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批評國人的時候,一定會提起「中國人缺乏信仰」這個論點。西方人,甚至幾乎所有的外國人,都一向自詡「有信仰」,他們或者相信上帝,或者相信真主,亦或者相信釋迦摩尼,似乎只有中國人,敬神卻又不信神。兩千多年前,中國人就頓悟了 。
· 不信神,但敬神的我們
雖然我們總是會調侃「建國以後不許成精」,雖然我們總是喜歡看奇志怪談,但從總體上來說,其實我們還是堅定的無神論者,信仰的是「唯物主義」,畢竟我們總是說「信則靈」。
而外國人卻與我們不同,西方人相信上帝無所不能、無處不在;中東人相信真主安拉才是世界唯一的主。
但我們不信仰神明,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敬神」。我們修祠堂、建廟宇、蓋道觀;我們供奉香火、潛心修行、真誠祈禱;我們說「頭頂三尺有神明」,我們說「人在做、天在看」,我們說「俯仰無愧」,我們從未喪失對神明的尊重。
只不過我們從未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於神明,在我們自己的觀念中,我們總是更相信自己的努力。
就以最近的新冠疫情來說,在疫情面前,我們的信仰是醫學進步、是科學昌明,是萬眾一心、前僕後繼;而西方人則相信「新冠是上帝的意志」,他們拒絕戴口罩的理由除了自由,還有「如果被傳染了,那一定是上帝的旨意」,他們祈禱、他們懺悔,他們等待上帝的「解救」。
因而我們說「英雄的中國人民萬歲」,而他們則高喊「上帝保佑」。
中國人對於神明的信仰,是把主觀能動性發揮到了極致,是「敬神如神在,可來可不來,不來神不怪」,是「左眼跳財,好運馬上就來;右眼跳災,杜絕封建迷信」。
我們敬神,但我們不依賴於神。
· 萬物有神,但妖不勝德
但曾經,我們也是一個信仰神明的國家和民族。在上古時期,我們的祖先也敬仰、崇信神明。
他們說,世界是一個蛋,是盤古用斧頭劈開了天地;他們說,天曾漏過,是女媧鍊石補天;他們說,愚公移不走的大山,是神明移走的。
我們的祖先稱呼自己所在的地方為「神州大地」,從逐鹿中原到三皇五帝,上下五千年,在中華文明的前半場,我們也曾如同西方信仰上帝一般信仰神明。
先秦時期,是信仰神明的時代,是相信萬物有神靈的時代。夏朝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有隻言片語,而商朝的神權色彩,則有著更多的證明。
根據對出土文物和史料分析,商朝是一個以神為尊的時代。
在當時,神明還凌駕於人類之上,人們行事需要佔卜問吉兇、需要聽從神的旨意,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這樣的時代,能與神明「溝通」巫自然擁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若天子無德,他們甚至可以以神明的名義廢除天子。重大決策、疑難問題,人們都要通過佔卜、通過巫去詢問神明的意見。商人將佔卜的結果記錄在龜甲上,就是我們現在所見到的甲骨文。
在商朝,有一位著名的巫名叫伊尹,他輔助商湯滅掉夏桀,開啟了商朝的氣運,還輔佐了商朝五任君主。因而伊尹的地位非常高,他曾因天子太甲無道而放逐了天子,自己代為執政,直到太甲悔悟才重新「迎回天子」。
而伊尹最為強調的就是人的德行,伊尹就曾教育太甲:「神明喜歡為政以德,如果君主有道,上天就會賜福於他,如果天子無德,上天也會懲罰他。」
伊尹活了一百歲,死後以天子之禮葬於亳都。
伊尹死後,他的兒子伊陟「子承父業」,成為了新一任巫。伊陟在輔佐商王太戊時,發生了一件怪事,當時商朝都城的朝堂之上,一棵怪異桑樹和楮樹合生,在一夜之間,竟然長到了需要兩手合抱程度。
以當時的觀點來看 ,這是一個不祥的預兆、是上天的警示。於是,太戊就去詢問伊陟的意見,而伊陟竟然說:「妖怪是沒有辦法戰勝有德行的君主的,你只要注意自己的德行,就沒什麼好怕的。」
聽了這話,太戊更為注意自己的德行,大力推行「以德治國」,使得商朝再度復興,太戊也與太甲、祖乙並稱為對商朝最有貢獻的君主,而那棵奇怪的樹,最終又莫名枯死了。
伊陟的這段話,最終被人總結「妖不勝德」,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人對於神明的態度開始有所轉變。
但總體來說,當時的人們還是十分信神的。後來武王伐紂,也是假託天命之名,時機未到時候稱「汝未知天命,未可也」,決意起兵時則說「今予發維共行天罰」。
中國人真正的無神時代,起於春秋戰國。
· 神權旁落,人主天下事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是我國思想大解放的時代,所謂百家爭鳴,當時諸子百家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思想文化,正是在這個時代,人自身的作用被放大了。
儒家思想正式提出了人的作用,「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不語怪力亂神」,都體現了中國人對於神明的態度的轉變。同時,儒家還利用鬼神崇拜進行道德教化。
儒家思想一方面主張利用祭祀活動加強政治統治和對人民進行道德教化,一方面又主張對民間鬼神崇拜加以規範和限制,取締不符合儒家規範的祭祀活動,將鬼神崇拜納入了可控範圍。
隨後,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意見被採納,儒家思想「一統天下」,將「敬神卻不信神」的價值觀推給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崇敬卻不信,神權最終落於人手,可不信神的中國人一直沒有停止過「造神」: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民間尊其為「關公」;生於海上的林默經常救助遇難之人,被奉為「媽祖」,至今仍有3億多人信仰媽祖;陳元光死後被奉為開漳聖王,是兩岸共同信奉的神祗,甚至在中國的文化體系中,普通人是可以通過修煉而「位列仙班」的,而每一個神,都有著自己專屬的 「教化作用」。
中國人造神,是為了宣揚傳統美德或者無私精神,是為了教化人民,因此更加推崇神明的「實用性」,甚至達到了「專神專用」的巨大規模。而且,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既然神都可以「造」,那神自然也要服務於人民,如果神明不「靈驗」,亦或無法起到教化作用了,就會被中國人逐漸「拋棄」。
西方人總喜歡說我們沒有信仰,但可能他們永遠都不會懂,在兩千年前,我們就已經明白,神權終將落於人手,人類最終都要依靠自己,我們的信仰,從來都是我們自己。
北歐神話說普羅米修斯偷火種贈予人類,中國人說有燧人氏鑽木取火、以化腥臊;聖經說上帝指示蓋亞造諾亞方舟拯救生靈,中國人說大禹治水,開九州為樂土。
看似是神話的差別,但實際上是思想文化上巨大的差距。
我們的文化告訴我們,別依賴神明,天塌了,就鍊石來補;十日懸空,就射下九個;溺死在海裡,就填平它給自己報仇;高山擋住了去路,就自己搬走它。
我們敬鬼神也敬先祖,可我們說「頭頂三尺有神明」的時候,只是在要求自己行事謙謹、無愧於心,因為我們生來無罪,因為我們生來就要主宰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