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球,是一款風靡於國外被引入在國內的成人解壓磁性球,藉助金屬球的磁場特性,可以組合出眾多的造型。
巴克球能組合各種造型
近年來,國內不少廠家把仿照巴克球的原理,推出了具有磁力的五彩金屬球,並打上了「開發智力」的標籤,於是磁力小球變成為了孩子們的「益智類玩具」。
就是這種所謂的「益智玩具」
殺傷力還真不小!
幾天前,5歲女孩萌萌肚子疼了很久都不能緩解,家長聽著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感覺這次不是普通的肚子疼,於是領著孩子到醫院檢查。在當地醫院拍片發現,孩子的腹部有一串「珍珠手鍊」,取出難度較大,萌萌被緊急送往哈爾濱市兒童醫院搶救。
「家裡並沒有類似的珍珠手鍊啊。」家長的疑問引發了胸腦普外科醫生李清晨醫生的警覺,他立刻意識到這並不是普通的手鍊,「孩子是不是玩過磁力小球玩具?」家長肯定了這一推測。
這種磁力小球被誤食後,會在孩子的消化道中彼此吸引。李清晨醫生表示,「不要小看這種磁力,它們會將腸管夾持,雖然我們用手可以很容易將吸在一起的小球分開,但腸管的蠕動對抗不了這種磁力,隨著壓迫時間的延長,被夾持的腸管壁就會發生缺血壞死和穿孔。而開腹取出這種異物風險也較高,因為,孩子的腹腔已經被嚴重感染。」
萌萌轉到兒童醫院的時候狀態已經很不好了,如果不立即救治,孩子可能因消化道穿孔、感染性休克有生命危險。醫生緊急上臺,為萌萌取出磁力小球。「雖然磁力小球取出來了,但是腸道已經出現了穿孔。」李清晨醫生很是遺憾。
李清晨醫生說,很多家長以為只有兩三歲的小孩才會誤吞玩具,其實並不是,事件足以提醒各位家長,「永遠不要低估孩子的好奇心,除了吞食磁力小球,還曾有孩子把球塞進尿道,甚至肛門,而且這些孩子的智力都完全正常。」
李醫生表示,巴克球是國外成人的解壓球,而絕非宣傳的「益智玩具」,並不適合學齡前幼兒開發智力用。
記者獲悉,
早在2013年,加拿大衛生部就曾召回過具有安全隱患的巴克球,並建議消費者立即停止使用被召回的巴克球,並按照有關提示安全丟棄。
2018年,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政務網站及有關媒體上發布了巴克球缺陷產品召回信息。
家長們
這種危險玩具別再讓孩子觸碰!
記者 朱虹 文/攝
原標題:《急救!5歲女孩腸道已穿孔… 醫生提醒:這東西是成人解壓玩具,不是兒童益智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