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市界 曾嘉藝
編輯 | 東東
前有在奢侈品店門口排起長隊的景象,如今有著125年的歷史施華洛世奇卻到了裁員、關店的地步。
據環球網報導,全球最大的水晶生產商施華洛世奇預計2020年業績將暴跌近三成,擬裁員6000人,其中包括總部200個職位,並關閉3000家精品店。
施華洛世奇創立於1895年,旗下擁有Swarovski Crystal Business(施華洛世奇水晶)、Tyrolit(泰利萊固結磨具)、Swarovski Optik(光學儀器)三大業務線。2019年,施華洛世奇集團年銷售額為35億歐元(約282億元),其中水晶業務的年銷售額為27億歐元(約217億元),佔總銷售額的77%。
目前,施華洛世奇集團在全球擁有34500名員工,旗下品牌施華洛世奇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000多家門店。若是關閉3000家精品店,施華洛世奇將只剩下不到一成門店。
實際上,施華洛世奇售賣的並不是天然水晶,而是人造水晶製品,說白了就是「高級人造多切面玻璃」,從外觀上類似天然水晶,但是並沒有天然水晶的價格和收藏價值。施華洛世奇能夠火遍全球,靠的是切割工藝和設計。這家成立於1895年的企業至今仍保持著家族經營方式,大約有70位家族成員擁有其股份。
在疫情的影響下,對於施華洛世奇的銷量是一個打擊,但是更多消費者不願買單的原因在於「消費者不願再上智商稅」了。
隨著市場的需求轉向高端珠寶,以人造水晶著稱的施華洛世奇因其質量問題遭到不少消費者詬病。有網友稱「水晶過不了幾天就一顆一顆掉了,不想買第二次」,還有網友吐槽「廉價材料,千萬別買」。
另外在黑貓投訴上,關於施華洛世奇的投訴共有295條,很多投訴問題都集中在「項鍊褪色、質量問題、小天鵝掉鑽」等質量問題上。
對於施華洛世奇來說,現在真正高端想買寶石的消費者不會為其買單,而作為同類型的時尚配飾也越來越多,就比如「潘多拉」,該品牌的創始人甚至自詡為首飾界的「ZARA」。
因此,在奢侈品市場出現「冰火兩重天」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有錢的消費者會更趨向於選擇真金白銀和鑽石,而不是人造水晶。沒錢的消費者如今也已經沒有這方面的消費預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