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溫暖的世界|散文

2020-12-13 文學天空

#文學天空散文隨筆#

那是十年前的某天上午,母親推著坐在輪椅上的她,艱難地走進某縣公安局去補辦身份證。視野裡呈現出一行威嚴醒目的大字和一枚金色的盾牌,院裡幾棵不知名的樹正在太陽底下放著芽包努力生長。對於一個封閉已久的人,忽然闖入這塊威嚴的境地,內心難免翻騰與不安,全身的血液似乎一次次凝固和緊繃,深感無情和無奈的是,那幾層臺階,對於瘦弱的母親和行動不便的她來說,猶如一座橫亙在眼前的高山,示威般擋住去路。這情景,除非誰能用「仙氣兒」,一口氣把她的輪椅吹進辦身份證的大廳裡,不然,以母親和她的力量,很難攀爬上去。等一會兒吧!她低聲安慰著母親,示意她坐在臺階上歇一會,不管不顧的母親放下屁股,低著頭,心事盈盈的,表情顯得很累的樣子。

初春的味道隨風兒飄來,鑽入鼻孔,輪子下的磚縫兒裡,青青的草芽兒正張望著某個地方,她隨著草芽傾倒的方向望了過去,大廳裡走來走去的身影不少,隔著門窗的玻璃,忽然看到有一雙眼睛在直視著她的輪椅,本就自卑的她見到這種情形,感覺血液刷地就湧到臉上,身子也縮得跟刺蝟似的要把自己藏起來,唯恐見到熟人,扎傷了無辜,也扎傷己心。可事情並非想像的那樣糟糕,那個身影,不知從哪個門口繞了出來,他矯健的步伐,瀟灑的身姿,嚴肅的面孔迎面而來。他一個簡單的手勢划過玻璃窗,又一個身著警服的年輕人,急步走下臺階,倆人二話沒說就穩妥地把輪椅推進了大廳,母親緊跟其後,隨他們拐了兩個窗口,把輪椅放穩。那一刻,她顧不得多想,感覺像她的保護神突然出現,拯救著她的身體,也拯救了她的自卑和靈魂,一切就由著他們去安排。

奇怪,那輪子可聽使喚了,很順暢地就進了她所需辦證件的辦公室,有位年輕姑娘正操作著相機,準備給她拍照。她邊擺弄相機邊看她,眼神並不直視她,好像怕觸碰了她心底的傷痛會失禮似的。她心裡也許會犯嘀咕:大不了她幾歲,四肢看似健全,人長得也清秀,怎就落得坐在輪椅上呢!不及多想,只聽咔咔幾下,照片就拍好了。她的身份證件又重新補辦,丟掉的那張身份證件早已隨著破碎的婚姻一起埋葬了。

那天,幸運之神無比眷顧她,辦完了事,推她進去的警察又親自送她回了老家。仿佛這一切冥冥中神靈有意安排的,警察是在擋住她的高山裡飄然而至的神!想來想去,公安口沒什麼親戚呀,只不過是她預約了哪天去辦理身份證,時間要確定,因出行對她而言比走獨木橋更難。對方答覆了:可以。難道,她的殘疾就是他們幫助的理由!不行,我還是直截了當問問吧!幾次想開口,幾次話到嘴邊又咽下。那位小警察看出了我的心事,就簡單地說明了情況,這件事是一位領導——當時公安局的張政委安排的。這位素未謀面的好心人,那天在她預約辦理身份證時,知道了有關她的情況,就安排好了,他暗地裡又證實了她的情況,得知她是一位行動不便的單親母親,同情和責任感頓生,要幫扶她……小警察的講述,像打開黎明的閘門,衝走了她滿腹的苦水與委屈。

經過這次出行和人民警察的幫助,讓她領悟到,多年封閉的生活,她的思緒已變得狹隘,目光短淺。原來外面的世界如此開闊、敞亮,德善之人大有人在。回到小院後,儘管她活動的範圍是狹窄的,可眼光卻放大了,心地變寬了,心中無比感念那位素不相識的好心人的幫助。她甚至不敢奢求會有見面的機會,但求那種鼓勵會一直支撐著她打起精神,擯棄自卑的心理。

