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解剖及骨折影像學診斷

2020-12-21 騰訊網

來源:南京大學【影領學苑編輯】

解剖

位於兩上頜骨額突之間

構成鼻腔上部

長方形

上端窄、厚,下端寬、薄

兩面、四緣

鼻骨鄰近骨性結構

上頜骨額突

額骨鼻部

鼻中隔

淚囊

骨縫

鼻頜縫

鼻額縫

額頜縫

鼻骨間縫

概述

面部最常見骨折

易發生於下1/3

伴鄰近結構骨折

骨折類型

單純線形

粉碎性

複合

臨床表現

疼痛

出血

變形

皮下淤血或氣腫

壓痛

檢查方法

X線平片:側位

HRCT

橫斷面:聽眶下線

冠狀面:鼻骨長軸平行線

層厚:1~2mm

鼻骨正常側位

鼻骨橫斷面HRCT

鼻骨冠狀面HRCT

骨折HRCT表現

外形

骨折線

軟組織腫脹、積氣

鄰近部位骨折

線性骨折 粉碎骨折

右側鼻骨線形骨折

鼻骨線形骨折

左側鼻骨線形骨折

右側鼻骨骨折

左上頜骨額突骨折

雙側鼻骨骨折

雙側上頜骨額突骨折

雙側鼻骨骨折

鼻中隔骨折

診斷

臨床

X線初查

HRCT可靠

鑑別診斷

鼻縫

鼻骨孔

縫間骨

鼻頜縫

鼻額縫

額頜縫

鼻骨間縫

鼻骨孔

縫間骨

~~~~~~~~~~~~~~~~~~~~~~~~~~~~~~~~~~~~~~~~~~~~~~~~~~~~~~

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您的需求,是我們最大的追求。轉發是最大的支持!

免責申明

本站所提供內容均來自網友及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鼻的解剖結構——外鼻、鼻骨
    一、外鼻由鼻骨和軟骨作支架,外被皮膚和少量皮下組織。
  •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正常解剖及損傷的影像學研究進展
    TFCC的損傷是引起腕關節尺側疼痛的常見原因[3],由於該處解剖結構複雜,一些早期的損傷經常被忽視和誤診,從而延誤診斷和治療,導致患者的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均受到影響。關於TFCC損傷的正確認識和診斷,對手外科醫生制定恰當的治療方案,以及患者的功能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對TFCC的正常解剖、損傷分型以及各種相關影像學的研究進展等方面進行綜述。
  • 煙霧病的影像學診斷標準是什麼?
    煙霧的狹窄侵入區通常是雙側的,但單側的侵犯不能排除診斷。煙霧病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特別是在東亞國家,如日本、韓國和中國。煙霧病是東亞地區常見的小兒腦血管疾病,煙霧病的主要併發症,主要包括缺血性和/或出血性中風、癲癇發作和認知障礙,可發生在兒童和成人中,導致殘疾發病率很高,甚至死亡。
  • 海馬解剖及影像學評估
    磁共振成像(MRI)技術的應用發現臨床診斷顳葉癲癇者的絕大多數存在有海馬形態學上的改變,主要為海馬萎縮。HS最常見的影像學表現是海馬結構萎縮和T2WI上海馬結構信號增高,目前已經證實海馬結構的體積可反映神經元的數量,因此海馬結構的萎縮是神經元丟失在MRI上的反映。
  • 全面解析胸廓出口症候群(TOS)解剖、臨床及影像學表現
    雖然診斷的主要基礎是病人所呈現病史和體格檢查,影像學研究有助於確定診斷或者侵及部位和範圍,異常解剖,評估導致患者症狀的其他潛在原因,並且將病人的情況適當地分類為神經性TOS,動脈性TOS,或靜脈TOS .需要認識到血管性TOS的診斷,不是單純的通過辨別血管管徑的位置變化來的。通過橫段面成像有症狀和無症狀的患者均可以在胸廓出口有動脈和/或靜脈的壓迫。
  • 鼻中隔或鼻腔內軟骨暴露的鑑別診斷
    亦常伴有其他面骨或顱底骨折。鼻骨位於額骨下方的鼻部,是人體面部最突出的部位。且鼻骨結構菲薄,受到創傷時極易造成骨折。由於暴力作用的情況不同,鼻骨骨折的程度亦不同,因而會表現出各種影像形態。那麼鼻中隔或鼻腔內軟骨暴露如何鑑別診斷呢?本病一般有明顯的外傷史,但診斷時應與正常的鼻骨變異進行鑑別,以免誤診。鼻骨左右各一塊,為不規則梯形骨片。
  • 股髖撞擊症候群(FAI)影像學診斷
    MRI小結MRI 除了可以顯示在X線及CT圖像上能夠看到的股骨頭頸交界處凹陷減少、髖臼的過度覆蓋等徵象以外,在骨質和軟骨病變細節方面的診斷價值是X線和CT所無法取代的。 MRI可以多角度、多平面成像,並且具有較高的組織解析度,能更好地評價FAI的解剖學改變,且具有無放射性、無創傷性等優點,是較理想的檢查手段。
