS患者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IGT的風險顯著高於年齡和BMI匹配的女性。流行病學調查顯示,PCOS患者中IGT發生率約為35%[15],2型糖尿病發生率約為10%[15]。

4.脂代謝異常:

約70%的PCOS患者存在脂代謝異常,主要表現為三醯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非高密度脂蛋白(nHDL)升高;與年齡、體重指數(BMI)匹配的對照者相比,非肥胖型PCOS患者也存在低HDL、高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高LDL的特徵[15]。

5.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PCOS患者較年齡和體重匹配的正常婦女更易患NAFLD,且病理評分更高[16]。高雄激素血症的PCOS患者較非高雄激素血症的PCOS患者更易發生NAFLD[17]。

6.高血壓:

PCOS患者常以收縮壓升高為主,30歲以後其發病率開始增加,30~45歲達到正常同齡人的3~5倍,絕經後期亦是正常人群的3倍[18,19]。

7.心血管疾病風險:

隨著年齡的增長,PCOS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升高[20]。PCOS患者血管功能不良與肥胖相關。此外,與年齡和BMI匹配的非PCOS患者相比,PCOS患者中頸動脈內膜中層增厚、冠狀動脈鈣化以及輕度主動脈鈣化更為顯著[21,22]。

(四)代謝紊亂對女性生殖功能及圍產期的影響

肥胖和胰島素抵抗被認為可以破壞竇卵泡的發育,幹擾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導致慢性不排卵[23]。研究顯示,肥胖PCOS患者不孕率更高,而且對誘導排卵的藥物反應性差,胚胎質量也差,體外受精(IVF)移植成功率、懷孕率、活產率均低,流產率高,妊娠併發症多[24]。另外,孕前期和孕早期的胰島素抵抗會增加患者孕期糖尿病、高血壓和先兆子癇的發生率,導致胎盤功能不全、流產、先天畸形、早產、死產,首次剖宮產率升高,新生兒併發症增多,同時胎兒成年後出現肥胖、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4]。有研究顯示,血漿和卵泡液中硬脂酸、油酸的濃度與卵母細胞的發育能力和不良的妊娠結局有關[25]。

五、診斷及鑑別診斷

(一)診斷依據

1.病史詢問:

患者月經情況(初潮時間、月經周期、月經量等),有無高雄激素血症臨床表現(多毛、痤瘡等),代謝異常情況(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目前是否有生育要求,既往有無不孕病史及不良妊娠史,飲食和生活習慣,家族中是否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以及女性親屬是否存在月經異常、不良生育史和婦科腫瘤病史,都需仔細詢問。

2.體格檢查:

測定身高、體重、腰圍、臀圍、血壓,評估多毛和痤瘡,檢查有無甲狀腺腫大,評估乳房發育情況(Tanner分級)[26],並了解有無擠壓溢乳,是否有萎縮紋、黑棘皮病及陰蒂肥大。

3.實驗室檢查:

(1)生殖軸的評估:①高雄激素血症的評估:目前沒有適用於臨床廣泛開展的精準評估方法,最常用的是測定血清總睪酮水平。由於不同單位測定的方法和參考範圍不同,如果測定值高於當地女性參考範圍的正常上限即可考慮高雄激素血症。PCOS患者血清總睪酮正常或輕度升高,通常不超過正常上限的2倍,可伴有雄烯二酮升高,硫酸脫氫表雄酮(DHEA-S)正常或輕度升高。若有條件,建議同時測定性激素結合球蛋白(SHBG),計算游離雄激素指數(FAI)=[總睪酮(nmol/L)×100/SHBG(nmol/L)],能更好地反映體內活性睪酮的水平,FAI正常值為0.7~6.4[27,28]。②黃體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月經第2~5天或B超未見優勢卵泡時進行測定。部分PCOS患者可伴有LH/FSH比值≥2。③抗苗勒激素(AMH):若有條件,建議檢測AMH以協助診斷,PCOS患者的血清AMH水平較正常增高。(2)其他內分泌激素測定排除相關疾病(詳見鑑別診斷):甲狀腺功能、腎上腺皮質功能、血清催乳素、血清17-羥孕酮(17-OHP)等。(3)代謝風險和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①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胰島素釋放試驗(IRT)測定:推薦5點法(0、30、60、120、180 min)。②其他指標:血脂、肝功能、腎功能、C反應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心電圖、頸動脈超聲,若有條件可行體脂率分析。