眼見她女兒就要升入中學,憑師資、憑教學質量,農村落後於縣城。因此,她心裡有了大膽的想法,送女兒去縣城讀書!這是她每天心心念念的事。臨近畢業時,她提前安排好了一切事情,就找了個機會對女兒說了讓她去縣城讀書,可女兒堅決拒絕的態度打得她措手不及,那一刻,她原本就缺失的形象又多加了一層罪責,不完滿的家庭,強勢的母親,在年僅十二歲的女兒的眼神裡,流露的是那樣的叛逆與無情。是她錯了嗎?她轉動著輪椅,淚水打溼了輪子,無助又無奈。

在女兒十二歲的年齡裡承載了多少痛苦和壓力,自打她的生活遭遇重創,三歲的女兒就追隨她的輪子一步步走過生活的艱難,相依相偎的依靠,給了她生命的延續,也給了她培植她成才的決心。她恨過這個世界帶走她的一切,更恨過那個拋棄妻女的男人。可為了那份責任,她克制著疼痛,找尋打開活下去的理由,認真而努力地生活,或是她忽略了女兒群羊式的夥伴模式,習慣了引領與她同齡孩子一起長大的陽光和無憂。多日的思考調整,在解讀女兒內心的同時,她並未放棄讓她出去讀書的念頭。一切準備就緒,就等出發,趕鴨子上架,為了她以後走得更遠,好賴搏一回,讓知識改變女兒的命運,那才是她活著的動力。

不管女兒怎樣鬧騰,她的心都和鐵一般堅硬,必須讓女兒妥協。當爹當娘的日子領教了,啥事不得自己做主。黑臉、紅臉的角色我一併嘗試了,認為轉不出去的路就是死路一條。那天,女兒抓著輪椅的扶手,惡狠狠地瞪著眼前的小山包,一言不發。她知道,那個小山包留有女兒和夥伴兒諸多的記憶,讓她留戀一會兒,也是應該的。反正去學校報到的時間來得及。誰料,她瞪著眼睛耗時間,任性、懈怠,竟說要逃學,走出家門。女兒的話一出口,她的情緒也就爆發了,一種無法比擬的重創再次席捲重現,絕望,真的絕望了!她身體抱病,婚姻垮塌,育教的失敗,鞭打著她硬撐的那點自尊和精氣神,無所謂的生與死交織在一起,萬念俱灰的失落,眼淚吧嗒吧嗒砸在車輪子上,把活著的勇氣砸得粉碎,仿佛要失去生命的氣息。

此刻,只覺得活著就是一種浪費。無處撒氣的她拿起女兒的書包就甩出了大門外,一股壓抑已久的怒火點燃了小院,一陣歇斯底裡的捶打,讓本就沒有知覺的一雙腿接受了無辜的懲罰。儘管如此,執拗的女兒仍無動於衷。不過她那雙大眼睛裡卻盈滿了淚水。就在這時,一行人走進了她的院子,他們身著警服,身姿挺拔,面部嚴肅卻盡顯平和,不知怎麼,她忽覺眼前亮起希望之光,身體裡有了力量。那位低頭撿書包的警察有些眼熟。他一手提著書包,一邊介紹,他那天送她回家所說的張政委此時就站在她的輪椅前,他客氣地握了握我的手,一股暖流從手掌的繭子穿進心底——警察,多麼神聖的職業!

他們熱情的舉動並無嚇到女兒,反之讓她的面部表情變得晴朗起來,這也許是人民警察能給人民帶來安全感的原因吧,他們的確像親人。一雙大手拉著一雙小手站在院兒裡,然後,平和的語氣又略帶哄孩子的聲調:「張大大來接你去縣城讀書,你願意嗎?」女兒軲轆著那雙大眼睛仰望著那張陌生的臉孔,沒鬧騰,也沒表露去與不去。身旁的人在張政委身後耳語了幾句,她深知警察的職業,軍令如山,接到任務,要即刻出警。時間分秒珍貴,在場的人都很焦急呀!可那位張大大卻鎮定得很,好像他料定女兒會跟他們去學校報到。

在場的還有位女警察,她體型微胖,言談舉止利落,身著的警服裡不知藏有多少警民故事。她帶著女兒走到了一旁,不知用了什麼招數,三言兩語,女兒就自動背起書包,勇敢地融入了那行隊伍中,頭也不回地上了警車。她不知張政委和女警官和那些警察伯伯、叔叔們把怎樣的道理講給了女兒聽,他們像神一樣幫她實現了讓女兒去縣城求學的願望。望著警車漸漸駛出視線,她的內心翻江倒海,無法平靜。自打婚姻破碎,失去健康,女兒就失去了安全感,而警察的出現,讓她內心安靜下來,她知道他們是可以信賴的親人。她的叛逆或許是正在成長的必然,在她弱小的心裡,她承載的東西就是她遠行路途中拉出的航線,成功的標尺。

