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背後的心理學,原來還這麼有學問

2021-12-27 蝌蚪五線譜

蝌蚪五線譜 ID:kedo2011 一千年以前就有這種行為:據說古希臘哲學家克裡安西斯就沉迷於咬指甲。

過度的咬指甲已經出人意外地成為了人類的一項廣泛流行的活動。在近現代,沒有數據顯示我們承受著痛苦(從技術上來講被稱作咬甲癖),但是小規模的研究顯示20%左右的成人經常咬指甲——這暗示了數百萬的美國人都在這麼做。

幫助病人們解決咬指甲、揪頭髮還有其他以身體部位為焦點的重複紊亂行為問題的心理學家弗雷德·門德爾說:「每個人一定程度上都咬指甲,當提到人們這樣做對自己有害時,就不會當成一種日常行為了。」這當然適用於一小部分人群——但是他說,這仍然是一個常見的問題。

即使過度的咬指甲很普及,到那時心理學家僅僅在最近的幾十年開始研究。事實上,他們仍在努力理解有咬甲癖的人們花這麼多時間應付如果我們大腦的理智部分想要停止工作,我們為什麼還一直咬指甲呢這樣的基礎問題。

當前的假說:咬指甲能夠幫助我們平穩情緒。當我們厭煩的時候帶來啟發;當我們壓力大或者沮喪的時候,能夠讓我們得到暫時的平靜。

早期關於為什麼我們咬指甲的理論是不被承認的


大多數早期咬指甲的解釋被徹底無視。例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相信嬰兒期過度護理會導致所謂的「口吃」——更傾向咀嚼指甲和其他物品,偏好口交。對於這個觀點他沒有證據,這一觀點也沒有追隨者。

之後,一些研究學家認為咬指甲、揪頭髮(被稱作拔毛髮癖)還有摳抓皮膚只會造成輕微的自我傷害——意圖傷害某人通常是用刀割。在這一理論下,咬指甲是敵意的標誌。

然而,削弱這一觀點的是大多數咬指甲的人並不特別喜歡這一習慣帶給他們的傷害——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他們想要放棄的主要原因。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大多數心理學家開始從更多嚴重的自我傷害中區分咬甲癖和聚焦身體重複紊亂症。

弗洛伊德相信咬指甲是「口吃」的跡象


隨著他們開始更好的理解這種行為,一個大問題隨之而來,那就是咬指甲是否屬於急迫強制性紊亂(強迫症)。儘管最新的需求側管理(一篇被認為是精神病學診斷權威的文章)將咬指甲放到了強迫症更寬的範疇中,其中許多研究身體集中重複障礙的人不贊同。

門澤爾說:「沉迷這個詞並不適用,每一種重複的行為並非是強迫的。」

對一個人來說,強迫經常跟極端焦慮有關。另一方面,咬指甲經常伴隨著壓力——有這種行為的人是因為想這樣做,而不是知道一段時間後對身體有害還去做。儘管有強迫症的人似乎更有咬指甲的機率,他們似乎有不同的紊亂。

新理論:咬指甲幫助我們平衡情緒

最近心理學家得出一個咬指甲更可行的理論:它能夠提供暫時的逃離,分散注意力,或者是快樂、痛苦中的放鬆。

門澤爾指出許多人當他們在刺激下(也就是心煩的時候)或者是刺激過大(壓力多大或者過於興奮)會有咬指甲的衝動。他說,「這種行為給他們鼓舞,當他們刺激過大,確實會幫助他們冷靜下來。」就像尼古丁一樣,這種觀點就是咬指甲有兩階段的功效:既能在特定狀況下鼓舞人,又能夠讓他人放鬆。

還沒有證明,但是對那些總是花時間咬指甲的人來說,這個解釋聽起來很正確——最近由莎拉·羅伯茨和其他研究者在蒙特婁魁北克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提供了一點證據。

咬指甲能夠提供暫時的逃離,分散注意力或者放鬆。

在研究中,有咬甲癖、拔毛髮癖或者其他身體為重點的重複行為的人都陷入設計好的引出沮喪(給他們一個很困難的任務不可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煩惱(被關在一間屋裡完全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做)、焦慮(觀看一部眾所周知的可怕的在戰鬥中存活的飛機墜毀事件的電影),或者放鬆(在舒服的椅子上觀看一部沙灘影片)。

顯然,這些情況都有點虛假,到那時,當研究者們觀察參與者的行為的時候——調查了他們事後有沒有咬指甲——他們發現了很有趣的事情。

羅伯茨說,「比起放鬆的狀態,人們在緊張或者厭煩的狀態下更容易有這種行為。」其他關於咬指甲和揪頭髮人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似乎牽扯到某種情緒規律。」

為什麼我們會咬指甲而不做點別的呢?

