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誤吞紐扣電池身亡,昨天又有個3歲孩子吞了個大磁鐵

2020-12-26 騰訊網

兒童吞食異物非常危險,一定要看護好自家的小神獸。

前不久復旦兒童醫院的黃志恆大夫分享了一個病例:一位兩歲的小女孩去爺爺家玩,沒想到在兩天之後卻突然吐血,皮膚變藍,送醫急救,還是回天乏術..死前連病因都沒查明,後來屍檢才查出病因。

原來孩子在一周前吞下了一枚紐扣電池,卡在了食道,電池表面被腐蝕後,電池內的液體由她食道進入頸動脈導致嚴重內出血,雖然緊急動了手術,仍然無法挽救這個小生命。

2020年5月25日,我們也遇到過一個2歲孩子吞了一塊紐扣電池!!!

雖然患兒的食管已被腐蝕,所幸沒有形成穿孔,沒有造成慘重的結果。

昨天的我們的這個病例是相對安全的磁鐵,雖然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但也足以令家長們膽戰心驚了。

昨天本來我休息,清晨7點,接到我院兒科武大夫的一個電話,原來是她老家一個親戚的3歲小姑娘誤食了異物,大概是個4公分的吸鐵石,我告知她,不用擔心,很可能還在胃裡,先透視一下,讓孩子做個胃鏡就能取出,應該問題不大,家屬也不用太驚慌。

7點半到了內鏡中心,我看到3歲的小朋友和家屬,家屬仍然很緊張。

我告訴家屬,這個異物雖然大,但是目前技術還是能很輕鬆的取出來的。家屬還是有點懷疑的看著我。

我把武大夫叫到一旁,讓她再安慰安慰家屬和小朋友,做好配合工作,武大夫是兒科專家,深明我意,馬上把小朋友安慰的不緊張了。

看了看X光片子,這個異物還真不小,足足有4釐米左右,還挺粗呢。

我覺得異物鉗是不能考慮了,直接準備網兜吧。看到小朋友不再緊張了,我們決定下胃鏡了,有武大夫這專業兒科醫生在保駕護航,小朋友沒有一點的不安和緊張,整個過程配合很好。不到10秒鐘我們就發現一個黑色的異物:

這時我讓護理老師遞來網兜,熟練的塞到胃鏡中,應用網兜網住了異物,不到30秒順利的取出來異物,這時所有人都出了一口氣,家屬也很感激。

我們定睛一看,這個吸鐵石還真不小,大概1.5 X4 cm。

小朋友太調皮了,吞了進入,如果不是胃鏡,估計是排不出來的,因為這個異物實在太重了,最後告誡家屬一定看好自己的孩子,防止吃了危險的東西,導致孩子不必要的麻煩。

孩子為啥愛吃異物?

但各位有孩子的家長相信也注意到了一個現象:很多小朋友都喜歡把拿在手中的東西放入嘴中(尤其是0-2歲的嬰幼兒),給很多平日在家看孩子的家長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其實呀,它就是弗洛伊德先生提出的"口欲期"。處於"口欲期"階段的孩童,嘴是他們用來感知世界的第一手段。

安全平穩地度過"口欲期"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因此作為家長的我們只要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不要去過多幹涉孩子的"口欲期"。

易吞食的十大"異物殺手"

其實消化道異物在兒童很常見,尤其是6個月到3歲的孩子,70%~75%的上消化道異物滯留於食管(以食管入口處最為多見),其次為胃和十二指腸。

孩子吞食異物該怎麼辦呢?

家長們首先不要驚慌,立即讓孩子在安靜的狀態下禁食(給醫生一個清晰的手術視野)、禁水(尤其要注意,像筆者提出這個例子:患兒術前曾少量飲水,電池遇水就會產生腐蝕液!!!),然後送往醫院及時就診。

異物崁頓只要瀦留在食管和胃中,就可以通過我們的胃鏡取出,只要處理得當,一般不會有大問題。

如有以下情況必須行急診內鏡下消化道異物取出:

(1)尖銳異物;

(2)腐蝕性異物;

(3)食管內異物停滯時間大於24h;

(4)多個磁性異物或磁性異物合併金屬;

(5)食管內異物出現吞 咽困難、流涎等食管完全梗阻表現;

(6)食管內異物出現呼吸困難、氣促等氣管受壓合併梗阻表現;

(7)胃或十二指腸內異物出現胃腸道梗阻表現。

異物卡在氣管怎麼辦?

