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第一個,發心。發心、正行、回向這三者都要清淨,才談得上產生真正殊勝的功德,不然的話你再修行百千劫,都沒有多大意義,甚至成為一個輪迴的因。第一個就是發心清淨,就是你的動機。我們出家、我們掃地、吃飯,乃至於上廁所,心裏面要有個動念,要有個念頭:「我今天去吃飯幹什麼來的?是為什麼要去吃飯?」你首先就要上供諸佛,下施六道眾生。有時候很多師父們在念供養咒「供養清淨法身……」,但念的時候他自己的心不在這個上面。講到供養的時候,剛才講的,心要跟法相融,那是真供養。嘴巴裡念了供養,心沒有跟供養相應的話,這個不叫供養,這個是文字遊戲啊!供養的時候眼睛一閉,就想到我們眼前充滿虛空的佛菩薩,拿很多供品供養他們。我們現前的飯菜都是十方拿過來的供養,我們先上供諸佛、歷代的祖師,你都可以去作這麼一個觀想。
我們誦經,乃至於我們坐在這裡聽課,今天的發心是為什麼來的?是為了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增加我們的信願,乃至於為成就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這樣一樁事情而來的。包括我講法的時候,我今天來講法的發心是什麼啊?前面講了,要頂禮三寶,願充滿虛空之有情父母——眾生就像自己無始以來的父母親一樣,脫離痛苦及痛苦之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幹什麼呢?成就大覺佛的果位,而發心來講授《佛教基本知識》。是這麼一種發心吶,這個不是念著玩玩而已。我們從房間裡面出來走開第一步,走到這裡來聽法,有的人就是到了時間我就去聽課,到了時間而去聽課,我們後面要講的,屬於無記的發心。無記的,你這個發心就是為了來應付,不是為了增上你的信願來聽法的,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掛鈎,跟眾生的生死也沒掛鈎,既沒有出離心,也沒有菩提心。所以要用出離心和菩提心來攝受所有的行為,都成為修行吶!佛法修學的三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不能缺的。
我在講的時候,你們不要老是去看。比如說大和尚講經的時候,念哪一段經文,他念到哪裡你就聽到哪裡,不要再往後面去看,往後面看你是在打妄想。師資道合是什麼?就是講法的人說到哪裡,你必須就跟到哪裡,這樣才行。後面第二章聞法的方式,我們也會談到的。講的,你就隨時要做筆記。
好,第一個,發心清淨,就是說我們的動機要殊勝,動機要對。我們來出家,乃至於修學所有的佛法,你的動機對了的話,你的善根就會是廣大的,它能夠讓我們的善根變得廣大,這個有限的功德會變成無限的功德。我打個比方,比如說我們去放生,世間的人也會放生,他也會買很多魚去放生,如果他不懂得佛法修學的三個環節,就不叫修行。世間的善人因為沒有發心、正行、回向的攝受,就不會變成無限的功德。
我們放生,儘管所面對的只是有限的十條魚,但是發心是為了所有的眾生而去做種種事情,這個就變成無量的。念阿彌陀佛,乃至於念經咒的功德,這個正行當中清淨,不要應付,不要隨隨便便,哪怕念十聲佛號都可以,給它打皈依。做完這個皈依以後,放完生以後,回向給什麼啊?不是回向給自己的親人,當然也可以回向,但是更重要的是回向法界一切有情,不僅僅希望這幾條魚得到救度,更重要的是所有受苦難的眾生都能夠往生淨土,都能夠脫離痛苦及痛苦之因,都能夠往生淨土成佛。有這個回向,就是回向是殊勝的。
用這三個方面來攝受,首先第一個就是發心要殊勝,你發心:「我今天身體不好,我去放一次生。」有很多人這樣的,他就說:「某某師父,你身體不好,你拿點錢放生吧。」我們有時候引導一下別人也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一個修學佛法的佛弟子來講,其實這個是不對的,你達不到修學佛法的一個究竟的利益。有人說:「最近你身體不好,你拿點錢印經書吧?」你是為了你的身體好而去印經書的哦!你今後得到的果報是什麼?就是你的身體好。談成佛、談修行的增上,是不可能的!就是跟你的動機有關係。
只要這個發心做到位了,你所做的這樁事情,功德就會變成無限的。儘管現在只是放的十條魚,我這個善心已經像發無線電波一樣的,發送給了無量的眾生,是這麼一種關係。為什麼觀音菩薩千處有求千處應哪?就是這麼回事,他這個菩提心發出來,是對無量的眾生發了這個心。當我們不斷地去修學佛法,乃至於去了西方極樂世界成了一個菩薩的時候,我們就有千處有求千處應的德能。我們現在是個凡夫,但是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做,就要做對,不要老是一天到晚就是為了自己的親人放生,為了自己的身體好,為了我要怎麼樣怎麼樣,你今後得到的就是你自己會怎麼樣,身體會怎樣,你談解脫啊,掛不上鉤!
我們所有的修學佛法,首要個問題,就是要解決你的心的狀態。如果你這個心的狀態沒有改變過來,你護持三寶,你誦了很多經,沒有用!以前有個比丘尼,一輩子誦《法華經》,法華是成佛的法華呀,她沒有去把自心融入起來,最後下一輩子墮落為一個妓女,她最後得到一個什麼樣的果報呢?就是她的口很香,很多人到妓院去找她,「啊呀!這個妓女很不一樣哦,她的嘴巴說話幹什麼的都有很多香氣。」你看!《法華經》不是不殊勝吶,成佛的法華,為什麼只得到了這樣一個果報呢?發心有問題。可能就是為了得人天福報啊!
【佛法概論】(1)緒言
【佛法概論】(2)不懂佛法的基本常識,就沒辦法深入
【佛法概論】(3) 修學佛法要與自心結合:用心感受佛法
【佛法概論】(4)自心要與佛法相融契
【佛法概論】(5) 修學佛法教理要立足修學淨土的本位
【佛法概論】(6)佛法修學理路在淨土法門中的表達
【佛法概論】(7) 學習方法一:作好筆記,反覆串習
【佛法概論】(8) 學習方法二:組織討論交流
【佛法概論】(9) 學習方法三:學修不可偏廢
【佛法概論】(10)佛法修學的三個基本環節
…
【上海周六學佛放生群】依止淨土五經一論和淨土宗祖師聖言量,每日共修群學習教理,每月組織念佛、放生、誦經等共修。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46230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