當然,這個理論立刻產生了一個基本問題:為什麼會咬指甲呢——揪頭髮或者摳抓皮膚——能夠從一開始就提供開了或者分散精力嗎?為什麼許多人沉迷於這些習慣,而不是,比如說攥起拳頭呢?

一個可能的相關解釋就是患有身體集中重複障礙的人往往是完美主義者。或許去電奇形怪狀的指甲能夠給痛苦帶來一種完美的滿足感——這種追求滿足的過程最終失控了。

許多其他動物過度清潔

忍不住過度清潔思想比我們想像的要根深蒂固。許多其他的動物,畢竟也這麼做。一些貓過度舔自己,導致毛髮脫落,而有些馬一遍遍地咬自己的側腹。或許清潔的欲望一點也沒用——一定程度上對自身有傷害——這是一種可以追溯到我們的進化祖先其他哺乳動物的特質。

最後,有一個更平凡的解釋。或許我們咬指甲是因為它們就在那兒。心理學家相信你會從心理上(而不是化學上)沉迷於幾乎任何事:一種通過加強獲得回報的活動。

對於一個在刺激之下想要短暫分散精力的頭腦,手就在那兒。咬撕指甲確實能夠有立馬的回報(聽起來很奇怪,但是對一個咬指甲的人來說,弄下來確實能立即產生滿足感)。直接回重新長出來,所以總會有新的指甲可以咬。多要幾次,你就會開始從這個習慣中得到快樂——所以不論何時你感到厭煩,有壓力,或者沮喪,你的大腦不自覺地就會咬指甲。

如何咬指甲


不同的心理學家會有不同的技巧,但是他們大多數會濃縮為一條常見的策略:辨別出導致你咬指甲的情況,改變它。門澤爾說,「我們努力去鑑別所有觸發的情況,用不同的方式去控制他們——要麼是阻止,要麼是找到替代品。」

比如,如果你看電視的時候習慣性地咬指甲,你可以不論何時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時候嚼口香糖或者用手玩點小物品。你也可以在沙發邊設置一些標誌或者提醒,強化自己不想咬指甲這種觀念。找到同樣讓你想要咬東西的不同情緒和感情:如果沮喪觸發你咬東西,那就努力用某種方式改變狀況,給自己點別的事情做或者很難咬。

你可以嘗試一種透明指甲油,那個嘗起來恐怖極了

如果你還是停不下來,還有一種方式不論什麼情況都能讓咬指甲不可口:透明指甲油嘗起來很恐怖。他們沒有危害,但是一旦塗上這些,讓嘴巴和指甲稍微一接觸你就會覺得嘴裡的味很噁心,直到你吃點別的東西。有些人將這些和其他策略結合起來獲得了成功。

不管你使用特定的技巧,需要記住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打破你的癖好或許不會立即見效,所以如果你失敗又咬指甲並不意味著你不得不完全放棄。戒了相當長時間仍然有可能改掉這個習慣——直到有一天,這個離奇的咬指甲習慣就不會再出現在你的頭腦中了。


