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王燕:金融科技新成果正在金融領域不斷顯現其價值

2020-12-23 齊魯網

王燕表示,從金融信息化、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金融業始終走在前列,一些商業銀行,不僅提出了完備的金融科技發展戰略,甚至提出打造「金融科技公司」的發展願景,金融領域的金融科技新成果正在不斷顯現其價值,在網際網路思維和數字經濟思維引領下,正在經歷新一輪發展戰略和業務結構的深度轉型,意圖實現經營管理「前中後臺」的全面數位化轉型。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

各位嘉賓、媒體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中信銀行數字金融部王燕,很榮幸參加由新浪主辦的智慧金融(北京)峰會,我演講的題目是《以中信銀行數位化轉型為例,商業銀行數位化發展的探索和實踐》。

一、數位化戰略已經成為國家間競爭的制高點

我國高度重視數位化革命帶來的重大機遇。《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有17處提到了數字中國和數位化發展。「十四五」規劃將數位化作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重要舉措。規劃中提到了數字經濟、數字產業、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數字資產、數字安全、數位技術標準等重要議題。

在國家戰略引領下, 區塊鏈、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5G、晶片、量子技術等高新技術、數位化基礎設施快速發展,在社會、產業、金融、教育、交通、醫療、城市等各領域正迎來新一輪數位化的全面、高速發展。

二、金融數位化正在從小步快跑轉變為中長期長跑

首先金融是產業數位化和社會治理數位化的加速器,金融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血液,是各種經濟活動的潤滑劑,在數字中國的進程中金融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比如,伴隨物聯網的供應鏈金融、智慧城市過程中的便民金融服務等,數位化將有利於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有利於提高銀行服務的效率。

其次銀行本身是數位化變革的重要領域。從金融信息化、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金融業始終走在前列,一些商業銀行,不僅提出了完備的金融科技發展戰略,甚至提出打造「金融科技公司」的發展願景,金融領域的金融科技新成果正在不斷顯現其價值,在網際網路思維和數字經濟思維引領下,正在經歷新一輪發展戰略和業務結構的深度轉型,意圖實現經營管理「前中後臺」的全面數位化轉型。

商業銀行數位化發展在激烈的競合中創新發展。不僅面臨同業競爭,還要直面跨業的激烈競爭。從跨界競爭看,銀行不得不直面金融科技企業的數位化跨界競爭,所受到的衝擊已從產品功能層次,上升到業務模式和服務生態層次。同時,我們也看到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有競爭更有合作,從技術合作到業務合作,銀行與科技公司合作範圍不斷拓展,合作深度也在增加,金融科技與銀行業務場景不斷融合,正改變著商業銀行的服務內容和業務邊界。

三、中信銀行零售數位化轉型發展實踐

正是基於國家的數位化戰略和對銀行數位化發展態勢,中信銀行高度重視數位化轉型。下面我重點分享中信銀行零售業務數位化轉型的情況。面對數位化發展的競爭與挑戰,制定了著眼中長期的數位化轉型戰略規劃。在總體規劃下零售業務的數位化轉型堅持「流量-規模-價值-品牌」的經營邏輯,著力打造新型數位化運營體系,強化創新驅動和敏捷型組織建設,通過重構組織能力,持續強化核心競爭力。

中信銀行零售業務數位化轉型,重點從客戶、產品、渠道、場景生態、數位化運營五個方面發力,推動「零售用戶旅程」、「重塑客戶體驗」、「數位化產品創新」「數位化統一渠道」「生態場景建設」等一系列戰略性項目,變革業務模式,提升服務能力,渠道觸客能力、場景構建能力、產品創新能力、數字運營和數位化風控等六大能力。

(一)首先,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深入開展用戶旅程數位化管理,持續做強客戶基礎。