女兒走後,她的心揪得老高,生怕她不適應新的環境而厭學,無能為力的她只能眼巴巴盼著學校放假的日子。天氣漸漸轉涼,女兒單薄的身子很愛感冒,白天黑夜的擔憂讓我寢食難安,那時通訊又不方便。母親總安慰她說:「接不到消息就是一切安好!」這句話應驗了。女兒第一次放月假回家,她的狀態就不錯,很開朗的樣子。看來學習成績不拔尖也不落後,她並無太高要求,只要肯用功,不頹廢,勇敢向前就是一件欣慰的事。後來,在女兒一次次放月假回家的話語中她才知道,女兒的勇敢和改變是來自於警察伯伯和阿姨對她的照顧和鼓勵,冷了送衣,病了送藥,可這些事兒,女兒不說,她就根本不知道,只有女兒回來,她才從她口中得知,張政委他們又去看女兒了,他們一直像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責無旁貸地去照顧她,一直在體諒她的不容易和身體的不便利。他們的職業和形象在她心中越發高大,神聖!

在縣二中的三年裡,女兒變得獨立,逐漸成長起來。她心中有榜樣的力量,所以就很努力。看到女兒的好狀態,她的心踏實了好多,不過還是很惦念,畢竟,十多年,從未離開過她的輪子,女兒走後,她的生活更加簡單和孤陋了。尤其是到了夜晚,一盞孤燈和一臺電視,就是她的伴兒,偶爾的也會有蟲子爬進屋,鳴鳴幾聲,像是打聲招呼,轉眼就不知去向了。不知哪天夜裡,就失眠了,接著就無限期地失眠,後來,趁著不困的精神就拿起了筆和紙,把自己的心情和狀態潦草地記錄下來,沒想到,這一寫,就停不下筆了,零零散散地寫了好多篇說說,最早的一篇散文《失眠的夜》還發表在了縣級刊物上,之後,她的精神氣足了,除了記錄生活,書籍成了她最好的老師,後來,看書寫字就變成了她生活的樂趣,獨處的時光裡有書陪伴,黑夜不再漫長。女兒知道她喜歡讀書和寫作後特別支持和鼓勵。是啊,她要在有生之年為女兒樹立榜樣,為自身提升價值,那樣活著會更加有希望。

三年的初中生活就在她和女兒相互鼓勵中度過了。升入縣一中後,女兒的壓力很大,成績的不理想,再加青春期的躁動,外加學費,在她那個年齡段本該不能承擔的東西一併壓過來。這一切舉動,在女兒月假回家時,她是看在眼裡疼在心中。不管再難,絕不放棄,這是她由始至終對女兒說過的最堅決的話語。誰知,這一切又有了很妥當的安排,她們命中的神再次降臨,每到交學費時,張政委必送錢到家裡,2000元,或許是政委半個月的薪水了,他一直不變的善舉,讓她和女兒無數次感動落淚。一切無法用語言形容了,女兒唯有好好讀書,將來回報社會,回報好心人。就這樣,女兒變得陽光自信,後來,在和她的班主任的一次溝通中,女兒和她的遭遇被老師知曉,善良的老師哽咽了,向我表示安慰,對女兒表示讚賞!三年來,女兒的陽光與灑脫,並沒有誰發現她經歷的挫折,臉上總掛著積極向上的笑容。褪去了自卑,走向目標,路途啥樣,接受就好!

她永遠記得,那個高中考大學的階段,等待出分的那個夜晚,女兒守著電腦,她蜷縮在輪椅上,蚊蟲繞著燈光,不時地「嗡嗡」著,它焦急的樣子,不遜於她和女兒。窗外的小風兒颳得特別平穩,那時,身邊一切靜與動的東西,仿佛都在撲捉消息,等著送上祝福。不知是農村的網絡差還是其它原因,總是無法進入網址,女兒的表情有些不安,瞬間失去了光亮。她偷偷地掀開窗簾的一角,星星、月亮,依然那麼平靜,那麼亮。