如果較小的異物進入支氣管,可能造成咳嗽,呼吸困難,胸部不適,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發生墜積性肺炎等併發症,甚至窒息死亡,後果不堪設想。

氣管異物的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分鐘,必須要爭分奪秒。

如果你身邊有小孩子被食物卡到喉嚨,千萬不要用手去摳,也不要習慣性地拍打背部,這很有可能會要了他的命。

第一時間可採取「海姆裡克急救法」,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1、適用1歲以下嬰兒:首先施救者一隻手固定住患兒頭部,將其面部朝下,保持頭低腳高,用另一隻手掌根部連續叩擊肩胛骨連線中點處5次。

然後將患兒翻轉或面部朝下,保持頭低腳高,檢查有無異物排出;

如未發現異物,立即用中指和食指按壓患兒兩乳頭連線中點處5次。反覆交替,直至異物排出。

2、適用1歲以上幼兒,家長跪蹲在孩子的身後,雙手放於孩子肚臍和胸骨間,一手握拳,另一隻手包住拳頭,突然用力收緊雙臂、瞬間按壓孩子的胸部,重複幾次該動作。

如上述方法未奏效,應爭分奪秒送往最近的醫院。

最後建議:

小件物品千萬不要放置在孩子的活動範圍內,一旦發現孩子吞咽異物,切勿採用進食、飲水等錯誤的方式,這樣有可能加重病情,一經發現及時送醫才是最為正確的方法

來 源 / 胃腸病

推薦課程:

必看!超實用的中醫技術

母乳餵養指導師等你來學!

