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童吞9顆巴克球致腸穿孔,「兒童玩具」並不一定適合兒童

2020-12-15 果兒媽媽育兒記

孩子玩玩具總要比沉迷手機或者電腦強,家長們雖然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卻也有一個難題:相比於手機電腦來說,比較傳統和常見的兒童玩具如魔方,積木等孩子們從小就在玩,往往已經玩膩了,並且缺乏新奇性,很難吸引孩子。而這時各類網紅「兒童玩具」也就有助家長們的眼帘。

網紅玩具往往因為過於新奇而缺乏相關的保障措施,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最近就有一個5歲的男孩,在玩耍時吞食了9顆巴克球導致腸穿孔。

巴克球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危險?

巴克球是一種最近些年來特別流行的網紅玩具,其本質就是一顆一顆大小相同的強力小磁珠,這些小磁珠通過相互吸引的方式可以排列成各種各樣的物體圖形,是相當火的一種網紅玩具。

但這些玩具在被各種網紅瘋狂安利的同時,卻很少有人提起,這並不是一種適合兒童的玩具:小孩子有亂吃東西的習慣,而巴克球一旦被吞入腹,不同的巴克球相互吸引,夾住腸道胃壁以及其他器官,輕則導致阻止發炎腫脹,嚴重的就會導致腸穿孔腸壞死壞血症休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而且由於這些小磁珠緊緊的吸附在一起,很難通過正常的清腸清胃手段排出體外,經常需要進行手術,才能將小磁珠從腸胃中取出

而恰恰是這種並不適合兒童的玩具,很多玩具銷售商利慾薰心之下為了更大的銷量將巴克球的名稱錯誤的標記為兒童玩具,誘導家長們購買。而兒童在玩耍巴克球時誤吞入腹甚至已經不是新聞了,僅武漢兒童醫院8月份的記錄,就有7例兒童因為誤吞巴克球被收治入院的案例。而事實上不適合兒童的「兒童玩具」還有很多。

危險的「網紅兒童玩具」

一、水晶泥

水晶顏色鮮豔,可塑性強,還有一定的彈性和黏性,在孩子的手裡可以被捏出五花八門的造型,是比傳統的橡皮泥更好玩的玩具。但實際上市面上的大多數水晶泥都含有硼砂,而硼砂對於人體而言是一種劇毒物,成年人只需要15克硼砂就可能致死,而孩子的硼砂致死量更是只有2~3克,孩子在玩水晶泥的時候一旦誤吞,就很可能造成危險;而且哪怕孩子沒有刻意地吞食,只是將水晶泥的碎屑粘在手上,在吃飯的時候如果沒有洗手,也可能在無意間中毒。

二、網紅氣球

無論什麼年代,能自己飄起來的氣球都是孩子喜歡的玩具,而如果上面再有一些閃閃發亮的小燈,就讓孩子喜歡的不得了。正常的氣球應該填充氦氣,但實際上部分的不法商家為了節約成本,所以使用氫氣代替氦氣填充氣球,雖然表面上相似,但氫氣球會有爆炸的風險,而如果上面再綁有電動小燈,那麼就很容易被電火花引燃,說是「隱形的炸彈」都不為過。

三、指尖陀螺

除了這些本身就具有一定危險性的玩具,也有很多對於成人來說比較安全,但對孩子卻有危險的玩具,比如指尖陀螺。指尖陀螺作為一種減壓玩具,在壓力較大的上班族和大學生群體中很有市場。但很多年齡尚小的孩子也會跟風去玩這種玩具,而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意識,出於好奇可能會過於近距離地觀察旋轉中的陀螺,而指尖陀螺的邊緣的稜角在劇烈旋轉之下一旦觸碰到孩子的眼睛,就會給孩子的眼睛造成巨大的威脅。

如何選購安全的兒童玩具

家長在選購玩具的時候,一定要避開的2個誤區

第一是不能跟風。不要覺得這東西賣得這麼好,有這麼多人買,就一定是安全的。

第二則是不要迷信大型廠家。根據「全球反對危險玩具組織」( W.A.T.C.H.)每年都會更新的《危險玩具清單》,有相當多大牌廠商,甚至是國際一流的玩具廠商,都位列其中,

孩子的安全是一切的前提,因此家長給孩子選購玩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4個方面:

一是玩具本身是否有毒;

二是玩具是否具有過強的動能,比如可能產生爆炸或者是有彈射性威脅的槍枝彈弓類玩具;

三是玩具組成中是否有較小的零件容易被孩子誤吞服;