騰地,一陣電話鈴聲響起,一個聲音傳來,親和有力。原來是張政委,大半夜裡,累了一天了,還在為女兒的事操心,真過意不去。接完電話,女兒就又精神起來,再次進入電腦,鍵盤在黑夜裡敲打著,時而重,時而輕,啪的一聲,鍵盤靜止了,仿佛一切都沒了動靜,果不然,女兒的雙腿跳過了她的視線,那緊緊的擁抱,暢快的呼吸,已然送出了答案。考上了,終於考上了!當時,時間太晚,女兒怕打擾張政委休息,就發了微信。張政委一串祝福就發了過來,每個字裡都透著真誠,如此的人間大愛,像寒冬裡的暖陽照耀著她們,令她們感到莫大的溫暖和幸福!那一夜,是她和女兒遭遇挫折後最明朗的黑夜,她相信,往後的每個黑夜都會明朗,充滿陽光。

就在女兒開學的季節,張政委又親自帶人來家慰問,燥熱的天氣,壓得人喘不過氣。那天,他們一行人是穿警服來的,風風火火的樣子,像是剛執行完任務。到了院裡,他們沒有落座,親切地握著我的手,然後給了我一個厚厚的信封,裡面裝滿了錢,因為女兒走的是一本藝術類院校,學費相對比較高,那沉甸甸的一沓錢,帶著他們的關心和祝福,真不是一句謝謝就能平復一顆感恩的心的。譁譁的淚流出眼眶,不是酸澀,而是暖流。

女兒站在輪子邊,鞠躬致謝!張政委和隨行的警員都是女兒心裡的神,讓她感動,讓她肅然起敬,讓她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他們總是在最危難時出手相扶,一幫就是是多少年,不為名,不為利,甚至於連一口水都沒喝過,急匆匆來,急匆匆走,總有忙不完的工作。四年的大學時光,讓女兒在成長中學會了砥礪前行,無以報答的感恩之情,只有努力工作,走向社會,做個有用的人,我相信,女兒的路途不管走得順不順暢,她都會跨過去,因為榜樣的力量早已於心,無限延長了。

大千世界,活著本不易,不管如何艱難,日子總要繼續。關鍵時刻,人民警察總是從天而降,救民於水火,走進百姓生活,也走進百姓心裡。對於她,他們就像陽光、像雨露,溫暖她、滋潤她。

本文由李秀娟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作者簡介:

李秀娟,筆名木子瀟,承德寬城人。在人生的花季裡遭遇坎坷,但並不氣餒,沒被困難所嚇倒,仍然對人生充滿希望。喜歡文學,熱愛寫字。主要作品《失眠的夜》《靜聽心聲》《母女情》《幻想去的地方》《春天》《驚心動魄地等待》發表於《天女木蘭》報刊及《文學天空》網刊等。

關注文學天空,閱讀更多精彩作品:

李言錄:水中情|散文

邱煒煌:歐洲「掉隊」記|散文

張學文:寒夜裡的精靈|散文

梁文禮: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散文

蘇維:鐵人大爹|散文

相關焦點

  • 蒙田:名門之後卻放棄豐厚報酬去寫作,帶領法國散文走向世界
    一部法國散文發展史,就是法國文明和思想發展的歷史。群星燦爛的法蘭西文學天空,拉伯雷、蒙田、巴爾扎克、雨果、左拉、莫泊桑、羅曼·羅蘭、羅蘭·巴爾特等等,作品閃耀思想和藝術的光輝,是人類文明歷史的共同財富。其中,法國散文是世界散文寶庫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 【散文】儲物癖 /作者 柳再義
    2018.12.29晚上9:06往期閱讀推薦【詩歌】凝望/作者柳再義   朗誦荷嵐【散文】半開的花朵/作者 柳再義  朗誦 小雪【詩歌】背影/柳再義【隨筆】世界的花朵/柳再義【散文】緣分/柳再義【詩歌】伊寧上空的雲/柳再義【詩歌】誓言/柳再義【散文】高淳老街/作者柳再義  朗誦蓮子【散文】母親的棉鞋/柳再義【歌曲】別以為 /柳再義【詩歌】群主拜佛/柳再義【詩歌】戀歌/作者 柳再義   朗誦 雨人【詩歌】月亮和青草/柳再義【詩歌】生命/柳再義
  • 【散文】薰衣草花田/作者柳再義 朗誦林中草
    往期閱讀推薦【詩歌】凝望/作者柳再義   朗誦荷嵐【散文】半開的花朵/作者 柳再義  朗誦 小雪【詩歌】背影/柳再義【隨筆】世界的花朵/柳再義【詩歌】短詩一束(5首)/柳再義【詩歌】伊寧上空的雲/柳再義【詩歌】誓言/柳再義【散文】母親的棉鞋/柳再義【歌曲】別以為 /柳再義【詩歌】群主拜佛/柳再義【詩歌】戀歌/作者 柳再義   朗誦 雨人【詩歌
  • 散文‖父親寫的散文詩
    《父親寫的散文詩》我連續聽了多遍李健版的《父親寫的散文詩》,我覺得李健版比許飛版情感更真摯、更豐富,更有生活底蘊,更有泥土氣息,更能抓住人的內心,也許是李健比許飛年長一些,經歷得更多一些、感觸得更深一些,所表達的情感也就自然而然不一樣,李健所表達的就更深沉一些、厚重一些、寬廣一些、細膩一些。作為人父,參照歌曲裡的歌詞,我竭力反省我自己,是否也為兒子寫下了令他感動不已、令他記憶深刻的散文詩。
  • 《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找到你痛苦的根源
    畢淑敏老師的散文,如同一股暖流,衝洗心靈的鉛華。她用質樸真誠的文字,觸摸受傷的靈魂。一個個簡潔的小故事,引導我們去尋找快樂,懂得愛,儲藏幸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這本散文,一共是9章63篇,畢淑敏老師用娓娓道來的語氣,講述在親情、友情、愛情、事業中遇到的一些煩惱,給我們解憂。
  • 鄭永濤:難忘我靈魂的故鄉|散文
    散文之窗:我的故鄉在一馬平川的冀南平原上。對於故鄉,最令我難忘的是她的春。故鄉的春天是美麗的,溫暖的,溫馨的,在我記憶的深處,深藏著許多關於故鄉春天的記憶……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餵著幾隻羊。爸媽忙著地裡的農活,餵羊的擔子就落在了年幼的哥哥肩上。春天和夏天的傍晚,哥哥常常帶著我到村南的大坑邊砍楊樹枝給羊吃。那故鄉的傍晚是美麗的,美麗得甚至難以用語言來描述。
  • 散文||張煒:父親的蘋果樹
    父親的蘋果樹(散文)張  煒去年十月,我回到老家,看到老屋門上的那把鎖,有些鏽蝕。沒敢打開那把鎖,沒有走進那扇門,心中便是一陣隱隱的痛楚,眼睛也開始模糊。雖然懵懵懂懂不甚明白,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坐在父親肩膀上,讓我覺得好幸福,那種被寵愛的溫暖一直儲存在我的記憶深處,永遠也不會消失。在父親的精心照料下,蘋果樹枝繁葉茂,一年比一年掛果多。那些蘋果除了解孩子的讒和供鳥雀們啄食外,還能換回一些錢貼補家用。父親每年都要給我送來一編織袋的,有時還讓公共汽車捎帶來,雖然這些蘋果沒商店裡售賣的大,可是香甜可口。
  • 散文《四月的涅槃重生》
    散文《四月的涅槃重生》四月的溫暖,有著強烈的光芒,讓溫暖的溫度別離了一件件不合時宜的春裝。都說這世界只有兩種人,有信仰和無信仰之人,對於我這樣的人,信仰未免太奢侈也奢侈不起。我寧願相信這世界,只有幸福的人和憂傷的人。而如果非要說信仰的話,那我的信仰就是有她的四月。她就是四月天,是美好的溫暖的樸素的幸福的善良的。她就是四月天,是一生一世的四月,是走過憂傷的四月,是人生唯一美好的四月。
  • 散文薈|梅子:二月蘭的心意
    當春陽溫暖地走過來,當春風緩緩地撫過來,二月蘭便開始默默地舒枝展葉,為大地慢慢地鋪開一張綠色的地毯,如草一般素靜淡然,只是不言不語地綠著,內裡卻兀自攢著勁兒。二月一過,二月蘭便靜靜地開放,起初花開一兩朵,並不起眼,它們也憂不慮,依舊自顧自地喜悅著,努力著。
  • 【散文】相約走進春天|田榮
    散文◎《相約走進春天》田 榮走出鬥室,置身大自然中,抬頭看看日益湛藍的高遠天空,豔麗的陽光也變得格外耀眼和溫暖。放眼田野、山崗、堤壩、高坡、灘涂、道旁…小草萌動,野花綻蕾,新柳吐綠,翠竹冒筍,蘆葦頂尖,紫燕翩飛……聆聽鳥鳴蛙鼓、飛瀑流泉、鶯歌雀唱……春色明媚,陽光和煦,蕙風徐來,白雲藍天,豆青麥綠,油菜花黃,紅杏枝頭,桃紅梨白,山青水秀,碧波蕩漾,近樹蘢煙,遠山凝翠…當太陽慢慢射出萬枝金箭時,不覺驚落一地的露珠,頓時,滿世界一片晶瑩剔透,銀光燦燦。好一幅讓人心醉、讓人痴迷的《春光圖》呀!