4.子宮及附件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前應停用性激素類藥物至少1個月。月經周期的第3~5天(月經規律者)或無優勢卵泡狀態下行超聲檢查,稀發排卵患者若有卵泡直徑>10 mm或有黃體出現,應在以後周期進行複查。推薦腔內超聲檢查,無性生活者需經直腸超聲檢查、有性生活者經陰道超聲檢查。需注意的是卵巢多囊(PCO)並非PCOS所特有。正常育齡婦女中20%~30%可有PCO,PCO也可見於口服避孕藥後、閉經等情況。

5.診斷標準:

(1)育齡期PCOS的診斷:根據2011年中國PCOS的診斷標準[29],符合以下條件:疑似PCOS:月經稀發或閉經或不規則子宮出血是診斷的必須條件。另外再符合下列2項中的1項:(a)高雄激素表現或高雄激素血症;(b)超聲表現為PCO。標準的評估方法:(a)月經稀發,月經周期35 d~6個月;閉經:繼發性閉經(停經時間≥6個月)常見;原發性閉經(16歲尚無月經初潮)少見;不規則子宮出血,月經周期或經量無規律性。(b)高雄激素表現包括痤瘡(復發性痤瘡,常位於額、雙頰、鼻及下頜等部位)、多毛(上唇、下頜、乳暈周圍、下腹正中線等部位出現粗硬毛髮;高雄激素血症依據總睪酮的測定,睪酮水平與臨床高雄激素症狀的程度無相關關係。(c)PCO診斷標準:一側或雙側卵巢內直徑2~9 mm的卵泡數≥12個/卵巢,和(或)卵巢體積≥10 ml[卵巢體積按0.5×長徑×橫徑×前後徑(cm)計算]。排除診斷:排除其他類似的疾病是確診PCOS的條件。部分PCOS患者可伴有催乳素輕度升高,但如果催乳素水平升高明顯,應排除垂體催乳素瘤;對稀發排卵或無排卵患者,應測定FSH和雌二醇水平以排除卵巢早衰和中樞性閉經、測定甲狀腺功能以排除甲減/甲亢引發的月經紊亂;如高雄激素血症或明顯的高雄激素臨床表現,應排除非典型性腎上腺皮質增生(NCAH)、皮質醇增多症、分泌雄激素的卵巢腫瘤等。確診PCOS:具備上述疑似PCOS診斷條件後還必須逐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雄激素的疾病和引起排卵異常的疾病才能確診。(2)青春期PCOS的診斷:對於青春期PCOS的診斷必須同時符合以下3個指標,包括:①初潮後月經稀發持續至少2年或閉經;②高雄激素血症或高雄激素的臨床表現;③超聲下卵巢PCO表現或體積增大(>10 ml);同時應排除其他疾病。

6.胰島素抵抗的評估方法:

胰島素抵抗是指胰島素效應器官或部位對其轉運和利用葡萄糖的作用不敏感的一種病理生理狀態。一些臨床特徵可以提示胰島素抵抗,如腹型肥胖、血脂異常、黑棘皮病、高血壓、糖調節異常[30]。(1)金標準:高胰島素正糖鉗夾試驗,用平均血糖利用率/平均胰島素濃度(M/I)進行判斷,實驗複雜,不作為常規檢查,僅用於科研。(2)空腹胰島素測定:由於檢測方法和人群的差異,建議高於當地正常參考值2~5倍者判定為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症[31,32]。空腹胰島素正常或輕度升高不能排除胰島素抵抗。(3)穩態模型評估的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空腹胰島素(μU/ml)×空腹血糖(mmol/L)/22.5[33,34],或量化胰島素敏感指數(QUICKI)1/[Log空腹胰島素(μU/ml)×空腹血糖(mg/dl)][35]。參考範圍依據當地人群的測定值。(4)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及胰島素釋放試驗:建議採用5點法。糖負荷後胰島素分泌曲線明顯升高(高峰值超過基礎值的10倍以上),胰島素曲線下面積增大,或胰島素分泌延遲、高峰後移至120 min,或胰島素水平180 min時仍不能回落至空腹水平[30]。