專注科學傳播 蝌蚪五線譜


權威 | 有趣 | 生活

微信號:kedo2011

相關焦點

  • 咬指甲的心理學秘密
    一千年以前就有這種行為:例如古希臘哲學家克裡安西斯據說就沉迷於咬指甲。在近現代,沒有數據顯示我們承受著痛苦(從技術上來講被稱作咬甲癖),但是小規模的研究顯示20%左右的成人經常咬指甲——這暗示了數百萬的美國人都在這麼做。
  • 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咬指甲? 成年人咬指甲是什麼原因?
    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咬指甲? 成年人咬指甲是什麼原因?時間:2016-07-17 15:1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咬指甲? 成年人咬指甲是什麼原因? 咬指甲(nailbitting)是指兒童反覆出現的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的行為。有的也可表現為咬腳趾甲。
  • 為什麼這麼多人咬指甲的心理學秘密
    一千年以前就有這種行為:例如古希臘哲學家克裡安西斯據說就沉迷於咬指甲。在近現代,沒有數據顯示我們承受著痛苦(從技術上來講被稱作咬甲癖),但是小規模的研究顯示20%左右的成人經常咬指甲——這暗示了數百萬的美國人都在這麼做。
  • 孩子總是「咬指甲」,背後有你不知道的原因
    最近有家長前來寧和尋求幫助:孩子總是喜歡咬指甲,十個手指頭被咬的光禿禿的,有的時候都被咬出血。各種辦法都試過,孩子依然改不了。前 方 高 能 反 應行為的背後都是暗含一定原因的。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喜歡咬指甲呢?
  • 孩子咬指甲很危險,必須改!如何改掉咬指甲的習慣呢?
    4歲的小明,從小就特別喜歡咬指甲,不光咬手指甲,一有機會連腳趾甲也咬。小明奶奶認為,小明一定是「缺鈣」引起,補補鈣就可以了。小明媽媽卻不這麼認為,小明的營養絕對沒問題,咬指甲一定是從小沒有養成好習慣造成。
  • 孩子五歲了還咬指甲是否需要矯正?
    後來,我換了方法,我就表達我的感受:這麼髒的指甲,感覺好噁心。她馬上會停下這種行為。但是,下一次,她照舊會把指甲放到嘴巴裡。有時候,我也會很生氣,我會直接告訴她,看見你這樣,我很生氣,真討厭的行為。後來,她每次做這種行為的時候,她就偷偷看看我,看我有沒有留意,再把手放入口中,其實,我每次都有留意到,只是有時候我講一下,有時候裝作沒看見。我怕我每一次提醒都是一次負強化。再後來,我每次都裝沒看見了。
  • 孩子為什麼喜歡咬指甲?你家孩子有咬指甲的習慣嗎?
    天寶在入幼兒園之前,基本上每個星期都要剪一次指甲,但進入幼兒園之後的第一個學期,我一次指甲也沒有給他剪過,因為我每次看他指甲都是光禿禿的,甚至還微微滲著血。我一度以為是孩子缺少什麼微量元素,就帶他去醫院做了微量元素檢測,同時去諮詢了兒保醫生。
  • 那些咬指甲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有不少媽媽給我留言,說孩子愛啃指甲的事兒:@如茉莉:我家姑娘都上初二了,一直咬指甲,手指頭都變形了,無法可施。@琳兒:我兒子嚴重時手指頭皮都是破的。@清荷:我到現在還啃手指。同時,焦慮還會引發咬指甲癖、拔毛癖、囤積癖等各種行為問題。我有一位來訪者,是高一女生,寫作業和考試時都會拔頭髮,頭髮拔了四年,發量只有原來的1/3。
  • 「咬指甲」是心理疾病?錯啦,科學家:咬指甲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美國曾經就「咬指甲」進行過一次小範圍的調查,數據顯示:20%左右的成年人有咬指甲的習慣,45%的青少年喜歡咬指甲,而這個數據的背後其實已經指出至少上百萬人都存在咬指甲的習慣。
  • 孩子這麼大了還吃手,竟然還咬指甲,怎麼改?
    可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常常會看到,很多孩子好像越大越喜歡吃手,甚至還發展成了咬指甲,甚至還會維持到成年。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溫柔有效地幫助「大孩子」克服這個惱人的小習慣。這常常很有可能是孩子看到自己親近的人一直在這麼做,比如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或者幼兒園的好朋友。學齡前的孩子通過模仿來建立自己和外界的連接,他們最愛模仿的就是自己身邊的人。這個原因導致的吃手,孩子一般自己慢慢就會不吃了。
  • 經常咬指甲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清荷:我到現在還啃手指。 秋遇見:我兒子咬手指和指甲,從上一年級開始,咬得都一層層脫皮了,不忍直視。我用風油精塗了,給他吃牛軋糖,各種辦法好像效果不怎麼樣。 信不信,你周圍咬指甲的人,比左撇子比例高得多。
  • 社會心理服務知識:孩子總是「咬指甲」背後的心理原因