  • {一讀放不下}散文的門檻
    福克納是對的,對我們當下的散文創作來說,很多人的文字,是垃圾性的存在,「內分泌物」的成分比比皆是,精神退場,尊嚴消遁,我說:散文不止是一種智慧的文體,把文字玩的純熟,複製一些生活的場景,而且很多人在這樣的場裡自得其樂,安於沉淪。這種「小品」的格局限制了散文,也限制了寫作者,沒有了精神的內存,你的文字沒有格局,是逼仄,是小肚雞腸,是幽閉。
  • 散文| 王金勇:緣分的天空
    那時,家庭就是我們的整個世界,至純至簡,簡單快樂。長大後,我們的活動半徑驟增,天天忙著會同學、交朋友,向著所謂的成熟大踏步前進。漸漸地,交往徒生了諸多煩惱,從初見的掏心掏肺,到過密後的言語不和,再到最後的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就這樣,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很多緣,走著走著就淡了……大浪淘沙,剩下的大概只有至交了。組成了自己的家庭,家就是我們的天。
  • 鄭永濤:農家飲酒圖|散文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散文之窗:我的故鄉冀南平原,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我的童年時期處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候,農村遠遠沒有現在富裕,生活節奏也沒有現在這般快,青壯年男人們也大都沒有外出打工。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傳統的農耕生活。我的童年,便在這寧靜的鄉間度過,在一個名叫鄭村的小村裡度過。
  • 雨仁為善||父母是家(散文)
    雨仁為善散文:父母是家 在我年少之時,總覺得父母這也沒有賦與我,那也沒有賦與我,跟別人比起來,總覺得父母差我們的,總是心裡不平衡的時候找他們吵鬧,現在我也為人母了,明白了人間的堅辛困苦,生活的不易,深深的愧恨自己的年少無知。
  • 【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李雅芳| 在散文的創作中感悟思索
    有了這樣的思想,加之目前散文熱的不斷興起,魚目混珠,參差不齊的散文充斥著文壇。這讓我對散文的創作也有了更加客觀理性的思考。歸納而言,散文的創作應該即要有散文唯美精湛的寫作技巧,又要有給人借鑑的哲學思維,更要有縝密的邏輯,有序鋪陳,和完整的組織結構。這也是散文創作的章法使然,三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撐,缺一不可。雖然我不能兼濟天下,但至少能獨善其身。
  • 赤子余光中,散文也鄉愁
    但其實余光中不僅僅是個詩人,他還是散文家,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這是余光中寫作的四度空間。而四度空間之一的散文是什麼樣子的呢?上海文藝出版社出了一本散文集《赤子》,讓我們領略這位文學巨人散文的魅力。余光中的散文文字是極為優美的,詩人的文字肯定是經過淬鍊過得,即使運用在散文上也是簡潔而有力的。「定音鼓的頻率在加速,加強,扭緊我們的每一條神經。
  • 散文:歲月從容,初心若雪.
    點擊上方散文雜談一鍵免費關注!
  • 音樂丨這是一首唱給父親的歌,《父親寫的散文詩》
    音樂丨這是一首唱給父親的歌,《父親寫的散文詩》 2020-04-29 0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代散文名家林清玄 ‖——人間有味是清歡
    林清玄,當代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一九五三年二月生於中國臺灣省高雄市旗山縣,祖籍福建漳州,畢業於中國臺灣世新大學。二零一九年一月去世,享年六十五歲。林清玄的散文耐人尋味,立意往往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向內探索,向外追尋。他的散文創作通常起源於平常之物,在優化文字語言的同時,意蘊也會得到系統性展現,透露出生命的玄機,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怦然心動的感受。
  • 美學功課:蔣勳首本原創散文日曆挺特別
    9 月 14 日記者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獲悉,該社今年重點策劃了作家蔣勳的 " 行旅之美 " 散文日曆——《蔣勳日曆 2021》。這本日曆與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日曆相比,最大不同在於它的原創性。首先,它是一本精美的四色彩印圖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