聚焦財富、出國、住房、教育等特色客群,梳理客戶旅程,重新打造全線上的數位化服務流程,達成客戶、產品、渠道的數位化適配,實現客戶服務水平和體驗的躍升。

(二)增強大零售全渠道一體化服務能力,持續做強渠道勢能。

1.加快構建以手機銀行為經營主陣地、小程序為輕型觸點的多應用生態組網支,持全面的線上化經營。

一是近日發布的手機銀行7.0,以有溫度的陪伴為主題,從客戶旅程視角重塑帳戶、轉帳、信用卡、銀行理財等十大高頻場景和業務流程,推出大眾、私行、老年、出國金融、小微、英文六類客群版本,賦能個性化專業化經營。二是打造「一主多專」的小程序組網,完成「中信銀行」小程序等總分行等一系列小程序建設,為個人客戶提供「即用即走」 的輕量化金融及非金融服務。三是強化線上線下協同服務能力,實現手機銀行開戶預填、線上取號、線上預約等重點服務場景建設,其中開戶預填功能有效串接跨渠道服務環節,開戶效率倍增,得到一線高度好評。

2.整合遠程營銷服務中心和95558客服中心,建成集營銷、交易、服務和風控於一體的遠程銀行,以此連接線上線下,實現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銀行。

3.推進網點數位化轉型,優化廳堂布局和服務流程。統一全渠道基礎架構,強化組件化服務能力,做好客戶升級在渠道間的服務轉接,搭建用戶體驗實驗室,實現對體驗升級的體系化管理。

(三)不斷豐富「金融+非金融」數位化服務場景,強化「生態共建、綜合經營」能力。

1.連接高頻行業和場景,聚焦目標客群生態建設。目前,中信銀行聯合網際網路行業及「衣食住行」等主要行業的頭部企業,重點做深、做透「出國、住房、出行、健康、教育、黨建、品質生活」等7個特色場景的生態建設和綜合經營,通過深耕特定場景打造服務生態,形成差異化優勢。2.打造開放銀行體系,構建開放服務基礎能力。培育開放API、SDK、H5、小程序等多種組件和服務,「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實現銀行核心產品和外界多元的「互補性產品」的支撐和配合。3.建立並完善三方渠道聯合獲客機制,探索開放獲客和跨界經營的最優模式。

(四)在場景創新基礎上,推進產品創新體系的優化建設,提升產品創新能力。

1.豐富金融產品種類,打造開架式產品選購平臺。統籌布局基礎、腰部、頭部、資產、特色優勢產品,建立零售條線全產品視圖,優化產品譜系,建立開放式的產品平臺。2.強化「網際網路+存貸匯」數字產品創新研發。圍繞數位化經營需求,加快數位化產品的研發和投產。健康場景推出手機銀行「信守健康專區」,推出醫保電子憑證激活服務,覆蓋醫保電子憑證、電子社保卡等;出國場景推出全線上的留學匯款產品「留學匯」和出國金融專屬保險專區,並在微信、支付寶同步上線出國金融小程序;持續做優支付結算產品,構建結算服務新能力。在住房、出行、教育、黨建場景,依託中信e管家、信銀致匯、黨費通等產品加速市場拓展、為B端商戶提供支付結算平臺服務,促進C端客戶的轉換,不斷擴大沉澱存款規模,同時為線上放貸積累信用數據;此外,支付場景的全付通錢包、數字貨幣錢包等重大產品也在加速投產和研發。

(五)構建數位化運營策略中臺,實現精準高效的數位化服務能力。

以智慧魔方平臺帶動標籤、商機、產品、渠道、權益、數據等18個系統的優化整合,形成從客群篩選、商機觸發、產品推薦、渠道觸達到可視化監控的線上經營閉環。現已上線大額動帳、理財贖回等實時商機16項、部署自動化營銷策略32個,實現推薦觸達超2億次。有力支持了手機銀行7.0標準版、老年版、小微版、出國金融版的界面靈活配置,改變了手機銀行功能部署靠開發變更,效率低、周期長的問題。

