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的寶寶對家裡的任何物件都透露著「好奇」,他們剛剛開始認識世界,想要全方位的探索,而探索的方式往往都是看、摸、吃……
正是這種探索方式,讓很多寶媽覺得不放心,畢竟小寶寶沒有安全意識,無知的探索可能會危及孩子的安全。
家長作為監護人不可能時時守在寶寶身邊難免失責,可發生意外後能否第一時間預知危險,能否專業地進行處置,就凸顯媽媽的個人能力了。
「少了一粒紐扣電池」,
奶奶的一句話讓媽媽坐立不安
玲玲的兒子今年2歲了,白天由婆婆費心照顧,晚上回家後媽媽全權接受孩子的看護職責。
前天晚上回家,和婆婆「交接班」的過程,婆婆一句話讓玲玲坐立不安。
「寶寶,你把電池放哪了?剛剛還在的啊」婆婆不自覺地詢問寶寶。
「電池找不到了嗎?啥樣的……」玲玲不以為然地發問。
「就手錶上的小電池,紐扣電池,寶寶剛剛還玩來著」
聽到「紐扣電池」四個字,玲玲一股焦急湧上心頭。
玲玲趕忙招呼丈夫和公公一起出來,在全家翻找這粒電池。茶几、沙發、客廳的邊邊角角幾乎都翻個遍了也沒能找到,這下玲玲更著急了,滿臉盡顯焦慮和不安。
婆婆則有些惱怒兒媳的「大題小作」,認為兒媳是故意挑刺找茬:「不就是一塊電池麼,找不到就再買一個,至於這麼大費周章嗎?」
「媽,不是電池的事,寶寶要是吞了電池,不是卡住這麼簡單,會灼傷器官,要命的事……」
聽到這話婆婆也慌了,因為婆婆也不確定寶寶有沒有吃下電池:「這麼嚴重?那快去醫院吧……」
「就怕來不及了,對了媽,前幾天買的蜂蜜在嗎?快拿來……」
拿到蜂蜜,玲玲立馬讓孩子多喝幾口,趕忙起身往醫院趕去。
孩子誤吞紐扣電池,媽媽的一系列專業的處置操作,醫生豎起了大拇指
等到抱著孩子來了醫院,玲玲和醫生說出了自己懷疑寶寶可能誤吞了紐扣電池,也告知了自己的緊急處置,醫生連忙給孩子安排了CT。
結果確認,紐扣電池的確被吞了,在寶寶的肚子裡,立即給孩子安排了手術,順利取出了電池。
事後,醫生豎起拇指高度誇讚了玲玲的「大題小做」。
★先是第一時間重視了紐扣電池的丟失,在找不到的情況下,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寶寶誤吞。
★隨後的一步更關鍵,蜂蜜進入腸胃後,很好的給電池和內臟組織做了屏障隔離,中和鹼性電池的危害,才導致寶寶的腸胃沒有明顯的灼傷,只有輕微的糜爛。
醫生回憶,自己從醫數十年,見過吞電池的孩子很多,可能把風險規避的如此小,同時有把握住了黃金搶救時間的,實屬少見。
即便是醫護人員都不見得有這份應急能力,挽救了寶寶的健康,這位媽媽太牛了!
紐扣電池對於6歲以下寶寶是高危品,嚴禁玩耍
No.1
紐扣電池極易被誤吞
紐扣電池體積小,常見於手錶、電子秤、小型玩具中,可因為其金屬外觀,冰涼的質感,往往對孩子有很強的誘惑性,孩子看到會忍不住塞入口中。
No.2
紐扣電池誤吞後的危害
這樣的事例已不是首次,2013年,澳大利亞的4歲女孩Summer Steer 就因吞食一枚紐扣鋰電池,造成胃出血不救身亡。醫生說,紐扣鋰電池通常會卡在食道或喉嚨,兩小時內就會因外殼破裂洩漏出腐蝕酸性物質,灼傷食道。吞入胃裡一旦被胃酸腐蝕,會導致胃出血。
這個美麗可愛的小生命,不幸隕落,引起無數家長的惋惜和警惕。
即使是在國內,這樣的事例也並不少見。
2013年7月,一個哇哇大哭的男孩被慌慌張張送到台州市中心醫院的急診室。原來小男孩的鼻子被一顆紐扣電池塞了一個多星期,等送到醫院時,電池裡的強鹼性液體已經把鼻子內部全部燒爛,孩子甚至可能會因此喪失嗅覺。
12月,成都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搶救了一名意外吞下紐扣電池的男童,雖然成功取出電池,但食道已被電池鹼液腐蝕。醫生說,如果不迅速取出,電池會從越來越大的穿孔中掉進胸腔,腐蝕心臟及大血管,導致致死性大出血。
由此可見,這個小東西是多麼危險。
兒童誤吞之後,鋰電池會依附在食管上,毒物洩漏後灼傷食道導致食道穿孔。如果停留時間長,毒物還會下行到肺部,造成進一步傷害。
毒物侵襲後,兒童最初症狀與普通感冒類似,不易引起家長重視,導致電池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加重傷害甚至導致死亡。
美國毒物研究中心的託比·利特維茨博士稱,從2006到2010年,此類誤吞導致傷亡的事件比上個五年增加了4倍多;可是卻有66%的美國父母表示從未聽說過或未意識到這些小電池對孩子的威脅。
No.3
孩子身邊還有哪些危險物?