  • 胎兒鼻骨超聲檢查
    鼻與鼻骨的胚胎發育及解剖特點:胚胎發育至第4周(約相當於月經齡6周)時,原始口腔周圍形成
  • 分析—胎兒鼻骨超聲檢查
    鼻與鼻骨的胚胎發育及解剖特點:胚胎發育至第4周(約相當於月經齡6周)時,原始口腔周圍形成5個突起;上方正中為額鼻突,兩側為兩個上頜突,下方為兩個下頜突。胚胎發育至第5周(約相當於月經齡7周)時,在額鼻突的兩側形成一對鼻原基,鼻原基內、外兩側高起形成左、右內側鼻突和左、右外側鼻突,兩側內鼻突逐漸向中線及下部移動。
  • 局部肌腱透視:診斷髕腱斷裂的一種新方法
    目前有很多研究通過不同的解剖位置及影像學參數診斷高位髕骨。例如通過股骨的解剖學標誌(如Blumensaat線和股骨幹),以及相對脛骨近端髕骨的位置(如Insall–Salvati和改良的Insall–Salvati,Blackburne–Peel和 Caton–Deschamps)等。
  • 鼻骨骨折的分型及鑑別診斷
    > 來源於「華夏影像診斷中心
  • 顱內靜脈系統影像解剖——動態立體化解剖展示
    本次靜脈解剖會結合書本理論知識,在展示方式上會更多使用動態影像,同時補充手繪圖譜和解剖照片作為對比,這樣可能有助於立體化解剖結構構建。大腦靜脈系統分為淺表引流和深部引流兩個部分。雖然可以做到大部分準確,但難免碰到個體差異較大的情況,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要想不溼鞋,得靠影像學」。看完,如有收穫,右下角點個「在看」吧,謝謝
  • 異體骨重建肱骨頭塌陷骨折遠期隨訪效果良好
    肩關節後脫位伴肱骨頭骨折的發生率較低,而約有2/3的脫位患者都無法在早期明確診斷。其治療決策取決於肱骨頭關節面的塌陷程度。
  • 影像解剖學系列圖譜(涵蓋腹部、脊柱四肢、顱腦、盆底、頭頸部及胸部)
    兼任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會超聲分會腹部超聲組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超聲分會淺表器官專業醫師委員會委員,山東省超聲醫學工程學會腹部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超聲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會超聲分會常務委員。發表第一作者SCI論文5篇,第一作者核心期刊論文10多篇。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專業特長:擅長淺表及腹部各器官病變的超聲診斷。
  • 醫學影像學和醫學影像技術,這兩個專業有何區別,如何選擇
    我們知道,好多同學對醫生很感興趣,但是又對其中的一些專業不是很清楚,比如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這兩個專業——醫學影像學和醫學影像技術,這兩個專業的名稱實在是太相近了,那麼它們的就業有什麼區別?哪一個更有性價比?我們該如何選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為你喝彩」參與新冠肺炎遺體解剖尋病毒真相 開拓傳染病放射學新...
    2020年春天,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國的醫療專家在第一時間挺身而出,通過病理解剖尋找病毒的真相。專注於傳染病醫學影像技術臨床實踐與科學研究30年、國際愛滋病影像學和傳染病影像學的開拓者及學科體系奠基者——李宏軍參與到這次抗疫行動中。
  • 北亞踝關節骨折分型治療!
    一、患者基本情況:第一例:患者女性,52歲,入院前3小時遛彎時不慎摔倒,左踝扭傷,當即致左踝部腫痛、畸形,不敢活動,被家人急送我院,急診醫師給予查X線片及CT片等相關檢查收入院,診斷為「左踝關節骨折」。
  • 一文掌握5種常見胃良性佔位影像學特點和鑑別診斷
    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胃佔位病變,我們比較重視胃癌等惡性病變,診斷相對容易。但對良性病變的診斷和鑑別診斷知識相對缺乏。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胃常見良性佔位病變的影像學特點和鑑別診斷。病例分享患者女,75歲,飲酒後出現上腹刺痛伴腹脹,無放射痛,無噁心、嘔吐、腹瀉等不適,服用奧美拉唑後無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