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概論】(11) 發心殊勝

2021-03-02 學佛放生


 

我們看第一個,發心。發心、正行、回向這三者都要清淨,才談得上產生真正殊勝的功德,不然的話你再修行百千劫,都沒有多大意義,甚至成為一個輪迴的因。第一個就是發心清淨,就是你的動機。我們出家、我們掃地、吃飯,乃至於上廁所,心裏面要有個動念,要有個念頭:「我今天去吃飯幹什麼來的?是為什麼要去吃飯?」你首先就要上供諸佛,下施六道眾生。有時候很多師父們在念供養咒「供養清淨法身……」,但念的時候他自己的心不在這個上面。講到供養的時候,剛才講的,心要跟法相融,那是真供養。嘴巴裡念了供養,心沒有跟供養相應的話,這個不叫供養,這個是文字遊戲啊!供養的時候眼睛一閉,就想到我們眼前充滿虛空的佛菩薩,拿很多供品供養他們。我們現前的飯菜都是十方拿過來的供養,我們先上供諸佛、歷代的祖師,你都可以去作這麼一個觀想。

 

我們誦經,乃至於我們坐在這裡聽課,今天的發心是為什麼來的?是為了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增加我們的信願,乃至於為成就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這樣一樁事情而來的。包括我講法的時候,我今天來講法的發心是什麼啊?前面講了,要頂禮三寶,願充滿虛空之有情父母——眾生就像自己無始以來的父母親一樣,脫離痛苦及痛苦之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幹什麼呢?成就大覺佛的果位,而發心來講授《佛教基本知識》。是這麼一種發心吶,這個不是念著玩玩而已。我們從房間裡面出來走開第一步,走到這裡來聽法,有的人就是到了時間我就去聽課,到了時間而去聽課,我們後面要講的,屬於無記的發心。無記的,你這個發心就是為了來應付,不是為了增上你的信願來聽法的,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掛鈎,跟眾生的生死也沒掛鈎,既沒有出離心,也沒有菩提心。所以要用出離心和菩提心來攝受所有的行為,都成為修行吶!佛法修學的三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不能缺的。

 

我在講的時候,你們不要老是去看。比如說大和尚講經的時候,念哪一段經文,他念到哪裡你就聽到哪裡,不要再往後面去看,往後面看你是在打妄想。師資道合是什麼?就是講法的人說到哪裡,你必須就跟到哪裡,這樣才行。後面第二章聞法的方式,我們也會談到的。講的,你就隨時要做筆記。

 

好,第一個,發心清淨,就是說我們的動機要殊勝,動機要對。我們來出家,乃至於修學所有的佛法,你的動機對了的話,你的善根就會是廣大的,它能夠讓我們的善根變得廣大,這個有限的功德會變成無限的功德。我打個比方,比如說我們去放生,世間的人也會放生,他也會買很多魚去放生,如果他不懂得佛法修學的三個環節,就不叫修行。世間的善人因為沒有發心、正行、回向的攝受,就不會變成無限的功德。

 

我們放生,儘管所面對的只是有限的十條魚,但是發心是為了所有的眾生而去做種種事情,這個就變成無量的。念阿彌陀佛,乃至於念經咒的功德,這個正行當中清淨,不要應付,不要隨隨便便,哪怕念十聲佛號都可以,給它打皈依。做完這個皈依以後,放完生以後,回向給什麼啊?不是回向給自己的親人,當然也可以回向,但是更重要的是回向法界一切有情,不僅僅希望這幾條魚得到救度,更重要的是所有受苦難的眾生都能夠往生淨土,都能夠脫離痛苦及痛苦之因,都能夠往生淨土成佛。有這個回向,就是回向是殊勝的。

 

