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最寵幸的鄭和,為何賜姓鄭不姓朱?原來只因為他是這種人!

2021-01-08 照理讀史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中國古代有一個很榮耀的事,那就是賜姓。皇帝有可能把自己的姓賜給臣下,大戶人家也可能把自己的姓賜給僕人。

比如說我們經常看古代電視劇,這一家丞相姓劉,他家裡的每一個門童都姓劉,劉成、劉雨一大堆。甭管這個門童原來姓什麼沒關係,只要你入到我門內了就全姓劉了。

對於皇帝來講也是這樣,皇帝如果感覺到你這個人很忠心,那乾脆把我的姓賜給你。終唐一代有很多少數民族後來都被賜予李姓了,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李姓幾乎是中國人口最大的一個姓氏。

同樣明代,明代中期有一個皇帝一次性賜了120多個人姓朱,最知名的就是國姓爺鄭成功。鄭成功由於有功,實際上按照歷史講應當叫朱成功。但是在這麼多賜姓之中,有一個人的賜姓很有意思。這也是一個名人——三保太監鄭和。

鄭和本身還不是漢人,姓馬叫馬三寶,後來他被明成祖朱棣賜姓為鄭。為什麼他要賜姓為鄭呢?

正史中是這麼記載的,當年明成祖當了皇帝之後,回憶自己的大半生戎馬生涯,尤其是靖難之役起之後,在鄭村壩這個地方,也就是今天北京大興打了一場仗很激烈。

在這場戰鬥中,三寶太監馬三寶表現得非常英勇,所以明成祖一高興,就說為了紀念這場戰鬥,我給你改個姓,讓你姓鄭,以後你就叫鄭和。

明成祖朱棣是非常信賴鄭和的,要不然也不會派鄭和帶著幾萬人下西洋,很多人都明白,鄭和下西洋有一個很重要的政治目的,就是沿路探訪朱允炆的下落。這種貼心的事,那絕對得是心腹才能幹。所以咱們可以推斷出,明成祖對於鄭和是絕對信任的。

那麼對於這麼信任的一個人,按道理講應當賜他姓朱才對,這才是無比大的榮耀,為什么姓鄭呢?而且就說是紀念一場戰鬥,那這個戰鬥打得不多了去嗎?鄭村壩也不是人家鄭和出生的地方,為什麼要用鄭而不用朱呢?

因為不論鄭和本人多麼尊貴,多麼深得成祖信賴,他有一個先天的劣勢,鄭和本人是個太監,12歲就淨身了,太監雖然是帝王的親信,可是也是受苦之人、不完整之人、受歧視之人,所以整個明代找不到一個姓朱的太監。

因為老朱家認為自己君權神授,自己是皇親家族,那么姓朱的怎麼能幹太監這麼卑微的工作呢?姓朱的怎麼能讓人家去淨身呢?所以在賜姓的時候,可以給文臣武將賜姓朱,但是萬萬不能給一個太監賜姓朱,因此鄭和他就只能叫鄭和而不叫朱和了。

