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關係漫長曲折的路程中,出現過不少「人物」。比如有位戰前的日本「右翼老大」,晚年成為著名的日中友好活動家。他就是受到鄧小平接見時,被鄧稱為「近百年來中日關係見證人」的笹川良一。笹川良一逝世後,其子笹川陽平繼承父業。十多年前,《環球時報》記者在東京參加過笹川陽平與在日中國記者的午餐會,當他談到中國時意氣風發。今年4月23日,當記者再次到與日本首相官邸近在咫尺的日本財團總部採訪,發現笹川陽平談論中國時已相當和緩與平靜。或許,中日關係也在經歷著一個從激揚到平緩的過程。
「許多大國鄰國都會出現爭執」
環球時報:我了解到,從2009年開始,日本財團把大量日本書籍翻譯成中文出版後寄贈給中國各大院校,同時出資支援各項研究活動。你將日本書籍翻譯、寄贈給中國的目的是什麼?這項事業會一直堅持下去嗎?
笹川陽平:翻譯、出版書籍,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書籍可以留傳千年、萬年,從這層意義上說,向中國寄贈書籍,要勝過政府日元貸款。無論是從歷史還是未來考慮,日中都無法分開。儘管現在日中兩個國家之間、政治家之間出現了一些對敏感問題的爭執,但這些問題不是只在日本和中國才出現,世界上許多大國、鄰國都會出現爭執。正因為這樣,才需要日中兩國民間為增進相互理解堅持不懈地努力。我也是出於希望中國人能夠更多地了解日本,才協助了這項規模龐大的翻譯、出版事業。
到目前為止,我們給中國大學共寄贈了300多萬冊書籍,有的大學還建了藏書30萬冊的「笹川圖書館」。今後,這項事業還會繼續下去。我希望中國無論是正在學習日語的學生,還是不會日語也沒有來過日本的學生,都能看到這些被翻譯成中文的日本書籍。掌握兩國未來的年輕人相互了解,對日中友好非常重要。
環球時報:「笹川日中友好基金」為促進兩國人才培養、人員往來做了很大貢獻,特別是它還促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日本自衛隊的交流。眼下,日中兩國政府間交流出現很大空白,你主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日本自衛隊的交流是否還在進行?
笹川陽平: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日本自衛隊的交流活動,就是在即便日中兩國在政治上出現摩擦也要堅持交流的前提下開始的。即使是在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那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派團訪日了;即便是在「中國潛艇進入日本領海」的那年,日本自衛隊也前往中國交流了。雙方都為此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
這個過程中有過這樣一個插曲。一位前來日本交流的解放軍軍官說:「在來日本之前,以為日本軍校裡教的都是如何走軍國主義道路的內容,以為日本街頭會遍布身穿軍裝的自衛隊軍人。到日本後才知道,日本街上既沒有軍人,軍校裡也不教授軍國主義。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其實,在日本自衛隊裡,也有很多人沒有去過中國,他們不了解中國已經如此富強。通常說來,人們以為喜歡戰爭的人才會加入軍隊,但事實不是這樣。軍人,才是最討厭戰爭的人。因為一旦發生戰爭,首先被奪去的就是他們的生命。
中國人民解放軍與日本自衛隊的交流活動,在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都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很遺憾,由於島嶼問題等原因,目前這個交流活動被迫延期了。我認為,越是這樣的時刻,越應該堅持交流才行,而且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我希望這項活動能夠重新開展。
「政冷經熱未必是壞事」
環球時報:今年是甲午戰爭120周年。眼下,中日關係又降至1972年實現邦交正常化以來的最低谷。兩國媒體都有聲音認為,2014年,或許還會爆發一場中日甲午戰爭。對於這種說法,你怎麼看?
笹川陽平:這是不可能的。日中兩國不可能發生戰爭。一旦發生戰爭,兩國都會完蛋,不可能有一方勝而一方敗的局面出現。21世紀,不可以發生讓熱愛和平的百姓受到傷害的事情。
此前,日中實現邦交正常化40周年紀念活動被取消,讓我感到非常遺憾。這種紀念活動應該和兩國政治上的緊張區分開來。我不贊成政治上稍微變風向,民間交流就跟著全部中止的做法。
我常聽到「政冷經熱不好」的說法,他們認為中日兩國不應該出現經濟上緊密合作但政治關係不好的狀況。我認為,「政冷經熱」未必是一件壞事。日中兩國如果能夠出現並不顧忌政治因素,民間經濟緊密合作的狀況,就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不需要政治家的社會才是最好的社會。
環球時報:你擔任促進緬甸國民和解的日本政府代表,同時還是日本提高緬甸少數民族福祉大使。近年來,中日兩國都積極在緬甸進行投資,日媒報導稱,這是日中兩國在緬甸開始了競爭。對此,你怎麼看?
笹川陽平:在緬甸投資的不僅僅是日本和中國,還有韓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不能單純地把緬甸看成是中國的投資範圍,當然也不僅僅是日本的投資範圍。現在,日本計劃在緬甸建造的工業園區,也在誠邀中國等國的工廠進駐,完全沒有要壟斷的意思。無論是哪國投資,最重要的,都要能提高緬甸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國在緬甸的投資、交流歷史較長,緬甸還有不少能夠直接使用漢語和人民幣的地方。所以中國實在沒有必要擔心日本的「競爭」。
「日中像夫婦」
環球時報:你及你父親都和中國歷代領導人結下深厚友誼,和鄧小平先生也留下很多佳話。在目前的情況下,你認為日本應該如何同中國交往?
笹川陽平:直到胡錦濤先生那一屆,我都和中國領導人保持著往來,和當時幾乎所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也都會過面。近年來,我開始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和中國民間、中國年輕人的交流上。
我在南京大學做演講時說過,日中有著數千年交流史,這其中有過2到3次關係緊張的時候。中國元朝曾襲擊過日本,日本也曾給中國人民造成過很大傷害。後來,中國強調日中關係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我認為真正要「為鑑」的歷史,不能僅限於近現代。
在世界史上,鄰國與鄰國的關係往往是吞滅與被吞滅的關係,能像中國和日本這樣友好的鄰國關係,幾乎是不存在的。日本從中國學習到語言、佛教文化,並且在儒教的影響下,建立了近代國家。中國也從日本進口了很多「和製漢語」,比如「近代國家」、「共產黨」等約1400多個詞語。在搞改革開放時,中國也向日本學習了行政系統和企業模式,同時日本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最新技術和高額日元政府貸款。
因此,即便有一些緊張時期,也不應過於在意,光說意見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也不能走向未來。就是夫婦之間,也有相親相愛和發生摩擦的時候。日本和中國不就像是一對夫婦嗎?
在鬧彆扭的時候,最不應該的就是藉機發展民族主義和愛國運動。我曾對南京大學的學生說:「今後,日本和中國還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摩擦,希望你們到時候能想起我說過的這番話,日中兩國是夫婦關係,夫婦之間會吵架,也會和好。不要做出過激反應。」
環球時報:你不僅在博客上公開自己的想法,還公開每天的個人行程和財產。恐怕世界上還沒有一位企業家、文化人或是政治家,能做到像你這樣透明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笹川陽平:作為如此龐大的財團負責人,我必須肩負起「透明性」和「對外說明」這兩個責任。我的想法是,比起在口頭上強調不會貪汙受賄,用實際行動來以身作則更有效。我把個人信息在博客上公開已有7年多,目前,日本社會還沒有哪個有影響力的人物願意模仿我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