7.PCOS患者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

見表1。

(二)鑑別診斷

1.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CAH):

非經典型CAH,因21-羥化酶缺陷導致。此病以腎上腺源性的雄激素輕度升高為主。鑑別主要依賴基礎狀態下及ACTH興奮後的17-羥孕酮(17-OHP)的測定。基礎17-OHP<2 ng/ml,可排除CAH;若基礎17-OHP>10 ng/ml,則診斷為CAH;若17-OHP在2~10 ng/ml之間,需要進行ACTH興奮試驗[40]。

2.皮質醇增多症:

皮質醇增多症由腎上腺皮質分泌過量的糖皮質激素所致。對懷疑有皮質醇增多症者,可通過測定皮質醇節律、24 h尿游離皮質醇及1 mg地塞米松抑制試驗進行篩查,若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試驗發現次日晨血皮質醇<1.8 μg/dl(50 nmol/L)可以除外皮質醇增多症,異常者再使用經典法地塞米松抑制試驗確診。

3.雄激素相關腫瘤:

總睪酮高於正常上限值的2.5倍時應注意排除產生雄激素的卵巢腫瘤。盆腔B超、MRI或CT可協助診斷。若DHEA-S>800 μg/dl應注意排除腎上腺腫瘤,腎上腺CT和MRI檢查可協助診斷。

4.高催乳素血症:

部分PCOS患者可有血清催乳素輕度升高[41]。若血清催乳素反覆持續增高,應進行相應的病因鑑別(如催乳素瘤等)。

5.甲狀腺疾病:

根據臨床表現和甲狀腺功能測定(FT3、FT4、TSH及抗甲狀腺自身抗體)並結合甲狀腺超聲可進行診斷。

6.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OI):

年齡<40歲,可伴有慢性不排卵、不孕、多毛、肥胖等,患者會出現類似圍絕經期的症狀,血FSH及LH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低下,則考慮此診斷。超聲檢查往往提示卵巢體積減小,竇卵泡數量減少,無多囊樣的改變。

7.功能性下丘腦性閉經:

通常血清FSH、LH低下或正常、FSH水平高於LH水平,雌二醇相當於或低於早卵泡期水平,無高雄激素血症,在閉經前常有快速減重或精神心理障礙壓力大等誘因。

六、治療

(一)生活方式幹預

無論肥胖或非肥胖PCOS患者,生活方式幹預都是基礎治療方案[2,42,43],包括飲食、運動和行為幹預等。

1.飲食幹預:

總能量的控制及膳食結構的合理化是關鍵,推薦碳水化合物佔45%~60%,並選擇低生糖指數(GI)食物,脂肪佔20%~30%,其中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飽和及多不飽和脂肪酸均應小於10%,蛋白質佔15%~20%,以植物蛋白、乳清蛋白為主,同時要攝入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44]。

2.運動幹預:

對於肥胖或超重的患者,運動的主要目標是改善身體脂肪分布及減重[45],體重下降5%~10%可使患者的生殖和代謝異常得到明顯改善[46]。建議每周累計進行至少150 min中等強度(達到最大心率50%~70%)的運動效果,以有氧運動為主,每次20~60 min,視運動強度而定[47]。對於體重正常但存在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症的患者,運動同樣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利於其臨床轉歸。

3.行為幹預:

戒菸限酒和心理調整(去除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能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對於鞏固飲食及運動療法的效果、防止體重反彈有著重要作用[48]。

(二)代謝異常幹預

適應人群:以代謝異常表型為主的PCOS患者。

1.青春期:

合併IGR或糖尿病的非肥胖或肥胖PCOS患者,如果單純生活方式幹預效果欠佳,推薦加用二甲雙胍,最大劑量推薦1 500 mg/d,療程至少3個月[49]。對於合併超重或肥胖的PCOS患者,經過生活方式幹預治療,體重下降幅度小於基礎體重的5%,建議在二甲雙胍基礎上聯用或改用脂肪酶抑制劑(奧利司他)[50]:該藥物通過競爭抑制胰腺、胃腸道中脂肪酶的作用,抑制腸道食物中脂肪的分解吸收,減輕體重,小樣本的研究提示其還能降低雄激素水平[51]。需注意的是青春期PCOS患者減輕體重不宜過快,應循序漸進,以不影響青春期正常發育為原則。

