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謎!重慶這麼多帶「家」的地名,竟是這樣來的!

2020-12-23 上遊新聞

今日重慶雜誌微信公眾號消息

重慶軌道交通站名裡,哪個字出現的頻率最高?

一番統計下來,「家」字位居榜首,達到22個,光是2號線,含「家」字的站點就有6個——曾家巖、袁家崗、謝家灣、楊家坪、金家灣、劉家壩。

這其實是重慶地名特點的一個縮影。對於老重慶人來說,類似這樣的地名張口就來,甚至可以對應著「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的順序,就像是背《百家姓》:趙家壩、錢家院、孫家花園、李家沱、周家坪、吳家坪、鄭家壪、王家坡……

地名背後的家族史

姓氏地名,我國各地都有。不過在重慶則尤顯複雜有趣,除了涉及姓氏眾多,各種地形也無所不包,十足體現了山城江城特色,比如汪山、李家沱、曾家巖、董家溪、楊家坪、馬家堡、肖家灣、陳家壩、劉家臺、王家坡……

以自家姓氏來為地域冠名,自然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一般來說,只有大家族才有這樣的榮耀。

「重慶老城裡那些以姓為名的街名巷名,大多在明代就已經形成了。」重慶地名文化研究專家李正權說,明代以來,隨著長江上下遊的經濟交流增多,重慶城裡出現了一些世家大族,他們的住宅往往佔地好幾畝,甚至形成街道,於是便有了這些姓氏地名,「明代的重慶老城,有蹇、劉、牟、曹四姓世家,於是就有蹇家橋、劉家臺、曹家巷。」

曹家巷如今依然存在,北接新華路,南連陝西路,位於朝天門批發市場,很是熱鬧。

肖家灣有上下之分

最顯赫的蹇家當年有「蹇半城」一說,除了蹇家巷、蹇家橋,還留下了一條街叫天官府。天官府本是明朝吏部尚書蹇義的府邸,為明宣宗所賜。自古以來,重慶人在朝廷做大官的不少,但由皇帝賞賜府邸的就蹇義一個。因為天官府名氣大,府邸所在的通遠門和南紀門之間斜坡上的街巷,逐漸就被統稱為「天官府」。

清康熙年間,位於南紀門內的重慶鎮總兵韓成的故宅「韓府大堂」,也因其規模龐大,留下了韓府街、韓家大巷、韓家小巷的地名。

如果說老城裡的那些地名記載的是世家望族的榮耀,那麼城外的這些姓氏地名,則承載了更多的創業艱辛。

明末清初連年戰亂,四川人口銳減,全省在籍人口最少時僅18000餘戶,約9萬餘人。重慶最少的時候甚至只剩下不到一千家,以致城內出現「群虎白日出遊」的景象。

1670年,康熙帝頒布《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下令從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向四川移民。

當時的重慶民生凋敝,到處都是荒地,遷移來的老百姓「插苫為業」,選中一塊荒地後,圍上一圈竹竿竹條就可作為自己的田產,還可享受各種田賦減免。

地多、人少,家家戶戶都圈出一大片地來,落地生根,開枝散葉。隨著家業擴大、人丁興旺,久而久之,人們便以這家的姓氏來指代這片地方了。

用姓氏串起的路

也許3號線上接連的鄭家院子、唐家院子、童家院子會讓外地人比較驚奇,但實際上,還有比這更密集更典型的一條路,那就是從兩路口到楊家坪沿線。

一出兩路口,首先就會經過王家坡——這裡因清代江西王姓叔侄來此開荒種地而得名。

王家坡位於長江一路七孔橋一帶的傾斜山坡上,「頭頂」鵝嶺「貳廠」文創公園,「腳踩」菜園壩重慶火車站。這裡曾經是重慶市的紅旗社區,是全國聞名的衛生模範街道,因此還命名了一條紅旗街。當年坡上一排排三層的紅磚房依山而建、鱗次櫛比,學校、店鋪、醫務室一應俱全。如今的王家坡經歷了拆遷,早沒了往日的熱鬧,只有一座僻靜的竹林公園和些許老房子。而近旁的皇冠大扶梯,現在成了遊客的打卡景點。

沿長江一路前行不遠,左側有條下行的支馬路,名叫下徐家坡,也是因為清代有徐姓人家住在這片坡地而得名。下徐家坡道路蜿蜒曲折,車流量卻不小——住在「坡上」的居民,以及到兩路口派出所、渝中區福利院、王家坡社區居委會辦事的人都要從這裡經過。