    最近有家長前來寧和尋求幫助:孩子總是喜歡咬指甲,十個手指頭被咬的光禿禿的,有的時候都被咬出血。各種辦法都試過,孩子依然改不了。行為的背後都是暗含一定原因的。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喜歡咬指甲呢?2、找存在感幼齡的孩子如果很少得到父母的關注,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便會通過咬指甲來尋找刺激,尋找自己的存在感,從而獲得自我滿足。3、感到無聊如果孩子感到無聊、沒有什麼事情可做時,很有可能會通過咬指甲來打發無聊的時間。甚至是感到飢餓的時候也會不由自主的咬指甲。例如,有的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就會無意識的咬指甲。
  • 【育兒】孩子咬指甲怎麼辦
    馬老師: 我的兒子有咬指甲的毛病,從小學三年級至今沒改。當初我想孩子還小,長大了毛病會慢慢改掉。可是到現在上中學了,還是沒有改變。我擔心這個壞習慣會給他今後的人生帶來不良影響。請問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怎樣才能幫他改掉這個壞習慣?非常感謝。
  • 孩子咬指甲、怕洗澡、不洗手,這些小繪本有大用處
    小時候,我經常會把指甲啃得七零八落,以至於每次跟同學們玩的時候,都不好意思伸出手,因為指甲實在是太醜了。我還記得當時小學班上有一個同學,也跟我一樣喜歡咬指甲,這個發現還讓我覺得自己其實沒那麼孤單。我的這個習慣長大後自然就好了嗎?並沒有。
  • 寶寶咬指甲是缺微量元素?
    寶貝「啃指甲」是為什麼呢?寶貝是缺鐵、缺鋅了嗎?寶貝是肚子裡有蟲嗎?這指甲裡好多細菌寶寶都吃下去怎麼是好?怎麼能讓寶寶不「啃指甲」呢?家長應該怎麼應對呢?啃指甲也稱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覆啃咬指甲的行為。咬指甲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多見於3~6歲學齡前期和6-12歲學齡期兒童,男女均可發病。多數兒童隨著年齡增長啃咬指甲行為可自行消失,少數頑固者可持續到成人。
  • 孩子咬指甲、眨眼睛,父母也別當是小事,背後「隱藏」著負面影響
    除了眨眼睛之外,她還發現孩子有一個壞毛病:咬指甲。明明每次指甲長長之後,就會給她剪掉,可是孩子還是像有強迫症一樣,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之前上學的時候,老師還說全班都在學習,就是文文家孩子在咬指甲。聽到這話,文文恨不得找個地方鑽進去,怪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 相信上面所說的咬指甲,眨眼睛也是很多家長在生活中極其厭煩的行為,一看到自家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就會異常的憤怒控制不住情緒去訓斥孩子、打罵孩子。
  • 孩子愛咬指甲壞處多,家長要及時糾正,否則可能危及娃的健康
    好不容易等到孩子度過口欲期,家長們還沒完全放下心來,許多孩子就又出現了另外一個現象——咬指甲。小龍今年三歲了,剛剛上幼兒園不久。這天小龍的媽媽按照慣例來給小龍修剪指甲,結果卻發現小龍的指甲非常的短,就和兩周前剛剛修剪完時一樣,甚至還更短一點。小龍媽媽不禁奇怪起來,難道是幼兒園老師幫忙剪的?
  • 孩子頻繁咬指甲、撕嘴皮?心理專家:別急著阻止,這屬於焦慮障礙
    孩子頻繁咬指甲、撕嘴皮?心理專家:別急著阻止,這屬於焦慮障礙,家長需要慎重處理。小毛病隱藏大隱患像珊珊這樣的小朋友,因為壓力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強迫行為,比如咬指甲、撕嘴皮、摳臉、揪頭髮等等。而寶爸寶媽多數會認為這只是無關緊要的小毛病。但其實,在這種小毛病背後,卻有著很大的隱患。
  • 孩子總愛咬指甲,是缺鈣嗎?背後的這些原因你了解嗎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好的壞習慣,其中咬指甲這個小毛病就讓媽媽們非常苦惱。當孩子有了這個壞習慣後,家長們就會感到很著急或者憤怒,大部分的家長會用暴力制止孩子這種行為,但是效果甚微,甚至還會加重孩子的壞習慣。
  • 咬指甲,咬鉛筆……孩子的小動作背後隱藏著需要警惕的心理問題
    有人寫了這麼一首打油詩:還有一個小孩子,毛病就是喜歡吃;他指甲長了,不用剪,放在嘴裡咬;天長日久,臉黃身瘦;去醫院一檢查,毛病全在手心!如3歲以前的兒童愛咬人,仍符合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發展,但3歲以後的兒童仍愛咬指甲、手、角、腳等部位,還可能是「口欲期停滯」。此系列咬傷行為障礙,一般在兒童期發病率最高。心理研究表明,這些「啃咬」動作可以給孩子一種心理安慰,屬於一種能夠使孩子抑制焦慮的「行為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