四是玩具是否有過長過鋒利的長尖角,可能割傷孩子。

只需做好這4點,家長就可以給孩子選擇適合孩子的玩具,如果實在覺得過於麻煩,也可以選擇像魔方或者大塊積木這樣歷久不衰的兒童玩具界常青樹。

相關焦點

  • 巴克球玩具很危險!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把它當了五彩豆 9歲女童吞了30枚磁力珠巴克球,又名磁力珠,其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宛如葫蘆娃裡的蛇精,打開某寶app搜索巴克球,無不是都打著「能夠開發大腦、提高創造力、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旗號進行宣傳,提高銷量。
  • 學校門口賣的巴克球,讓8歲男孩差點胃壁穿孔大出血!
    8歲的小學生奇奇(化名),因為幾顆磁力珠吃盡了苦頭,還差點胃穿孔大出血,危及生命。今年8歲的奇奇,在義烏當地小學讀一年級,平時放學後最愛跟班上男生一起逛校門口的文具店,看看新奇玩具。巴克球是一種由多個帶有磁性的金屬實心圓球組成的益智玩具,由216顆球狀強磁石組成。通過你的發揮,藉助金屬球的磁場特性,可以創造出屬於你自己的圖形。巴克球原來的市場定位只是成人的辦公桌玩具,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喜歡這個所謂的益智玩具。
  • 兩歲女童連吞4顆磁力珠 腹內互吸致腸穿孔
    兩歲女童連吞4顆磁力珠 腹內互吸致腸穿孔 2019-10-25 11:04:14   來源:蕪湖新聞網
  • 漳州:6歲娃腹中驚現一串「項鍊」 竟是誤吞29顆磁力珠
    由陳文有醫生主刀,經過90分鐘的緊張手術,凌晨12時許,順利取出小聰腹中29顆磁力珠。  此外,另一名誤食1顆磁力珠的男童,身體沒有異常,一般情況下,大約1、2天內可經肛門排出體外。  陳文有醫生提醒到:「幼兒一定要遠離磁珠這類細小、易被誤吞的物品。
  • 9歲女童吞30枚磁力珠 體內留置20多天致腸穿孔
    「嘗嘗五彩豆味道」   9歲女童吞30枚磁力珠   磁力珠,又名巴克球,其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頗受一些家長和兒童喜歡。打開某購物網站搜索磁力珠,不少打著「能夠開發大腦、提高創造力、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旗號進行宣傳,提高銷量。
  • 3歲男童吞下32顆磁力珠,在體內串成串!腸道多處穿孔,捲成麻花
    從3歲福建男童體內取出的磁力珠,整整32顆。3歲孩子半個月來老喊「肚子疼」,醫生一查大吃一驚浩浩(化名)今年3歲多,家住在福建省福鼎市。磁力珠又被稱為巴克球,由幾百甚至上千顆球狀強磁石組成。這些彩磁球顏色各異,有亮銀、亮金、赤紅、寶藍等顏色,看起來很像糖豆,體積比巧克力糖還要小,直徑只有3到5毫米,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很容易把它們當成糖果吞下去。小時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磁力珠十分暢銷。
  • 整整吞了123顆!這東西有強磁性,貴州一男童誤吞後緊急送醫,醫生都嚇壞了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消化內鏡中心 副主任醫師 陳萬偉:圈套器、取石網籃、碎石的器材,都使用了。因為磁珠數量比較大,時間比較久,操作難度大,手術器械都用壞了兩個,才很困難地全部取出來。記者了解到,手術完成後,患者小昊陽生命體徵平穩,正在兒童重症監護室裡接受觀察。那麼,小傢伙究竟是怎麼把這麼多磁珠吃下肚子的呢?
  • 巴克球、水晶泥……警惕那些傷人的「網紅」兒童玩具
    帶有磁性的巴克球、果凍一樣的水晶泥、可以發光的氣球……這些近年來興起的「網紅」玩具,很可能成為傷害兒童的「利器」。據媒體報導,在剛剛過去的暑期裡,廣東、湖北、新疆等地多名兒童因誤吞巴克球而導致腸胃受到傷害,甚至需要進行手術。還有哪些兒童玩具需要注意?它們的安全隱患在哪裡?
  • 巴克球、水晶泥、雷射筆……警惕那些傷人的「網紅」兒童玩具
