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這樣一個博物館,它遠離都市,位於一個原始山林的深谷,為了儘可能地將自然環境保留和復原,有位華裔大師將她變成了《桃花源記》。
美秀博物館,她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館藏內放有包括日本、中國、南亞、中亞、西亞、埃及、希臘、羅馬等古文明的藝術品。設計者是著名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他設計靈感來源於魏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這個博物館日本名字為MIHO美術館,坐落於日本京都滋賀縣。此館屬日本民間博物館,創辦人小山美秀子,如果還在世的話已經是108歲了。
身處一個原始山林的深谷,為了儘可能地將自然環境保留和復原,貝聿銘先生則在林間開闢出一條道路,然後在兩座山的山谷之間興建一座吊橋和隧道通向美術館。
其次由於當地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此美術館在興建之初,便受到方方面面的嚴格限制。於是貝聿銘將建築的80%都埋藏在了地下,而且採取了先蓋房子後填土的方法,最後種上與原始山林相適應的樹木,這樣再保證不破壞環境的同時讓建築與環境天然合一。
這一設計清楚體現了貝聿銘先生的設計觀:建造一座地上的天堂。他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時,便很激動地說:「這就是桃花源!」
整個建築由地上一層和地下兩層構成,入口在一層,進正門之後仰首看去,天窗錯綜複雜的多面多角度的組合,成為你對這個美術館的重要記憶。
貝聿銘反覆運用幾何形的手法眾所周知,他追求精緻、洗鍊的造型達到極致。而這次,由於美術館在構造上的特殊要求,為了能展示一些特定的美術品,必須在內部設計一些專門的空間。
「日本傳統的建築師喜歡將建築物與周圍的環境及景色融為一體。當然,我不希望抄襲。但我十分尊重自然。我肯定來這裡的人將會明白我是有意識地令此博物館與自然融為一體。」——貝聿銘
即使有所耳聞的日本當地人,也未見得知道、或者看過日本美秀博物館。因為她很低調,也很偏僻,而且它有80%都埋在山谷裡。從大門進去後還得穿山洞,走隧道~
橋的另一端連接美術館前的廣場。從廣場有日式寺院式的臺階通向大廳。大廳建在山脊之間,一系列的玻璃屋頂棲於起伏的山巒之上。建築體塊若隱若現,給參觀者留下懸空而縹緲的第一印象。」
落地玻璃窗製造的陽光房,這完全可以運用到別墅裝修中去,一面落地窗,帶來的是鬥轉星移,四季變換,在安逸中感受時光的流動,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
幾乎所有人對窗外的綠色都毫無抵抗力,大自然讓人放下所有壓力,帶來的只有安祥舒適。光線通過寬大的玻璃最大化地進入,室內環境在充足光線的襯託下顯得格外寬敞整潔,面朝花海,春暖花開。
館內所藏皆世界各國的珍稀文物及藝術品,約有2000件,價值驚人不說,而且擺放也藉助了自然光。小山美秀子的收藏是從1941年開始的,收集日本古茶道器物,後來就轉移為以東歐、亞洲、中東各地的古物。下圖照片便是美秀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北魏佛像籤約的場面~
東周出土的青銅器,橢圓形帶蓋的鼎,高17釐米,直徑16釐米;可以說是這個座博物館最寶貴的青銅器之一~
西周早期象形酒樽,象身上馱著個酒罐,形制少見。表面裝飾系貼片鑲嵌,其工藝顯然與第一件金絲鑲嵌的鼎不一樣。按照明代高濂的說法,這是商代裝飾的特徵。日本人把它定為西周早期,其依據大概是認為其造型更寫實仿真。
東周嵌銀銅質雙身虎,此件之造型極為美觀,疑是給後人創造出西王母虎形豹尾形象的啟示。整器紅鏽綠斑配合千年不變的銀片光澤,為極美品。
東周晚期螭龍形鉤具一對,造型型精美,材質精良,也有鑲金。我國的專家有一種說法認為螭龍的形象出現於漢代,但是按日本收藏的這一對明顯的工藝與上面一些鑲金銅器有類似之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5 月14 日Louis Vuitton 將其 2018 年早春度假系列發布會搬到了日本,而這個發布會的走秀地點就是「日本滋賀縣的美秀博物館」。
建築,是用結構來表達思想的科學性的藝術。最好的建築是這樣的,我們深處在其中,卻不知道自然在那裡終了,藝術在那裡開始。
美秀美術館不僅名字十分秀氣,場館各種設置更是處處透露著精心設計的美感,整體感覺就如同一位在展示自己的美人。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於原作者,僅做學習交流使用,不做商業用途,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