2.育齡期:

(1)合併IGR:非孕期:不論肥胖或非肥胖的PCOS患者推薦診斷成立後即可開始二甲雙胍治療[49],該藥主要通過改善肝臟及外周組織的胰島素抵抗,抑制肝臟糖異生和糖原分解,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改善高胰島素血症。建議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非肥胖患者推薦1 000~1 500 mg/d,肥胖患者推薦2 000~2 500 mg/d,餐時或餐後立即服用,療程至少3到6個月。若胰島素抵抗或糖調節異常明顯改善,備孕患者建議使用至確診妊娠,無妊娠計劃患者可使用至糖調節異常恢復;若治療3~6個月沒有效果,建議調整治療方案,可考慮在二甲雙胍基礎上聯用或改用:①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吡格列酮)[52],該藥可提高靶組織對胰島素作用的敏感性,減少外周組織和肝臟的胰島素抵抗,減少肝臟糖原輸出,改善糖脂代謝,並有減輕炎症狀態等作用,小樣本研究提示其能改善高雄激素血症和排卵[53],聯合二甲雙胍具有協同治療效果,用藥期間需避孕;②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該藥可競爭性抑制α-糖苷酶進而減少糖類在小腸中的吸收,同時還能調節腸道菌群,增加患者餐後GLP-1水平[54,55],改善血脂,小樣本的證據提示阿卡波糖降低LH水平和改善高雄激素血症[56];用藥期間需避孕。孕期:對於已經妊娠患者,首選生活方式幹預,若血糖無法達到孕期血糖控制標準,及時使用胰島素;無二甲雙胍禁忌的情況下,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後亦可慎重使用二甲雙胍[57]。(2)肥胖和脂肪肝:在生活方式幹預不能有效地控制體重和改善脂肪肝時,應儘早輔助藥物治療。非孕期:推薦二甲雙胍治療,療程至少3到6個月,體重下降幅度達到原體重的至少5%,備孕患者建議使用至確診妊娠。若體重下降幅度小於原體重的5%,建議聯用或改用奧利司他[50,58],若生活方式幹預和藥物均不能有效地控制體重和改善脂肪肝可考慮代謝手術,適用人群包括:BMI>35 kg/m2或BMI>30 kg/m2至少有一項或以上合併症,具體參見2017 AACE指南[59]。若患者合併脂肪肝伴肝酶升高未超過正常上限的3倍,建議僅用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治療,若肝酶超過正常上限的3倍,建議保護肝臟,改善肝功能,具體參見2017亞太工作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60]。孕期:若懷孕時體重仍超過標準範圍,不建議在孕期中繼續減重,但應該控制體重的增加速度[61]。(3)脂質代謝異常:合併血脂異常的患者,如果生活方式幹預無效,可首選他汀類藥物,該藥物通過選擇性抑制3-羥基-3-甲基戊二酸單醯輔酶A還原酶,可以改善血脂紊亂,小樣本的研究提示其還能降低雄激素水平[62],具體藥物和療程參見2016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38],改善血脂異常的治療對PCOS患者的長期影響不明確。若PCOS患者無血脂紊亂及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他汀類藥物不作為治療的常規推薦藥物。(4)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PCOS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是PCOS治療的遠期目標。綜合管理,減少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如戒菸、減重或改善腹型肥胖、糾正糖脂代謝紊亂、降低血壓、治療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OSAS)等極為重要[4]。

(三)生殖異常幹預

1.抗高雄激素血症治療:

適用人群以高雄激素血症表型為主的PCOS患者。(1)短效口服避孕藥(OCP):對於青春期和育齡期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及臨床表現(多毛症、痤瘡等)建議OCP作為首選治療。對於月經尚未來潮的患者,只要已進入青春發育晚期(如乳房發育≥Tanner Ⅳ級),有需求者亦可選用OCP治療。OCP治療痤瘡一般約需3~6個月可見效;多毛至少治療6個月後才顯效。對於使用OCP治療無效的痤瘡及脫髮患者,需到皮膚科就診,配合相關的局部治療或進行物理治療。需要注意:在無其他代謝危險因素的情況下,可單獨使用OCP;有其他代謝危險因素的情況下,建議使用OCP時聯用改善代謝風險的藥物[63,64]。(2)螺內酯:適用於OCP治療效果不佳、有OCP禁忌或不能耐受OCP的高雄激素血症患者。每日劑量60~100 mg[49,65,66],建議在有效避孕的情況下,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使用,至少使用6個月見效。在大劑量使用時,會發生乳房脹痛、月經紊亂、頭痛或多尿,需注意低血壓及高血鉀,建議定期複查血鉀和腎功能。

2.調整月經周期:

適用於青春期、育齡期無生育要求、因排卵障礙引起月經紊亂的PCOS患者。(1)周期性使用孕激素:對於無高雄激素血症及臨床高雄激素表現,及無胰島素抵抗的患者可周期性使用孕激素。藥物包括地屈孕酮10~20 mg/d或黃體酮100~200 mg/d或醋酸甲羥孕酮10 mg/d,每周期10~14 d。此方法不影響代謝,不抑制下丘腦-垂體-性腺軸。(2)短效口服避孕藥(OCP):對於月經量過多或經期延長且有高雄激素血症和(或)高雄激素表現的PCOS患者可給予OCP。OCP首選達英35,從月經第3~5天開始服用,連續服用21 d(連續使用不超過6個月)。合併重度肥胖、糖脂代謝紊亂的患者,建議聯合二甲雙胍或胰島素增敏劑治療。(3)雌孕激素序貫療法:對於有生育要求或雌激素偏低、有圍絕經期症狀的PCOS患者,可給予雌孕激素序貫方法調節月經異常,具體方案參照絕經過渡期和絕經後激素治療臨床應用指南[67]。

3.促排卵:

適用於以生育障礙為主要表型的PCOS患者。有生育要求的無排卵女性均可用,建議孕前諮詢,要考慮到肥胖、高雄激素血症、年齡、卵巢體積和月經異常等因素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具體方案參照多囊卵巢症候群不孕治療共識[68]。合併代謝異常的PCOS患者建議促排卵前首先糾正代謝異常。

(四)遠期併發症的預防與管理

定期的管理對PCOS本身及其遠期併發症的預防極為重要。若PCOS患者具有早發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菸史、IGR/2型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OSAS)、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等危險因素,應定期進行監測[4,49]。PCOS合併IGR,建議每年進行OGTT檢查,已經診斷2型糖尿病,要給予適當的降糖治療;若合併血脂異常建議每3~6個月複查[38],如存在中心性肥胖或其他糖尿病高危風險因素,檢查頻率應該增加[49]。而對於肥胖、高胰島素血症、糖尿病及年輕長期不排卵的PCOS患者,子宮內膜增生或內膜癌的發生明顯增加,應定期婦科超聲監測子宮內膜[2]。

(五)中醫中藥與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醫認為PCOS與肝、脾、腎三髒功能失調密切相關,兼雜氣鬱、痰溼、血瘀、內熱等多種病理因素,治療上主要是在調補肝、脾、腎的基礎上根據辯證分別施以理氣、化痰、利溼、化瘀、清熱等多種手段,如能結合月經周期進行分期用藥將更加有助於恢復PCOS患者的排卵乃至成功受孕。中藥、針刺、艾灸、穴位埋線等也有一定的效果。

共識專家組名單

寧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陳子江(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劉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內分泌科)、王衛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陶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內分泌科)、祝之明(第三軍醫大學附屬大坪醫院內分泌科)、秦貴軍(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曲伸(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李玲(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內分泌科)、林金芳(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孫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生殖醫學科)、石玉華(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鞠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皮膚科)、孫建琴(上海復旦大學醫附屬華東醫院老年科)、桑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內分泌科)、王麗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內分泌科)。

參考文獻 (略)