(六)不斷完善「傳統+數位化」全方位風控能力

首先,為支持創新業務安全發展,在對接銀行傳統風控體系的基礎上,在線上渠道經營前端全面實現高風險線上場景的風控接入,打造了流程閉環的數位化風控運營體系,精準定位業務風險點,提升了查控精度和處置能力,有效遏制了網際網路業態下的數字風險隱患。

第二,不斷強化風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例如不斷完善線上風控標籤體系,增強風險識別能力;加速公共安全組件建設,優化電子渠道安全措施;建立我行借記卡偽卡交易監測機制,提升偽卡風險防控能力等。

第三,在風險可控基礎上,優化安全驗證流程,平衡安全和客戶體驗,降低經營成本。簡化手機轉帳交易量覆蓋率71.34%;引導設置手機銀行面容/指紋/手勢登錄,活躍客戶覆蓋率61%,顯著增強了服務安全性。

最後,我還想提一點,就是必須高度重視數位化過程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個人隱私保護,這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更是倫理和法律問題,對此我們面臨著全新的挑戰。既能應用業務過程中沉澱下來的數據開發新產品,服務好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又不侵犯客戶的權益,這在我們尋求千人千面的服務、防範欺詐,甚至產品設計中都可能遇到這種難題。對此我行高度重視,始終將消費者權益保護放在數位化產品創新中的重要限制性因素。