下肖家灣公園棧橋總長466米,梯步總長1689米,整體高度落差約為70米

走在下肖家灣公園的梯步上,不管是仰望還是俯瞰,乍一看都讓人頗為驚悚

繼續前行,由長江一路轉為長江二路就到了肖家灣。肖家灣分為上肖家灣和下肖家灣,在肖家灣車站以長江二路為界,往坡下菜袁路黃沙溪方向的,自然就是下肖家灣,重慶首次採用架空棧道來修建的公園——下肖家灣公園就在這裡,棧橋總長為466米,梯步總長為1689米,整體高度落差約70米。走在梯步上,不管是仰望還是俯瞰,乍一看都讓人頗為驚悚,以致有遊客專程為此前來打卡。

長江二路在大坪拐了個彎,折向袁家崗方向,途中會經過馬家堡。馬家堡地方不大,但對於「好吃狗」來說,這裡「開半天」麵館的名頭不小,早上就著一碟薄如紙片的涼拌豬耳吃一碗小面,著實安逸。

吃了面一路往前,經過袁家崗、謝家灣,就到了楊家坪。可以想見,這一路當年曾是袁姓、謝姓和楊姓人家聚居、耕種的地方。

時尚之城藏著舊城時光

儘管袁家崗、謝家灣、楊家坪都是響噹噹的地名,不過,曾有很長一段時間,生活在這一帶的居民,更喜歡稱這裡為「建設廠」,而他們多半也和建設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時尚繁華的商圈背後,依然能找到建設廠烙下的歷史印記

重慶建設廠,全名國營建設工具機廠,前身是1889年張之洞創建的湖北槍炮廠,即後來的漢陽兵工廠,被譽為「民族工業搖籃」。建設廠曾經是重慶市一號信箱的主用單位,也是重慶有史以來唯一使用1位數信箱的單位,可見其身世顯赫。當年從袁家崗田家炳中學到楊家坪直港大道,都是它的地盤。1991年,建設廠改制為「建設工業集團公司」,2009年完成搬遷,離開了謝家灣。昔日高大的廠房、高聳的煙囪、熱火朝天的車間、人頭攢動的廠區……以及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建設廠」這個名字,都被萬象城、龍湖西城天街、艾佳沁園等耳目一新的符號所代替。

不過,就在時尚繁華的商圈背後,我們依然能找到建設廠烙下的歷史印記。與萬象城一牆之隔,就是建設廠老家屬區。這裡的房子普遍不高,外牆被時光染上了暗色調。家屬區的喧囂與萬象城的熱鬧,如同放置在一起的沱茶和咖啡,各自散發著不同的香和苦。

建設廠老家屬區裡,衣店的商品賣得非常便宜

不少有名的老火鍋店都是建設廠子弟開的

老家屬區裡,沿街的一排店鋪組成了被時間遺忘的「舊日小集市」。衣店的商品賣得非常便宜,簡單地理個髮只需要花5塊錢。到了夜裡,三步一家火鍋,五步一攤燒烤,不少有名的老火鍋都是建設廠子弟開的,很多人開著導航專門找過來……

「原來建設廠裡啥都有,幼兒園、小學、中學、醫院、電影院,不出廠都能吃好耍好。」住在建設廠家屬區的陳婆婆說,廠區變成了住宅小區,不少火鍋店的老闆掙了錢,還是買這裡的小區房,「還是沒走出建設廠。」