用這三個方面來攝受,首先第一個就是發心要殊勝,你發心:「我今天身體不好,我去放一次生。」有很多人這樣的,他就說:「某某師父,你身體不好,你拿點錢放生吧。」我們有時候引導一下別人也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一個修學佛法的佛弟子來講,其實這個是不對的,你達不到修學佛法的一個究竟的利益。有人說:「最近你身體不好,你拿點錢印經書吧?」你是為了你的身體好而去印經書的哦!你今後得到的果報是什麼?就是你的身體好。談成佛、談修行的增上,是不可能的!就是跟你的動機有關係。

 

只要這個發心做到位了,你所做的這樁事情,功德就會變成無限的。儘管現在只是放的十條魚,我這個善心已經像發無線電波一樣的,發送給了無量的眾生,是這麼一種關係。為什麼觀音菩薩千處有求千處應哪?就是這麼回事,他這個菩提心發出來,是對無量的眾生發了這個心。當我們不斷地去修學佛法,乃至於去了西方極樂世界成了一個菩薩的時候,我們就有千處有求千處應的德能。我們現在是個凡夫,但是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做,就要做對,不要老是一天到晚就是為了自己的親人放生,為了自己的身體好,為了我要怎麼樣怎麼樣,你今後得到的就是你自己會怎麼樣,身體會怎樣,你談解脫啊,掛不上鉤!

 

我們所有的修學佛法,首要個問題,就是要解決你的心的狀態。如果你這個心的狀態沒有改變過來,你護持三寶,你誦了很多經,沒有用!以前有個比丘尼,一輩子誦《法華經》,法華是成佛的法華呀,她沒有去把自心融入起來,最後下一輩子墮落為一個妓女,她最後得到一個什麼樣的果報呢?就是她的口很香,很多人到妓院去找她,「啊呀!這個妓女很不一樣哦,她的嘴巴說話幹什麼的都有很多香氣。」你看!《法華經》不是不殊勝吶,成佛的法華,為什麼只得到了這樣一個果報呢?發心有問題。可能就是為了得人天福報啊!

【佛法概論】(1)緒言

【佛法概論】(2)不懂佛法的基本常識,就沒辦法深入 

【佛法概論】(3) 修學佛法要與自心結合:用心感受佛法 

【佛法概論】(4)自心要與佛法相融契

【佛法概論】(5) 修學佛法教理要立足修學淨土的本位

【佛法概論】(6)佛法修學理路在淨土法門中的表達

【佛法概論】(7) 學習方法一:作好筆記,反覆串習

【佛法概論】(8) 學習方法二:組織討論交流

【佛法概論】(9) 學習方法三:學修不可偏廢

【佛法概論】(10)佛法修學的三個基本環節

…  

 

 

 

【上海周六學佛放生群】依止淨土五經一論和淨土宗祖師聖言量,每日共修群學習教理,每月組織念佛、放生、誦經等共修。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462304322       