總之,商業銀行的數位化轉型,已由最開始的簡單地業務線上化、數據化、網絡化發展,上升為產品創新、經營模式、服務模式、管理模式的全方位數位化升級。中信銀行也將沿著這個方向,不斷開拓創新,大膽嘗試,加快推動「內外兼修」的數位化蛻變,實現業務「智能化、開放化和生態化」全面發展。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楊凡、韓靜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中信銀行信用卡:打造金融科技「新名片」
    中信銀行是這其中的代表性銀行,其8月27日公布的2020半年報也揭開了信用卡金融科技落地的典型路徑:一方面主動加大金融科技創新,推動信用卡自主研發突破新高度;另一方面,信用卡向數位化深度轉型,主動調整策略激發消費者線上需求,並通過多舉措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可以說,信用卡的數位化轉型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帶來的困境。
  • 中信銀行信用卡2019年業績穩步增長 金融科技引領轉型突破
    領跑金融科技創新,驅動業務高質量發展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中信銀行信用卡堅持自我革新,轉型突破,積極貫徹落實金融業核心系統自主研發戰略,持續開展科技賦能金融業務的融合創新。2019年10月26日,其自主研發設計的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統正式投產上線,成為國內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雲架構信用卡核心業務系統,實現了「新服務、新技術、新管理」三維一體的綜合能力提升,有效增加和完善了金融產品供給服務。報告期內,該行憑藉此系統及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卓越表現,榮獲「2019年度中國金融科技最具影響力獎」、「2019年度科技金融之星」等獎項。
  • 中信銀行(國際)行長畢明強:金融科技的港式樣本
    對傳統商業銀行而言,來自金融科技大潮的挑戰是巨大的。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金融科技轉型已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甚至生存的第一要務。而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戲劇化地推動了銀行加速線上業務進程。那麼,未來香港銀行業在金融科技轉型方面會有哪些趨勢呢?日前,中信銀行(國際)行長兼行政總裁畢明強在《北大金融評論》上發表文章,通過列舉金融科技在香港的發展歷程,認為隨著銀行內部流程和架構重構進程的深化,金融科技還會從技術層面逐步影響到銀行的文化層面,以敏捷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基因將逐步滲透到銀行的文化當中。相比於中國內地突飛猛進的發展,金融科技在香港的起步比較晚。
  • 解析中信金融科技布局:已組建中信金科 服務銀行
    近年來,科技興起對各行業都產生了巨大影響,銀行業對於技術應用走在前列,受到的影響更加明顯。實力較強的企業紛紛布局科技行業,加大科技實力的對外輸出,包括對銀行業的服務輸出。中信集團就組建了中信天津金融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金科」),通過旗下中信外包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外包集團」)全資控股。
  • 中信銀行對公金融「成就夥伴」
    縱觀國內外傳統的大型綜合性集團,無論國外的伊藤忠、三星、通用,還是國內的平安、華潤、中糧、招商局等,抑或網際網路時代誕生的百度、阿里、騰訊、京東、小米、美團等新商業的「巨無霸」和「獨角獸」,其戰略、資本、技術、渠道投入最終的落腳點是商業模式,它們成功的本質無不是商業模式的力量。 百年老店行穩致遠的關鍵不在資本的積累,而是思想和商業模式的沉澱。
  • @中信銀行 天陽科技已成為您的「生態市場」好友
    本次會議,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與華為、中興、天陽科技等共11家機構聯合啟動「生態市場」,宣布正式開啟無界開放的數字金融新業態,為多元化的信用卡金融服務創造更多新可能。同時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疫情的衝擊,各行各業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銀行業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數位化轉型首當其衝,而中信銀行全行數位化轉型正在走出一條融合創新的特色之路,與天陽科技在內的生態各方開放性引領行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現階段成果卓著,未來可期可待。
  • 解析中信銀行金融科技布局:已組建中信金科 向銀行輸出技術
    近年來,科技興起對各行業都產生了巨大影響,銀行業對於技術應用走在前列,受到的影響更加明顯。實力較強的企業紛紛布局科技行業,加大科技實力的對外輸出,包括對銀行業的服務輸出。中信集團就組建了中信天津金融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金科」),通過旗下中信外包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外包集團」)全資控股。
  • 中信銀行「三駕齊驅」漸入佳境
    零售銀行業務轉型持續深化,非利息淨收入 387.48 億元,佔本行非利息淨收入的 66.96%,提升 9. 58 個百分點,零售管理資產突破 2 萬億元,個人存款規模超 7,000 億元,連續兩年增量超 1,500 億元,業務內生增長動能提升,體系化發展優勢顯現,價值貢獻繼續提高。   最後是金融市場業務。
  • 2019十大金融創新之星出爐 工商銀行、民生銀行、中信證券入選
    中信證券:藉助產品、服務創新,其風控、品控力不斷加強,行業務覆蓋金融、能源、基礎設施與房地產、裝備製造、信息傳媒、醫療健康及消費行業的龍頭企業,客戶覆蓋超6000家,上市公司客戶超1600家;「不止盒子」創造全新消費場景,推出設計師品牌集合店LASUMINSOLA,打造標準債券遠期業務 「交易+代理清算+託管」一體化服務方案。
  • 無界開放,中信銀行信用卡攜手合作夥伴啟動數字金融「生態市場」
