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25歲的山西姑娘全身發燒、器官衰竭持續了2個月,「罪魁禍首」竟是一根6 cm左右的牙籤,扎在了右心房裡!
圖1:來自微博
小趙(化名)從12月底開始持續不明原因發熱,因多器官衰竭就診於西安第三醫院。心臟彩超提示,小趙心臟的三尖瓣被細菌組織吞噬且出現大面積贅生物,必須接受手術清除並更換人工瓣膜。在手術過程中,醫生意外地發現小趙心臟上竟扎著一根「黃色的小棍」!
「拿鑷子一夾,是硬的;夾出來一看,兩頭尖;拿到眼前一看,竟然是根牙籤!」第三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紅兵主任如是說。
那麼,小小一根牙籤,是如何扎進心臟的呢?
據小趙自述,平時就喜歡吃完飯叼著牙籤玩,可能是某天一不小心吞進去了,心大的小趙也沒在意。在吞咽時,被食物擠壓的牙籤扎穿了食道,扎破右心房後恰好停留在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間。
而牙籤自帶的細菌進入心臟後,在裡面循環生長,在三尖瓣形成了由血小板、纖維蛋白、紅細胞、白細胞和感染病原體沉著而組成的贅生物。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心臟內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贅生物形成。常見的致病菌依次為:鏈球菌屬、葡萄球菌屬、腸球菌屬、假絲酵母菌屬。腸球菌屬及假絲酵母菌屬更多見於醫療相關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瓣膜為最常受累部位,也可發生在間隔缺損部位、腱索或心壁內膜。
而發熱是感染性心內膜炎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亞急性者多表現為馳張熱或午後及晚上發熱,常<39 ℃,常伴乏力、周身疼痛。急性者呈爆發性敗血症表現,有高熱寒戰,常伴心力衰竭。
80%~85%的患者可聞及心臟雜音,可有基礎病變或者是炎症導致的瓣膜病變引起。還可能出現鎖骨以上皮膚、口腔黏膜、瞼結膜瘀點、指甲下緣出血、視網膜卵圓形出血、(Roth斑,常見於亞急性者)、手掌和足底部無痛性出血性紅斑(Janeway損害,常見於急性者)等周圍體徵。
但感染性心內膜炎並非常見病,它的發生有兩個前提,一是細菌入血形成菌血症,二是原有結構性心臟病。且並非所有的細菌都能致病,必須能附著於心內膜的破損處並存活且能造成心臟化膿損害。
由此可見,這個竹籤引起的感染性心內膜炎可謂是巧之又巧。
雖然異物誤入人體的報導,並不少見。
有直腸塞燈泡的↓↓↓
圖2:來自微博
也有小孩子吞硬幣的,堵在了食管的。
圖3:誤吞硬幣
但牙籤從食道直接、完整且精準地插入了心臟內部,又不發生心包積液、心臟壓塞的情況,這種情況巧之又巧,微乎其微。若一旦牙籤插入心臟稍有偏差,就會迅速致心臟破裂造成大出血或壓塞。萬幸的是,患者完全沒有外傷痕跡。
為此,有業內人士提醒,鄰近春節,魚刺、雞骨頭、包在餃子裡的硬幣…都是經常被誤吞的東西,這次牙籤,更讓人心頭一顫。
異物堵塞的常見部位不外乎氣道和食道,如果是氣道,往往發生氣道梗阻,嚴重者會導致窒息,我們可以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如果是食道,就需要警惕是不是會出現食道外傷以及潛在的併發症。因為食道有天生的3處狹窄,異物通常會被卡在狹窄處,這樣不上不下狀態,就形成就一個「定時炸彈」。
從外形上可以把異物分為兩種,尖銳的和圓鈍的。圓鈍的異物,往往不會刺破食道,但是也可能造成食道梗阻即「噎住了」;而尖銳的異物,有可能損傷食道造成出血,在大量出血的時候會出現嘔血,甚至引起失血性休克。
由於食道的解剖結構毗鄰心臟和主動脈,因而在異物刺穿食道的情況下,極有可能損傷心臟和主動脈,多需要開胸手術進行血管修補,有的甚至等不到手術機會就一命嗚呼,都屢見不鮮。
此外,食道並非是清潔的通道,食道損傷以後,異物和食道的細菌會造成損傷處的感染,如縱隔、胸腔、心臟、血管等。在「馬虎大意」的情況下,拖成慢性炎症,甚至忘記了以前吞食異物的病史,就更加耽誤診斷和治療了!反覆的發熱,疼痛等炎症反應,儼然把吞食的異物,變成了一個磨人的小妖精!
那麼,吞下去的異物,怎麼辦?
不要拿水衝!
不要咽饅頭!
也不要喝醋!
去醫院!先看耳鼻喉科,
再評價需不需要胸外科,心血管外科的幫助。
當然,從根本上來說,應該牢記細嚼慢咽!尤其是在過年時節,面對豪華盛宴,更應該時刻提防,食道異物,可不是鬧著玩兒!
投稿郵箱:juan.li@haoyishu.org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下載好醫術APP 查看最新心衰指南以及名師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