相關焦點

  • 【佛法概論】(16)無記的發心
    所以這個我們一定要清楚,特別是我們在座都是要修學佛法的,你修學佛法的時候,首先要看你的發心。所以為什麼寺院裡的生活,去上殿也好,去過堂也好,你看前面都有一個供養啊,乃至於初一、十五上殿都有一個讚詞,贊佛,讚嘆,楞嚴咒前面都有個讚嘆,贊佛供養,它就有一個發心,最後有個回向。過堂也是一樣的,前面念供養咒,中間過堂後面有一個回向,在齋堂裡面就有個回向,到大雄寶殿也有回向。
  • 佛法:想獲得《金剛經》的殊勝功德,在讀誦之前先要搞清楚4個要點
    作為佛門的無上聖典,《金剛經》以其殊勝的般若波羅蜜多之智,歷來是所有想要證入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法修行者所研參的重要法門。千百年來,無論僧凡,確實也有許多的人因為參究《金剛經》而獲得了證道的契機,有些人雖然沒有直接悟入如來法藏,但是也獲得了《金剛經》的感應而使自己長足了生活的智慧,可以透過迷霧而看清生活的本質之實相。
  • 《佛法概論》問題解答
    11. 佛法的立場是什麼?答:凡宗教和哲學,都有其根本的立場:認識了這個立場,即不難把握其思想的重心。
  • 準提咒比地藏咒更殊勝嗎?
    今天是準提菩薩聖誕,有持準提咒的道友說:準提咒是密法,比地藏咒殊勝,消業消得快,有很多感應,還能夠成佛。是這樣的嗎?諸位道友,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真正的佛法沒有秘密,就像《地藏經》,也是屬於秘密部的,但是此經卻實實在在是說給所有末法眾生聽的,沒有絲毫的秘密可言。
  • 佛法:消除業障,所有經典都不如《金剛經》殊勝
    《金剛經》是600卷般若思想的《大般若經》之精華和核心,因為其中所包含的大乘佛法的至高無上的終極證道智慧,歷來就有「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生之所依」的盛譽,被認為是佛家經典中最偉大的一部聖典,可以說是佛教經典中最耀眼的王冠上的那顆璀璨明珠。
  • 佛緣專欄:佛法中寶——菩提心 (上)
    因此,大家都渴望能掌握佛 法的根本,從心要去理解及開展各自的方向。「菩提心」正是這根本,心要,在整個修 學過程中,從入門至成佛,不能一刻或忘。偶 爾忘失,將沉淪於生死大海。菩提心如阿伽陀 藥(萬靈藥),能對治任何煩惱,是最珍貴最 珍貴的寶。「佛法是世間寶,菩提心是佛法中 寶。」佛法是世間最珍貴的東西,而菩提心更是佛法裡最珍貴的東西。
  • 殊勝,是指什麼標準--大日明王上師
    殊勝的標準,凡夫以自我感覺為界定。自己高興就是殊勝,自己煩惱就不殊勝,這是危險的。當摻雜小我感受的時候就是迷惑的時候,因為我執只能滋生貪嗔痴心毒,偏離功德。第一,以親近上師三寶來衡量殊勝。只要能點到自己痛處,發現自己漏洞就叫殊勝。第三是以眾生利益為殊勝。
  • 11-16~22 內蒙古包頭市清淨寺將傳授在家菩薩戒
    (11)受菩薩戒條件有二:其一.感戒之善,須真心發菩提心,切實行菩薩道。發菩薩願。其二.無障戒之惡,無出佛身血,殺父殺母,極逆等罪。 (12)優婆塞戒也稱在家菩薩戒或初發心菩薩戒,是漸戒(包括瑜伽菩薩戒),必須先三皈五戒後方能受戒。而梵網菩薩戒是頓戒,不受五戒限制。但是要發大菩提心,發菩薩願,行菩薩道。無種種極惡逆之罪,即可受之。而且也可面向非人、神、鬼、畜生等受之。
  • 極為殊勝的超世間護法六臂怙主
    此尊一面六臂,狀極威猛,面甚兇惡,四牙鋒利,猙獰外露。三目紅圓,有如電轉。皺額顰眉,發紅黃色向上直豎,鬚眉紅如劫火,最極熾然,捲動其舌,出哈哈聲,如大雷震,以藍蛇纏發,紅蛇耳環,花蛇為臂釧,白蛇為頸鏈,黃蛇作手釧,綠蛇當項發,腰系白蛇為帶。下著虎皮裙,大腹下垂,諸肢粗獷,威猛可畏。以五骷髏為冠,五十鮮人首作項鍊,手足均系雅音小鈴,身披象皮,兩足作巡行姿,踏於象頭財神之背。
  • 給佛像貼金能獲得哪些殊勝的功德?