產後康復指導班開課啦~

零基礎 | 跟著大師學小兒推拿

這樣學心電圖,一輩子不會忘

學習呼吸機,這是我見過最牛X的方法

華醫網開設影像學習專題,幫你快速學會影像讀片。全面講解:胸部影像、顱腦影像、腹部影像、骨科影像…

相關焦點

  • 孩子因為好奇,誤吞紐扣電池,幸虧有聰明的奶奶,孩子才倖免於難
    紐扣電池因為體積小,在生活中很是普遍,但是紐扣電池的外形嬌小,讓很多孩子對它充滿好奇,孩子們日常就喜歡到這裡咬一口,到哪裡舔一口,所以兒童誤吞紐扣電池的意外變得越來越多。前不久有一5歲孩子誤吞紐扣電池,奶奶的做法受到醫生誇讚,表示奶奶比我還高明。
  • 1歲小孩誤吞紐扣電池1小時來院取出,電池已被腐蝕燒黑
    今日,內鏡中心來了一位16個月大的小男孩睿睿,因誤吞紐扣電池後(家長發現)哭鬧不止且腹痛不能緩解,送至我院消化內鏡中心救治,經胃鏡檢查最終找到了這個「罪魁禍首」紐扣電池。誤吞電池的危害有多大?對於紐扣電池,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紐扣電池常用於兒童玩具上面,而小朋友由於好奇的天性,對亮閃閃的東西總是特別好奇,玩著玩著可能會誤吞了這類的小物件。每次會看到兒童誤食「紐扣電池」導致嚴重傷害的報導,都特別讓人揪心。
  • 寶寶誤吞紐扣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快拿來……」 拿到蜂蜜,玲玲立馬讓孩子多喝幾口,趕忙起身往醫院趕去。 孩子誤吞紐扣電池,媽媽的一系列專業的處置操作,醫生豎起了大拇指 等到抱著孩子來了醫院,玲玲和醫生說出了自己懷疑寶寶可能誤吞了紐扣電池,也告知了自己的緊急處置,醫生連忙給孩子安排了CT。
  • 接連發生孩子誤吞異物事件,家長該怎麼辦?
    到院後,王玉梅向患兒家長詢問得知患兒快2歲。當天早上6點多孩子起床後,就在床上玩兒了一會兒。可沒一會兒功夫,家長發現孩子不對勁兒,似乎吃進去了東西,就立即帶著孩子到當地醫院就診。在當地醫院拍片兒後發現,孩子的氣管,也就是食管入口的地方,有一個像錢幣一樣的東西。「孩子家長還說別是個一塊錢的硬幣。」
  • 誤吞紐扣電池 福州兩幼童食道被腐蝕
    1歲女童誤吞紐扣電池5天、2歲男童誤吞紐扣電池5小時……近期,福州兒童醫院耳鼻咽喉科接連收治誤吞紐扣電池的患兒,兩名患兒的食道黏膜均遭腐蝕潰瘍嚴重。該院醫生提醒,誤吞紐扣電池危害大,可能會燒傷消化道,甚至造成糜爛穿孔等後果,家長務必提高警惕!
  • 孩子誤吞紐扣電池,機智寶爸一招緩解危機,醫生:以前遇到過吧?
    孩子們的認知有限,對於生活中的潛在危險認知不足,如果家長們稍有疏忽,那麼孩子身上很有可能會因為這份好奇而發生意外。孩子趁父母不注意吃下紐扣電池,寶爸機智一招獲醫生誇獎:這招很專業!小芳發現自己給孩子買的兒童手錶沒電了,於是她便把手錶拆開取出了裡面的紐扣電池。
  • 珠海9個月嬰兒誤吞紐扣電池差點沒命!食道出現大片燒灼腐蝕!醫生有...
    家長急忙把孩子送往醫院……9個月嬰兒吞服紐扣電池5月8日上午,珠海市民李女士(化名)焦急地抱著9個月的孩子來到珠海市人民醫院,說因為沒有看護好孩子,發現孩子吞服了遙控器中的紐扣電池。遙控器的紐扣電池被誤吞經過緊急拍片,醫生證實確有一粒紐扣電池在孩子的食道上段,於是緊急入院,經多學科會診後,醫生決定在氣管插管麻醉下,經內鏡緊急取出紐扣電池。
  • 貴陽3歲幼童誤吞電池,「自信」的寶媽們,檢查一下這些小玩意吧
    近日,貴陽市一名3歲的幼童因為誤吞了一枚紐扣電池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所以,我們經常都說家裡有小孩子的對一些可能誤食的務必做好收納,小心看護孩子,以免發生意外。
  • 周口一歲半男孩誤吞3釐米長金屬螺絲釘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劉偉9月17日晚上十時許,周口市兒童醫院接診了一名誤吞了3釐米長金屬螺絲釘的一歲半小患者,經過消化內科醫生的緊急救治,順利取出螺絲釘,患兒轉危為安。9月17日晚上8點,1歲5個月大的張小寶誤吞了一根長達3釐米的金屬螺絲釘,家屬得知後,立即送往當地醫院就診,當地醫生經過診斷後,建議轉往周口市兒童醫院做進一步治療。晚10時許,周口市兒童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祁會娟接診後,反覆詢問患者病史,並立即為孩子進行全面檢查。根據檢查報告,患兒吞下的螺絲釘仍滯留在胃內。
  • 蟑螂藥當糖果餵給2歲弟弟、誤吞硬幣致反覆嘔吐4個多月……@家長...
    小寶們觸手可及的物件都能當成「食物」往嘴裡送為此常有驚險之事發生2歲多女寶反覆嘔吐4個多月原因竟是誤吞了1枚硬幣近4個月來,經檢查,丁丁的氣管後方竟有個圓形金屬物,是一枚1毛錢的硬幣。考慮到硬幣在食管嵌頓的時間比較長,擔心有穿孔、食管氣管瘻的可能,醫院將丁丁轉至耳鼻喉科進行手術,歷經3個多小時,最終將這枚在食道裡「住」了4個多月的硬幣取出。