從建設廠家屬區老房子裡眺望時尚繁華的商圈大樓

老家屬區裡建起了新球場

原標題:解謎!重慶這麼多帶「家」的地名,竟是這樣來的!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楊家坪謝家灣……重慶有姓氏的地名 知道來歷嗎
    乘坐軌道交通2號線從九龍坡往渝中方向出發,依次下來分別是姓「楊」的楊家坪、姓「謝」的謝家灣、姓「馬」的馬家堡,沿途周邊還有肖家灣、王家坡……軌道交通2號線 鄒樂 攝 重慶以姓氏命名的地名,結合《百家姓》來看,你能數出多少來?
  • 不服來戰!有人被重慶的地名繞暈了 全部念得出算你兇
    在重慶,出門問路經常會遇到一些尷尬事,特別是剛來重慶的人。有時問路,兩個人交流半天也說不出個具體的地名,最後只好把地名寫下來溝通,好一翻折騰。近日,在市長公開郵箱裡,有人發了這樣一封信:關於江北區某地名的讀音,應如何發音?因工作需要,我需要確切的知道。
  • 「綦」意為蒼青色,「銅」意為古銅色……沒想到重慶地名這麼多彩
    重慶地名裡還有這些色彩。6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重慶市地理信息和遙感應用中心推出了《重慶地名文化地圖之色彩篇》,而這些色彩就像調色盤一樣,把赤、橙、黃、綠、青、藍、紫灑在了這方土地。在地圖的編制過程中,重慶市地理信息和遙感應用中心選取了常見的紅、橙、黃、綠、青、藍、紫、黑白幾種顏色,發現在重慶的鄉鎮地名中,帶有這些顏色的共有50個,其中帶「白」字最多,有20個,帶「黃」字10個,帶「青」字9個,帶「紅」字6個,帶「黑」字的3個,帶「紫」字的2個。
  • 三伏天重慶人卻嚇得冒冷汗,原因竟是……
    亮點:作為傳統密室的代表,無間是重慶開業較早且目前人氣還不錯的密室之一,江北,南坪,楊家坪都有店,在重慶算是店面比較多的一家的中小型密室。不同於以往著重於解謎和開鎖,無間密室給玩家們帶來了超多的冒險環節和豐富的互動體驗,猶如動作遊戲刺激帶感,是新一代密室逃脫的開拓者。
  • 廈門這些地名這麼念 解讀難懂難念的地名
    【這些地名這麼念】  ●「後江埭」的「埭」念「dài」  ●前埔等帶「埔」地名念「pǔ」  ●檳榔的「檳」念「bīng」  ●篔簹的「篔」念「yún」  ●大嶝、小嶝的「嶝」念「dèng」  ●港仔後、豆仔尾的「仔」念「zǐ」  ●「內厝澳」和「頂澳仔」的澳字「ào
  • 天津的地名,究竟有多魔性?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你知道幾個?
    諸如此類的地名還有很多今天族掰掰就來給大家盤點盤點 天津那些有趣的地名吧 驢」的地名 紅橋區:驢市口、驢市街 塘沽區:驢駒河 帶「狼」的地名 寶坻區:狼爾窩、黑狼口、張狼莊 濱海新區
  • 中國這麼多城市都有一條「重慶路」!你走過哪條?
    也許你聽過大概所有的城市都會有一條中山路如果沒有,那一定有一條人民路不然就有一條解放路如果上面的都沒有那肯定有一條建設路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其實不然。
  • 重慶:來重慶解放碑,帶你吃遍大街小巷
    外來遊客的消費主力佔解放碑商圈總消費額七成,所以說重慶解放碑是非常受外來遊客歡迎的,來重慶必打卡的坐標呀!那重慶解放碑為什麼如此受歡迎呢,除了解放碑與生俱來的歷史原因,更重要的就是在解放碑附近有著許多讓人流口水的美食,小編給你介紹幾個我知道的超級好吃的美食。
  • 照母山原叫照墓山 與南宋狀元有關 老地名藏故事
    胡旭偉說,老地圖上很多的地名,都是根據當時的地形或者社會環境來起名的。記者楊聖泉  失蹤的重慶地名:雞冠石的雞冠 牛角沱的牛角都在哪  一個地名,或連接一段故事,一個傳說……牛角沱是因為此地形似牛角嗎?雞冠石街又為何得此名?有不少網友在微博留下如此疑問。昨日,記者也同網友一起,沿著城市的傳說,追尋這兩地名字的由來。
  • 金銀沱、鳳凰嘴……千奇百怪的川江地名,原來大有來頭