    帶有磁性的巴克球、果凍一樣的水晶泥、可以發光的氣球……這些近年來興起的「網紅」玩具,很可能成為傷害兒童的「利器」。據媒體報導,在剛剛過去的暑期裡,廣東、湖北、新疆等地多名兒童因誤吞巴克球而導致腸胃受到傷害,甚至需要進行手術。還有哪些兒童玩具需要注意?它們的安全隱患在哪裡?
  • 男童誤吞13顆磁力珠 珠子在體內連成一個「鐲子」
    舉報 就在昨天,周口市兒童醫院剛剛為一位誤吞磁力珠的男童進行了手術
  • 專家提醒這個玩具應嚴格禁止兒童接觸
    (武漢同濟醫院 田娟 鄧馨悅)一個簡單的玩具:磁力珠,卻被1歲2個月女寶誤吞了14顆,造成5處腸穿孔,危及生命。 5月19日,1歲2個月小馨馨被爸爸媽媽抱著,一路從當地醫院緊急轉到同濟醫院小兒外科,檢查發現小馨馨(化名)發生腸梗阻、瀰漫性腹膜炎,拍片顯示腹腔內有一串長長的鏈珠,證實又是一例誤吞磁珠病例。醫生立即實施了急診手術才挽救了小馨馨的生命。
  • 2歲男孩吞19顆磁力球,導致腸道穿孔,這些毒玩具可別給孩子買了
    在小林的肚子裡,竟然串珠般分布著19顆珠子。陳女士覺醒,是自己給孩子買的手工玩具裡的鐵磁珠導致。應該是孩子貪玩把這些珠子當成食物吞下去了吧。據了解這種玩具叫"巴克球",它具有五顏六色的外表和糖果很像,孩子一不小心就會誤食,但是它具有很強的磁力,進入體內相互吸引會導致內臟穿孔的風險。
  • 5歲女孩腸道已穿孔… 醫生提醒:這東西是成人解壓玩具,不是...
    巴克球,是一款風靡於國外被引入在國內的成人解壓磁性球,藉助金屬球的磁場特性,可以組合出眾多的造型。巴克球能組合各種造型近年來,國內不少廠家把仿照巴克球的原理,推出了具有磁力的五彩金屬球,並打上了「開發智力」的標籤,於是磁力小球變成為了孩子們的「益智類玩具」。
  • 生活 十大危險玩具 磁鐵玩具差點要了6歲男童命!
    磁鐵玩具中含磁性小零件或小球,若兒童誤吞誤食的話,後果很嚴重...磁鐵玩具中含磁性小零件或小球,若兒童誤吞或吸入可能窒息,而且更揪心的是吞食多個時磁鐵會在消化系統中相互吸附!可能引起腸胃穿孔或腸梗阻!重者危及生命!近日,四川涼山一名4歲女童誤吞玩具上的磁鐵,致使腸道壞死,最終通過手術取出磁鐵才保住命。
  • 巴克球、水晶泥、指尖陀螺……這些「網紅玩具」存安全隱患,你還在...
    可實際上,不少事例顯示,這些名氣大、買家多、銷量火爆的網紅玩具的背後,也潛藏著風險。 巴克球是一款直徑3到5毫米左右的磁力珠玩具,因為帶有磁力,能夠拼出各色各樣的造型,被不少商家稱為「益智玩具」。可實際上,這款玩具一旦被誤吞,後果就非常嚴重。 患者:因為它像一個豆豆,不甜,鐵的味道,我以後再也不吃磁力珠。
  • 幼童誤吞31顆磁力珠!徐州市兒童醫院收治多起嬰幼兒意外傷害病例
    1歲9個月兒童誤吞31顆磁力珠兒童醫院普外科主任曹慧。8月4日,徐州市兒童醫院接診一名1歲9個月的男童彬彬(化名),據患兒家長口述,孩子連續幾天高燒不退,嘔吐且無法進食,一直哭鬧不止。患兒在當地醫院檢查拍X片查出腹腔內有異物,消化道已穿孔,因當地醫院無法處理轉院至徐州市兒童醫院。
  • 2歲女童誤吞「彩色糖果」致腸穿孔!醫生發出緊急提醒
    說到磁力珠,大家一定不陌生,這種直徑僅有5毫米的金屬實心小圓球,因為其多樣的色彩,神似小朋友們喜愛的彩虹糖,並且能夠組合成各種造型,深受小朋友們喜愛
  • 這種「五彩糖」兒童玩具「鮮豔、新奇」,家長不宜給孩子購買
    在市場上,兒童玩具種類繁多,既有開發智力的技術玩具、音樂玩具、結構玩具,也有開發孩子動手能力的勞動玩具、結構玩具、拼合玩具,等等。但是,並非所有的玩具都適合給孩子購買。比如,磁力球。磁力球又名巴克球,是一款從國外流行並進入國內的解壓玩具。它可以藉助金屬球的磁場特性,組合成多種的造型。
  • 青島5歲娃腹痛、腹瀉,拍片一看竟現一串「項鍊」!原來是誤食...
    前不久,城陽區人民醫院急診科接診一位腹痛、腹瀉的5歲患兒,影像科醫生通過拍片發現,其體內有一串類似項鍊的不明物體 。無獨有偶,近日,另有一名6歲的男童也因誤食14顆磁力珠而到城陽區人民醫院就診。 CT顯示,14顆小珠子掛在男童的胃部,後經醫生手術才將其完整取出。
  • 新型玩具磁力泥風險調查!存在損傷兒童消化道的風險隱患!
    其中,磁力泥、巴克球、磁鐵筆是被發現問題最多的產品,分別在磁通量、小零件、標識三個項目上都出現了不符合標準要求的情況。記者發現,這些玩具的共同特點是都含有一個或多個小磁鐵部件,容易被兒童誤吞,一旦磁通量不符合要求,很可能導致兒童消化道損傷,極端情況下會造成胃腸黏膜穿孔,危及兒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