  • 青島3歲男童誤吞長3釐米長螺絲釘,醫生十分鐘取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通訊員 畢乙賀6月4日,青島一名三歲男童因好奇誤吞一根長3釐米的螺絲釘,幸好家長及時帶孩子就醫,青島婦兒醫院內鏡中心、消化內科團隊成員團結協作,僅十餘分鐘就將螺絲釘順利取出,孩子食管未受到任何損傷。
  • 5歲寶寶誤吞磁力球入院,醫生提醒:這些東西很危險趁早全部扔掉
    5歲寶寶誤吞磁力球入院 說起孩子誤吞東西,我就想起之前看到過的一則報導,青島一名5歲大的孩子誤吞了磁力球引發腸穿孔的案例,父母將其送到醫院時
  • 山東1歲半寶寶誤吞電池,在口中爆炸!救治過程太揪心……這樣的錯誤...
    因為一節7號電池,濱州陽信縣一名一歲半的男嬰三次被送進兒童重症科(PICU)。醫護人員正在救治受傷嬰兒。驚險一幕還要從3月5日說起。當天上午,一歲半的貝貝(化名)獨自在房間玩耍,把一節7號電池放進了嘴裡,在隔壁房間的家人突然聽到「砰」的一聲響,繼而是孩子尖銳的哭聲。
  • 半歲寶寶吃葡萄被噎住身亡!異物卡喉,如何挽救孩子生命?
    近年來兒童異物卡喉的新聞也非常多,上文中的孩子比較幸運,但其他新聞中的孩子可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2016年7月,一名7個月大的寶寶因為吞了一顆葡萄被噎住,不治身亡。2017年3月,一名3歲男孩因為吃果凍時卡住氣管,導致窒息,救護車趕到的時候,已經死亡。
  • 蠟筆、拉鏈頭、圍棋子、電池、發卡、硬幣……都曾被孩子吞進身體
    韓富根說,為了便於媽媽們做好防範,鄭州市兒童醫院根據以往案例,總結出兒童吞入異物「十大殺手」:其中,最常接觸的花生和瓜子領跑「十大殺手」,佔據第一和第二位,而常見的硬幣、和筆頭、筆帽緊跟其後排名第三、第四;排在它倆後面的是雞骨頭、魚刺等骨頭類;餘下依次為紐扣、拉鏈、吊墜、電池和發卡。孩子為啥會吃這些異物?
  • 威海1歲孩子咳血一周,原來是吞入了紐扣電池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7日訊 近日,一對來自威海榮成的父母抱著孩子焦急地來到威海市立醫院小兒內一科,「醫生!快看看我們家孩子怎麼開始咳血了?」檢查結果顯示患兒的食管上段有一塊圓形緻密影,約2.2cm×0.8cm,且周圍可見放射狀偽影,由此明確消化道有異物的存在。這塊影子是什麼?王寶丹那時候拿不準,她暗自思考,「可能是一枚硬幣,但千萬不要是紐扣電池。」消化道異物是嬰幼兒常見意外傷害,但不管是硬幣還是電池,留在患兒身體裡這麼多天風險都很大。
  • 南寧一名74歲老人誤吞3釐米長魚刺,差點戳破大動脈
    近日,74歲的南寧市民張女士吃魚時不慎誤吞一根3釐米長的魚刺,這根像針一樣的「兇器」停留在距離頸部大動脈僅數毫米的地方,異常兇險,醫護團隊經過1個多小時的努力才成功「拆彈」。醫護團隊為老人進行胃鏡下食管異物取出。
  • 9歲女童吞30枚磁力珠 體內留置20多天致腸穿孔
    12月16日,宋虎偉醫生告訴記者,患兒基本年齡在2歲到9歲之間,2到4歲更多一些,男孩女孩比例差不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重又懵懵懂懂,看見啥東西都可能往嘴裡塞,有時候吃進去了家長也不知道,後面因為孩子肚子疼才送醫就診。還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吞了異物不要緊,過幾天就排出來了,可對於磁力珠來說,這個說法絕對錯誤,別忘了它是有磁力的。
  • 義烏5歲男孩誤吞整根棒棒糖,為了孩子請轉發
    家長對護士說 小孩子誤吞了棒棒糖的棒子,現在應該是卡在喉嚨了,看他很難受的樣子,我們很擔心! 手術過程十分順利,經過短短3分鐘,鄭慶春便成功將卡在孩子食道的紙質棒子取出。鄭慶春說:「 因為孩子年紀小食道脆弱且棒子太細,卡位特殊,在取出棒子過程中必須高度集中,防止棒子對孩子食道進行二次傷害。 」家長得知結果後終於鬆了一口氣,向醫護人員表示感謝。 據悉,受傷的孩子叫小宇,今年5歲,居住在我市稠江街道黎明村。
  • 接連2例「熊孩子」誤吞異物,金鄉縣中醫醫院成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喜歡用手和口探索未知世界,有時一不小心就會將異物吞入氣道或食道帶來危險。近日,金鄉縣中醫醫院內鏡室連續接到2例兒童誤吞異物病例,均被成功取出。一例為5歲女童,在玩耍中誤吞一元硬幣一枚,在其胃部存留7天仍未能排入腸道,其父母帶孩子來中醫院內鏡室求診,內鏡室主任劉立祥主治醫師接診後,仔細詢問情況,結合其病史及相關檢查,認為其胃幽門口徑相對一元硬幣偏小,導致硬幣無法通過幽門排入腸道,考慮硬幣長期存留可造成胃黏膜損傷,嚴重可導致出血及穿孔,建議考慮行胃鏡下異物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