    後來了解到,這婦人家住不遠處的一間草棚,無兒無女又無衣無食。隨後杜甫為方便管理田地,一家搬到東屯居住,把東瀼河畔的草屋讓給姓吳的遠房親戚暫住。婦人又來打棗,吳準備圍上籬笆,於是,杜甫寫了一首詩《又呈吳郎》,勸阻親戚吳:她是一個無食無兒的婦人,若不是由於窮困怎會做這樣的事?從這件小事可見杜甫對貧窮百姓的同情之心。
  • 怕你忘了《第五人格》是個恐怖解謎遊戲,他們專門出了本解謎書!
    《第五人格》首款實體解謎遊戲《消失的玩家》正式開始預售!點我立即前往預售頁面 →《第五人格》遊戲玩了兩年多了,你還記得剛進遊戲時的劇情嗎?「一座偏遠陰森的莊園中發生了神秘的失蹤案,玩家作為偵探奧爾菲斯接到委託信,前來調查……」一開始大家還惦記著主線劇情的發展,期待著神秘案件的後續線索。
  • 奇葩的大和名族連地名都這樣猥瑣!
    點擊關注重慶美食匯  查看運勢 周末收到一朋友簡訊
  • 手繪風解謎新遊《內心世界2》來了,解謎愛好者別錯過!
    提到解謎遊戲,它絕對是遊戲界裡的一股清流所在,因為玩起來簡直讓人「醍醐灌頂」(碾壓智商)、「如沐春風」(打擊自信)。即便如此,它還是有著一大批忠實狂熱粉(包括在下),能給你說上三天三夜好玩的解謎遊戲。而大多數的解謎類遊戲都做得很不錯,畢竟要經得起邏輯還要擺得下挑戰。
  • APP今日免費:太空解謎 Stanley博士的家
    對於喜歡解謎類遊戲的玩家來說,一定聽說過《Stanley博士的家》這款遊戲吧,該遊戲是基於Flash開發的一款解謎類遊戲,目前這款遊戲的第三代《Stanley博士的家3》已在App Store中開啟限時免費。
  • 北京地名中的冷知識
    了解北京,特別是老北京的地名,可以傳承文化,知曉歷史,因為地名是歷史的重要密匙。 ㊀「各」、「家」、「垡」、「營」有千秋 在北京的地名中,尤其是郊區中,帶「各」字的特別多,如龐各莊、嶽各莊、張各莊、南各莊、夏各莊等等。一般意義上講,此類地名中的「各」與「家」是一個意思。
  • 原來這麼多電影大片,都在重慶取景
    《滿城盡帶黃金甲》大牌雲集的電影,場面宏大,至於劇情嘛……主演有周潤發、鞏俐、劉燁、周杰倫等。主要取景地:西三街水產市場、江北嘴大劇院、江南體育中心下穿道歪館良心老火鍋館(已更名為電影中的「老同學洞子老火鍋」)、輕軌3號線銅元局站站外步行梯和唐家院子站站臺、輕軌2號線臨江門至黃花園段,重慶市中醫院、渝中半島、南山、長江索道、千廝門大橋、東水門大橋、菜園壩大橋、黃花園大橋、輕軌2號線李子壩站等等。本地白酒江小白和山城啤酒亦有在片中出現。
  • 部分古代地名與現代地名對比,有好有壞
    地名更改在歷史上是一種正常現象,歷史上就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地名更改,一是朝代更替,二是有地名重複。更改後使其更加合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前為古代地名,後為現代地名):
  • 重慶拍照!金海灣公園打卡的最佳時候拍照超美
    最近金海灣公園太火了以重慶"小墾丁"出圈了,所以我也約上朋友去看了!這兩天是真的很美重慶太熱了,所以我們6點左右到那個時候已經是能看到超美的夕陽和晚霞真的半邊天都是,太好看了!這裡有草坪,還有一片花海,草坪上的藍櫻花也開了藍櫻花沒想到這麼好看去的時候人也不是特別多,可以帶上野餐墊和零食,傍晚的時候在這裡吹吹風太太太絕了!
  • █婺源地名:公雞趕母雞
    他兒子仍從父姓葉,今已六十多歲,他說以前那裡是有個小庵堂,不過他家邊上從未看到有人住。其三,【公雞趕母雞】就在高鐵站位置。承蒙李先生在實地為我發來了精準定位、現場照片—— 原來,就是高鐵站及站前那塊地的北半!去年9月4日,一萍在鄱陽縣城為上饒地區博物館幹部講座後匆匆返杭,趕時間而訂到的最佳高鐵方案,竟是要在婺源逗留一小時後轉車的。
  • 重慶人花式吃豬地圖
    對於豬,重慶人有一種特別的執著:他們用豬來命名每日穿梭的街巷,野豬池、母豬巷、豬圈門、豬腦殼包……處處可見;他們也用豬來命名景點和村鎮,母豬峽、石豬槽、母豬塘……讓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