    鍍金佛身使佛像相貌莊嚴,增加神聖莊嚴的氣氛,使觀看者生恭敬清淨的心,見佛莊嚴,心生恭敬。因此,給佛像貼金不僅為自身的解脫積累殊勝的資糧,獲得深厚的福德,亦能為現世父母雙親增福延壽,自身事業發展,獲得出世及世間的雙重利益。為佛像貼金的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議的。造像功德不可思議,能令自他解脫,成就菩提。
  • 梵音楞嚴咒: 日誦10遍,咒心千遍許,感應殊勝!
    梵音楞嚴咒:日誦10遍,咒心千遍許,感應殊勝!
  • 十信位,修學佛法的基礎,關鍵的關鍵
    華嚴第二會專門說十種信心:一信心,二念心,三精進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護法心,八回向心,九戒心,十願心等。第一 信心。信心放在第一位,顯然表示修行者最初應該具有的是信心。修行首先必須相信有三世、有因果。
  • 抱佛腳的真實含義是什麼,你可以抱佛腳,親感佛的殊勝
    佛祖當年在遙遠的靈山道場傳法,可以說是金剛道場、金剛聖地,我等不要執著哪裡的殊勝,實際上靈山與佛就在自己的心裡,莫要向外求。即自己的心就是修行最好的道場,佛菩薩無處不在,就在自己的心中,就在自己的身邊。依據佛經如來三十二瑞相,高八十八米的大佛,就供奉在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
  • 想修行佛法,你知道自己是什麼根器嗎?從《金剛經》上見分曉
    作為三藏十二部佛法經典中久負盛名的佛法王冠上的明珠,《金剛經》的般若智慧之重要,歷來為中土各大宗門所推崇,被認為是想要進入甚深的一真法界及般若正定、見到自己本來具有的佛性的人,所必須要重點研修的一部寶典,這一點,從各大宗門的祖師大德之疏、記、釋、論就可以看得出來。
  • 有聲書I《光明之旅》No.64三、殊勝的菩提心—— (四)行菩提心--六度菩薩行 3.精進度
    精進度包括:甲冑般的精進;精勤地把所懂得的佛法知識應用於生活中的精進;積善不厭的精進。
  • 怎麼念誦最為殊勝
    他聽聞佛法以後,深受觸動,得未曾聞,當下決定剃髮出家,發願普度眾生。世自在王佛看到這樣的學生,不禁心生歡喜:孺子可教也,賜他名號為「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出家之後,雖然身在佛門,但依然心懷眾生。當他看到廣大民眾飽受生老病死的的痛苦,難有解脫。
  • 佛法人生 ‖ 如何調伏嫉妒心 我慢心 攀比心
    對治這個「慢」,要發菩提心對治攀比心,就是要少欲知足
  • 釋恆懿法師(贊佛寶爐)與大家分享佛法---每日開示(11月15日)
    大家應學習佛法的大智慧,依聖言來明了以自身本有的智慧樹立正知正見來指揮自身的身、口、意活動來行持十善業,次第趨入三乘佛法從而發菩提心。現在大多數人是迷惑了自身本心本性,即本有的智慧,皆以貪、嗔、痴指揮自身的邪知邪見去造種種的惡業,來生或未來生墮入六道輪迴即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生死之苦,無有出期之日。
  • 五濁惡世開金蓮,極樂世界生白蓮,為何蓮花在佛教如此殊勝?
    蓮花的殊勝蓮花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植物,不僅在佛家,就算在儒家也很有地位,比如宋朝大儒周敦頤就曾經寫過一篇著名的《愛蓮說》來進行讚頌。只不過儒家看重的植物還有很多,比如松梅竹這歲寒三友等等,而佛家的蓮花卻是至高無上,因為蓮花本身就是佛法的最好闡述。
  • 「即使你們依止我一百年,我也沒有更殊勝的教言了.希望你們能牢記!」【蓮花生大士】
    「即使你們依止我一百年,也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教言了晚年時,他在色達的翁達鎮附近的山上修建閉關房,並為100多位閉關者宣講佛法。弟子圓寂時都相繼示現了不同程度的成就之相。一次,弟子索朗彭措曾向他求最殊勝的法,他說:「將吾等大恩上師觀於頭頂,時刻祈禱並受四灌頂,將心與智慧融為一體。平時將外面一切色相觀為上師的身體,一切聲音了知為上師的語言,一切分別念抉擇為上師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