掃碼下載雜誌官方App

相關焦點

  • 國內外多囊卵巢症候群診療標準匯總——建議收藏
    為了促進醫者及患者全面了解多囊卵巢症候群,並進行積極系統的幹預,特整理一些主要的診療標準,以方便參考。可貴的是所有標準在治療上有一個重要共識,那就是:生活方式幹預(飲食營養、運動、行為方式幹預)是治療的首選。生活方式幹預應在藥物治療之前和(或)伴隨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多囊卵巢症候群作為一種常見的臨床內分泌紊亂疾病而備受關注。
  • 我院內分泌代謝病科時立新教授牽頭編制的《糖尿病神經病變診治專家共識(2021年版)》正式發布
    我院內分泌代謝病科時立新教授牽頭編制的《糖尿病神經病變診治專家共識(2021年版)》正式發布近日,我院內分泌代謝病科主任時立新教授牽頭編制的
  • 體毛多,多囊卵巢……就是多囊卵巢症候群?別隨便對號入座
    在我的科室,每天都有不少婦女因為看到網上的相關信息,對號入座,懷疑自己也患上了多囊性卵巢綜合症,於是忐忑不安地來到醫院進行諮詢。"我身體上有許多毛髮,想看看我是否患有多囊卵巢症候群?"「我的B超上有多囊性卵巢,是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意思嗎?」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多囊卵巢症候群是什麼?
  • 王謝桐教授:產科抗磷脂症候群診斷與處理專家共識最新解讀
    然而,OAPS的診斷和治療存在諸多爭議、認識不足與過度診治現象。 近日,中國婦產科網有幸邀請到本次共識執筆專家之一王謝桐教授就產科抗磷脂症候群診治中的過度與不足、《共識》的特點、診斷中的注意事項、如何更好的管理OAPS患者等問題進行了解讀。
  • 健康|生酮飲食對多囊卵巢症候群的幹預作用
    多囊卵巢症候群是常見的慢性婦科疾病,是導致育齡婦女不孕的常見原因之一。在我國,每10個育齡婦女中就有1~2個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其發病率遠遠高於全部惡性腫瘤的總發病率。今天做客FM89.6武漢交通廣播《健康武漢》節目的嘉賓來自武漢市第一醫院生殖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鄧小豔,和您一起關注:多囊卵巢症候群的體重管理,生酮飲食對多囊卵巢症候群的幹預作用。
  • 被「多囊卵巢症候群」盯上,該如何控制體重?
    什麼是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是一種常見的生殖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礙以及卵巢多囊樣改變為特徵。目前病因不明確,可能與某些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有關。
  • 女性肥胖、不孕等症狀,警惕多囊卵巢症候群
    讀者提問:結婚好幾年了一直沒有成功懷孕,醫生說是因為多囊卵巢症候群,這是什麼病呢? 出場專家:常州市武進中醫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黃華英 專家解讀:多囊卵巢症候群是生育年齡婦女常見的一種複雜的內分泌及代謝異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無排卵(排卵功能紊亂或喪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婦女體內男性激素產生過剩)為特徵,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周期不規律、不孕、多毛或痤瘡,是最常見的女性內分泌疾病。
  • 對話張濤:爆痘,長胖,姨媽亂,長期不孕都是多囊卵巢症候群惹的禍?
    近幾年來,婦科內分泌門診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患者越來越多,中國漢族女性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患病率為5.61%,但僅有9.61%的患者意識到自己可能患有內分泌或者婦科方面的疾病。那麼多囊卵巢症候群到底是個什麼疾病?會帶來什麼危害?要不要恐懼呢?今天就讓鄭州萬安婦產醫院張濤教授帶領我們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 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不容忽視的3大體徵,女性朋友請認真對比!| 健康之路
