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宋莉萍)餐後桌邊剔牙,之後把牙籤叼在嘴角,一邊刷手機,一邊喝水,不料一不小心,牙籤就著水被生吞進了肚裡!幾天後,牙籤「遊蕩」到了十二指腸,扎在腸壁,差點就腸穿孔……市民石先生對自己十天前的這場遭遇印象深刻,幸而最後在廣東省中醫院內鏡中心取出了異物,才沒有釀成更嚴重的後果。
該院脾胃病科張北平主任醫師提醒市民別對誤吞的異物掉以輕心,也不要自己想辦法用各種「偏方」取出,務必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在內鏡下取出。
牙籤被吞第三天
扎進十二指腸壁
據介紹,「吞牙籤」事件發生當晚,石先生立即打車來到了廣東省中醫院,急診行胸腹部CT未見異常,行胃鏡檢查由於石先生剛剛進食晚餐,胃內容物太多導致視野不清,醫生建議留院觀察等胃排空後再行胃鏡檢查。但石先生果斷拒絕了,因為他沒有任何不適,想著不就是吞個牙籤嗎?沒準兒等會兒從大便中排出呢。
石先生回家後連續觀察了三天未見牙籤排出。雖然間中會有腹痛,但並不影響日常活動,所以也並沒有太在意。
但就在回家後第三天晚上,石先生突然覺得胃脹及腹部陣發性絞痛。他趕緊在家屬陪同下來醫院做了急診胃鏡檢查,最終發現牙籤躲在十二指腸水平段,一端已刺入腸壁,而且有膿性分泌物排出。
取出牙籤後,科室立即啟動急診綠色通道,石先生被收治到脾胃病科住院繼續治療,預防腹腔感染及腸穿孔等併發症,經禁食、胃腸減壓及抗感染治療後,石先生順利出院。
誤吞異物延誤處理
後果很嚴重
張北平介紹,上消化道異物是指滯留在食管、胃等上消化道器官內不能被消化且未及時排出的各種物體,是臨床常見急症之一,佔急診內鏡診療的4%。約3/4的上消化道異物滯留於食管,其中又以食管入口處最多見,其次為胃、十二指腸。上消化道異物種類繁多,成人以魚刺、禽類骨頭、義齒等較為常見。兒童異物種類以魚刺、硬幣、電池、磁鐵和玩具居多。
上消化道異物假如嵌留在食管,患者會有明顯吞咽刺痛感。如果異物來到胃、腸,則可能出現腹痛、嘔吐或黑便等表現,部分前期可無明顯不適,但若處理不及時,可能造成嚴重併發症,如消化道出血、穿孔等,甚至導致死亡。
不要自行催吐
務必及時就醫
張北平提醒,如在進食過程中不慎誤吞魚刺、雞骨等,不要輕易嘗試強行吞咽或用手指刺激咽部嘔吐等不當方法,也勿輕信喝醋等民間偏方,儘量避免更進一步刺激加重異物刺入更深,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若誤吞異物到胃內,首先不要慌張,弄清楚誤吞的異物類型,雖早期無明顯不適,也不要大意,及時諮詢醫護人員或急診,由專業人員評估診治方案。
若是上消化道異物位置較深,或難以自行拔出,喉鏡無法取出時,可通過胃鏡取出。與傳統外科手術相比,內鏡處理具有創傷小、併發症少、恢復快、費用低等優點,兼具診斷和治療的雙重價值。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廣州日報
更多內容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