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冬季最適合吃啥,喝雞湯可謂是排名前三。驅寒保暖,營養滋補,在寒冷的冬天來一碗鮮美又暖胃的雞湯,幸福感簡直爆棚!
但是很多人在燉雞湯之後,發現味道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鮮美,雞肉也很柴,不軟嫩,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源頭就出了錯!
很多人燉雞湯喜歡直接下鍋,往往燉出來的湯品會略帶有腥味。而有的人會焯水,因為雞肉中有許多血水和髒東西,焯水過後雞肉會變乾淨。
但是焯水過程掌控不好,不僅肉中的營養物質會流失,而且雞肉的口感也會變柴。
今天給大家說說幾個技巧,不需要焯水也可以洗乾淨雞肉,並且燉出來的湯品絕對是非常香濃滋補。
技巧一:用水浸泡
淘米水:雞肉放入淘米水中浸泡10-20分鐘。這樣一方面可以去除雞皮上的怪味和腥味,另一方面又可以讓雞肉變得更鮮嫩。
淡鹽水:盆裡倒入適量冷水,加鹽攪拌均勻,然後放置一旁浸泡15分鐘,接著放到流動水下衝洗,這樣就能夠把雞血水和髒東西清洗的很乾淨。
技巧二:用料醃製
①雞肉放冷水裡面,加入適量的料酒,攪拌一下,讓雞肉在加入料酒的冷水當中浸泡30分鐘左右。
②雞肉清洗過後切成塊,用蔥、姜、鹽、白醋以及清水浸泡一會,將內部的血水排出來之後,雞肉的肉質會更加鮮嫩,湯品的香濃程度也會更高一些。
如果一定要焯水,最好直接用冷水,裡面再放點生薑、蔥、料酒,可以讓雞肉鮮嫩無腥味。
因為雞肉冷水入鍋,在水熱的這個過程中,雞肉會慢慢的放鬆,而雞肉體內的血水也會慢慢的煮出來,這樣雞肉的腥味才能夠徹底的去除掉,雞肉的口感也不會變柴。
在煮的過程中,放幾片生薑、蔥段、料酒,可以達到更好的去腥效果。焯水時間不要太久,控制在6-7分鐘左右就好了。期間要把煮出來的血沫和浮油撇去。
燉雞湯喜歡加各種調味料?認為這樣可以很好的「調味」,但是這兩味調料建議不要亂放,大部分人不知道,難怪雞湯不入味。
這兩味料就是——八角和花椒。因為八角和花椒味道比較重,很是辛辣,燉雞湯時如果放了,不僅起不到去腥提味的作用,還會遮住雞湯本身的鮮味。
另外,八角和花椒還會在燉雞湯的過程中,激發雞肉中的蛋白質發生反應,容易造成營養流失,所以在燉雞湯的時候不要放這兩味料。
如果想要雞湯更入味一些,可以適量放些枸杞和甘蔗。
枸杞不僅能吸附異味,還能吸附異色,讓燉出來的雞湯香濃爽口,色澤更通透;加入一節鮮甘蔗,不僅能去腥,還能增加雞肉和雞湯的鮮度和甜味。
1、 宰活吃凍
鮮雞宰殺後應先放冰箱冷凍室冰凍3~4個小時再取出解凍燉湯,這跟排酸肉的原理是相同的。
冷凍既殺菌,也讓肉從「僵直期」過渡「腐敗期」到 「成熟期」,這時的肉質最好,再來燉湯做菜明顯香嫩。
2、冷水下鍋
燉湯宜冷水下鍋,讓原料由水溫的慢慢升高而充分釋放營養與香味。與水同溫下鍋的原料更能熬出好味道,所以,一定要記住,焯水完後的原料要立即用冷水衝涼再入鍋燉。
3、先大後小
燉雞湯先大火約10分鐘燒開再轉文火,開的程度應掌握在似開非開,因為砂鍋有很好的保溫功能,若等沸騰時再調小火,它的後繼沸騰過程對湯品的「鮮」是一個損失。
而且這10分鐘裡千萬不要揭蓋,「跑氣」了的湯就沒了原汁原味。
4、鹽要後放
放鹽的時間在某種意義上能主宰湯的口味。不管是有的人說下鍋時就放鹽,還是半熟時放,都不對。
因為鹽煮長了會與肉類發生化學反應,湯味淡,肉也燉不爛。記住了,鹽和別的調味品一定要在湯已燉好時放。放鹽進去後不要攪拌,那會留下一股生鹽味。
冬季寒冷,給大家推薦一款膳食——西洋參燉雞湯,不油不膩,提高免疫力是冬補之選哦!
原料:西洋參、老母雞、生薑、香菇、枸杞子、鹽。
做法:老母雞洗淨控幹水份,切塊備用,枸杞子、香菇用水泡開後清理乾淨,生薑切片,西洋參用水衝洗一下浮塵備用,枸杞子(可選)稍微用水清洗下。雞塊除去血水撈起洗淨,冷水入鍋把雞塊、香菇放入電飯鍋燉煮40分鐘。之後放入西洋參、枸杞子,煲20分鐘即成。
功效:枸杞子養血明目,西洋參增強補氣,紅棗有補血養顏的效果。喝雞湯可以補氣提神,驅寒暖胃,提高免疫力。
(溫馨提示:本文僅供參考,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因個人體質不同,用藥需謹慎,請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本文由永剛飲片(YGYP2014)整理自網絡,無法核實原作者,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謝謝合作。
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圖庫