    異常肥胖,不僅會給女性帶來「三高」隱患,還可能讓女性患上多囊卵巢症候群,造成「不孕不育」!女性如何預防這種隱憂,專家有話說~多囊卵巢症候群是女性青春期到育齡期最常見的內分泌紊亂和代謝紊亂疾病,發病率在5%~10%左右。測量測試者腰部和臀部的圍度,觀察女性的腰臀比,看是否有多囊卵巢症候群的風險。
  • 多囊卵巢症候群俱樂部第四課—多囊卵巢症候群的飲食指南
    「多囊卵巢症候群俱樂部第四課—多囊卵巢症候群的飲食指南」食物中能量的產生主要來源於三大基本營養素:碳水化合物
  • 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減肥指南!
    肥胖是多囊患者常見病症。
  • 2019年風溼免疫科熱門指南、共識匯總,不容錯過!
    2019即將完結,在過去的一年中,風溼免疫學領域更新了不少指南、共識。本文精選了醫脈通網站最受歡迎的12篇中外指南,方便大家查閱學習~原發性乾燥症候群(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一種侵犯外分泌腺體,尤以唾液腺和淚腺為主,並伴有內臟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pSS 起病隱匿,不能根治,需要多學科參與,而國內目前缺乏統一的診治規範。
  • 減重手術——肥胖型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治療新選擇
    原創 張雨沁 張曼娜 上海十院內分泌代謝中心#什麼是多囊卵巢症候群多囊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常見的生殖內分泌和代謝紊亂導致的排卵障礙性疾病。
  • 多囊卵巢症候群為什麼要減肥!
    多囊患者有的為不孕苦惱,有的為胚胎停育苦惱,往往都忽略了自己「肥胖」!肥胖是大多數多囊患者的常見病症。減肥,是大多數多囊患者必須要面臨的問題。肥胖與多囊卵巢症候群和排卵都密切相關,這類多囊卵巢的患者肥胖主要是中心性肥胖,也就是說主要是腹部脂肪組織沉積比較多,而腹部的脂肪和皮下的脂肪是由區別的,腹腔內的脂肪厚度與血清中的睪酮含量有關係。
  • 專家解讀|中外玫瑰痤瘡治療指南與共識
    近3年國內外公開發表的玫瑰痤瘡治療指南或專家共識共4篇,包括:《2016版中國玫瑰痤瘡診療專家共識》、《2016版加拿大玫瑰痤瘡治療指南》、《2017版瑞士玫瑰痤瘡治療指南》和《2017版全球玫瑰痤瘡專家共識》。
  • 【903營養】被「多囊卵巢症候群」盯上,該如何控制體重?
    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是一種常見的生殖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礙以及卵巢多囊樣改變為特徵。目前病因不明確,可能與某些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有關。
  • 女生青春期痤瘡多毛,不一定是多囊卵巢症候群,不應恐慌
    青春期多囊卵巢症候群的診斷青春期生理特點1.青春期由於HPO未成熟,初潮後常處於無排卵狀態。青春期多囊卵巢症候群如何診斷PCOS的各種症狀在青春期月經初潮前後陸續出現,很多青春期女性已具備了多囊卵巢症候群的特點。是青春期的生理特點還是已經罹患多囊卵巢症候群?該病是否要從青春期就診斷及治療?
  • 【專家視角】 中外玫瑰痤瘡治療指南與共識解讀
    近3年國內外公開發表的玫瑰痤瘡治療指南或專家共識共4篇,包括:《2016版中國玫瑰痤瘡診療專家共識》、《2016版加拿大玫瑰痤瘡治療指南》、《2017版瑞士玫瑰痤瘡治療指南》和《2017版全球玫瑰痤瘡專家共識》。
  • 安徽中醫藥附屬醫院怎麼走:多囊卵巢症候群「姐妹花」—胖多囊VS瘦...
    安徽中醫藥附屬醫院專家介紹:肥胖,是多囊卵巢症候群的主要特徵;在門診患者中,多囊且伴隨肥胖的女性大有人在;但是,瘦子就不會是多囊了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胖多囊和瘦多囊的那些事! 01、胖多囊和瘦多囊有什麼區別?
  • 多囊卵巢症候群肥胖該如何合理減肥?
    此外,藥物的幹預也有著重要作用,包括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如二甲雙胍,可以改善因胰島素抵抗而導致的雄激素化的卵巢微環境,恢復排卵性月經和糾正代謝異常。●對於理性健康的減肥,首先應該了解多囊形成的病因是什麼。要從患病的病根說起,這是由於卵巢出了毛病,卵巢內出現了多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