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廣州樓市情報 ,作者K姐 黃大大
前兩天,廣州出了一個重磅通告:
白雲、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和增城7個區,最低只要大專學歷或技工畢業就可以落戶。
這一「差別化入戶政策」還規定,落戶七區,社保滿三年可全市買房。
不過,廣州在「鬆綁」的同時,也踩了一腳「剎車」。這個政策附帶的條件是:
年齡在28周歲及以下;
申報時須在差別化入戶實施範圍區域內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滿1年。
這對廣州來說,已經是巨大的一步,意味著它的落戶門檻終於全面降到大專,跟深圳、杭州看齊。
之前,想要快速落戶廣州,學歷是道難以跨越的鴻溝——最低本科學歷。
本科以下學歷?對不起,積分落戶,交足社保再說。
後來有了技能落戶等渠道,可以通過考試獲得技能證書,再申請落戶。
不過,這個口子開得並不大。你能想像一個服裝批發市場店主,每天忙著給衣服打包,吃飯時間都擠不出來,右手把計算器按得起飛,左手還要按著備考材料記知識點嗎?
現在,廣州規定,只要大專學歷或技工畢業,就可以在7個區落戶,一下子大開了「閘門」。
要知道,廣州擁有全國最多的在校大學生,2018年就達到了108.64萬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大專學生。
廣州的大動作,是近來愈演愈烈的「搶人」大戰一個縮影。
前段時間,一向傲嬌的上海,開始吸引外地名校應屆畢業生、李佳琦、楊超越等人才落戶,一起做「阿拉上海寧」。
要在以前,上海應屆畢業生落戶,只針對復旦、交大少數幾個本地高校,連上財這樣的名校都沒份。
現在,還在從嚴控制人口落戶的,全國只剩下北京了。
總的來說,廣州、上海的落戶限制還是不低。像福州等地,已經準備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明年起,福州開始落戶零門檻。
這也是繼石家莊、瀋陽、南寧等城市之後,又一個「零門檻落戶」的省會城市。
無獨有偶,這兩天,江蘇無錫也全面放開落戶門檻——只要有合法穩定住所,租的也行,或者在無錫上班且交了社保,就可以落戶。
要知道,無錫去年GDP總量能排到全國14位,省內第3,僅次於蘇州和南京,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紮根地!
近期這些城市的動作,加上這兩年風風火火的搶人大戰,會對未來城市及樓市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限制中國人口流動60年的戶籍制度,即將結束歷史使命。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戶籍制度,可以歸結為兩個大的階段——限制、取消限制。
1958年頒布的《戶口登記條例》,把人口登記嚴格管理起來,也形成了兩大類個體——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
城市的公共服務配套,也以此為基礎設立。
比如,只有獲得了城市戶口,孩子才能入讀該城市的公立學校,否則只能去學費高昂或者教學質量差的私立學校。
這些制度到延續至今,以至於之前提的租售同權,還是路漫漫。
改革開放後,駛向春天的列車把分散在祖國各個角落的農民工送到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他們揮灑的汗水構築起這些先富地區的鋼筋脊梁。
但是,由於戶籍制度的存在,他們的付出沒有獲得相等的回報——在城市打工,無法享受到當地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留在老家的兒童也形成了留守兒童等複雜的社會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份報告顯示,與戶籍掛鈎的個人權利有20多項,涉及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
不僅是農民工,凡是外來人口,包括高學歷人口、納稅大戶,只要沒落戶,都很難享受公共服務。
前兩年,粉筆公考CEO就吐槽過北京的學籍政策,他說,4年交稅至少8000萬,到頭來因為沒有戶口,別說公立學校,自己的孩子連個私立學校都上不了。
針對類似情況,政府也在努力,落戶限制也在放寬。
允許更多的人口落戶大城市,除了解決上述問題,還有另外兩點意義:
把人留下,提振消費,拉動內需;
吸引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