    (上圖: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張明致辭)中信銀行數據中心總經理遲鯤表示:「作為一家國有股份制銀行,中信銀行始終堅持『科技立行』,緊跟國家金融創新發展戰略,矢志創新、積極作為。中信銀行信用卡新核心系統的成功上線,不僅是我們中信銀行推動科技賦能業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個重大裡程碑,更標誌著中國銀行業在實現信用卡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上邁出了可貴的一步,為國家關鍵金融基礎建設貢獻了含金量十足的『中信智慧』。
  • 手機裡的信用卡 中信銀行數字金融再下一城
    與市場上大多數聯名信用卡相對簡單的流量合作或者是服務合作模式不同,中信銀行Huawei Card立足於深度的權益配置,聚焦用戶切實相關的權益內容,通過不斷地權益建設與用戶牢牢綁定在一起。
  • 2020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商業合作價值企業盤點
    原標題:2020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商業合作價值企業盤點 以下就是本期《2020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商業合作價值企業盤點》的相關內容,經數據猿整理髮布: 產品線不斷拓展,依託雲計算、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底層核心技術打造智能風控系統,可提供貸前準入、貸中監控、貸後預警、收益評分、精準營銷等多個場景的解決方案。截至目前,百融雲創累計服務了數千家金融機構,覆蓋銀行、保險、消費金融、汽車金融、小微金融等領域。
  • 浦發銀行攜手上海信託舉辦科技合作共同體籤約儀式及金融科技基金...
    12月10日,浦發銀行聯合上海信託和其子公司浦耀信曄,共同舉辦浦發銀行第三批科技合作共同體籤約儀式及浦信金融科技基金二期項目投資籤約儀式。本次活動邀請到浦發銀行行長、上海信託董事長潘衛東、浦發銀行總行信息科技部總經理陳海寧、上海信託黨委書記、總經理陳兵等多位領導,以及金融科技領域多位行業精英出席。
  • 中信銀行信用卡數位化轉型:科技制勝,信守溫度
    9月2日,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核心優勢,共同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這是中信銀行信用卡加速推進金融科技賦能與數位化轉型的最新舉措。  此前在8月6日,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與百行徵信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信貸生命周期數據產品、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及圖計算等前沿技術領域開展戰略合作。  隨著中國信用卡市場的焦點從增量競爭轉向存量競爭,跑馬圈地漸成過去時,行業正在朝著精細化、智能化、生態化的方向發展,而唯有依託金融科技快速推進數位化轉型,才能在未來佔據一席之地。
  • 科技賦能助力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吉林億聯銀行科技戰疫成果記
    在本次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戰疫"中,億聯銀行結合"網際網路銀行"定位,積極發揮金融科技特長,以金融產品服務作為切入點,利用各項動態活體檢測、人臉識別、FIDO在線認證、大數據反欺詐分析阻斷等數位技術手段,為客戶在線開戶、轉帳等交易持續保駕護航,針對受疫情影響的客戶定製產品,滿足其個性化需求。
  • 百位金融科技專家齊聚南京 共商江蘇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發展大計
    金融服務運營需要通過提供差異化產品和優質服務價值,來提高客戶忠誠度,實現穩定的盈利和忠實客戶的增長。他寄望江蘇金融科技企業在人工智慧方面走得早,走得好,走得踏實,不斷創新,為金融產業升級賦能。在專題發言環節,江蘇省內的多位金融家、專家學者就「江蘇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這一議題,分享了真知灼見。
  • 中國建設銀行數字銀行展館攜最新 金融科技成果精彩亮相智博會
    中國建設銀行傾力打造的數字銀行展館,攜最新的金融科技成果,全景式在線展示銀行智能化服務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案、新成果。科技、普惠、共享。建行銀行遵循「服務國家建設能力、防範金融風險能力、參與國際競爭能力」要求,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新金融發展理念,釀造金融源頭活水,助力國家和社會向未來數字生態遷移。
  • 中信銀行金華分行:「銀銀合作」推動區域金融服務發展上新臺階
    近日,中信銀行金華分行與永康農商銀行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雙方將通過「銀銀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互通,推動區域金融服務更上新臺階。當前,金華正處於打造「重要窗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歷史關鍵時期,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集聚金融資源,金融機構之間既是競爭對手,也應是合作夥伴。
  • 中信銀行信用卡新核心系統投產一周年,展示數字金融實力
    11月24日,中信銀行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統一周年沙龍在深圳舉行, 11家機構在會上聯合啟動「生態市場」,宣布正式開啟無界開放的數字金融新業態,為多元化的信用卡金融服務創造更多新可能。事實上,在開發過程中,中信銀行信用卡同樣採用了非常果敢的技術策略。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其合作夥伴的感受中一探究竟。紅帽軟體(北京)有限公司中國金融大客戶技術部總經理方浩介紹說:「中信銀行信用卡從2017年就開始採用了紅帽的Kubernetes容器平臺,為未來容器戰略路線做鋪墊,這體現出中信銀行信用卡在技術儲備和研究方面的前瞻性視角。」
  • 中信銀行借力金融產品支持中小微企業
    新冠疫情令不少企業遭受衝擊,應變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受影響更大。中信銀行蘇州分行積極貫徹落實人行等金融監管部門「六穩」「六保」要求,多措並舉,及時送上普惠金融「春風」,助力中小微企業渡難關。截至9月末,中信銀行蘇州分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79.05億元,比年初增長30.6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