1.牙籤、縫衣針等尖銳物
牙籤、別針、縫衣針等尖銳物品一旦被誤吞,會刺傷寶寶的食道或腸壁,甚至傷及內臟器官,引發嚴重的胸腔或腹腔感染。儘量不要用牙籤給寶寶餵水果。
2.裝飾物
儘量去掉孩子衣服上的裝飾物,如小裝飾扣、裝飾帶等。
3.硬殼果、圓物
花生米、黃豆、瓜子、棗子、爆玉米花等硬圓、帶殼的食物或帶刺的魚肉等,儘量避免給幼兒吃。
4.水銀溫度計
水銀溫度計很容易折斷和摔碎,不但碎玻璃可能扎傷寶寶,體溫計裡水銀流出後,也可能發生汞中毒。如果水銀不慎灑在地上,及時把水銀清理出房間,並注意開窗通風。如果寶寶誤吞水銀,要馬上用清水漱口並催吐,避免劇烈運動,及時到醫院檢查。
5.藥品
凡是成人服用的藥品或有毒的外用藥、農藥、老鼠藥、滅蠅藥等,都應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最好放在櫃中、抽屜裡加鎖保管,以防孩子誤服中毒。
6.塑膠袋
塑膠袋、垃圾袋等要收起來,防止孩子拿到後套在頭上玩耍,導致窒息。
7.充電器、電源插座等
不用的充電器要拔掉收起來。使用電源插座保護蓋,避免孩子玩插座觸電。
8.太小的玩具
玩具不應該太小也不應該被容易拆卸成小零件,最好是整個玩具大於孩子的嘴巴;同時也要避免孩子玩耍塑料小球、硬幣等,防止將之塞到鼻孔、耳朵孔內發生意外。
9.熱水瓶、湯鍋、熱水袋等
熱水瓶、湯鍋等不要放在桌旁,過燙的用具和食物一定不要讓孩子接觸到。在給孩子洗澡時,先倒冷水、後倒熱水,防止孩子因為貪玩而急於跳到澡盆中燙傷。
10.浴缸、浴盆、水桶等
家裡儲水的地方也有導致孩子溺亡的風險。水桶、浴缸、浴盆裡的水要及時排空,以免孩子不小心跌入溺水。
11.日常化學製劑
潔廁靈、84消毒液、洗衣粉等
很多孩子因為玩耍時候不小心,讓強酸、強鹼之類的化學物品進入了眼中,又缺乏相關必要的自救知識和能力,即使第一時間送醫,眼球也會遭到嚴重燒傷。
建議家長一定要把類似的東西放在孩子們不能輕易接觸到的地方。
12.塑料硬質吸管
有的孩子邊走邊喝水,一不小心,塑料吸管戳傷眼睛、戳傷嘴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的。
13.桌角等硬物
硬物擊傷雖然不容易發生眼內的感染,但可能出現外傷性白內障、外傷性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眼疾,也會造成失明。
如果孩子出現視力下降或重影、頭暈、嘔吐等症狀建議立即送醫院。
14.石灰乾燥劑
許多零食裡都有乾燥劑,有些孩子會喜歡拿來玩兒,可萬一不慎把乾燥劑丟進了保溫瓶,就會導致保溫瓶爆炸。
乾燥劑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鈣,吸水後變成氫氧化鈣,會釋放大量的熱量,使空氣急劇膨脹發生爆炸。
15.餐具
筷子、勺子、刀叉等。
這類餐具,孩子拿著玩,摔跤必出事。
16.文具
各種筆、圓規、三角板、尺子、溫度計、502膠水等等。
在各種「傷眼利器」中,鉛筆最危險,因為鉛筆芯戳進眼睛後容易折斷,筆芯滯留在眼睛裡,處理起來非常麻煩。
而圓規、尺子(尤其是鐵尺)等「兇器」,年齡小的不能讓他拿著玩兒,年齡大的孩子不能拿著相互打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