社科院副院長蔡昉曾指出,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距及其預期因素導致了非戶籍人口的低消費傾向。
如果把農民工轉換成城鎮戶口,即使工資沒有提高,都能提升27%的消費。
可以這麼理解:農民工無法在城市落戶買房,可能只用手機看連續劇。因為擔心搬家麻煩,所以不會買電視機。但可以落戶,就會買房、裝修、買電視等大家電,極大刺激消費。
沒錯,這可以釋放戶籍紅利。
此外,城市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特別是本科生、研究生,大學和研究機構所在城市巴不得把他們留下來。這也就有了前幾年各地發錢搶人的畫面。畢業落戶就給你三五萬,不要白不要。
不過,長久以來,城市的公共配套以戶籍人口為依據,大量人口湧入會導致公共配套崩潰。因此,各地都會設立一定的落戶門檻。
和企業招聘一樣的道理,用教育水平挑人是最簡便的方法。
985、211畢業生優先,並不是只有這些學歷的畢業生才能勝任崗位工作,完全是這類畢業生數量少,可以大大減輕HR的簡歷篩選工作。
因此,落戶限制正在放寬,但前幾年深圳、西安、長沙、杭州等地搶人,主要針對本科及以上學歷者。
這麼做雖然方便效率,但非常不合理。正如長期研究城鄉和區域發展的上海交大特聘教授陸銘所言:
教育水平不高的這部分勞動力也在為城市發展做貢獻,甚至在一些消費性服務和公共服務裡還是主力軍。
相應的改革一直在繼續。
真正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戶籍改革,是2014年頒布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這份意見,「為『農業』和『非農業』二元戶籍管理模式定下退出歷史舞臺的時間表。
去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還將「積極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列為2019年的重點任務,規定3項重磅措施:
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通過城區常住人口數對應城市會發現,上述3項措施,實則會讓人口從一線、新一線向二三線城市轉移。
同時,近年來小城市人口也在向省會城市甚至一線城市轉移。
兩者結合會發現,二三線城市成了最大贏家。
地方政府也看得很明白,「搶人」永遠在路上。
廣州,前幾個月還準備從長三角搶人(參閱《史無前例!千裡搶人,這個一線城市,率先「動手」了!》),現在又放寬落戶學歷限制。
一線城市對應的超級公共資源配套、低門檻學歷要求形成鮮明對比,讓人不得不驚嘆。
而福州等省會城市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則更近一步。
我認為,未來廣州等一線城市,起碼是部分下轄區,會向福州學習,只要在當地工作就可以落戶,不再設學歷要求。
由此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人口會向一線、新一線、部分二三線城市湧入。
地方政府應該想得很開:
放開落戶限制又如何?高房價就是個市場篩選過程。有戶口本,還不是廣州人,買房了才是。買不起房,自然會回鄉。極端例子就是深圳。
落戶,僅僅為常住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當然,這也是巨大的進步。
那麼,廣州等地放寬落戶限制,會導致房價上漲?
很有可能。
這一兩年,廣州黃埔、南沙等地放鬆限購政策,廣州的房價漲聲一片。根據國家統計局11月70城房價變動數據,廣州連續6月成交破萬套,二手房價格環比漲幅第一。
因此,我要提醒大家:買房要趁早。
雖然廣州穩漲,但漲10%,意味著一套300萬的房子要多支付30萬,首付多付9萬。別跟錢過不去。
現在廣州7個區放寬落戶限制,勢必吸引大批購房者。根據我說過的通勤圈概念(參閱《極端通勤啟示錄:寧要中心老破小,不要郊區大四房?》),那些既在7個區,又在通勤圈內的區域,會被新廣州人重倉。
如果預算不夠,這些新廣州人可以在搞定落戶後,把房子買在通勤圈內的佛山臨廣區域。房價低,配套好,環境宜人。
廣州規定,落戶文首7個區,要過3年才能在全市買房。所以,等到在廣州站穩腳跟了,新廣州人可以把佛山的房子賣出去,置換廣州中心區的房子。佛山作為人口流入大市,二手房流動性不成問題。
同樣的邏輯,也可以用在其他城市。
加油,「打工人」!
參考資料:
BBC:中國全面放寬落戶限制,能否終結「撕裂的城鎮化」
21世紀經濟報導:中國戶籍制度大變革 27城備考人口流動新格局
丁祖昱評樓市:二手房分化:廣州連續6月成交破萬套,鄭州連跌16月
◎本文作者 | 江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