原作者:李承偉

相關焦點

  • 大明皇帝姓朱,但為何要賜鄭姓給鄭和、鄭成功
    明代婦女服飾鄭和下西洋朱元璋打天下收了很多的義子,賜姓賜名甚多,後來朱元璋稱帝眾多義子都復歸原姓。明成祖朱棣賜姓的就是三寶太監鄭和,鄭和原名馬三保,從小就被閹入宮跟隨著燕王朱棣,後來又跟隨朱棣參加「靖難之役」,他雖然是太監但是作戰特別英勇。朱棣叛亂成功後,回憶起當年馬三保在鄭村壩的英勇頑強,表現十分突出,便賜姓鄭給馬三保為姓,鄭和則選擇「和」為名。朱棣封鄭和為內官監太監(四品大員)。皇帝親自賜姓,在當時被視為臣子的最大榮耀,馬和由此改姓鄭和。如不是鄭和是個太監,現在我們叫要叫朱和了。
  • 大航海家--鄭和
    境遇悲慘,然此舉卻改變了鄭和人生的命運。成為太監後,入燕王朱棣府中為奴,後跟隨朱棣南北徵戰。朱棣起兵時,鄭和始終跟隨其左右,屢獲戰功。鄭和聰慧機敏,謀略過人,多次解朱棣之難,二人因此成為生死之交。朱棣稱帝後,為表感謝,賜予「鄭」姓(自古以來因為鄭姓是名門望族),從此,由皇帝賜姓的鄭和歸宿於名門望族鄭氏家族之中,他的歸宿為鄭氏家族乃至中華民族增添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 明成祖朱棣為何選擇太監之身的鄭和,作為下西洋團隊的首領
    但如果只看能力選人,而被選之人倘若有才無德,在與外界聯絡過程中夾帶私貨,弄不好大明王朝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信任是永樂皇帝選人的基礎,而能力是選人的必要條件。 即建文帝 而反觀當年跟隨朱棣起兵靖難的近臣,這些能夠讓永樂皇帝信任的親信之臣,大都已經封爵拜相,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試問這些人誰又會願意從事這樣「苦行僧」一般且危機四伏的事業?不情願而硬為之,一定是不會全力以赴,如此整個下西洋事業必然不能進行到底。 而鄭和等人,正因為從小淨身而孑然無所牽掛。
  • 假如鄭和船隊發現了美洲
    英國歷史學家、前海軍官員加文•孟西斯在他的著作《1421:中國發現美洲的一年》中,甚至認為鄭和是第一個發現美洲大陸的人,1492年,哥倫布就是利用鄭和繪製的航海圖到達的美洲。(現代)馬伯樂《鄭和像》  太倉市博物館藏其實,明朝成化十三年(1477年),明憲宗朱見深是打算再派人下西洋的。可是,在他命人去查找鄭和下西洋的航海日誌等資料時,發現存放在兵部檔案庫的所有鄭和下西洋的檔案都不見了。
  • 鄭和艦隊去日本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不過,還有一件事情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而且此事目前還有不少爭議,即鄭和是否曾經「下過東洋」,也就是訪問過日本,甚至還有一個流傳很久的說法「水師十萬到東瀛」!關於鄭和是否曾經率領艦隊前往日本,已經成為一個相當有爭議的說法。
  • 鄭和下西洋的檔案被毀,明朝官員一片好心,不料成為「歷史罪人」
    事實證明,楊溥果然慧眼識人,明英宗天順三年,23歲的劉大夏鄉試中取得第一,5年後,考中進士。因為劉大夏精通兵事,因此在明英宗、明代宗、明憲宗時期,劉大夏多次任職於兵部。
  • 這個太監不一般,宣揚國威於海外,至今國外這座城市以他名字命名
    在明成祖朱棣時期的這個太監就很不一般。他不僅在靖難之役中為朱棣立下赫赫戰功。在朱棣奪權成功以後他還七次下西洋,宣揚明朝國威於海外。推動了明朝與海外國家間的聯繫。使得東南亞和平的國際秩序得以建立。甚至於,現今在東南亞還有一座城市以他命名。沒錯 ,他就是明朝時期著名的三寶太監鄭和。
  • 重溫《美人魚》:鄭先生是什麼梗,鄭總為何會幫助劉軒?
    當時印象深刻的只有鄧超和林允在遊樂場吃雞和飆歌的部分,因為實在太有感覺了,仿佛一秒回到了小時候看港片的時代。這次重看,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細節。人魚族的師太在講述人魚的過往歷史時,特別提到了600年前明朝的鄭先生曾經救過人魚族。當時畫面閃過,一幅畫上,一個明朝官員和一條人魚相擁在一起。
  • 七下西洋的鄭和:62艘超級艦隊搭載近3萬水軍,實力碾壓哥倫布
    鄭和下西洋是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鄭和率領的船隊,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武器配備最先進的船隊,它的戰鬥力也是最強的。 鄭和被稱為世界大航海的先驅,也有人稱他為美洲最早的發現者。
  • 鄭和下西洋之前,下了一次東洋日本小試了牛刀
    那時,大家都不認識這類不按常情打牌的強颱風,日本人就把這類救人的風稱為神風,因此 ,二戰時,這些駕機撞擊美國軍隊艦艇的自殺性航空員叫神風特攻隊。朱元璋把蒙古人趕來遙遠的地方後,在做皇上的第二年,也就是1369年,就外派了一批特使去日本。因為那時候日本處在漢朝,南北方2個日本天皇廝打。
  • 鄭和下西洋之前,先下了一次東洋日本,試了試牛刀
    鄭和下西洋之前,先下過一次東洋。話說從頭,元朝兩次打算滅日本。可這兩次滅國戰,元朝兵馬都被颱風打敗了。那時候,大家都不認識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颱風,日本人就把這種救命的風叫做神風,所以,二戰時,那些駕機衝撞美軍軍艦的自殺式飛行員叫神風特攻隊。
  • 華裔博士稱:鄭和下西洋是騙局!一學生的提問讓他啞口無言
    然而就在一眾學者專家們討論鄭和下西洋的影響時,一種打破陳規的聲音出現了,有些人認為鄭和下西洋不過是一場騙局,實際上根本不存在!這種論斷最早是由一畢業於加拿大的一所大學,並且獲得了理科學位的加拿大華裔博士提出的,雖然是華裔,但其出生和成長都在加拿大,還是一位理科博士。
  • 燕窩為何從古流傳至今?
    從那時起,燕窩,一個不老的「神話」便在華人中流傳開來。 傳說中國第一個吃燕窩的人是航海家鄭和。他所率領的船隊在海上遭遇風暴,被困荒島,食物緊缺。鄭和無意中發現了峭壁上的燕窩,遂以之充飢。數日後,船員們各個臉色紅潤、中氣頗足,於是鄭和回國時就帶了一些進獻給明成祖,燕窩也自此一舉成名。
  • 歷史上最「牛叉」的3位太監,一位禍國殃民,一位為全人類造福!
    太監,官稱為宦官,他們在中外歷史上存在了很長時間,他們的地位低下,命運也非常悲慘,但是他們其中有些人利用與皇帝的關係胡作非為,使國家陷入混亂當中。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最"牛"的3大太監,一位禍國殃民,一位為全人類造福!
  • 漢景帝酒後錯誤「寵幸」一宮女,本不想承認的他,為何不得不承認
    漢景帝這個皇帝很有意思,他喜歡小美女。長公主劉嫖就是他的姐姐,劉嫖為何能夠得到漢景帝的信任呀,說白了漢景帝喜歡的小美女,都是劉嫖給他介紹的。有了這樣的好姐姐,他當然要視為「珍寶」了。劉嫖的地位,當然是別人比不了的了。這就是所謂的投其所好吧!
  • 鄭家這6位先祖上了名人榜!一個比一個牛!
    ―公元前49年),會稽(今江蘇吳縣)人,西漢將領。以卒伍從軍,數出西域。漢宣帝時,任侍郎,率士卒屯田渠犁,因發西域諸國兵攻車師有功,升衛司馬,使護鄯善以西南道。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賢撣率萬餘人歸漢,鄭吉發渠犁、龜茲諸國五萬人將他迎降。匈奴僮僕都尉由此罷。鄭吉因功為安遠侯,漢置西域都護,治烏壘城,統領西域。
  • 南京值得一去的3個冷門景點,都與明成祖朱棣有關,你去過嗎?
    提起南京旅遊,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一般就是夫子廟、中山陵等知名景區,而忽略了那些小眾的旅遊景區,在南京鼓樓區也有一處文化歷史景區非常值得一去,它就是「閱江樓」,閱江樓景區並非僅有一座樓閣,還有靜海寺、天妃宮這兩個具有一定歷史意義的景點。
  • 為何說朱棣能夠成為明成祖這500隻鵝功不可沒?
    鵝本來是禽類,為什麼說朱棣能夠成為明成祖這500隻鵝功不可沒?今天百裡就跟大家說說朱棣的成功登基跟鵝有什麼關係?真相是這樣的:朱元璋去世後,孫子朱允炆繼承皇位,成為建文帝,建文帝登基後朱棣剛開始並沒有打算造反,只想安安靜靜的做個王爺,可是當時的藩王勢力太大,這使得剛剛上位得建文帝非常得不放心進行了非常大的削藩政策。但是這樣一來讓朱棣越想越忐忑不安,畢竟有劉邦殺各個王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